杜莆在《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中寫道:「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中華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不管是從史書雜記的記載,還是從現在的考古工作中,都能夠感覺到我國歷史的深蘊厚重。
所以現代很多文物發掘後,專家常常稱讚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因為古代人真正聰明的地方是我們現代人完全想像不到的。要知道,不僅中國有四大發明,在中華民族的古代時期還有很多發明、哲學思想,其中有些深奧的內容,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
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連弩」、漢代的「黑科技」偷光鏡,甚至連越王勾踐劍的製作方法,依舊是未解之謎,用現代科學技術都沒有辦法複製。
可見,中國古人的思想智慧非常高,在哲學和科技的發展上,都是搶先一步的。
直到近代,西方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恰逢清朝廷閉關鎖國,政治制度隨之腐朽,全面落後世界。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科技技術水平,一直是早早領先於西方世界。
在2002年的時候,中國國家文物局專門對64件文物進行公布,將它們列入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名單。在這批公布的文物之中,就有一件叫做「雲紋銅禁」的著名文物。
首先,雲紋銅禁是一件春秋中期的一件青銅器。雲紋銅禁中的「禁」字,其實是禁戒飲酒的意思。
周人認為殷商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嗜酒無度,因為過度飲酒導致了這個國家的暴政和懶政。
所以,周王朝在成立之後就馬上公布了一項禁酒令,正是非常著名的《酒誥》:「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人們才可以飲酒,但是就算喝酒都不可以喝醉);「無彝酒」(不可以時常飲酒,日常生活中少飲酒,這樣可以達到節約糧食的效果);「執群飲」(嚴禁禁止聚眾飲酒,只要一經發現就立刻抓起來,然後殺掉);「禁沉湎」(禁止喝醉酒)」。
這一系列嚴格的禁酒令居然會出現在西周。截止目前為止,它是中國在考古中的文物上發現的最早並且歷史悠久的禁酒令。
可見,幾千年前的古人也意識到了「貪杯誤事」的重要性。
其實,銅禁只能說是先秦時代的一種禮器,細說它的真正用途到底是什麼,就算到了今天也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非常滿意的解釋。
這是因為現在我們所出土的所有銅禁文物之中,每個文物都各有用途,並不僅限于禁酒。至於什麼又將這種禮器叫做銅禁,古籍《儀禮·士冠禮》有所解釋:「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
至於這件雲紋銅禁的發現經過,其實很神奇。還要從1978年講起,當時河南淅川的丹江口水庫洩洪,水庫水位下降得很嚴重,所以就露出了很多古遺蹟,其中一處就是東周春秋古墓群。
當時很多考古家對這座春秋古墓群進行考古挖掘,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這裡出土了數千件青銅文物,而這件逆天文物「雲紋銅禁」就是在這次考古中發現的。這件文物才出土的時候,考古學家只覺得它看起來很複雜,但是沒有真正明白它的用途。也搞不清楚古人到底是用什麼技術將這件物品做成的。
有的專家就提出,應該是古人用「失蠟法」做成的。他們說的失蠟法就是用蠟製成鑄模 ,在外面敷造型材料,然後將它整體鑄型,再澆入液態金屬,冷卻之後就會成型鑄件。
不過,這也只是專家通過自己的經驗猜測的,並不一定真是這件文物的製造方式。可是,經過這些文物的發現,也令專家們不得不讚嘆,我國的古人智慧之高,製作的古代物品技藝之精巧。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