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2020-12-04 小冉要爆發

大家好,我是小然,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李白的《把酒問月》,本文由作者小然聊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把酒問月》(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把酒問月》題下本有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是唐代詩人李白應友人之請而寫的一首詠月抒懷詩。全詩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每四句一換韻。在這首詩中,詩人把酒問月,向那永恆的月亮提出了一系列疑問。全詩意緒百端,似隨性揮灑而成,這樣的寫法在中國古詩詞中難得一見,非常特別。

詩歌開門見山,語言也是相當的流暢自然,幾乎沒有使用生僻字。詩人把酒問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天上已經有了明月?詩人停下酒杯,指天問月:人不可能攀登上月球,為什麼月亮卻一直與人相隨?明亮的月亮就像飛天明鏡照耀著紅色朱門,遮蔽月光的濃重的雲霧散去,月亮的光輝才會顯現?為什麼月亮每天從海上升起,卻在雲間沉沒?白兔一直在天宮搗藥,春去秋來,永不停止,那月宮裡的嫦娥是在與誰作伴?現下之人有誰見過古時的月亮,現在的月亮卻曾照射在古人身上。前人今人都像流水一樣會逝去,但是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亙古不變。只願我當歌對酒時,皎潔的月光常在,可以一直照進我的酒杯。

從李白的詩文中可以發現,李白對月亮似乎有著特殊的情感和情結。他的詩中經常出現月亮這個意象,如婦孺皆知的思鄉名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詩人在情緒最高的時候想的是要摘取月亮,如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如《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句也是與《把酒問月》中的「月光長照金樽裡」相通的。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更是以友相待,將月亮視作一起飲酒舞蹈的好友。

古人對於宇宙總有許許多多的好奇,這樣的好奇心在當時科學發展的條件下是無法解答的。而月亮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更常引起古人的遐想。因而李白借著酒興在詩中對月亮提出了許許多多的疑問。這些疑問是一氣呵成接連拋出的,一個接一個,極有氣勢,也將詩人的好奇心表露無遺。而李白對於宇宙的思考實際上也是對自身命運及價值的探索。月亮是永恆的存在,它用清光普照人間,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和消亡,是歷史的見證者。

對於詩人而言,月亮是神秘而親切的,是有情卻無情的,是熱情卻冷漠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月亮對於人類而言,既遙遠,又親近。人類的難以攀登讓月亮顯得冷漠,但它對於人類似乎又依依不捨,緊緊相隨。在「皎如」兩句中,李白將月亮比作飛鏡,顯得月光如此明亮。「丹闕」、「綠煙」色彩明亮,相互襯託,用動態寫出了月亮之美。「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兩句寫月亮的升與落,卻不像太陽東山而升西山而落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它從海上出現卻從雲間消失,這對於詩人而言是多麼神秘。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是關於月亮的傳說,詩人表達了對嫦娥孤獨無伴的深切同情,而他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那般清高孤獨呢?接下來的四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寫人世短暫、月亮的永恆,並將這樣的短暫與永恆相對比。這四句詩歌有著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涼。在這裡,詩人的思考更加深入,似乎進入了哲學層面。最後,詩人提出了自己的願望: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既然人生短暫,那就珍惜當下,在瞬間中把握永恆。

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行雲流水,縱橫恣肆,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描繪了月亮的形象,充滿了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層思考。蘇軾後來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與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承之處。蘇軾詞中開篇即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接著又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頗有李白把酒問月之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小然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李白以「月」和「酒」為題材所作的詩有許多首,相比之下,這首詩寓意更深廣,集中體現了詩人對宇宙、歷史及人生諸問題的深刻思考。原文: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世界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古人的詠月詩多不勝舉,而李白更是對月情有獨鍾,據統計李白流傳下來的100多首詩中,幾乎每三首就有一首詠「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思索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換入聲韻(月韻):闕、發、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換上換平聲(真韻)韻:春、鄰、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每天學一詩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句名詩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句意是:今天的人看不見古時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卻曾照臨著古人。中國古代與月亮有關的詩可謂不可勝數,但李白的《把酒問月》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賞月詩中的極品!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一片天空卻有不一樣的明月?
    就好像問古時的子時與今時的24時有何不同一樣。只是人不同、人的心情不同罷了。這裡有幾句描寫月亮的詩詞:「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10句唐詩經典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這兩句詩只用六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景。隨著一陣雞啼,行人從借宿的茅店出來,在殘月之下繼續趕路。鋪了一層霜的板橋上已經有了足跡,說明還有人起得更早。
  • 嫦娥古詩:把酒問月(李白)
    >嫦娥古詩:把酒問月(李白)2017-06-05 17:25:3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把酒問月(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讀《太白祠記》小感
    太白死當塗,葬青山,唐故有祠,今不庇風雨。太守尚書虞公命鼎新之,且封其墳。一日,要震過祠下,吊其遺蹟,徘徊太息久之。謂震曰:「太白生於蜀,葬於吳,遇我輩似非偶然,此不可無記也。」震曰:「然。」先是敵人傾國南傾,尚書公自西掖出,董師破之採石,武夫為之奪氣。退為此州,而雍雍問禮樂,不愧書生。蓋功名之會,因時乃建,吾又以悲二子之不遇也。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為你讀詩」
    國慶期間播出的文化節目《中秋詩會》,則用5G科技呈現雲上「千人團」,大家一齊在節目之初共同朗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作為節日祝福。在這裡,參賽的家庭成員都是不同年紀,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出於對古典詩詞的熱愛,讓他們跨越年齡、行業、地域的差別,聚集在一起。
  • 《把酒問月》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唐代: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賞月賞古詩詞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 李白《把酒問月》:何問月,問何月?做一場,月與遠方的夢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李白《把酒問月》:何問月,問何月?做一場,月與遠方的夢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夜靜了。明月緩緩升上來,柔輝灑在萬家燈火中。這是我們眼中的月,也曾是詩仙李白眼中的那輪明月。
  • 詩人的隔代唱和:李白與唐伯虎把酒問月歌
    詩仙李白曾作詩:《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李白把酒問月,宇宙與人生微妙,詩情和哲理並茂
    李白喜歡喝酒,也喜歡吟詩。喝悶酒時無聊,就舉杯邀明月,於是明月就成為詩仙的知己。李白對她無話不說,內心的痛苦和酸楚都會一股腦地向她傾瀉。而天上的那盞明月總是靜靜地聽著,從來不說一句話,但是李白卻覺得很滿足。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把酒問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把酒問月 2013-02-01 21:47 來源:網際網路
  • 一起來聽經典傳唱人趙照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裡的奇蹟,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想知道李白是怎麼寫月亮的嗎?那就跟隨趙照的步伐,一起來欣賞李白的《把酒問月》吧!《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 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鑑賞
    把酒問月【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鑑賞】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註:「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於言表。
  • 今月曾經照古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月是天外的一隻眼,她與我們在億萬年間的相互凝望,總讓人情動於中。在那樣的凝望中,我們暫時忘掉了孤獨,忘掉了煩惱。因月亮的浩然存在,而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李白於是在《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吟詠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蘇軾《水調歌頭》裡的詞,其實化用了李白《把酒問月》中的詩句
    今天是中秋節,古人又有「月下思」之說。古往今來的文人有很多中秋詩詞,來懷人、思鄉,其中以蘇軾和李白。蘇軾最著名的中秋詞甚至巧妙化用了李白的中秋詩。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