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讀《太白祠記》小感

2020-12-04 霍霍老師

寫這篇文章之前,想感謝晉松老師,晉老師送了我《當塗縣誌》,讓我有意識地去關注家鄉文化,有幸看到這篇小文章,感觸頗深。

《太白祠(墓)記》是南宋人張震的一篇文章,張震來自狀元縣,徽州的休寧縣,乾道年間進士及第,曾與陸九淵等人講解理學,聲名大噪,寫這篇文章時,尚在當塗擔任知縣。當時,太平知府虞允文見到青山太白祠破敗不堪,對其和太白墓進行了重修,邀請張震一起弔唁遺蹟,張震揮筆立就:

世稱李杜為一代詩人,吾觀子美,蓋自比稷契;而太白獨許堯舜之事,餘囂囂不取也。使其見用,必有可觀者。子美麻鞋露肘,從天子患難中拜拾遺。夜半起奏封事,竟落落不合。太白氣凌老宦,擯不用。後又汙以永王事,流夜郎,僅免死。嗟乎!二子果何許人哉?太白死當塗,葬青山,唐故有祠,今不庇風雨。太守尚書虞公命鼎新之,且封其墳。一日,要震過祠下,吊其遺蹟,徘徊太息久之。謂震曰:「太白生於蜀,葬於吳,遇我輩似非偶然,此不可無記也。」震曰:「然。」先是敵人傾國南傾,尚書公自西掖出,董師破之採石,武夫為之奪氣。退為此州,而雍雍問禮樂,不愧書生。蓋功名之會,因時乃建,吾又以悲二子之不遇也。

作者感慨詩聖和詩仙的經歷,杜甫憂國憂民,無論其窮還是達他都兼濟天下,所以魯迅先生稱他為中國脊梁,雖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根本就無法施展,但他依然不改自己的政治理念,關注現實關注民生。李白則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他不僅想像瑰奇飄逸,而且詩風豪放不羈,文章中就說到他氣勢凌於高力士之上,被擯棄不用,後來又陷入到永王叛變之事中,被流放夜郎,僅免於一死,此時詩人李白已近遲暮。作者對兩位才高八鬥的詩人的遭遇悲戚。他還感慨虞允文的能文能武,在採石大破敵軍,對其表示激賞,同時又感慨李杜這樣的詩人再難遇到。

當塗,山清水秀之地,人傑地靈之鄉。李白選擇長眠此地,就是她的魅力的顯現。

是啊,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就像王羲之當年說的,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作者在當時感慨盛唐詩歌的雙子星座再難遇到,而如今我讀到他的這篇《太白祠記》也深有同感,今人古人無法對面交流,但是從字裡行間卻能感受到張震的儒雅風範和雅士情懷。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那永恆向東奔騰的江水,浩蕩無邊,還有那盈虛變化的月亮,最終也沒有消耗或者增長。而人生一世,草木一枯,人只有通過一代一代的繁衍才能達到無窮無盡,但是很多感受卻是亙古不變的,古人感慨更早的古人,我們再來感慨古人,這是一個奇妙的循環。讀書真是一件好事情,竟然可以讓我們和古人隔空交流對話,讓我們讀其書想見其為人,音容笑貌在腦海一一浮現,文如其人,古之人不餘欺也。

相關焦點

  • 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李白以「月」和「酒」為題材所作的詩有許多首,相比之下,這首詩寓意更深廣,集中體現了詩人對宇宙、歷史及人生諸問題的深刻思考。原文: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一片天空卻有不一樣的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很有哲理性的一句詩,其實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的明月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人。此句詩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注,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為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
  • 每天學一詩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句名詩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句意是:今天的人看不見古時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卻曾照臨著古人。中國古代與月亮有關的詩可謂不可勝數,但李白的《把酒問月》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賞月詩中的極品!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把酒問月》(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題下本有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是唐代詩人李白應友人之請而寫的一首詠月抒懷詩。全詩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每四句一換韻。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世界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古人的詠月詩多不勝舉,而李白更是對月情有獨鍾,據統計李白流傳下來的100多首詩中,幾乎每三首就有一首詠「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思索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換入聲韻(月韻):闕、發、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換上換平聲(真韻)韻:春、鄰、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10句唐詩經典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這兩句詩只用六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景。隨著一陣雞啼,行人從借宿的茅店出來,在殘月之下繼續趕路。鋪了一層霜的板橋上已經有了足跡,說明還有人起得更早。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每逢中秋佳節,那麼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讓人聯想起來的關鍵詞永遠也繞不開「故鄉、月亮、月餅」。
  • 今月曾經照古人——讀《一路向西·東西方3000年》
    3、結語:今月曾經照古人作者是祖籍福建生在臺灣長在日本的華人,書中對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懷鄉之情溢於言表,也對西域走出來的佛教成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的紐帶,充滿了無限的感慨.每當提到西域,我們總是想到大漠孤煙,對月懷鄉。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一)
    然困惑之聲不絕於耳,對月「天問」不斷,其實這正是探求的藝術表現。從詩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屈原的「夜光何德? 死則又育」,到李白和蘇軾 「青天有月來幾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更是在其不朽詩篇《把酒問月》感慨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對酒當歌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賞月賞古詩詞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由此可知,古人認為日和月都是神,那麼產生祭拜月神的行為也就順理成章了。《淮南子·本經》記載:「天之精,日月、星辰、雷電、風雨也。」。也就是說,混沌之初,天地萬物生長消亡都與日月,星辰,雷電、風雨聯繫密切。而古人並不清楚這一切背後的緣由,只是感覺到有某些神秘力量在背後操縱這一切。
  • 今月曾經照古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月,引發大海潮汐的月,也引發歷代詩人的歌詠吟唱。那是另一種隱性的潮汐,一代又一代,一波又一波地湧來,拍打著我們生命的堤岸。  人的一生至少有一半時間,處於暗夜之中。黑暗中的我們,除了自己,不見有他。入夜,孤獨的我們一抬眼,便看到了月,渾身覆滿了琉璃般的清澈月光。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抬頭有星空,便是人間浪漫時
    &34;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李白這首《把酒問月》,這也是每次我仰望星空時,心中所想,更是我最愛古詩之一。盛世大唐詩仙李白筆下,寫遍長安一片月,我們雖無法親眼見證大唐盛世,可如今的月亮曾經照亮過大唐長安的無數夜晚。
  • 李白很有哲理的一首詩,其中兩句,讀來意味深長!
    可時代在變化,世界在變化,那麼道理就永遠都有新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反正世界那麼大,每一個人都處在最偏僻的角落,少有人煙就不怕打擾別人,說不定就能像李白這句詩一樣青史留名:「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也可見古月
    你是否渴望著,乘著船在暮色新上之時,泛遊建德的江上,遇見水霧氤氳、遇見明月大江,仿佛就在這江、山、月、島構築的時間縫隙中遇見了唐朝那個心緒複雜的詩人,和他一起吟出「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或許不再是你的幻想,如今在乘舟移步間,便可實現。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之隨筆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無論古今,莫論中外,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輪一彎一抹月影,在心頭起伏徘徊縈繞穿行,為之歌吟,為之舞蹈,為之沉醉,曾經或者現在亦或將來。月之歷史久遠,月之傳說很多,嫦娥奔月,今人登月,無非證明了嚮往,發展,進取,開拓;證明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執著。我曾經說過月是屬於詩詞歌賦的,不僅屬於詩人,也是屬於遊子的,現在看來這話沒錯!有人說過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純屬扯淡,我要說月亮的故鄉是中國,故鄉的月亮才最美!
  • 超級月亮: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是如何賞月的?
    今天,超級月亮來了,今天的月亮是年度的第二大滿月(最大的在4月8號)欣賞這美麗的月光,好想說點什麼,奈何沒得那文採,那麼那些有文採的古人是如何賞月的呢?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 月滿,今照人;月亮,謝謝你
    迎來十月,迎來國慶與中秋,今天,月圓,滿月照人。李白《把酒問月》從「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皆如此。」 月虧而盈,盈而復虧,卻永遠照耀在歷史的長空。月亮永久而人生短暫,人生能不能像月亮那樣生生不息?
  • 一場「超級藍血月全食」,他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千年之前的古人是如何賞月的?6首賞月的古詩送給千年之後的你!《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年代: 宋 作者: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