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是如何賞月的?

2020-12-04 有鹿從渠求鹿夢

今天,超級月亮來了,今天的月亮是年度的第二大滿月(最大的在4月8號)欣賞這美麗的月光,好想說點什麼,奈何沒得那文採,那麼那些有文採的古人是如何賞月的呢?

想到月亮,想必很多人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李太白的《靜夜思》這首詩是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時年26歲的李白的在揚州的一個旅社寫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寫完《靜夜思》之後還寫了一首續篇名為《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李白是個很擅長寫月亮的人,他的一生,寫過很多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很多都是我們熟知的名句,比如這首《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詩的前四句,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便學過,寫出了李白孩提時期對於月亮的認識,但那時年齡尚小,又怎會知道詩中蘊藏的另外的意思。這首詩是寫於安史之亂前,在安史之亂未發生時,很多人心中便已經有了將亂的預感,李白便是其中的一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除了這首李白還寫了《月下獨酌四首》,我們最是熟悉是其中的一首《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也是前四句廣為流傳,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還在長安,正是官場失意的時候,心情很不好,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得以實現,面對這樣的情況,李白並沒有選擇因此墮落沉淪,而是面對黑暗,絕不同流合汙,心向光明。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李白寫月的絕佳詩作這也難怪後世唐伯虎寫《把酒對月歌》來讚頌李白: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詩。

我學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唐伯虎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科場失意的時候,前面六句讚頌李白擅長寫明月,至今李白的詩還在被眾人吟誦,中間寫要想李白學習,特別是李白飲酒賦詩的狂放性格,最後六句寫了雖然自己沒有李白那樣的大才,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樣,不追求功名,蔑視權貴。

李白詠月的詩篇很多,其他詩人也有許多詠月的好作品,在古人的詩詞中,月亮一直是一個很出彩的話題,這個和古人把月亮神聖化,擬人化有很大的關係。古人以月寄情,望月懷鄉,思古傷今,古代對於月亮的認知並沒有那麼全面,只能去想像它是如何,也因此產生了許許多多跟月亮有關的故事。在中國人心中,月亮對於我們我們的意義已經不單純的只是一個和太陽並肩而立的天體了,它被我們賦予了更多的意義。看了這篇文章,你看見月亮能立刻想到的詩詞是什麼?不妨在評論區交流一下。

(作者:有鹿從渠求鹿夢,本文由「有鹿從渠求鹿夢」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李白以「月」和「酒」為題材所作的詩有許多首,相比之下,這首詩寓意更深廣,集中體現了詩人對宇宙、歷史及人生諸問題的深刻思考。原文: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每天學一詩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句名詩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句意是:今天的人看不見古時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卻曾照臨著古人。中國古代與月亮有關的詩可謂不可勝數,但李白的《把酒問月》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賞月詩中的極品!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世界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古人的詠月詩多不勝舉,而李白更是對月情有獨鍾,據統計李白流傳下來的100多首詩中,幾乎每三首就有一首詠「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思索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換入聲韻(月韻):闕、發、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換上換平聲(真韻)韻:春、鄰、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把酒問月》(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題下本有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是唐代詩人李白應友人之請而寫的一首詠月抒懷詩。全詩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每四句一換韻。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一片天空卻有不一樣的明月?
    這裡有幾句描寫月亮的詩詞:「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很有哲理性的一句詩,其實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的明月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人。此句詩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注,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為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
  • 10句唐詩經典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這兩句詩只用六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景。隨著一陣雞啼,行人從借宿的茅店出來,在殘月之下繼續趕路。鋪了一層霜的板橋上已經有了足跡,說明還有人起得更早。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讀《太白祠記》小感
    太白死當塗,葬青山,唐故有祠,今不庇風雨。太守尚書虞公命鼎新之,且封其墳。一日,要震過祠下,吊其遺蹟,徘徊太息久之。謂震曰:「太白生於蜀,葬於吳,遇我輩似非偶然,此不可無記也。」震曰:「然。」先是敵人傾國南傾,尚書公自西掖出,董師破之採石,武夫為之奪氣。退為此州,而雍雍問禮樂,不愧書生。蓋功名之會,因時乃建,吾又以悲二子之不遇也。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每逢中秋佳節,那麼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讓人聯想起來的關鍵詞永遠也繞不開「故鄉、月亮、月餅」。是否去擁抱了她,是否在秋風微涼的夜晚一起和家裡人賞月吃餅。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意思是說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後開始給月亮洗澡。這裡的帝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他與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與另外一個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她是在甘淵中給太陽洗澡。由此可知,古人認為日和月都是神,那麼產生祭拜月神的行為也就順理成章了。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賞月賞古詩詞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一)
    然困惑之聲不絕於耳,對月「天問」不斷,其實這正是探求的藝術表現。從詩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屈原的「夜光何德? 死則又育」,到李白和蘇軾 「青天有月來幾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更是在其不朽詩篇《把酒問月》感慨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對酒當歌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一場「超級藍血月全食」,他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昨晚,一場「超級藍血月全食」,刷爆朋友圈。152年來,首次出現,圓月初升,皎皎月光籠古城,那是千百年來溫柔的守護。抬頭望月,你的眼前,會浮現誰的身影?千年之前的古人是如何賞月的?6首賞月的古詩送給千年之後的你!《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年代: 宋 作者: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今月曾經照古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月,引發大海潮汐的月,也引發歷代詩人的歌詠吟唱。那是另一種隱性的潮汐,一代又一代,一波又一波地湧來,拍打著我們生命的堤岸。  人的一生至少有一半時間,處於暗夜之中。黑暗中的我們,除了自己,不見有他。入夜,孤獨的我們一抬眼,便看到了月,渾身覆滿了琉璃般的清澈月光。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抬頭有星空,便是人間浪漫時
    盛世大唐詩仙李白筆下,寫遍長安一片月,我們雖無法親眼見證大唐盛世,可如今的月亮曾經照亮過大唐長安的無數夜晚。圖源自:故宮博物館古人今人凝視的是同一個月亮,那些曾經和我們共賞過這一輪明月的古人是三五好友飲酒作對月做賦,還是望月思鄉懷念家人?不過他們看到的月亮應該更浪漫吧,畢竟他們的月亮上有應悔偷靈藥的嫦娥,有砍樹的吳剛,有搗藥的玉兔。而在21世紀,人類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起,嫦娥就已經死了。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晚的月亮直圓】
    漫步堤邊抬頭,今晚的月亮真亮真圓,又是一個十五,恰逢中國道家學術創始人老子李耳誕辰2590周年,難怪今晚的月更亮圓,緣來是月亮在向老子致敬呢!《賢文》一書上所說「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是呀!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之隨筆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無論古今,莫論中外,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輪一彎一抹月影,在心頭起伏徘徊縈繞穿行,為之歌吟,為之舞蹈,為之沉醉,曾經或者現在亦或將來。月之歷史久遠,月之傳說很多,嫦娥奔月,今人登月,無非證明了嚮往,發展,進取,開拓;證明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執著。我曾經說過月是屬於詩詞歌賦的,不僅屬於詩人,也是屬於遊子的,現在看來這話沒錯!有人說過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純屬扯淡,我要說月亮的故鄉是中國,故鄉的月亮才最美!
  • 以「月」為媒 看看古人的中秋「朋友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又是一年中秋佳節。沿襲傳統習俗,今人也會在此時賞月、供月、賞桂、觀潮、吃月餅,完事兒在朋友圈「曬一曬」——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他們會在中秋佳節發些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順著網線「穿越」回去,刷一刷古人的「朋友圈」。「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月亮是中秋夜色的主角,而「團圓」則是千百年間人們賦予圓月的溫情寄託。
  • 夏月如此美,讓我們一同和古人賞月
    我也跟著一塊去,但是我一般不和她們閒聊,而是走進那片荷塘,靜靜地坐在那裡,嗅著荷花的香氣,細數夏夜裡小蟲的叫聲,當然,最多的時候是欣賞月亮。四季的月亮我認為夏夜的最美。也許是夏季,而皎潔的月光如水傾瀉,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更增加了它的美好。月亮是詩意的,引人情思的。中國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吟詠月亮的不計其數。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曬曬那些年拍過的月亮。「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曬曬那些年拍過的月亮。「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亞里斯多德眼中,月亮是個完美透明的水晶球體;蘇軾筆下,月是無聲銀河中轉動的玉盤;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並繪製了月球的地形圖;1969年,人類登上月球。不同的人心裡有不一樣的月亮,你心中最美的月亮長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