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晚的月亮直圓】

2020-12-04 浩瀚星點

漫步堤邊抬頭,今晚的月亮真亮真圓,又是一個十五,恰逢中國道家學術創始人老子李耳誕辰2590周年,難怪今晚的月更亮圓,緣來是月亮在向老子致敬呢!

《賢文》一書上所說「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是呀!月亮誕始至今,夕升朝落,無限循環多少億年了。從古至今,月亮照過無數在紅塵中的眾生,無數眾生又將各種心緒付之於翰墨,湧現出眾多書寫月亮的名篇,月亮成了一種思緒的代表符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中透露出對故鄉的思念。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月亮中透露出戰場的豪邁與英武之氣。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月亮中透露出親人間的思念。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月亮中透露出作者對人生的感慨。

「明月夜,短松岡」,月亮中透露出對亡妻的深情。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月亮中透露出對亡國的無限哀愁。

「千江有水千江有,萬裡無雲萬裡天」,月亮中透露出禪機無限………………,太多的月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端,風花雪月是墨客們常頌的「四大天王」。

月亮本無心,文人總多情。一輪月成就了篇篇詩詞,一輪月曆經千百劫的紅塵,正所謂:

紅塵滾滾,無非愛恨情仇

腳步匆匆,無非功名利祿

社會節奏加快的當代,還有誰能緩下腳步去欣賞月圓月缺,還有誰能緩下思緒去感受花開花謝,還有誰能緩下朗誦詩句詞句。對於當代人,月亮又回歸月亮的本色,不過是一個天體而已。當代人的心早就像水泥一樣硬,早就像絕望的人一樣麻木。

本地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句俗語:正月玩,二月耍,三月做點把

(指農曆),對於當代來說是絕對的一個奢侈品了,當代人有幾個正月十五前不著手忙碌的?月亮如動情,看到現代之匆忙又是何種心情呢?是不是在深深思索,社會是在進步嗎?人為的加快生活節奏,是不是一種大退步呢?不得而知,好歹月亮不會動情,不然月亮也不會永恆。

「天若有情天亦老」,用在月亮身上也是一樣的吧!

今晚的月亮很亮很圓,遠在異地務工的人們,會不會對月思鄉呢,希望會吧

(寫於己亥年二月十五日)

相關焦點

  • 《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解讀: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陳昌文解讀:古代的人看不見現在的月亮,因為他們已經死了。現在的月亮,曾經照耀著古人,當然也照耀著現代人。這說明人生短暫,然而月亮長存,大自然長存。感嘆生命可貴,短暫。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活好這短暫的一生。
  • 《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解讀: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陳昌文解讀:古代的人看不見現在的月亮,因為他們已經死了。現在的月亮,曾經照耀著古人,當然也照耀著現代人。這說明人生短暫,然而月亮長存,大自然長存。感嘆生命可貴,短暫。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活好這短暫的一生。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之隨筆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無論古今,莫論中外,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輪一彎一抹月影,在心頭起伏徘徊縈繞穿行,為之歌吟,為之舞蹈,為之沉醉,曾經或者現在亦或將來。月之歷史久遠,月之傳說很多,嫦娥奔月,今人登月,無非證明了嚮往,發展,進取,開拓;證明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執著。我曾經說過月是屬於詩詞歌賦的,不僅屬於詩人,也是屬於遊子的,現在看來這話沒錯!有人說過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純屬扯淡,我要說月亮的故鄉是中國,故鄉的月亮才最美!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曬曬那些年拍過的月亮。「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曬曬那些年拍過的月亮。「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亞里斯多德眼中,月亮是個完美透明的水晶球體;蘇軾筆下,月是無聲銀河中轉動的玉盤;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並繪製了月球的地形圖;1969年,人類登上月球。不同的人心裡有不一樣的月亮,你心中最美的月亮長什麼樣?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世界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古人的詠月詩多不勝舉,而李白更是對月情有獨鍾,據統計李白流傳下來的100多首詩中,幾乎每三首就有一首詠「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這首詩是古人的科幻思索
    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出自於李白的《把酒問月》。換入聲韻(月韻):闕、發、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換上換平聲(真韻)韻:春、鄰、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同一片天空卻有不一樣的明月?
    古時的明月和今時的月亮有何不同?就好像問古時的子時與今時的24時有何不同一樣。只是人不同、人的心情不同罷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很有哲理性的一句詩,其實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的明月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人。此句詩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注,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為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賞月賞古詩詞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 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李白以「月」和「酒」為題材所作的詩有許多首,相比之下,這首詩寓意更深廣,集中體現了詩人對宇宙、歷史及人生諸問題的深刻思考。原文: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把酒問月》(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題下本有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是唐代詩人李白應友人之請而寫的一首詠月抒懷詩。全詩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每四句一換韻。
  • 每天學一詩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句名詩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句意是:今天的人看不見古時的月亮,今天的月亮卻曾照臨著古人。中國古代與月亮有關的詩可謂不可勝數,但李白的《把酒問月》與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賞月詩中的極品!
  •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月還是古時的月亮,人已換了幾代了。張若虛詩:「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時光的流逝讓人感慨。孔子說:「逝者如斯夫。」——時光的流逝就像水一樣,一去不復返。蘇軾在《赤壁賦》裡說:你看看水和月,「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水不停往前流,月在那兒一動不動;月圓缺變化,長江水還是長江水。時間變化不可勉強,我們只好自我安慰,想辦法看開點。
  • 超級月亮: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是如何賞月的?
    今天,超級月亮來了,今天的月亮是年度的第二大滿月(最大的在4月8號)欣賞這美麗的月光,好想說點什麼,奈何沒得那文採,那麼那些有文採的古人是如何賞月的呢?李白是個很擅長寫月亮的人,他的一生,寫過很多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很多都是我們熟知的名句,比如這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 今月曾經照古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月,引發大海潮汐的月,也引發歷代詩人的歌詠吟唱。那是另一種隱性的潮汐,一代又一代,一波又一波地湧來,拍打著我們生命的堤岸。  人的一生至少有一半時間,處於暗夜之中。黑暗中的我們,除了自己,不見有他。入夜,孤獨的我們一抬眼,便看到了月,渾身覆滿了琉璃般的清澈月光。
  • 10句唐詩經典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這兩句詩只用六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圖景。隨著一陣雞啼,行人從借宿的茅店出來,在殘月之下繼續趕路。鋪了一層霜的板橋上已經有了足跡,說明還有人起得更早。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讀《太白祠記》小感
    太白死當塗,葬青山,唐故有祠,今不庇風雨。太守尚書虞公命鼎新之,且封其墳。一日,要震過祠下,吊其遺蹟,徘徊太息久之。謂震曰:「太白生於蜀,葬於吳,遇我輩似非偶然,此不可無記也。」震曰:「然。」先是敵人傾國南傾,尚書公自西掖出,董師破之採石,武夫為之奪氣。退為此州,而雍雍問禮樂,不愧書生。蓋功名之會,因時乃建,吾又以悲二子之不遇也。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意思是說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後開始給月亮洗澡。這裡的帝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他與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與另外一個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她是在甘淵中給太陽洗澡。由此可知,古人認為日和月都是神,那麼產生祭拜月神的行為也就順理成章了。
  • 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也可見古月
    先秦的相思之人,對著月亮傾訴過,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吟誦著他思念的愁腸;漢時才女卓文君,對著雪白清冷的 從詩中之月,到空中之月,從字裡行間,到夜幕星間,我們借著皎皎月光望見了古人的時光,我們借著五言、七言讀到了古人眼中的月光
  • 月滿,今照人;月亮,謝謝你
    迎來十月,迎來國慶與中秋,今天,月圓,滿月照人。李白《把酒問月》從「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寫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皆如此。」 月虧而盈,盈而復虧,卻永遠照耀在歷史的長空。月亮永久而人生短暫,人生能不能像月亮那樣生生不息?
  • 今月曾經照古人——讀《一路向西·東西方3000年》
    3、結語:今月曾經照古人作者是祖籍福建生在臺灣長在日本的華人,書中對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懷鄉之情溢於言表,也對西域走出來的佛教成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的紐帶,充滿了無限的感慨.每當提到西域,我們總是想到大漠孤煙,對月懷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