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書法隸書新作品《觀古鑑今》

2020-12-13 望廬書法

此書法作品,以漢隸曹全碑筆意書寫,書寫時強調了蠶頭燕尾,左右舒展,字勢上強調了圓潤遒逸秀美。 適合裝裱懸掛於辦公室,會議室,玄關,大廳,書房等場所。

觀古鑑今,出自《增廣賢文》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句。意為觀察今天的事情,我們應該借鑑過去的歷史,如果沒有過去,那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強調以歷史昭示今人,以史為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觀古鑑今,提醒我們汲取歷史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小到自我修養,大到治理國家。

就讓這幅作品時時陪伴在我們身邊,時時警醒著我們!

此作品可以懸掛在客廳
玄關
會議室
寫字樓
書房
工作室

相關焦點

  • 集韻增廣,觀今鑑古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譯文:古代聖賢的名言,諄諄教誨著我們。經過大量地搜集,擴大篇章,使我們的見聞有所增加。把總結古人的經驗教訓作為我們今天處世行事的指導,因為古今是傳承關係,今天是古代的延續。對於這筆寶貴的精神遺產,作為繼承者的現代人應該無比珍視,通過觀今鑑古,增長知識和見聞。這是一部融入古人心血和智慧的聖賢之書,人們若能從中汲取精華,棄其糟粕,便能提高自己處世行事的能力。而以其作為人生的指路燈,更能使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一些彎路和險路。
  • 望廬書法隸書作品《觀古鑑今》
  • 「鑑古開今「軍旅書法家作品展覽引起強烈反響
    由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鑑古開今——軍旅書法家作品展覽」 繼2016年8月19日在81美術館舉辦後,又分別於9月29日、11月24日在石家莊美術館、濟南市美術館展出,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 2020「鑑古開今·筆墨精神」首屆書法作品展全國徵稿
    2020「鑑古開今·筆墨精神」首屆書法作品展身處21世紀的今天,回顧悠久的的中國書法史,在中華大地,湧現出了如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米芾、黃庭堅等一大批傑出的書法藝術家,但同時在學術界、理論界、藝術家群體等等,關於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論戰也從未停歇
  • 《增廣賢文》——《多見多聞,借古鑑今》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1〕。集韻增廣,多見多聞〔2〕。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3〕。  【注釋】  〔1〕昔:從前。賢文:能規範人道德行為的好文章。  誨:教導,教誨。汝:你。諄諄:懇切,不厭倦。  〔2〕集:搜集。韻:韻文,如詩、詞、賦、曲等。增 廣:增智慧,廣風聞。這裡指《增廣賢文》這本書。
  • 「鑑古開今」開啟軍地巡展
    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上海市文廣局聯合主辦,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和中華藝術宮承辦的「鑑古開今——軍之魂主題書法作品展覽」,日前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幕。 此次展覽立足於「古」、紮根中華傳統文化沃土,著眼於「今」、聚焦強國強軍偉大實踐。
  •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學古人的處世智慧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增廣賢文》《增廣賢文》,也叫《古今賢文》《昔時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
  • 望廬書法隸書新作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望廬書法隸書作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作者以曹全碑筆意書寫,字型圓潤秀美,懸掛在辦公室或書房中可以時刻警醒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提醒我們只有寧靜和淡泊才是我們生活的真諦,記住了淡泊和寧靜你將會終身受益。
  • 望廬書法隸書新作品《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坤》此幅作品用張遷筆意書寫
  • 持敬養正 師古鑑今——張索談華師大的書法教育
    「持敬養正,師古鑑今」——張索在高等書法教育分會舉行的「新時期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上的發言 地點:高等教育出版社 事由:(全國)教育書畫協會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成立暨新時期高等書法教育的現狀與未來座談會
  • 夢話:個人愚見,觀今宜鑑古之學習教育論
    夢話:個人愚見,觀今宜鑑古之學習教育論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用於國民學習、教育學堂之設,其用意宗旨有三:要麼造就知書達理國民,要麼造就國家的有用人才,要麼振興實業,使國家繁榮富強。觀今亦鑑古,無古不成今。天下之患無常處也,故君子談正道與邪道。治國理政走正道,才可以安邦定國,使國家、民族、家庭、個人皆偉大復興,從而達到天下太平,民富國強的遠大目標。惟善謀國者,乃明君、忠臣、義士者也,秉承天意、民心,總能夠審時度勢,規天下大勢之所趨,揆時度務,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則不至於變異而不可救。
  • 望廬書法隸書新作品《逸情閒致》
  • 望廬書法隸書新作品《逸情閒致》
  • 杜牧以古鑑今,這首七律流傳久遠,最後兩句當真扎心
    弔古憑今一向就是詩歌的重要題材,中唐的劉禹錫也經常抒寫他的沉重心情,「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晚唐的杜牧也曾留下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下面介紹的是杜牧以古鑑今,這首七律流傳久遠,最後兩句當真扎心。
  • 師於古而不拘泥於古——馮少鵬書法作品欣賞
    >全國第二屆隸書藝術展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作品多次發表於《中國書法》《人民日報》《書法 報》等多家報刊,書法作品多次鐫刻成匾懸掛於佛教聖地五臺山。
  • 《增廣賢文》:「觀今鑑古」到「好習慣的養成」,極具哲理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不得不說,《增廣賢文》中的這句話看似平凡簡單,但卻極度現實和有效,尤其是對上位的領導人而言。「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是過去和未來的一種因果關係,既可以讓我們把握未來將發生的事
  • 增廣賢文(上集):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
  • 軍魂,軍旅書法之魂
    在蔚為大觀的中華傳統藝術門類當中,軍旅書法獨樹一幟,被譽為「書壇重鎮」。三年來,由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和中國書協聯合舉辦的「鑑古開今」書法作品展覽,集結全軍書法創作主力,以不同藝術風格展現正大雄強的軍旅書風,逐步成為當代軍事文藝重要品牌,其在主題意蘊、創作導向和價值實現等諸多層面的探索,為新時代的軍旅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啟示。
  • 鑑古知今看大德
    鑑古知今看大德文/嵐林谷              「鑑古知今」,出自《賢文》。      「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意思說,人要回首以往,便能驗證將來;考察歷史,就會了解現在;觀察對方,可返照自已本身的真實。      老子曰:「反者,道之動也。」因為萬事萬物的發展與變化,均有規律可循,也為人們認識提供這種方法。故,陶弘景說「言大化聖人,稽眾舍己,舉事重慎,反覆詳驗。
  • 見賢思齊悟修身 借古鑑今思理政——開平市舉辦「學名賢·思理政...
    見賢思齊悟修身 借古鑑今思理政——開平市舉辦「學名賢·思理政」廉潔文化傳承教育活動 2020-10-13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