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書店重慶國泰店效果圖 本組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噹噹書店重慶國泰店效果圖
阿里牽手大潤發、騰訊聯手永輝超市、京東開設3C零售體驗店……隨著新零售概念的興起,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走向線下,開起了實體店。1月25日,當當網線下實體書店即將在重慶國泰廣場開業,這既是重慶首家噹噹線下會員書店,也是當當網布局全國的首家會員旗艦店。而實體店在向線上延伸的同時,網際網路巨頭也在不斷地向線下布局。這波浪潮能為消費者帶來哪些改變?新零售會何去何從?
噹噹書店首次進入重慶
本次在重慶開業的噹噹書店是當當網的線下O+O實體會員書店,整體面積約2500平方米,有圖書近4萬冊。依託其18年來累積的2.2億優質用戶、海量大數據以及規模採購優勢,噹噹書店以閱讀為主線,融合了文創、輕食、旅遊、花藝、手作、生活美學、沙龍、展覽、非遺文化等元素,打造了一個複合文化實體空間。目的在於補充線上缺乏的情景體驗模式,讓線下實體店成為有創意的分享、表達、社交空間。
噹噹書店總經理莫鈞告訴記者:「重慶國泰店作為當當網線下書店布局全國的首家旗艦店,無論是圖書陳列、功能分區,還是文化活動、學術交流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表示,隨著書店的正式運營,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將為國泰廣場帶來一大批優質客流。
值得一提的是,噹噹書店與其他實體書店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網際網路基因,以及背後強大的圖書產業鏈影響力。在開業期間,讀者不僅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閱讀服務,還能享受與線上同價甚至更低的價格折扣——六五折封頂。而辦理噹噹會員後,折扣活動將延續一整年,縮小了線上線下的價格差距。同時,店內還配備了智能化的自助查詢系統,讀者可以輕鬆查閱線下線上書籍信息,進行價格比較後再付費購買。
阿里進軍線下新零售
如果說當當網在重慶開設線下實體書店是布局新零售,那麼關於新零售,就不得不提起阿里巴巴。阿里在零售方面的布局始於2014年入股銀泰、2015年蘇寧牽手。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戰略之後,阿里布局明顯加速,包括戰略入股線下零售企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和新華都,發展新興業務如盒馬鮮生、零售通、淘咖啡無人便利店。
2018年初,阿里新零售列車入股高鑫零售一個月後,阿里巴巴改造大潤發門店開始邁出第一步。就在近幾日,天貓超市百萬件貨品已在華東地區20個城市167家大潤發上架。目前,在大潤發上架的天貓超市商品包括休閒零食、家清家居、收納日用、洗護美妝等快消年貨商品。而此次阿里牽手大潤發,又帶來了哪些零售升級?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逛大潤發的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淘寶或者天貓客戶端掃碼領優惠購買,可直接由品牌的天貓旗艦店發貨到家,現場還能領取樣品,讓消費者實實在在感受到天貓新零售帶來的便捷體驗。」
此前阿里巴巴CEO張勇在出席大潤發年會時透露:希望利用好阿里的所有資源——5億多消費者、數百萬商家、整個營銷平臺、阿里云云計算平臺、大數據資源和大潤發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門店網絡和強大的地面運營能力。雙方一定共同努力,把大潤發打造成全球新零售最高皇冠上的明珠。
業界認為,阿里巴巴與高鑫零售的牽手,意味著從2017年開始啟動的新零售變革就此定局——這將是中國商業零售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一次系統性改造。
零售革命時代已經到來
在新零售領域,少不了京東的身影?試營業6天後,2018年1月4日,京東打造的首家線下生鮮超市——7FRESH亦莊大族廣場店正式開業迎客。作為京東「無界零售」理念的一次實踐,該店採用了「餐飲+超市」的模式,並主打黑科技。門店中大部分商品都可在7FRESH的獨立APP上同步售賣,並且在門店為中心的3公裡範圍內,享受最快半小時送達的「特權」。試營業期間,日均單店單日客流量達一萬人次以上,7FRESH APP註冊用戶數對比上線第一天增長3000%。
除了試水生鮮超市,京東在線下打造了京東之家與京東專賣店。截至目前,京東之家已在全國開設了21家,京東專賣店在全國開設了71家。
與阿里、京東相比,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略低調,但從未「缺席」。早在2013年零售業O2O的探索期,騰訊即以微信為載體與天虹、友阿、中央商場、紅旗連鎖等A股零售商開展業務合作,助力零售企業搭建線上營銷平臺與會員體系。現如今,騰訊更是選擇入股永輝超市,聯手攻入線下。
除此之外,海外巨頭也在紛紛布局新零售,把握新零售時代的發展機會。經過多年發展,亞馬遜從在線書店成長為全品覆蓋的線上零售巨頭,開設線下實體書店、收購全食超市進軍高端生鮮市場,亞馬遜的新零售布局也把體驗延伸至了線下。
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趨勢
線上創造的數據、流量已引人矚目,為何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還要不約而同走向線下?有贊重慶負責人李霸天告訴記者:「電商平臺產生的流量不屬於品牌商家而屬於平臺,每次銷售引流都要付出越來越昂貴的引流費用,導致銷售毛利一直處於紅線。」她指出,線上線下流量互不相通,造成了品牌既開了一條線下實體門店銷售線,又開了一條平行的線上銷售線,兩條線互相平行,而且線上線下的客戶並未打通,品牌處於不斷「拉新」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線上線下必須打通,向新零售轉型是大勢所趨。」
而多位身處零售一線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走純線上的紅利已快到天花板了,必須結合線下消費場景去挖掘新的盈利點。「線下是客戶天然和物理的聚集地,商家圍繞客戶的經營活動就應該在線下進行。新技術和消費升級結合的場景,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當傳統渠道流量獲取遭遇瓶頸時,流量思維將逐漸被超級用戶思維所取代。流量將不再以稀缺資源獨立存在,場景自然成為零售價值的入口。未來線上向線下輸送關注流量,線下體驗銷售高毛利產品,會完成更加精準的用戶畫像。」
曲率創工場秘書長廖栩則認為,在線零售的瓶頸已現,主要表現在流量和獲客成本不斷提升、場景化服務成為軟肋等方面。「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口紅利已經越來越少。隨著各種智能產品的不斷湧現,線上入口和渠道越來越碎片化,在線零售的流量成本、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90、00後的消費喜好、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都有著新的特點,更加注重個性化、場景化的消費體驗。對於在線零售來說,這些需要實際感知、實際體驗的場景化的體驗式服務是最大軟肋。」
廖栩透露,就社會規模和影響力看,實體零售遠超在線零售。「根據尼爾森最新的零售監測資料及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線上快消品儘管帶動了整體銷售額增長近29%,但線下渠道銷量仍佔全國快消品銷售額的74%之多。
廖栩認為,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是數據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模式。「電商如此密集布局實體店以線上線下合一的全新面貌面對大眾,是經過精細的市場調研縝密的思考得出的結論。電商線下開店,是典型的網際網路逆向思維,對於解決用戶體驗感、售後服務、提高品牌形象等短板問題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一跡象,對傳統實體店來說,無疑將成為巨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