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實體書店的顛覆者,亞馬遜和噹噹近來卻悄然加快了線下實體店的擴張步伐。亞馬遜計劃明年在全美的購物商場裡開設一批全新的快閃商店,每家佔地面積約30至50平方米,用來展示和售賣旗下的全線硬體產品,包括智能音箱、電視盒子、平板電腦和電子書閱讀器等。在快閃店之前,亞馬遜已經在西雅圖、聖地牙哥開了幾家實體書店。
無獨有偶,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城當當網第一家線下實體書店,也於9月初亮相長沙,面積達4000平方米。開業僅兩個小時,銷售額就達1.9萬元;當天接待讀者近3萬人次,圖書銷售額20多萬元。在當當網的規劃中,今後3年將在全國開設1000家實體書店,經營模式包括直營店和加盟連鎖店。
開設實體店,一方面是通過線下體驗讓用戶產生購買衝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給線上導流。「網際網路基因」在這些實體店體現得很明顯。一是線上線下同價,24小時營業,用戶可在店內閱讀,再上網下單,快遞到家。亞馬遜書店則更徹底,所有圖書不註明價格,店內價格和亞馬遜官網售價連接,用戶只需使用手機應用或店內安置的掃碼機即可查詢價格。此外,這些實體書店內均配備了電子書閱讀器,讓用戶免費體驗。
二是打破圖書傳統分類,基於大數據進行多維度個性化推薦。亞馬遜書店裡的圖書都是以專區形式進行歸類展示,比如「本月暢銷書」「周最多預定圖書」「用戶最多收藏圖書」「擁有4.8顆星以上評分」等。這些歸類來自於亞馬遜官網收集的用戶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可以根據受眾群體和地區進行針對性營銷展示。店裡每本書都附有一張卡片,上面標註了獲評星級、一段讀者在線評語和在線評論人數等。噹噹實體書店則設有特色書籍空間「當讀」「閱享當下」和「噹噹書湘榜」,根據當當網的大數據、供應鏈和平臺資源,甄選出長沙地區銷售最好的圖書推薦給用戶。
對於亞馬遜和噹噹來說,網上書店代替不了線下社交,用戶體驗和售後仍然是制約用戶購買的短板。其開設的O2O實體書店,依靠「網際網路+」,既彌補了傳統書店的時空限制,又突出了線下社交和文化體驗,為網際網路時代閱讀和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個更適合讀者的解決方案。正如馬雲所說,網際網路公司未來30年的機會一定在線下。從長遠來看,賣書並不是亞馬遜和噹噹實體書店的終極目標,而是要幫助用戶更好地提升購買體驗、更好地打通線上線下鏈條、更好地虛實結合。(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秦海波)
(責任編輯: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