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義大利旅行,很多人首先都會想到羅馬和威尼斯,而我最鍾情的卻是這座藝術之都佛羅倫斯。而比起「佛羅倫斯」這個名字,我又更加鍾情於「翡冷翠」。「翡冷翠」的譯名出自徐志摩的詩歌《翡冷翠的一夜》,相比「佛羅倫斯」而言,在詩文中譯作「翡冷翠」更顯優美,因那城市的官邸和教堂專用一種綠紋大理石,將城市點綴得如同一粒翡翠。
佛羅倫斯原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乃至整個歐洲的文化中心,也是極為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等等。一連串的頭銜,讓它成為來義大利旅遊不可錯過的城市。而對於藝術生而言的我來說,對這座城市尤為好奇。
市政廣場:義大利最美的廣場,世界最帥的男子在這裡。
佛羅倫斯市政廣場因為周圍的精美建築而被認為是義大利最美的廣場之一。它始建於13、14世紀,最初是在被拆除的烏貝蒂、佛拉伯斯基及其他皇帝派家族的地基上建起來的,後經過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廣場東南角的傳統的行政中心「老宮」可以雄視整個廣場,老宮的左側是美麗的晚期哥德式風格的琅琪敞廊。
市政廣場有露天雕塑博物館的美譽,也是該城數個世紀以來政治生活的中心,廣場上坐落著維琪奧宮(舊宮)、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大衛》的複製品以及海神噴泉。
《大衛》,是文藝復興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被視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塔樓高94米,就像是舊宮的一頂皇冠,可以登頂,從這裡可以眺望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世界上第三大教堂,文藝復興的代表性建築。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它是佛羅倫斯的標誌,也是佛羅倫斯市內最高的建築。教堂建築群由主教堂、鐘樓和洗禮堂構成,不僅規模宏大,更是整個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性建築。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座偉大建築,1295年由阿爾諾沃·迪卡姆比奧在原先的佛羅蒂諾大教堂的基址上興建,1469年才最後完工。這裡曾經是佛羅倫斯共和國宗教的中心。它是一座由白色,粉紅,綠色的大理石按幾何圖案裝飾起來的美麗的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最誘人的就是它那紅色的大圓頂,大圓頂是繼羅馬萬神廟之後的又一大圓頂,是菲利浦·布魯內萊斯基的傑作,設計並建造於1420年到1434年間,這位巨匠在完成這一空中巨構的過程中沒有藉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種新穎的相連的魚骨結構和以椽固瓦的方法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圓頂呈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高91米,最大直徑45.52米。
值得一提的是大穹頂的內部為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裡所繪的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可以好好欣賞一番。
教堂的正對面是洗禮堂,這個八角形建築最著名的是它的金門。雖說是金門,但實際上是黃銅材質所造,歷經600多年依然栩栩如生,米開朗基羅稱讚它為「天堂之門」。
但丁故居:不起眼的小屋中,孕育出偉大的詩人。
但丁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前葉的偉大詩人,以代表作《神曲》和《新生》聞名與世,其老宅坐落於佛羅倫斯古城的一條小巷中。中世紀塔樓的房屋樣子平常,毫不起眼,現已改為博物館。但丁故居內設有博物館,分上下三層,展示了但丁的一生,陳列著但丁的一些作品、家族畫冊、當時但丁的家庭情景等。
很推薦一部電影,那就是《但丁密碼》,電影將義大利的很多著名景點一一展現,是一部了解但丁、了解義大利的好電影。
在故居外的地面上,有一個地磚和但丁的頭像簡直一模一樣,似乎冥冥中註定了什麼。
聖十字教堂:義大利的先賢祠,義大利偉人長眠於此。
聖十字教堂坐落於聖十字廣場,是世界最大的聖方濟各教堂,精準的建築結構為之後的歐洲天主教堂提供了建築藍本。聖十字教堂又有「義大利的先賢祠」之稱,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維利亞、馬可尼等276位義大利偉人長眠於此。
聖十字教堂由阿莫爾福·迪坎比奧於1294年開始設計和建造的,屬於哥德式的建築。教堂建設直到1443年初步完工啟用,但整個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立加建教堂後面的哥德式鐘樓。
教堂內有一些重量級名人的紀念碑和陵墓,例如但丁、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維利、羅西尼等。 教堂裡寬大的正偏三殿間以八稜列柱,列柱上飛起大跨度的雙沿尖頂連拱。經過16世紀部分改建以後,這座教堂變得更加美麗。
國立中央圖書館:義大利最重要、最大的圖書館。
佛羅倫斯國立中央圖書館是目前義大利最重要、最大的圖書館。它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714年,著名的圖書收藏家和學者馬利亞貝基將其私人藏書3萬餘冊和手稿3000多件捐給佛羅倫斯市圖書館。
義大利有8家國立圖書館,分別位於佛羅倫斯、羅馬、米蘭、都靈、威尼斯、那不勒斯、峇里和馬勒莫八個城市,國家圖書館的職能由佛羅倫斯國立中央圖書館和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行使。它們在名稱上與另外六個國立圖書館的區別在加了「中央」兩字,它們在義大利圖書館界地位特殊,與另外六個國立圖書館共同受國家文化資源與環境遺產部的領導。
佛羅倫斯或許不是一座適合欣賞風景的城市,但它的建築絕對值得你看上一天又一天,而它的歷史和故事更加值得你品讀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