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徐志摩詩文裡的「翡冷翠」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第一次見「翡冷翠」這個詞,是在徐志摩的詩文裡。那時我還是個正在讀初中的小孩,滿腦子充滿著詩意的幻想,對這座城市卻一無所知。然而許多年後,命運竟把我從遙遠的亞洲帶到了佛羅倫斯身旁,看來這是我與佛羅倫斯特別的緣分。

  翡冷翠值得拜訪的地方太多了,薄伽丘和比特拉克曾進行過精神交流的大學、但丁的故居以及達文西觸摸過的天花板……甚至滿城的街角處處有著可以探訪的符號,反倒不知該往哪兒去了,也就不再著急。畢竟,翡冷翠是一次看不夠的。

  剛來佛羅倫斯的那個下午,我就去了老橋。二戰期間,阿諾河上的9座橋都毀於戰火,唯有老橋得以倖免,據說是希特勒當年從翡冷翠撤兵時特意下令繞過此橋。這個戰爭狂人當時心裡閃過什麼念頭我們已不得而知,幸運的是,後人今日還能見到這座見證了風雨滄桑的老橋。一句老橋多麼親切,不知為何翻譯成中文卻變成了「維奇奧」橋,硬要把義大利語中的「老」再音譯一遍,讓這個名字失去了原本的韻味。

  站在老橋上眺望聖三一橋時,忽然間想到當年但丁就是在那裡偶遇貝特麗斯。僅此一瞥,造就了他《神曲》裡的女神。這才恍悟,生活裡發生的大多是期待之外的事,期待之中的往往很難如願。生命的精彩便在於此,期待之外的,是機緣,也是宿命。

  阿諾河邊的畫家,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友好。他們展著畫布,拿著筆低頭在勾畫著聖三一橋的輪廓,但卻對路過的遊人露出輕蔑的眼神。詢價時,他們不耐煩地先開價75歐元。在得知你會說義大利語時,又降到50歐元。當你抱怨太貴時,他們又說算你30歐元的學生價吧。

  我想我是理解他們的,我覺得他們是真正懂得佛羅倫斯的人。他們畫這裡的橋景和人,而他們也有著生在這裡的根。這麼多年來,遊人的熙熙攘攘擾亂了這座城市最原始、寧靜的狀態,他們大概也覺得煩吧。所以,對於藝術人的情緒,我向來是不討厭的。我深深理解,畢竟有時候,藝術和飯碗不能兼顧。

  波光粼粼的河流背後佇立著久負盛名的烏斐奇畫廊。排了3個小時的隊後,我腰酸背痛。但當走入美術館,疲憊感便瞬間消失殆盡。窗外廊橋美得如畫,身處其中,覺得自己也踏入了畫中。好的博物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這裡曾趕上「天時」,因美第奇的光輝時代而出彩;又佔盡了「地利」,從館裡的窗子望出去便可見對面的廊橋和更遠處的聖母百花大教堂;至於「人和」,感謝美第奇賦予它生命,也得感謝它誕生在義大利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國度。

  其實在我生活的城市米蘭,也有著與美第奇齊名的豪門家族斯福爾扎,相比之下卻似乎鮮有人知。文藝復興的聲波被米蘭和佛羅倫斯均分,前者在現代社會改頭換面,成為最徹底的時尚弄潮兒,後者還穿著古舊的衣著坐在託斯卡納的豔陽裡沉靜微笑。我從收藏著《最後的晚餐》的時尚城市向東走向後者。佛羅倫斯的古老昏黃,讓每一個去拜訪它的人也學會了在路途上褪去華服。

  那天發完朋友圈,朋友在下面留言問我,「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到底什麼意思啊,我真是看不懂。這下你都親自去了,快給我解釋一下」。

  喏,你看我都來過翡冷翠了,也依然不懂。但我們又何必嘗試去讀懂他人心裡的翡冷翠呢?你一旦來過這座城,我想,你心中就有自己的翡冷翠了吧。

相關焦點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義大利.佛羅倫斯
    徐志摩曾寫過一篇《翡冷翠的一夜》,這是他在義大利創作的一首詩。他筆下的翡冷翠充滿了嫵媚。一座城市的魅力升華往往源於它動人的藝術凝聚力,正是如此,詩人的浪漫情愫也就生出了。從狹窄的街道裡隨著人群來到教堂跟前的時候,目光如發光的星星一般,充滿閃爍。文藝復興時期那輝煌的馬蹄聲放佛繚繞耳畔,建築和繪畫也還閃耀著那個時代的光芒。如果說去法國巴黎只為一睹巴黎聖母院的文學魅力,那麼聖母百花大教堂無疑是在佛羅倫斯轉角遇到愛。
  • 義大利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源地,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
    這是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發源地,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雖然只是一個城市,但卻是一個文化之城,歷史悠久。在它裡面,我們如果想參觀到優秀的藝術品和文物,能夠選擇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就有好幾十所,外加大小不一的教堂,讓你無從選起。不過,就算在街上的各個角落,你都能感受到佛羅倫斯它作為一座文化古城的那種專屬的氛圍,讓你心情愉悅。
  • 綺色佳、翡冷翠……胡適、徐志摩等為何這樣翻譯這些地名?
    大概是1923年,冰心在她的《寄小讀者》中這樣描寫湖景:「湖上風來……水面閃爍著點點的銀光,對岸義大利花園裡亭亭層列的松樹,都證明我已在萬裡外。Lake Waban,諧音會意,我便喚她『慰冰』。每日黃昏的遊泛,舟輕如羽,水柔如不勝槳。……我在湖上光霧中,低低的囑咐它,帶我的愛和慰安,一同和它到遠東去。」
  • 徐志摩寫下了翡冷翠的一夜,華為發布了翡冷翠配色的華為Mate20
    圖片源自華為官網圖片超大廣角拍攝翡冷翠的配色非常驚豔,大約100年前詩人徐志摩寫下了翡冷翠的一夜,今天華為發布了翡冷翠配色的華為Mate20系列手機;圖片源自華為官網圖片,保時捷版本
  • 讀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一文有感
    於是拿起一本徐志摩的散文集,隨手一翻,《翡冷翠山居閒話》一文,便與我不期而遇。我特喜歡徐志摩先生的詩,他的詩多半是憂傷而多愁善感的。那種憂鬱之美與我內向的性恪特別相似,所以我很容易沉浸在他的詩歌裡面那憂傷的意境裡,久久走不出來。而他的散文,我卻很少看。
  • 「翡冷翠」詩樣的意境
    《翡冷翠山居閒話》就高揚了創作主體的氣質。觀其文感便如見其人,睹其面。從《翡冷翠山居閒話》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情和意,窺探到作者的情性與氣質。徐志摩是一個嚮往自由、崇拜自然的人。他的《翡冷翠山居閒話》就極力描繪了一個不帶絲毫雕飾、沒有任何羈絆、不受一點約束的自然而純美的世界。
  • 徐志摩口中的「翡冷翠」是一座怎樣的城市?但丁與其也有不解之緣
    而比起「佛羅倫斯」這個名字,我又更加鍾情於「翡冷翠」。「翡冷翠」的譯名出自徐志摩的詩歌《翡冷翠的一夜》,相比「佛羅倫斯」而言,在詩文中譯作「翡冷翠」更顯優美,因那城市的官邸和教堂專用一種綠紋大理石,將城市點綴得如同一粒翡翠。佛羅倫斯原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乃至整個歐洲的文化中心,也是極為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等等。
  • 徐志摩最愛的地方:翡冷翠佛羅倫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作者/飄雪從威尼斯驅車來到詩人徐志摩最愛的地方: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翡冷翠佛羅倫斯。已經是傍晚時分,雖然外面還亮著但是已經8點多了。民以食為天,簡單洗漱後還沒有來得及看一下這個城市的模樣就到餐廳吃晚餐,不得不說義大利不愧是設計的殿堂,任何一家餐廳都是經典之作。
  • 徐志摩口中的翡冷翠,一個被「獅子家族」守護了300年的古城
    不過,大家似乎更喜歡徐志摩對它的稱呼——翡冷翠。這個聽上去高冷又清雅,極具詩意的名字確實更符合這座古城的身份。佛羅倫斯市區至今仍保持著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城中多為中世紀建築。是一座非常古樸典雅的城市。這個不大的城市裡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烏菲齊美術館和皮提美術館舉世聞名,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世界美術的最高學府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也建於此。文藝的氣息滲透在這座古城的每一條街道裡,精美雕塑、寫生的藝術家、以及街頭藝人,隨處可見。
  • 這座徐志摩眼中的歐洲」翡冷翠「之城究竟什麼來歷?
    佛羅倫斯,原意為「百花之城」,徐志摩將它譯為「翡冷翠」,在百花聖母大教堂碧綠色大理石的襯託下,這個名字顯得格外的有詩意韻味。當然這座世界文化之都的名片除了百花聖母大教堂(義大利最大的教堂)之外,還有《大衛》、《維納斯的誕生》等偉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這裡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 這個城市,是徐志摩眼中的「翡冷翠」,許多人一生的夢想之地
    著名詩人徐志摩有一首詩,名叫《翡冷翠的一夜》,這個頗具藝術感的翡冷翠,指的是一個特殊而又美麗的城市,因為這座城市使用了許多綠色紋理的大理石,讓整座城市看起來就像是一顆翡翠一樣。這裡也是許多人一生的夢想之地。它就是位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 翡冷翠如煙,新冠《十日談》!從狼窩到虎穴(故事一)
    很難說,不是受李子柒影響,喜歡詩文喜歡美術的薌薌也做了美食主播。直播時間是夜裡1點到2點,粉絲大多是飄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薌薌教會大家怎麼可以輕易把中國菜做出媽媽的味道。關掉直播,薌薌立馬敷上面膜,重點是眼部,她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她熬夜留下的黑眼圈。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百花之城佛羅倫斯
    當時的感受就是:這還翡冷翠呢?沒見到翡翠,光剩下冷了。翡冷翠是徐志摩翻譯的義大利語Firenze的音譯,貌似現在還有很多人願意這麼叫,而佛羅倫斯是英語Florence的音譯,直譯的話就是百花之城,也蠻好聽的,而對這座城市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感,自然是在第二天雨過天晴後開始的。
  • 怪不得它能出現在徐志摩筆下,「翡冷翠」名字聽起來就不同凡響
    徐志摩的《一夜》讓人對翡冷翠心生好奇。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只是懵懂。後來我了解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託斯卡納和託斯卡納的首府佛羅倫斯。原來佛羅倫斯才是翡冷翠。沿著阿諾河走著,暖陽下的翠綠色似乎很柔和。
  • 徐志摩,民國時期的布爾喬亞詩人
    在這幢老式石庫門洋房裡,兩人各以《愛眉小札》、《媚軒瑣記》和《小曼日記》等篇聞世。1929年,泰戈爾再次來到上海,曾經住在這裡。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
  • 世界最美的大教堂:徐志摩稱之為「翡冷翠」, 又稱聖母百花大教堂
    因為教堂的莊嚴肅穆,到現在經常會被新人選來作為舉辦婚禮的場所,在神聖的教堂裡,許下愛的誓言,代表了這份愛的真誠,同時那也是非常美好的回憶。中國的道教和佛教都有自己的祭拜之地,有寺廟和道觀,有4大佛教名山,有道教山,同樣的,在國外基督教也有自己的舉辦宗教事宜的地方,被稱為教堂。
  • 翡冷翠、白堤火紛和黃永玉
    有幾本,光從書名上看就不一般,例如《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說說幾位比我還要老的老頭》。  塞納河在巴黎,畫家去過,可以理解。什麼是「翡冷翠」?  那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1897-1931)早年去歐洲時,給佛羅倫斯(Florence)起的一個中文地名。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圖)
    詩人徐志摩曾將Florence譯作翡冷翠,意為寒中之花的意思,現在習慣稱為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它既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它位於阿爾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四周環抱以丘陵。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全世界遊客爭先打卡,為何如此?
    作為文藝復興重鎮,個人認為徐志摩先生提出的譯名「翡冷翠」更加貼近於其原本的語發音,同時又展現出了她優雅獨特的氣質。米開朗琪羅曾經在設計聖彼得大教堂時說:「我可以蓋一個比聖母百花大教堂更大的圓頂教 堂,但也絕對無法企及她的美麗」。
  •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佛羅倫斯為何吸引著全世界遊客
    離開佛羅倫斯,我才知道徐志摩曾寫過一篇《翡冷翠的一夜》,這是他在義大利創作的一首詩。但是我不喜歡他,讀了這首詩,發現他筆下的翡冷翠充滿了嫵媚,與我眼中的佛羅倫斯是一個世界,也是兩個世界。一座城市的魅力升華往往源於它動人的藝術凝聚力,正是如此,詩人的浪漫情愫也就生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