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筆下牧童的形象天真可愛,最佩服的還是袁枚寫的這首詩

2020-12-09 品詩詞

古典詩詞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題材包羅萬象,其中有一些是專門描寫牧童的詩歌。

在我們的記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清明》,詩中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面對路人的問詢,牧童閉而不答,用手指著杏花村的方向。

實際上,牧童在很多詩人眼中充滿了天真和童趣,甚至讀起來忍俊不禁。

今天,我們品讀幾首關於牧童的詩,感受牧童充滿童趣的世界。

《牧童》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牧童晚上吃完飯後的場景。從中也看出詩人的內心是多麼渴望閒適而淳樸的生活。

放牧的草地非常遼闊,放眼望去,四周全是綠油油的草地,在晚風中,隱隱約約地飄來了牧童吹笛子的聲音。雖然牧童吹奏的並不專業,但是悠揚的笛聲還是引起了詩人的注意。

牧童放完牧,吃完晚飯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他抬頭仰望著星空,覺得今晚的月色很美,索性連蓑衣都沒有脫,便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一輪圓月。

這一切美好的畫面,似乎將我們帶回到遙遠的童年時光,依稀能回憶起童年時候天真純潔的年代。

《牧童詩》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在北宋皇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51年,黃庭堅這一年才7歲。有一天,黃庭堅的父親邀請朋友在家吟詩作賦。席間,其中一個朋友讓小黃庭堅也吟詩一首。

黃庭堅也毫不怯場,他想起了昔日的小牧童,便隨口而作此詩。

在詩中,描寫了牧童緩緩地騎著牛在村中走過,微風吹來,遠方傳來牧童的陣陣笛聲。看來,古時的牧童一般都會隨身攜帶著笛子。

詩中又寫道,牧童的生活閒適而自在,要比當年長安城中費盡心思追求名利的人強一百倍。

從這首詩中,我們也感受到了黃庭堅的不慕名利的情懷。

《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代大詩人袁枚,是一個頗愛生活的文人,他的一生寫過很多頗為清新而貼近生活的小詩,這首《所見》便生動地描繪了牧童捕蟬這一生活場景。

詩人看到一個牧童騎在黃牛的背上,林中還不時地迴蕩著牧童悠揚的歌聲。

忽然間,牧童停止了歌聲,悄悄地站在樹旁,原來他想要捕捉樹上的知了。

這首詩讀起來真是讓人感受到無限的童趣和童真,一個小牧童的形象赫然展現在我們面前,倍絕可愛。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應該會有這些經歷吧,捉知了、捕蝴蝶、抓蛐蛐,每天樂此不疲。即使幾十年後,這些童年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並且伴隨著自己的一生。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牧童的詩,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袁枚最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更是生動有趣,把牧童這一形象寫絕了
    那袁枚除了會吃之外,他的文章也是寫得好,同時他的詩也是一絕,他一生寫過了很多優美而又抒情的小詩,其中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那首《苔》,這首小詩,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那除了這首之外,他的另一首唯美的小詩《所見》,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通篇描寫的更是生動有趣,把牧童這一形象寫絕了。
  • 他名不見經傳,筆下的這首詩,卻將牧童形象寫得淋漓盡致!
    其中就有不少寫牧童的佳作,它們大都屬於富有童心童趣的田園式的牧歌。如呂巖《牧童》中的「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黃庭堅《牧童詩》中的「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等。
  • 袁枚這首相當經典的小詩,短短二十字,象徵著一個最幸福的童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傳世的詩詞何止千萬首,這些都是屬於我們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而今天要介紹的名篇佳作是什麼呢?快來看看吧!如果問在哪個朝代詩歌最為的興盛,那麼毫無疑問必然是唐朝。唐詩直至今日,還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在這千百年的歲月中,唐詩一直影響著中國文學。
  • 袁枚一首寫兒童的詩,卻特別適合大人讀,值得你我銘記一生
    無論是從創作的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詩歌都是我國文學領域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人寫詩以詠物、記事、寫景、述志,無不表現了他們內心的感受和豐富的情思。詩歌題材的多種多樣,也讓後人得以汲取到更為豐富的精神養料。在眾多題材中,寫兒童的詩,無疑是其中較為特殊的類別之一。這類詩歌往往捕捉了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充滿童趣的一舉一動,從而謳歌兒童的天真活潑等形象。
  • 從此做個有趣的人,袁枚的這首詩裡到底寫了什麼?
    這首詩簡單易懂,純樸自然,以清新的筆觸道出了自然界中最美的一種力量:生命的力量。他寫出了生命之間最容易溝通的東西。苔花小而白,不依賴環境生存,給人一種慰藉,讓人心裡感動。詩中寫道: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清代一詩人見到牧童欲捕蟬,詩興大發,揮筆寫下千古絕唱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深刻、形象地寫出了小孩子學垂釣時的神態與動作,將小孩子的那種天真、淘氣的模樣寫得活靈活現; 還有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也曾在《宿新市徐公店》裡,以名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繪了一幅兒童捕捉蝴蝶的嬉鬧情景,同時也將鄉村靜謐與愜意的盎然美景寫了出來; 清代詩人高鼎也曾在他的那首著名詩作
  • 袁枚,40歲辭官,他寫的這首詩,小學生都會背誦!
    袁枚40歲辭官,他寫的這首詩,小學生都會背誦!袁枚是誰?或許有的人知道其名,但是他的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學過!在介紹這首詩之前,先說說袁枚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吧。袁枚他與歷史上的其他詩人不一樣,他們有點生活拮据,有的壯志難酬,袁枚從來不缺錢,因為自身的名氣很大,送禮、結交關係的人絡繹不絕,再加上袁枚特別有生意的頭腦,出租地皮,放貸等等,生活不但沒有因為辭官而貧苦,反而越活越滋潤了。因為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寫作,遊玩,所以袁枚才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如此叫絕的詩歌作品。
  • 詩詞賞析 袁枚《所見》
    這種對傳統觀念的反叛,讓他顯得別具一格,他還在詩裡調侃自己:「孔鄭門前不掉頭,程朱席上懶勾留。」孔、鄭,是漢代經學家孔安國與鄭玄的並稱,程、朱是宋代理學家程氏兄弟與朱熹的並稱,袁枚用這副自嘲的態度表明他對人性、自然的主張,並用一生實踐這種主張。今天分享的這首《所見》就是代表之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清代詩人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詩,短短20字,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這首詩就是《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性靈說,其核心是強調詩歌創作要直接抒發詩人的心靈,表現真情實感,認為詩歌的本質即是表達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枚被認為是「性靈說」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
  • 古代詩歌中的牧童形象: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寄託
    據考證,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先祖就開始養牛耕田了。在《莊子·雜篇·徐無鬼》中出現了最早的牧童,他知識廣博,談吐睿智,是莊子藉以表達其哲學思想的一個虛擬的形象。莊子之後,牧童很少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到了唐代,由王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到王維的「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牧童逐漸走入詩人的視野。
  • 古代詩人筆下的兒童形象
    我們常常用「可愛」、「天真」、「活潑」等詞語來形容兒童,古人也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群體,會把兒童的形象寫到詩歌裡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古代詩人筆下兒童的形象吧。熱情好客型兒童還是熱情好客的,當聽到敲門聲的時候孩子的反應是最靈敏的,也是最先跑著去給客人開門的。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2首:袁枚《所見》
    清代詩人袁枚力主「性靈說」,強調作詩要有真性情,辭貴自然、獨創,後人總結中國古詩詞認為,詩多「無我之境」,詞多「有我之境」,曲則大都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而袁枚則主張作詩不可無我。《所見》是袁枚這種美學主張的具體呈現。詩作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牧童刻畫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情趣盎然。
  • 袁枚動靜結合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趣味濃厚,最後5個字逼真傳神
    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讀者最熟悉他的那首《苔》,「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詩人主張作品要抒寫性情,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多為士大夫的閒情逸緻。有一次袁枚在旅途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牧童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就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 小學課本裡的7首童趣詩,每首都可愛,哪一首裡藏著你的童年?
    入選小學課本的7首童趣詩,每一首都描寫了可愛的兒童和天真的童年時光。重溫一下,能否勾起你的童年回憶?哪首你印象最深?關於牧童的古詩,袁枚這首應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寫其在旅途中的所見。詩前兩句寫牧童騎著黃牛唱著歌,那歌聲清脆悅耳,響徹山林,響遏行雲;突然間,他想要捕蟬,便跳下牛背,停下歌聲,站立不動。詩到此戛然而止,卻可以想像,牧童正在瞅準時機,打算一擊即中。孩童的活潑與機敏在這一動一靜的書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趣味盎然牧童詩!
    古代許多詩人寫了不少描寫牧童的詩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清代袁枚寫的《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這首詩把一個天真活潑的牧童形象寫得是栩栩如生。唐朝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雖然主要不是寫牧童,但牧童的這一「遙指」卻是點睛之筆,把讀者引入了無窮的想像之中。
  • 袁枚這首詩描寫的細膩生動,讀來朗朗上口,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其實除了唐詩之外,宋、元、明、清,這四個朝代,那也是同樣的誕生了很多的詩人,他們同樣的創作出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其中也有很多的詩句,也是時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這幾個朝代的詩歌,我們也是不應該忽略掉,例如清朝詩人袁枚,他就寫過很多同樣經典的詩作。
  • 清代袁枚十首詩,清雅脫俗,樸素自然,除了《苔》你讀過哪首?
    翻看袁枚的資料,再看他筆下的詩句,袁枚原來這麼厲害,他的詩句清雅脫俗,樸素自然,除了《苔》還有很多優秀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具有生命的詩句吧!幼年時期,袁枚天資聰慧,學習又刻苦,將同齡的小夥伴遠遠落在身後。與大部分有才識的人一樣,袁枚踏上官場,但在三十餘歲的時候,歸隱田園,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82歲去世。
  • 這6首以「兒童」為題材的詩,妙趣橫生!白居易詩中的最調皮
    倘若你要是不相信的話,細細品味一下這6首兒童詩,一定會有所感觸的。《村居》一詩中小孩子的形象是放學歸來的小學童。眼下正是春回大地的二月天,小草兒已經發芽,黃鶯在天空中飛舞,河邊的柳樹肆意地伸展著腰肢,水霧蒸騰,好像春天裡的煙氣。詩人高鼎筆下的景色已經如此怡人了,但是缺少一絲靈性。這不,放學歸來的小學童,一蹦一跳,手裡拿著紙鳶,原來他們是想趁著東風正好,把紙鳶送上天去。
  • 袁枚:「忽然閉口立」的上一句是什麼?且讀我經典名詩
    今天,小編我就帶領大家走進袁枚的詩詞世界,一起欣賞他的經典詩詞。這首詩估計是袁枚所有詩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首詩了。前兩句寫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心情。三四句從一二句的行轉為停,由一二句的響,轉為靜,把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小孩子式的機智寫得淋漓盡致。這是真性情的表現,也是詩人自己畢生所追求的境界。
  • 袁枚這首即興創作的古詩,寫出了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的趣味童年
    作為清代的著名文學家,袁枚在文學史上有自己的地位。其最著名的乃是一篇題目為《祭妹文》的祭文,堪與韓愈《祭十二郎文》相提並論,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口碑。即興創作考驗的是詩人的綜合才華與能力袁枚的這首詩,就是即興創作的,寫出了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的趣味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