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斷想:我們熱愛和平

2020-12-14 中國軍網

我們熱愛和平

——赴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斷想

卜金寶

近日,我和雷鋒雜誌遼寧採訪團一行赴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聽丹東市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該館已經連續6年閉館,即將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正式開館。

走進紀念館大廳,正面的「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浮雕群像栩栩如生,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巨型雕像巍然屹立,兩側分別是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和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這個場景立刻將人們帶回那個難忘的歲月。

隨著解說員的講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志願軍118師的入朝第一仗。2010年11月17日,我在南京見到張玉華將軍。他說,118師官兵在朝鮮戰場作戰勇敢,屢立戰功。不幸的是,1952年5月16日拂曉,漣川新寺洞師指揮部突遭敵機空襲,師長羅春生、師參謀長湯景仲壯烈犧牲。作為師政委,他眼睜睜看著戰友倒下,悲痛萬分。正因此,他對名利看得很淡。那次採訪,他為我留言:我有三個媽媽,生我的母親,養育我的人民,培養我的黨,生動表達了他的內心所感。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第40軍120師和118師打響抗美援朝第一仗。此後,10月25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

2010年11月17日,張玉華為記者留言:我有三個媽媽。

在展廳,我看到了麻扶搖作詞的志願軍戰歌。2008年11月14日,我在保定和麻扶搖做過傾心暢談。他本是個帶兵人,平生只寫過這一首歌詞。那是1950年6月,他在志願軍炮兵第一師26團5連當指導員。正逢部隊準備入朝作戰,為鼓舞官兵,他結合連隊官兵的思想實際創作了這首歌詞,在連隊演唱,沒想到竟一炮打響,成為志願軍戰歌。和麻扶搖告別,他為我題詞:經歷過戰爭的人,最渴望和平。

麻扶搖為作者題字留念。

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讓我過目不忘,它表達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部隊在三所裡、龍源裡、松骨峰等阻擊戰中的場景。我的老師長徐興禮,當年任38軍113師337團一營營長。正是他帶領全營官兵勇猛穿插,先敵5分鐘搶佔三所裡、龍源裡,切斷美第9軍退路,確保了戰鬥的勝利。聞此喜訊,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十分興奮,當即發來嘉勉電,在結尾處加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從此,萬歲軍的美譽不脛而走。

營長徐興禮(右一)和營部參謀等在抗美援朝前線。

雲山戰鬥中志願軍高炮部隊的一張珍貴圖片,則讓我想起前不久對文擊將軍的採訪。1950年11月1日,時任志願軍炮一師師長文擊率部配合志願軍第39軍,與美軍「常勝師」騎一師、大韓民國李承晚的第一師對決於朝鮮平安北道雲山郡,這是志願軍入朝後與美軍的首次較量,打得聯合國軍「美、李兩個第一師」 潰不成軍,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

雲山戰鬥中的志願軍高炮陣地。

2020年6月28日,作者訪文擊將軍(右)。

在志願軍空軍累累戰果的統計記錄圖片前,我想起了方子翼將軍。他是我軍歷史上第一位紅軍飛行員。新中國成立後,他奉命組建「空4師」並任師長,在赴朝作戰中率部擊落擊傷敵機88架。毛澤東批示嘉勉。將軍居功至偉,卻歷盡坎坷。但他始終堅持真理,從不說違心的話。他給我留言: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2011年1月5日,方子翼將軍(左)接受作者採訪。

陳列館有一具普通的菸具盒,是任榮將軍捐獻的。任榮曾任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長、副主任,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中方委員。他對我講過和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之間的故事。1950年10月23日,他奉命隨志願軍總部機關入朝,乘坐的吉普車上,除了秘書、警衛員外,還有一個「搭便車」的俄文翻譯。任榮對這位年輕人有些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於是便和他攀談起來,原來在延安,任榮見過他,他是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毛岸英不幸遇難後,遺體被掩埋在大榆洞的山上。後來,任榮陪同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為毛岸英掃墓。在毛岸英烈士墓前,劉思齊和妹妹邵華長跪不起,撫摸著墓碑放聲痛哭。離開墓地時,劉思齊從墓地上捧了一把土,用手絹包起來緊緊握在手裡。

1959年2月中旬,任榮、劉思齊(左)、邵華(右)在毛岸英烈士墓前。

2008年6月,作者在武漢訪任榮將軍(右)。

陳列館裡,有一把志願軍特等功臣鄭起使用過的軍號。這把軍號的背後有段傳奇故事。2009年10月14日,我陪同遼寧省軍區鞍山幹休所離休幹部鄭起和老八路趙勇田參觀通信兵陳列館。鄭起給我講了來龍去脈。1951年1月3日,作為連隊司號員的他隨部隊參加朝鮮釜谷裡戰鬥。在連隊幹部全部陣亡的緊急關頭,他自告奮勇擔任指揮,率領剩下的17名戰士拼死堅守陣地。至最後一刻,他急中生智,吹起了衝鋒號。眼看就要到達山頂的敵人被這震撼人心的軍號聲搞暈了,急忙掉頭往山下跑……當團長李剛和政委任奇智登上陣地時,看見的是7個遍體鱗傷的士兵。戰後,鄭起榮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級英雄榮譽稱號。

作者和鄭起夫婦參觀通信兵陳列館。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血與火的故事,每件實物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個上午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離開紀念館時,我和副館長宮紹山做了交流,言談中洋溢著對志願軍英雄的敬仰之情。他說:紀念館的同仁有一個想法,挖掘好利用好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講好志願軍的故事。這既是對英雄精神的學習,也是一種傳承。

離開紀念館,那天上午在鴨綠江邊散步看到的景象浮現眼前:當年美軍轟炸的斷橋處一側廣場,一群年輕人盡情地跳舞,一群老人專注地打拳。「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家鄉……」的歌聲,悠揚動聽。一對少年「我們熱愛和平」的雕像,則默默端立在廣場旁邊的綠茵叢中。

此時,開國將軍吳瑞山對我說的一段話在耳邊響起:再有戰爭,我還要上戰場。因為和平是祈求不來的。

是啊!中國人民渴望和平,熱愛和平,珍惜和平。當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甘願以血肉之軀贏得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和平。今天的人民解放軍同樣不辱使命,定當履行起這個歷史的責任。

作者簡介:卜金寶,山西省萬榮縣人,高級編輯,1974年入伍,1976年立三等功,1978年立二等功,1979年獲二級英模榮譽稱號,2009年9月被表彰為「全軍先進老幹部工作者」,2019年1月被表彰為感動山西十大國防新聞人物。拜訪過300餘位開國將軍和英模人物,應邀在軍內外作報告300餘場,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相關焦點

  • 市領導赴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
    (記者 李鑫)11月1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徐聞仲一行赴紅色江城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重溫抗美援朝歷史,銘記偉大勝利。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外,抗美援朝紀念塔氣勢恢宏,上書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大字。
  • 盤錦市美術家協會考察團赴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考察
    近日,盤錦市美術家協會在市美協主席趙世傑、秘書長劉仁帶領下一行10人赴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和鴨綠江大橋參觀考察,挖掘創作素材,深入學習抗美援朝戰爭歷史,親身感受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盤錦市美術家協會考察團在抗美元朝紀念館合影
  • 祖國·正義·和平——抗美援朝紀念館巡禮
    社會各界群眾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9月19日,抗美援朝紀念館經過整修後重新開放。社會各界人士來到這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追思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走進這裡,宛若走進一條時光隧道,帶領人們撥開撼人心魄的歷史烽煙,重回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感受70年前那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 熱評丨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致敬英雄,致敬和平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9月19日,坐落於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正式開館。透過央視新聞的直播畫面,我們看到,這座始建於1958年、經過新一輪改擴建後的紀念館,正在以舊館2倍的文物、較舊館增加了4倍的展陳面積、用最新聲光電手段進行展示,向英雄致敬,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同時也提醒我們銘記歷史,激勵我們砥礪前行。向英雄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 【難忘】2020丹東日記|英雄城市唱響英雄讚歌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2020年12月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抗美援朝紀念館景點簡介
    抗美援朝紀念館是丹東最值得一遊的景點之一,它坐落於丹東市區的英華山上,是當年志願軍指揮所所在地。這座始建於1958年的專題紀念館分為陳列館、全景畫館、紀念塔,從方方面面展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不僅可以了解戰鬥英雄們的事跡,還能看到很多武器和戰時的生活用品,但最大看點是還原戰場情景的360度全景畫,相當震撼。紀念館所在的小山不高,從正門拾階而上即到。
  • 時隔五年開館,這位特級戰鬥英雄墓碑在抗美援朝紀念館展出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梅梅】9月19日,經過5年多的翻修改造,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以嶄新的面貌面向社會開放。
  • 在遼寧瀋陽、丹東追尋志願軍足跡 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遼寧瀋陽、丹東追尋志願軍足跡,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銘記歷史,是最好的致敬  奔流向前的鴨綠江,見證崢嶸歲月;保持本色的志願軍老戰士,講述光榮歷程……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記者參加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的調研採訪
  • 【大林朗讀者】在抗美援朝紀念館
    【大林朗讀者】在抗美援朝紀念館 2020-12-01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應森: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唱在抗美援朝紀念塔下的英雄讚歌
    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英華山上的抗美援朝紀念館經新一輪改擴建,於9月19日抗美援朝70周年前夕重新開放。 陪同我參觀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張校瑛對我說,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表明,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 傳承紅色基因擔當疾控重任------市疾控中心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進一步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和政治引領。11月29日,市疾控中心黨委班子領導和四個支部委員,參觀學習抗美援朝紀念館,一起感受歷史,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 探訪抗美援朝紀念館: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圖為巴什拜與赴朝慰問團團員握手。抗美援朝紀念館 供圖290餘萬,這是先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總人次。而他們的背後,則是四萬萬同胞和960萬平方公裡家園。為同胞守護家園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不可戰勝的人民之師,正義之師!
  • 抗美援朝紀念館:千餘件新增文物詳述崢嶸歲月
    新華社瀋陽9月19日電(記者張非非、孫仁斌、丁非白)坐落於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19日重新對外開放。新增加的千餘件館藏文物,為觀眾詳述崢嶸歲月的壯烈故事。「楊根思犧牲後,最早安葬在朝鮮,1952年遷回國內安葬在丹東市元寶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1953年遷往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抗美援朝紀念館文物保管科科長齊紅說,這塊墓碑是安葬在丹東市元寶區的楊根思烈士的墓碑,當年英雄骸骨遷走後,墓碑保留了下來。
  •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原標題:牢記英雄事跡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思緒萬千。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
  • 牢記英雄事跡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思緒萬千。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
  • 抗美援朝戰爭為什麼打?為什麼贏?為什麼偉大?……這堂主題雲團課...
    「重逢」……那些人兒記錄那段歷史的珍貴影像資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委婉動聽的歌曲表達著我們對英雄的崇高敬意雲探館:抗美援朝紀念館(丹東)聽主持人原廓、紅龍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述王海大隊張桃芳、一個蘋果的故事……致敬最可愛的人!
  • 鑑往知來丨紀念館中的抗美援朝歷史
    在10月19日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習近平主席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10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說:「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 遊覽中國丹東、朝鮮平壤和韓國首爾,感受中國志願軍的英雄氣概
    1950年的10月19日,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下,為了世界和平開赴朝鮮戰場,面對強大的美國軍隊和聯合國軍,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年輕的共和國,挽救了處於危難之中的朝鮮,也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 丹東軍地傳承抗美援朝精神:鴨綠江畔,永遠銘記最可愛的人
    提起遼寧省丹東市(原安東市),人們自然會想起抗美援朝那場偉大的戰爭。這座經歷戰火洗禮的城市,是抗美援朝堅強的大後方。這裡見證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和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見證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志願軍將士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這裡是許多志願軍老兵魂牽夢縈的地方。春華秋實,四季流轉。在丹東城北的一座小山上,巍然聳立著抗美援朝紀念塔,紀念塔周圍矗立著4處志願軍將士的群雕。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在丹東首發
    10月25日上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式在遼寧省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廣場舉行。遼寧省委宣傳部、中國集郵總公司、丹東市委市政府、抗美援朝紀念館以及遼寧省郵政分公司等單位及廣大集郵愛好者參加了首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