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醫療發展飛速,線上醫療平臺問診開藥頻翻車,哪裡出了問題?

2020-12-20 凝心聚律

2020年,可謂是歷盡艱險的一年。

新冠疫情的爆發,極大程度的改變了人們原本的生活,不少的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的衝擊而顯得萬分低迷。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卻也在悄悄地迅速崛起,讓人們的生活迎來新的改變,線上辦公、線上學習考試等大行其道,線上醫療平臺也加速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受疫情影響,線下問診、購藥都受到了極大的局限,不少人將醫療需求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而各大網際網路醫院、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也紛紛推出在線免費諮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線上服務,醫保支付、藥品配送也快速上線,助力線上抗疫。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4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4500萬人,滲透率為6.6%,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9%。

在線醫療飛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卻也受到不少質疑。線上醫療平臺問診開藥,真的靠譜嗎?

今年三月,小李的父親受到了口腔潰瘍的困擾,「嘴巴裡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來越嚴重」。但是彼時正值疫情時期,無奈之下小李只能轉向了線上醫療平臺求助。

小李諮詢的第一位醫生是一家三甲醫院口腔科醫生,發送了口腔潰瘍的照片並簡單描述了病情後,該醫生最終診斷其為「舌炎引起的口腔潰瘍」,但是在服用了該醫生開具的消炎藥後,病情不僅不見好,反而愈發嚴重。

而後,小李又問診了其他平臺的幾位醫生,提供的明明都是一樣的照片和相同的病情描述,但診斷結果卻是各不相同,有診斷為「重度口腔潰瘍」的,有診斷是「念珠菌感染」的,還有人說是「口腔發炎」。最終,小李的父親到了縣中醫院看病,才確診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

一張照片卻在不同的醫生處得到各不相同的幾種結果,這不禁讓人懷疑,線上醫療平臺,是治病還是「致病」?

其實,線上問診所得結果不同也並非是醫生的問題。線上看病不像線下,線下醫生除了可以直接觀察患者的傷口、病情外,還會通過觸摸、按壓等多種方式來確定病情,同時還有相關的儀器用作輔助。而網絡平臺問診開藥,只能依靠照片和問詢,本來就很難實現「準確診斷」。網絡問診具有線下問診所沒有的漏洞,僅靠一根網線,對於病情的診斷,必然會有所誤差。

「在網上,你拿著正規大醫院拍攝的片子、出具的病理報告來複查、複診、諮詢都可以,但首診肯定不行。」有醫生說。

除了線上問診,在網上下單購買「處方藥」也是不少人的習慣性操作,身體出了問題不去醫院先去網上查一查是當今年輕人的自然反應。但是與線上問診同樣,線上購藥也存在較大隱患。

有網友出現脫髮症狀後,進行了簡單的網絡問診,醫生便開出了非那雄胺的藥方,但該藥是處方藥,並且有著「可能會對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響」的副作用,在線下醫院的醫生基本不會開出這款藥。同樣,有網友拿著去年年初的處方單去諮詢,而網絡醫生則是直接根據去年的藥方開出了同樣的藥。

「網際網路+」問診看病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無需冒著線下被感染傳播病的風險到醫院裡拿號排隊,甚至也不需要醫院裡的高昂收費,節約了不少的看病成本。但是,網絡醫療平臺問診開藥,卻也有著線下問診所沒有的風險。就像是處方藥設立的初衷原本就是為了規範國民用藥安全,醫療事故責任也能落實到具體的醫院、醫生,各地的衛健委都對醫院進行直接監管。但網際網路看病購藥卻消除了這樣的安全屏障,網際網路平臺對醫生毫無約束,開具處方藥也不需要經過審批,醫生診斷、開藥的安全意識全憑自覺,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連責任追究都十分困難。

乘著科技發展的時代浪潮,「網際網路+」醫療模式正在積極探索,而疫情更助推了線上醫療平臺的發展。但是在監管上,這依然是一個新生產物,各個網絡醫療平臺也都還在探索合理的運營模式中。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於2018年頒布《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已經規定了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時,醫師應當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後,可以針對相同診斷進行複診。但是真正將「監管」做到完善,還是需要各方力量進一步的探索。

相關焦點

  • 線上醫療平臺監管之問:網絡問診、開藥 靠譜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各大網際網路醫院、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紛紛推出在線免費諮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快速上線,助力線上抗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 數讀在線醫療 | 疫情期間如何看病?線上問診或能幫忙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劉富強在接受華聲在線記者採訪時提倡,特殊時期,線上問診能夠幫助醫院更有效分診,緩解醫院門診壓力,也能避免患者對病情不清楚隨意前往醫院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他建議,如果患者出現輕症可先在家中進行線上諮詢,再決定是否到院就醫。當前,10餘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推出義診服務。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望聞問切,是患者習慣了的、多年來已經成為定式的線下醫療問診方式。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加上疫情導致的各種就醫限制,網上問診方便了更多患者。可是,線上就醫,是不是真如線下就醫一樣能夠實打實解決患者的問題?新生事物,總需要完善和嚴格的規則制約。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
  • 我開了一家在線醫療公司:生於風口,死於盲目擴張
    有些患者甚至漸漸養成了諱疾忌醫的習慣:小病靠喝白開水,中病滿處要偏方,大病先上一下搜尋引擎。在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的巨大需求下,從網際網路巨頭到創業新兵都紛紛切入這一領域,網絡輕問診的模式也逐漸被許多人所接受。但就在人們寄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解決傳統醫療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時,也有一部分在線醫療問診平臺遭遇意外。
  • 線上線下互補 共享智慧醫療
    不過,自從山東省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在濟南開始試點後,孫女士就此免去了去醫院排隊掛號取藥的煩惱,只需通過手機在網際網路醫院問診,藥品就可以包郵快遞到家。  在濟南,隨著山東省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的上線,部分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複診患者,已實現足不出戶就可獲得在線開藥、醫保支付、送藥上門等一站式服務。
  • 順為資本李銳:遠程問診習慣培養 成在線醫療增長機會
    這次疫情讓大部分慢病患者與醫生轉而使用遠程診療調藥,在此期間很多醫患發現,遠程溝通、診療就能夠解決他們的大部分問題,也許這將慢慢改變他們未來的行為習慣。這對網際網路醫院、慢病管理都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會。網際網路醫療還可以幫助患者找到更合適的醫生,助力國家整個醫療體系更好地實現分級診療。
  • 線下開門診、線上做診療,字節跳動涉獵醫療市場有譜嗎?
    據悉,這家「松果門診」是字節跳動線下醫療產業的首個布局,它以「大專科小綜合」為特色,集醫療、預防、健康管理等線上線下服務於一體的高端現代綜合醫療機構,服務功能主要圍繞內科、外科、婦科、全科、口腔科、皮膚科、中醫、健康管理等方面。等等,這也就是說,字節跳動開診所了?而且還是個面向高端人群的綜合診所!
  • 線上戰疫|醫師網絡平臺問診個稅如何徵收才合適
    恐慌蔓延之下,我們努力搜尋並同時下載若干個醫師在線問診的APP,以防萬一。當叮噹快藥和阿里送藥成為買藥消費習慣的同時,在線醫師問診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大眾就醫困境迎來了井噴期。回顧並整理近期催生的各種在線問診相關的福利信息:1月24日,阿里健康聯合支付寶緊急上線了在線義診服務,首先針對湖北省居民開放,以緩解湖北醫療資源的壓力。
  • 推線上專科、建AI醫生站、搭醫保綜合管理平臺,平安醫療生態加速...
    隨著線上問診習慣的養成,用戶對於在線獲取更高質量、更專業化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為滿足這一需求,平安好醫生於日前正式推出首個網際網路眼科專科中心,該中心匯聚了國內300位最頂尖眼科專家。平安好醫生網際網路醫院院長謝紅在分享會上介紹,平安好醫生眼科專科中心的成立,標誌著網際網路醫院正邁向更高水平的專業化、精細化診療,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將進一步助推國家所倡導的分級診療的落地,將頂尖級的醫療資源惠及更廣範圍的患者,緩解「就醫難」問題。
  • 線下開門診、線上做診療,字節跳動涉獵醫療市場有譜嗎?|門診|字節|...
    等等,這也就是說,字節跳動開診所了?而且還是個面向高端人群的綜合診所!你說這事兒有譜嗎?當然,這家診所目前還在裝修中,至於後續的發展會如何?它能否為字節跳動在醫療版圖上注入一針強心劑,仍需要等待時間來解答。
  • 秒開!電子處方多處空白、不問診自動開、處方藥當普藥賣……網售藥...
    「外賣平臺網購處方藥,處方卻問題不少!」近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向媒體爆料稱,他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而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不同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 不同醫生給出不同診斷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購藥場景受限,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
  • 網上問診需求井噴!港股第三家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掛牌上市
    以疫情為契機,在線醫療的市場潛力被充分激發。昨天,京東健康掛牌上市,港股迎來了繼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之後的第三家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不過,相比網上買藥的便利,現階段網上求醫問診能獲得的服務還遠遠難以滿足消費者的期待。
  • 花上百塊問診,醫生就回了個你好……網上看病,靠譜嗎?
    其次,問診方面,目前線上能做的,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診後管理,包括線上複診和續方開藥。也就是在線下就診或治療後,回家康復去了,有問題需要諮詢醫生,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患者藥吃完了,需要繼續服用,可以在線上找醫生解決。
  • 叮噹快藥榮獲「2020最佳醫療健康APP」
    "2020中國金指尖獎"由新經濟行業數據挖掘與分析機構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主辦,聚焦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醫療、人工智慧、雲計算、機器人等前沿領域,旨在挖掘數字時代持續創新並推動社會發展的傑出企業。
  • 讓網際網路醫療走穩走好
    作者:祝偉  10餘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推出在線問診專頁,2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免費網際網路診療或線上諮詢,服務近千萬人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療憑藉不受時空限制、無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等特點,成為人們就醫的新選擇。
  • 1.3萬家機構實現遠程醫療
    2015年初,國家衛計委明確網上問診屬於嚴格的醫療行為,提供服務的主體必須是醫療機構,也就是說,必須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成為一家醫院,才能在診療領域進一步發揮網際網路的作用。2016年,好大夫在線與銀川市政府合作共建銀川智慧網際網路醫院,從而從線上諮詢領域進入到線上問診,並接受醫療管理部門的全程監管。
  •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深度報告:決勝時刻到來
    目前互聯 網醫療業態更加豐富,包括從患者端切入的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醫療諮詢、 疾病管理等公司,從醫生端切入的患者管理、醫生交流和信息資訊公司,傳 統醫藥流通和零售的線上化,以及智能硬體、技術支持等多種業態。 除了主流的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醫療諮詢、疾病管理等業態,技術提供也 是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較新的細分賽道,也是投融資極為火熱的領域。
  • 京東健康上市敲鐘,三家分立開啟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角逐
    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主要從事的是醫療廣告、線上問診和醫療信息搜索業務,當年的市場規模僅2億元。2012年,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將網際網路醫療推入行業認知期,創業公司頻現,整個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一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升至67.1億元。
  • 在線就醫新場景,網易雲信攜手嘉虹健康打造網際網路醫療
    圖片來自於CBNdata《2019中國家庭醫療健康消費趨勢報告》近幾十年網際網路+的普及持續刷新人類生產與生活體驗,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全行業滲透發展,線上醫療健康市場快速發展。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及科技技術的加持下,醫療流程體驗不斷進步改善,線上醫療健康市場也持續快速發展。丁香園與《健康報》社聯合發布的《2019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中提到,線上問診在年輕人群中認知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