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感受遊子孤寂,領略羈旅的漂泊
《天淨沙·秋思》是詩人馬致遠筆下的一首詞。其實馬致遠並不算是一個詩人,嚴格意義上來講,馬致遠是一個散曲家。《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也被現在的課本收錄,作為教學的重點篇目來進行賞析。而這首小令想要表達的大致情景就有一些悲涼了。我們都說只有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下,才會有特別真實的一種情感體驗。
-
品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不帶愁字極致說愁,秋思之祖當之無愧
今天,小琦和童鞋們聊聊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元曲——《天淨沙·秋思》,作者是元朝的馬致遠。了解元曲的童鞋應該都聽說過馬致遠,號稱「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仨人都有誰?小琦叨咕叨咕啊,關漢卿(聽說過吧?
-
「純是天籟,秋思之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天淨沙·秋思》通過描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秋郊夕陽照,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道盡了古今的悲涼
元代作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只有28個字,卻道盡了古今的悲涼。全詩如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們的眼前呈現出這樣的圖畫:黃昏時的烏鴉,正在枯藤老樹上棲息,依傍著小橋有一戶流水伴居的人家,在陌生的荒道上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夕陽已經沉沉西下,漂泊他鄉的遊子遠在天涯。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著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手繪配圖
這首作品就是元代的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因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寫作背景: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作品。
-
除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還有幾首《天淨沙》,首首都是精品
提到曲牌「天淨沙」,很多人會很自然的想到兩個字「秋思」。因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是這一曲牌的代表作品之一,再加上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可謂是耳熟能詳。一起來回顧一下:【越調·天淨沙】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天淨沙·秋思》·雅坤
雅坤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播音指導 《天淨沙 ·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
《天淨沙·秋思》文化常識及練習題(內附答案)
「天淨沙」為曲牌,「秋思」是題目。《天淨沙· 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2. 馬致遠,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與白樸等合稱「元曲四大家」。 二、重要注釋及典故: 1. 昏鴉:指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2. 斷腸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
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暗含著遊子思鄉的愁緒。二、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一說字千裡,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漢宮秋》是元代雜劇中優秀作品之一。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
讀秋,最愛讀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又是秋天,關於秋天的古今詩文太多,讀秋,我還是最愛讀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第五句,「斷腸人在天涯」,寫盡「斷腸人」遠離家鄉、不知何日是歸期的無限惆悵,餘味無窮。五個句子,五個景,五個畫面不斷轉換,一個比一個大氣,一個比一個有味,這個味就是「秋思」。五個景,既是「斷腸人」熟悉的家鄉秋景,又是「斷腸人」初見的異鄉秋景。漂泊在外的「斷腸人」怎不思念家鄉?我以為,這裡的「斷腸人」,還可理解為一個志在遠方的人,一個懷有鄉愁的人。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天淨沙 秋思》同步練習
4 天淨沙 秋思 同步練習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B、 「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C、 「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於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睏乏。
-
關於橋的詩句: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 秋思》 年代: 元 作者: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品賞析 [寫作背景]一位遠離故鄉的遊子,流落天涯,在蕭瑟的秋日黃昏獨自漂泊。此曲正是以這樣的畫半輩子切入,表現了「秋思」。而此情此景應該就是作者當時的真實境況。
-
馬致遠與白樸同吟《天淨沙》,都是詠秋佳品,你更喜歡哪一首?
瘦馬:瘦骨如柴的馬),言簡而意豐,其中的「枯、老、昏、古、瘦」等字,承載的是抹不去的愁。緊接著,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結,令人心頭為之一緊。眼前的「小橋、流水、人家」是那麼安詳,那麼溫馨。日暮鄉關何處尋?我的家鄉、親人離我那麼遠,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西風、古道、枯藤、老樹、昏鴉」如此蕭瑟的秋景,騎著一匹瘦馬匆匆趕路的遊子,怎能不斷腸呢?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天淨沙·秋思》學習內容全解
【課文內容】【課文朗讀】【文章分析】《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背景介紹】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我們要搞清楚一點,何為「秋思」?是指秋天的相思,秋天的思緒,還是秋天的思戀?馬致遠的這首小令在元曲之中是翹楚,可也只是「深得唐人絕句之妙境」(王國維語),也就是唐人的境界罷了,哪裡敢稱「祖」?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首先,這個「秋思」中的「思」應該是發第四聲,在古代作名詞使用的時候,指悲傷之思念的時候,大多是讀思(四聲)。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我們要搞清楚一點,何為「秋思」?馬致遠的這首小令在元曲之中是翹楚,可也只是「深得唐人絕句之妙境」(王國維語),也就是唐人的境界罷了,哪裡敢稱「祖」?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首先,這個「秋思」中的「思」應該是發第四聲,在古代作名詞使用的時候,指悲傷之思念的時候,大多是讀思(四聲)。
-
元曲四家之一,《天淨沙·秋思》流傳千年,馬致遠十首佳作真經典
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這首小令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馬致遠,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馬致遠的十首代表作品,感受一下他作品的魅力。
-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賞析 天淨沙秋思翻譯簡短
我們學過許多描寫遊子的古詩,作者會將自己的思鄉與孤寂落寞之情都寫進詩句中,《天淨沙·秋思》就是其中一首,讓我們一同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吧。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初中七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天淨沙·秋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七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天淨沙·秋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天淨沙·秋思》 1.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裡,號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