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是詩人馬致遠筆下的一首詞。其實馬致遠並不算是一個詩人,嚴格意義上來講,馬致遠是一個散曲家。《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也被現在的課本收錄,作為教學的重點篇目來進行賞析。而這首小令想要表達的大致情景就有一些悲涼了。我們都說只有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下,才會有特別真實的一種情感體驗。
而馬致遠的這首小令也是如此,從詩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時的馬致遠並不在自己的家鄉,而是在外漂泊,所以便用斷腸人來形容他自己。馬致遠這個人因為並不是一位詩人,所以在詩詞方面我們對他的了解並不是很多。而我要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馬致遠的一些經歷。只有從詩人的親身經歷的根本出發,我們才能夠更具體的去理解和領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相比於其他詩人而言,馬致遠出生環境並沒有很惡劣,而是出生在了一個富貴的家庭裡。家裡非常注重文學修養,所以馬致遠從小就獲得了很好的學術教育。因為家庭的優秀培養也使馬致遠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戲曲家,只有多麼的優秀呢,馬致遠也被稱為了元代的四大戲曲家之一。馬致遠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年輕時的他想要到朝廷做官,想要為國家出力。更想要的也是得到大家的認可,還有得到一個名稱。用現在的專有名詞來說,便是得到一個頭銜的意思。可是事實並沒有那麼的一帆風順。
馬致遠當上了官以後的幾年,當時的太子卻去世了。因此馬致遠也選擇了退出當時朝廷的棋盤中,那個時候的馬致遠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而選擇隱居卻是生活最舒服的一種方式。從此馬致遠便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其中馬致遠也曾離開過自己的故鄉,因為當時的馬致遠急切的想要一個自己的名稱和官職。但是卻並沒有那麼的順利,所以馬致遠便選擇了離開,走上了漂泊的旅程。我們都知道,當在自己無依無靠的時候,漂泊他鄉的時候,就會產生無窮無盡想念親人和故鄉的情感。而就在馬致遠漂泊他鄉時便產生了思念親人和故鄉的情感,因此我們現在所讀到的這一首小令《天淨沙·秋思》便從此誕生了。
《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是在馬致遠漂泊他鄉時的旅途中寫到的,但是它究竟有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便是:在這乘旅程的路上,馬致遠看到路邊的樹被那些很老的藤條纏繞著,而在這個時候太陽也不知不覺的下山了,天色也接近了黃昏。烏鴉仿佛總是象徵著一種不好的東西,而就在這個黃昏時刻,烏鴉也返回到了自己的巢中,準備休息。在路上馬致遠也看到了一座小橋,橋下面的水依舊不停地在流淌著,而岸邊也有那麼幾戶人家坐落在此。
馬致遠騎著一匹很瘦很瘦的馬兒,走在很久以前的路上。因為是秋天,秋風也在不停的吹著,仿佛營造了一種很蕭瑟的氛圍。這種情況下,詩人也感到十分的悲傷。瘦弱的馬兒,帶著一個漂泊在外流浪的遊子。在太陽的餘暉中,緩緩的向前走著,而太陽也馬上要消失不見了。就在詩人的這幾句詩中,我們便能感受到流浪在外的人兒,想家的情感。所以這也告訴了我們珍惜當下要好好的和父母親相處的道理。
在《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中,我們所能直接讀到的便是這首小令寫於秋天。在詩中秋天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蕭瑟悽涼而又孤寂的一個情景。這首小令也是如此,講述一個遊子。在求官的途中處處不得志。還有心中擁有夢想,卻壯志難酬選擇離開故事。而在這首小令中又有很多的形容,都給這首小令增加了色彩,也更加烘託了整首詩的情調。比如「枯藤老樹」,枯藤就顯得藤條乾枯,形容時間過的非常的久,而老樹也寫出了時間長久的意思。兩者一併營造出了歲月流逝的情景。雖然這首小令寫的內容並不多,但是卻寫得非常的靈活而富有獨特的色彩。
當詩人馬致遠看到小橋和岸上的人家時,仿佛也表達出了自己遠在他鄉而思念故鄉的情感。所以雖然馬致遠稱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但身為戲曲家的他,卻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也通過詩詞表現出來。從小我們便接受教育,要虛心的向優秀的人學習。而在馬致遠的事情中我們便可以學到用周圍的一些事物的意象來給讀者傳達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