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以「課程思政」培養時代新人 書寫滿意答卷

2020-12-18 光明日報

為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強化樣板建設,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強化質量保障,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大格局」,實現了課程思政和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教書育人和素質提升的有機統一。

強化頂層設計 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河南理工大學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加強部門橫向協同,形成了學校辦好、教務處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學校把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關鍵抓手,通過建好教師隊伍「主力軍」,探索實踐「滴灌式、浸潤式、體驗式」課程思政模式,形成了「門門有思政、個個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使每位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中找到「角色」、幹出「特色」。為加強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深度融合,學校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結對幫扶」,在教研室間成立「互助組」、在課程間建立「互幫吧」、在樣板課間建立「交流群」,給思政課、專業課教師常態化交流、合作化提高搭建平臺。

學校還通過舉辦培訓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思政意識和育人能力,形成了一批以教學名師為引領,年齡、專業、職稱等結構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材料學院「建築材料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土木學院、數信學院和資環學院分別形成了以河南省教學名師王欽亭、姬玉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鄭德順為核心的教學團隊。

強化樣板建設 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

為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河南理工大學總結提煉了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課程思政典型經驗和樣板做法。學校在公共基礎課中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專業課中增加人文性、時代性、開放性,注重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在創新創業課中增強「我敢闖·我會創」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社會實踐課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意志品質,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和跨界整合能力,能夠勝任行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學校著力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培育建設了一批蘊含思政功能、發揮育人實效的示範通識課和專業課,構建了「以思政理論課為核心、以素質拓展課為支撐、以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堅持重點建設與鼓勵創新、示範帶動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的原則,發揮傳統安全、地礦類專業優勢,以10門本科、9門研究生課程思政樣板為依託,在學科專業內部形成「有圈層」的課程思政課程群。其中,土木學院以核心基礎課《結構力學》為先導,輻射帶動相關專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形成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等多門課程參與的課程思政課程群;資源學院以《地質學基礎》《水汙染控制》為基礎,典型引路、全面開花,形成了地質學科中理論和應用相融合的課程思政建設群。

為切實使課程思政「有滋有味」「有稜有角」「有情有意」,學校凝練形成了「分、合、融、通」4個關鍵詞。「分」即尊重學院、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指導、精準推進,從學科內在邏輯出發,從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找準適合本課程的「思政元素切入點」。比如,《大學物理》通過追溯物理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介紹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依託物理規律的得出、物理現象的分析,在恰當的時機,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方式,將科學態度、堅毅精神、愛國情懷傳遞給學生,通過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讓課堂「活」起來。「合」即通過邀請思政課教師進課程思政教研團隊、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等方式,構建起相互激勵、相互督促的「合作機制」。「融」即通過破解課堂中的「貼標籤」「兩張皮」現象,引導專業課把思政元素有意識、有設計、有方法地「融」入教學內容,實現德育與智育的「水乳交融」。「通」即從「點」入手,抓「點」促「線」,以「線」帶「面」,激發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單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凝聚力,通力合作種好課程思政「責任田」。

強化質量保障 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

「思政精彩一課,學生受益一生。」為打造高質量課程思政「金課」,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河南理工大學把課程思政成效作為專業認證、院系考評和師德師風考核的「導航儀」和「指南針」,構建形成分類管理、多維評議的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加強過程監管,構建形成「教學指揮決策、信息收集反饋、檢查評估評價和質量支持保障」四維聯動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推進教研教改項目研究、優秀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構建形成多層次課程思政研究體系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河南理工大學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高校,《建築學概論》《地圖學》等7門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樣板課程,《大學化學》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戰「疫」類樣板課程。學校在2015-2019年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中居全國第22位。在2019年學生學科競賽排行榜(本科)中居全國第84位。

河南理工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秉持「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好的課程思政應該像鹽溶解到食物中自然吸收」等理念,以專業課程之體載思政育人之魂,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雙輪驅動」中,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奮力推動學校在高質量發展中書寫新時代滿意答卷。(鄒友峰)

(廣告)

相關焦點

  • 河南理工大學:以「課程思政」培養時代新人 書寫滿意答卷-光明日報...
    為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強化樣板建設,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強化質量保障,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
  • 守正創新思政教學 培養民族復興時代新人
    守正創新思政教學 培養民族復興時代新人 2019-08-17 14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面向復興大業 加強課程思政 培育時代新人 2020-12-16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引導和培養時代新人?
    ■「回歸、創新、育人」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最佳路徑 徐飛: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培養時代新人,2018大學校長論壇三個主題詞給出了非常好的答案:第一,回歸;第二,創新;第三,育人。 回歸。
  • 求是名師講堂舉辦「『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與實踐」報告會
    本站訊(通訊員 劉潔 攝影 馬克思主義學院)10月17日上午,天津大學求是名師講堂舉辦「『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與實踐」報告會,邀請到大連理工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教學名師張宏偉教授,來傳授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經驗。
  • 大連理工大學:「課程思政」在創新創業學院的探索
    在大連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開設的《單片機原理與實戰》實踐課上,教師李勝銘引用《孫子兵法》中的經典語句分享了創新創業路上應具備的思想素質,讓聽講的學生們大呼過癮。  在創新創業學院,像李勝銘一樣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師不在少數。前不久,學院舉辦了教學質量提升暨課程思政建設示範課,進一步強化教師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形成課程育人的良好氛圍。
  • 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憑欄處)
    高校肩負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重任,應高站位認識「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提升立德樹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度上,「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與傳統把思政課作為育人主渠道的觀念不同,「課程思政」是將所有課堂作為育人主渠道,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進而實現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務。
  • 河海大學舉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
    本次教學論壇只是一個起點,「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校全體教學同仁要牢記使命,協心同力,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邵進處長在講話中指出,河海大學舉辦這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非常必要且及時。
  • 惠州學院圓滿承辦廣東「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與改革研討會」
    惠州學院圓滿承辦廣東「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研討會」 2020-12-07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踐同行——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
    中國教育在線重慶站訊 12月14日至15日,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在重慶順利召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來自全國37個高職高專院校的139名教師齊聚重慶,交流研討,共議新時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核心內涵: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是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深化綜合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更好發揮「四個服務」功能的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其核心是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這三句話的總要求融入各類課程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面,在立德樹人上實現同向同行。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是從國家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新體系,實現教書育人理論邏輯與教育實踐相統一的戰略選擇和現實途徑,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發展的新目標與新方向,彰顯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內涵,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2020-09-2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代新人的精神內涵與培養路徑——2018大學校長論壇部分高校書記...
    培養「五有人」:有社會擔當和健全人格,有職業操守和專業才能,有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的「五有人」,這就是時代新人。同時,提高高校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能力,把思政課程變成課程思政,課程思政變成專業思政。
  • 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如何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立德樹人貫徹到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築育人大格局,是新時代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進入新時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圓滿舉辦
    【編者按】12月12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東方紅校區創新創業大樓舉行。本次研討...12月12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東方紅校區創新創業大樓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北京愛課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課堂派)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從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出席了研討會。
  • 思政課的全新打開方式——太原市探索「時代新人思政課」的實踐與...
    ……近1年多來,太原市「時代新人思政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關注新時代山西、太原「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生動實踐,打通了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老師與學生、專業課與思政課,構建起思政育人的多元渠道。
  • 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題: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與會代表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施雨岑、周瑋、白瀛「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課程思政」引領教育回歸「初心」和「使命」
    再者,教師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道德魅力與職業精神,通過以身示範與言行感染,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內容規定:以多維的課程設計彰顯價值屬性「大學課程不僅僅是追問其範圍的解釋之學,更是規範人的價值之學」。
  • 高校課程思政要把握好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
    課程思政的興起和重視,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文化精神與理念的繼承和發揚,挖掘了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內涵,強化了專業課的思政教育功能和內涵,賦予「傳道授業解惑」新的時代意義。在各個課程上全面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課程思政把握「傳道授業解惑」新時代特徵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