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名師講堂舉辦「『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與實踐」報告會

2020-12-07 天津大學新聞網

本站訊(通訊員 劉潔 攝影 馬克思主義學院)10月17日上午,天津大學求是名師講堂舉辦「『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與實踐」報告會,邀請到大連理工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教學名師張宏偉教授,來傳授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經驗。活動由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徐斌主持,天津大學「課程思政」立項課程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校內部分教師等80餘人參加了會議。

張宏偉教授作報告

張宏偉教授以「數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與實踐」為題,詳細的介紹了自然科學課程中「思政」元素的選取、與課程內容融合方式及路徑。張教授指出,自然科學課程背後往往承載著一定的價值目標,這些價值目標體現在某個專業領域職業群體的職業精神中,如「數學人」「航天人」「水利人」「氣象人」等,將這些精神宣揚融於課程講授和學習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科和專業發展中的家國情懷、科學思維、人文精神,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張教授以其《計算方法》課程為例,將「中國數學源遠流長,成就卓越」作為「思政」切入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和體現我國古代人、當代人 、身邊人的成果,如在講解拉格朗日插值公式時,介紹南宋數學家秦九韶發明的「中國剩餘定理」,將當代數學家吳文俊、大連理工大學鍾萬勰院士的數學思想與方法介紹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熱情,激勵學生傳承中國數學精髓、弘揚民族文化。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徐斌感謝張宏偉教授帶來的精彩報告,為其頒發了「求是名師講堂」榮譽證書。

頒發「求是名師講堂」榮譽證書

在經驗介紹與交流研討環節,我校建築學院王鶴副教授對人文社科類「課程思政」建設經驗進行了分享,以「設計與人文——當代公共藝術」課程建設為例,將弘揚中華文化、增進文化自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保護意識等內容融於課堂教學全過程,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專業知識傳授與道德品行培養緊密結合。圍繞課程建設成效,闡釋了「課程思政」建設「關鍵在教師、基礎在課程、重點在思政、成效在學生」。王老師表示,教師要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素養,積極探索教學創新,用最新教育信息化技術助力「課程思政」建設。

王鶴老師介紹課程建設經驗

隨後,與會人員圍繞「課程思政」推動工作中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理論高度、實踐維度等方面碰撞出了許多火花,進一步統一了對立德樹人使命任務重要性的認識。

最後,徐斌指出作為一所擁有124年辦學歷史的高校,我校將「家國情懷」作為天大學子應該具備的首要素質,並將這一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我校將持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對於首批立項的45門課程,將通過「團隊、課程、成果、機制」的模式進行建設,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範「金課」,形成「課程思政」天大經驗,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編輯 焦德芳 趙楚鈺)

相關焦點

  • 河海大學舉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
    近日,河海大學舉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論壇。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邵進處長和河海大學徐輝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省內外60多所高校400多位教務處及學院相關負責人和教師到會交流,會議由河海大學教務處、黨委宣傳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
  • 江蘇省本科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首期培訓班在河海大學舉辦
    河海大學作為江蘇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單位,長期以來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全面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專業及課程育人目標,明晰課程思政融入路徑,形成了有特色的河海課程思政建設新模式。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邵進處長受邀作題為「江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的特邀報告。
  • 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課程思政教學展示活動在...
    推進課程建設 落實立德樹人  葉青在致辭中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不僅要在課程育人上下功夫,也要在教改實踐中做文章。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圓滿舉辦
    12月12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東方紅校區創新創業大樓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北京愛課互動科技有限公司(課堂派)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從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出席了研討會。
  • 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聯合舉辦首屆課程思政建設交流研討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李立紅)日前,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聯合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辦首屆課程思政建設交流研討會。與會者就如何發揮京滬兩地兩校藝術專業的教育、藝術、文化等領域資源優勢,立足藝術類高校學科專業特點,構建互相促進、共同提升的協同建設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 課程思政 | 上海醫學院:以人文醫學教育為載體,促課程思政建設落地...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根據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將人文醫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創建了「課程建設、實踐基地、理論教材」三位一體的人文醫學課程思政體系,醫教協同培養守初心、鑄信念、強人文、有大愛的創新型卓越醫學人才
  • 「課程思政」建設的東大方案
    在專業課上暢敘嚴謹求是的科學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正是東北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生動實踐。建校伊始,東北大學與國家民族復興同向同行,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近年來,該校注重將思政元素融入 「硬核」課程,滋養處在「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子,為回歸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為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命題探索更加明晰的路徑。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關鍵詞]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6月,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我校召開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藍芳 攝影 宗琪琪)11月30日,南開大學在八裡臺校區召開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副校長王新生、教育部黨組派駐南開大學黨建工作聯絡員汪曣出席並講話。  教育部於日前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包含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等五大類「金課」,我校共有31門課程入選。
  • 楊林香副院長為國際商學系作課程思政建設專題輔導報告
    10月28日下午,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國際商學系在學院第三會議室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專題輔導報告會。副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林香教授受邀主講,該系全體教職工聆聽了報告。從2014年開始,全國高校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的試點工作,經過不斷努力,形成了一套具有時代感、高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形式,即「課程思政」模式。課程思政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從全員育人的高度構建思政課程、專業課程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 麓山腳下有個求是講堂,學術風姿初展
    原標題:麓山腳下有個求是講堂 面對這樣的聽眾,請什麼樣的專家才能服眾,講什麼樣的主題才能對聽眾最有益,講堂的時間、地點和開講方式等細節問題,都是「麓山求是講堂」工作者必須要思慮周全的。從已經舉辦兩期講堂的情況來看,「麓山求是講堂」無疑是成功的。 二是嘉賓博學多識。講課嘉賓無一例外是在其專業領域裡知識淵博、業界呼聲很高的名師大家。第一期的授課嘉賓為鄭佳明和周秋光。
  • 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不僅要在課程育人上下功夫,也要在教改實踐中做文章。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是學校鞏固課程思政建設成果、深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任務、深層次挖掘課程思政的內在規律、促進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加強學術交流與探討的重要舉措。
  •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_教育...
    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實踐類課程。專業實驗實踐課程,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
    對於課程思政這一新生事物,著力探討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怎麼看」等基本問題,有利於逐步廓清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緣起緣由以及建設路徑與評價,不斷深化對課程思政特點和規律的把握和運用,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 2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金課!這所雙一流大學課程建設經驗必看
    2019年舉辦的首屆教學創新開放日共設置兩類活動,第一類是教學報告會,第二類是體驗支持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新技術、新工具。2020年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創新開放日活動全面對外開放,但受疫情影響,全部活動改為線上進行,設置了教學報告會和教學公開課兩類活動,來自全國91所高校的1000餘人次教師報名參加。
  • 深化改革推廣經驗,華東政法大學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12月2日,華東政法大學正式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作為全面統籌育人資源、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成立儀式後研究中心特聘顧問對教師代表課程思政教學現場展示進行了點評和交流。通過建設,中心將培育一批師德高尚、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發表若干有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改課題及論文,建立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及管理考評機制,總結一套課程思政特色做法和典型經驗,形成在上海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成果。
  • 我校組織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工作坊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6日電(李查)為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改革,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結合2020-2021學年秋季學期《教師能力培養方案》教學工作安排,10月23日下午,教學研究與教師發展中心邀請主持專家馬克思主義學院賀苗副教授,主講專家力學與土木建築學院張娟教授、數學與統計學院潘璐璐副教授,在老圖書館219教室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工作坊,來自22個教學單位的70餘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千方百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今年5月份,教育部正式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指導性框架。在貫徹落實《綱要》的實際行動中,為確保「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需要做到準確把握「課程思政」意義、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緊抓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建設、構建學生主體參與機制。
  • 亮底色 顯特色 提成色 寫好課程思政建設的龍江方案
    省教育廳成立了全省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研製出臺了《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指導全省80所高校全部制定了實施方案。建立了課程思政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度,督促高校組建了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全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一把手」工程全覆蓋。二是加強專門指導。召開了全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面向高校領導班子和近萬名教師、管理人員動員部署。
  • 「網際網路+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
    近年來,上海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的頂層德育內容體系出發,提出了全方位、立體化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在課程建設、網絡運用和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了不斷探索,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創造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