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神:雲白天將好,心靜自然涼!

2020-08-21 環球之友

一副對聯誇智者

上聯:

久雨久雪久冰,雲白天將好。

下聯:

常思常笑常動,心靜自然涼。

橫批:

佛滿心空

(作者:柳公福文)

相關焦點

  • 心靜自然涼,多少年的至理名言
    望望深藍的夜空,兒時的一個聲音好像從其中響起來,「心靜自然涼」。這話,爸爸說,媽媽說,隔壁人家的大人也這樣對他們的孩子說。盛夏季節,叫熱的小孩都會從大人那裡聽到。那時候,連電扇也還沒有呢。可是夏天也沒有什麼太難過的,最熱的時節,幾乎家家戶戶開著門,睡覺也不關,給萬一來了的涼風讓著道。
  • 心如止水的緣故,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本義是說心裡平靜,內心自然涼快。後用來指在遇到問題、困難、挫折時,放平心態,以一顆平常心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尊敬的佛陀,我不是您的弟子,但是我很尊敬、仰慕您,雖然學習了十幾年知識,但依然有個心結,我覺得人生仍陷於矛盾之中。我心中的問題能否請佛陀指引迷津?」一位婆羅門教徒特意拜訪佛陀,在非常恭敬地頂禮膜拜後,他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 心靜自然涼作品欣賞
    晨開窗簾室外觀絲絲涼意入心間天降甘露大地歡百姓個個笑開顏心靜自然涼原創
  • 心靜自然涼,《夏夜追涼》賞析
    夏夜追涼南宋.楊萬裡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遠處茂密竹林樹叢中不知名的蟲子鳴叫不歇,到處洋溢著夏日的勃勃生機,這時突感陣陣涼意襲來,但細察庭院中的樹葉並未被風吹動,想來是心靜自然涼吧。詩文賞析:「追涼」,即覓涼、取涼。
  • 天辣麼熱,「心靜自然涼」用英語咋說?
    網上查到「心靜自然涼」一種相對靠譜的譯法:So long as one keeps calm, one doesn’t feel the heat too much。將「心靜自然涼」中的「心靜」譯為calm嚴格來說並不準確,混淆了「冷靜」與「心靜」。
  • 一首小詩《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哪用上山崗苦樂尋常事何必爭與搶
  • 心靜自然涼,是佛法,也是態度
    昨天聚會時的房間不大,空調功率也不大,小風徐徐,團團圍坐的十幾個人喝著茶,都是一身薄汗,師父用分酒器端著一顆大楊梅講心靜自然涼。這種「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就是少了心靜自然涼的那一絲佛性。人嘛,不一定要信佛,但是一定不能少了那一絲佛性。其實,佛性一點兒也不神秘,就是「自覺」和「覺他」的德行,心性和善,心境恬然。佛性人人皆有,多少不等而已。向善,感恩的人常常遇難成祥,逢兇化吉,無它,唯內心平靜,不迷茫耳。
  • 俗語:「心靜自然涼」,真能抵抗炎炎夏日嗎?一起來看看
    炎炎夏日,唯有心靜待之空調雖好,但也是有危害的。俗語:「心靜自然涼」,此靜為安靜、內心平靜。而心靜,指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幽居獨處時的一種自然、平和的心態。想要做到真正的「心靜」,恐怕也是少有人能做到,「心靜」是一門學問。
  • 今日小暑 | 風動荷生香,心靜自然涼
    今日小暑 | 風動荷生香,心靜自然涼 2020-07-06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靜自然涼,心遠地自偏。
    已經將出行的防夏裝束擱置了一段時日,出門時已習慣性經脫離了太陽鏡和遮陽帽的防護,因此,突然而至的高溫讓人袒露在強光下,突兀逼人,刺目晃眼。人類已然盛大,但終究也不過是自然界的一個小分子,大自然每一個微小的調令都在牢牢的操縱我們心性的色溫。這種溫度的迴旋往復和急升驟降一時讓人有些心緒漂浮,神思煩亂。
  • 「心靜自然涼」是真的嗎,「涼」字飛花令來了
    古人說」心靜自然涼「,是說內心平靜不暴躁就自然感覺不到燥熱了,那麼這個依靠意識來戰勝炎熱的方法到底管不管用呢?不如我們一起來實踐一下,看下」涼「字的飛花令是不是能給帶來絲絲涼意。1、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家 ——
  • 大暑|心靜自然涼,在古詩中尋找避暑良方
    南宋詩人辛棄疾在罷官回家後,建了一所新居「集山樓」,平時在帶湖附近山岡上遊覽、棲息,好不愜意!除了臨水之處外,山中也是一個清涼世界,古人自然而然地把山中也當作了消暑的好地方。元代釋英的《山中景》詩云:六月山深處,輕風冷襲衣。
  • 心靜自然涼 大暑重在養心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您可以選擇一些藥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養心安神的食物,如茯苓、菊花、金銀花、大棗、蓮子、百合、苦瓜、西瓜等食用。同時,治未病中心為您準備了怡心安神茶飲,養心安神,清熱健脾。此時,您可以吃些清熱消暑,芳香化溼,健脾養胃的食物,如薏仁、白扁豆、粳米粥等,以養脾胃,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
  • 小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此詩為孟浩然所作。此詩描繪了詩人夏夜乘涼的悠然愜意,也表達了對老友的深切懷念。南亭在孟浩然的家鄉襄陽峴山附近,辛大疑是孟浩然的同鄉好友辛諤。
  • 酷暑易浮躁,心靜自然涼
    梅雨季節過後,燥熱的三伏天即將到來,而三伏天的到來則意味著人們將承受來自高溫、高溼度的雙重夾擊,酷暑難擋,蟬鳴催人,難免使人人心生浮躁。炎熱的夏天總能不費吹灰之力將人惹的煩躁,但偏偏夏天最忌心煩意亂,要知道這天熱若是心也焦燥的話,那就像是心裡有個小火苗一直在亂竄,火氣一旦上來,更難壓抑了,隨時都會「易燃易爆」。
  • 夏夜熱得無法安睡,詩人寫了一首詩,詮釋了什麼叫「心靜自然涼」
    宋代的時候,一個詩人也是在夏夜熱得無法睡覺,就寫了一首古詩,詮釋出了什麼叫做心靜自然涼。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這是楊萬裡《夏夜追涼》,楊萬裡的詩歌寫景有一絕。但是他看不見樹葉的動,所以確認的並不是涼風,而是他自己的心靜自然涼。說到這一點,範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涼》「風從何處來?殿閣微涼生。桂旗儼不動,藻井森上徵」,也描寫了類似的狀況。
  • 面對三伏天的高溫,你能做到心靜自然涼嗎?
    也就進入了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中醫告訴我們冬病夏治可是可是有幾個耐住高溫的烘烤能夠做到心靜自然涼呢
  • 心靜自然涼,宋朝人怎樣度過苦夏的
    好傢夥,納涼不在家裡呆著,攜帶竹杖出門,順著柳蔭路前行,跑到畫橋南畔去了,有橋自然有水,有水肯定有船,有船自然少不了船上的人,少不了竹笛吹響,少不了天上的明月,無論圓月還是半圓月,無論明月朗照,還是朦朧地將柔光灑在水面,有月就好,更少不了一池荷花。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什麼是心靜自然涼?如何做到?儒釋道不同表達...
    「靜勝熱」,我們都曉得心靜自然涼,一靜下去就不會熱了。反過來說,就是「熱勝靜」,熱也會造成清淨,不然的話,學佛修道成功,那個三昧真火一來,既不冷,也不熱,能克服一切。所以,老子引用的都是相對的,主要在說明這些都是兩邊的觀念,只有「清靜為天下正」。能夠真正清淨,才能有無為的境界。反過來說,無為又是清淨的原則、道的原則;無為達到的境界就變成清淨,這就是「清靜為天下正」的道理。
  • 夏至已至,宜心靜自然涼
    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心靜自然涼,你好,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