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自然涼 大暑重在養心

2020-12-07 央廣網

大暑,是夏季最炎熱的時候,民間有「一歲難過關,唯有三伏天」的說法。暑溼之氣容易乘人肌膚腠理開洩,汗液增多之際乘虛而入,導致體內陽氣受損,心氣虧耗,故大暑時節注意養生很重要。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您可以選擇一些藥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養心安神的食物,如茯苓、菊花、金銀花、大棗、蓮子、百合、苦瓜、西瓜等食用。同時,治未病中心為您準備了怡心安神茶飲,養心安神,清熱健脾。

此時,您可以吃些清熱消暑,芳香化溼,健脾養胃的食物,如薏仁、白扁豆、粳米粥等,以養脾胃,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治未病中心還為您準備了健脾益氣、消積化滯的健脾消滯茶飲。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對於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養生保健中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內服中藥或穴位敷貼,使藥物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直達病處,以達到預防或減輕症狀的最好效果,充分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

養生專家提醒,三伏天裡有慢性病史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如快跑、器械運動等。

而對於年輕人而言,遊泳是夏天鍛鍊身體的首選運動項目。遊泳的時間也有講究,最好選在早上或晚上,且不宜在飯後一小時內進行,遊泳前還必須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以避免發生抽筋和感冒。

城市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暄報導

相關焦點

  • 大暑|心靜自然涼,在古詩中尋找避暑良方
    今天大暑,熱的上蒸下煮。若想涼爽,唯有空調冷飲。盛夏時節,驕陽似火,鳴蟬聒噪,動輒汗流浹背。古人有許多消暑納涼的名篇佳作,炎炎夏日,品讀這些避暑詩,令人頓感涼爽愜意。大詩人劉禹錫就十分喜歡在水亭之中納涼,他為此曾專門吟詠過一首七言詩:幹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簞空。
  • 兩首大暑古詩:葛天民消暑重在「體驗」,白居易方式「很佛系」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大家看,白居易坐在院子裡納涼,身邊沒有扇子之類的東西,他也懶得拿,只靠著窗下的屢屢微風來消暑,更甚的是,他說「心靜自然涼兩首詩都是寫炎熱的夏季如何消暑,白居易重在寫「心境」,葛天民重在寫「感受」,一個是內心的感覺,一個是身體的體驗,都各有特色
  • 寫在大暑丨心靜自然涼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大暑,這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果然,傍晚坐在桌前,空氣中白天積聚的熱浪尚未褪盡,一點風也沒有。全家人都不喜歡吹空調,於是,所有的窗戶都打到了最大的位置,還是悶熱的感覺。暑熱難耐,人們往住心浮氣躁,易動肝火,加之工作生活上的壓力,需要我們積極調整,正所謂境由心生,心靜才可自然涼。首先調整作息時間。最近忙於工作,寫文的時間總是一推再推,不知不覺就弄到了半夜。經常關注的好友文章都來不及細讀細評,倉促中點個讚,沒有充分互動的時間。
  • 大暑時節話「大暑」——心靜自然涼!
    今天是大暑節氣,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季節。那麼,大暑時節的北方民間習俗有哪些呢?古代人又是怎樣度過「酷暑」的?一、大暑時節話「大暑」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天文學意義上的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之後便迎來立秋。農諺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這個期間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所以大暑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日大暑。」
  • 小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2020年小暑,在7月6日23時14分,標誌著即將「出梅」入伏,炎炎盛夏開始登場。「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尤其是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還要特別注意防止因焦慮、不安、緊張而誘發的「情緒中暑」,及時調整心態,釋放壓力,放鬆心情。
  • 大暑丨預防中暑:涼食敗火,願君夏安;節氣民俗與美食有啥講究?
    7月22日,我們迎來大暑節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習俗】大暑節氣驕陽似火,講究怡情養心的中國人,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取類比象,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1、飲伏茶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伏茶始於宋朝,盛於清朝。
  • 大暑已至,長夏將醒,飲食上要注意哪些?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今日小暑 | 風動荷生香,心靜自然涼
    今日小暑 | 風動荷生香,心靜自然涼 2020-07-06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什麼是心靜自然涼?如何做到?儒釋道不同表達...
    「靜勝熱」,我們都曉得心靜自然涼,一靜下去就不會熱了。反過來說,就是「熱勝靜」,熱也會造成清淨,不然的話,學佛修道成功,那個三昧真火一來,既不冷,也不熱,能克服一切。所以,老子引用的都是相對的,主要在說明這些都是兩邊的觀念,只有「清靜為天下正」。能夠真正清淨,才能有無為的境界。反過來說,無為又是清淨的原則、道的原則;無為達到的境界就變成清淨,這就是「清靜為天下正」的道理。
  • 夏至已至,宜心靜自然涼
    夏季應心,我們要「養心」來面對夏的酷熱。竹林七賢之首嵇康《養生論》說過:「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也就是說,我們不應當被炎熱擾亂心神,煩躁易怒只會使身體感到天氣更炎熱。
  • 心如止水的緣故,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本義是說心裡平靜,內心自然涼快。後用來指在遇到問題、困難、挫折時,放平心態,以一顆平常心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尊敬的佛陀,我不是您的弟子,但是我很尊敬、仰慕您,雖然學習了十幾年知識,但依然有個心結,我覺得人生仍陷於矛盾之中。我心中的問題能否請佛陀指引迷津?」一位婆羅門教徒特意拜訪佛陀,在非常恭敬地頂禮膜拜後,他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 心靜自然涼,多少年的至理名言
    望望深藍的夜空,兒時的一個聲音好像從其中響起來,「心靜自然涼」。這話,爸爸說,媽媽說,隔壁人家的大人也這樣對他們的孩子說。盛夏季節,叫熱的小孩都會從大人那裡聽到。那時候,連電扇也還沒有呢。可是夏天也沒有什麼太難過的,最熱的時節,幾乎家家戶戶開著門,睡覺也不關,給萬一來了的涼風讓著道。
  • 心靜自然涼作品欣賞
    晨開窗簾室外觀絲絲涼意入心間天降甘露大地歡百姓個個笑開顏心靜自然涼原創
  • 心靜自然涼,《夏夜追涼》賞析
    夏夜追涼南宋.楊萬裡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遠處茂密竹林樹叢中不知名的蟲子鳴叫不歇,到處洋溢著夏日的勃勃生機,這時突感陣陣涼意襲來,但細察庭院中的樹葉並未被風吹動,想來是心靜自然涼吧。詩文賞析:「追涼」,即覓涼、取涼。
  • 大暑 ▎一年中最熱熱熱熱熱熱的時候來了!此時心靜自然涼
    所以安樂窩,大暑苦不出。——【宋】牟巘五這一字一句都在告訴我們,大暑節氣,全國各地區,已進入一年最熱時期,此時氣候炎熱!事實上在大暑期間,我們民間真的有大暑飲茶的習俗,除飲茶,還有曬薑茶、燒浮香、喝羊湯等諸多講究,因各地區地理位置、人文氣候等差異,各地區習俗別有風味。
  • 大暑|人在洪爐,虛中生涼;熬過苦難,始展芳華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人在洪爐,虛中生涼「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納涼消暑必不可少。
  • 一首小詩《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哪用上山崗苦樂尋常事何必爭與搶
  • 【溫馨提示】今日大暑,願「暑」盡甘來
    (宋)曾幾《大暑》二十四節氣大暑關於大暑「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22日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大暑」即大熱,此時節熱浪滾滾,酷暑難熬。專家介紹,每年陽曆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大暑」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7月22日至8月6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裡的「初伏」和「中伏」。「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大暑,是立秋前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自古至今,大暑分為三侯:「一侯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這第一候說的是,陸生的螢火蟲把卵產在枯草中,大暑時節,那些螢火蟲便卵生而出,古人也因此認為螢火蟲們是由腐草變化而來的。
  • 樂神:雲白天將好,心靜自然涼!
    下聯:常思常笑常動,心靜自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