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深挖僑鄉海洋文化內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2020-12-20 湘湘愛旅行

「常夢回唐境,夢完溼眼睛,夢來夢去到新寧,夢妻夢兒夢鄉井……」在新近落成的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內,一首《華僑嘆》講述了當年華僑「下南洋、闖金山」的艱辛奮鬥史。海上絲綢之路、碉樓文化的由來、新寧鐵路的修建、從戎救國的「飛虎隊」……該博物館通過精心的布展設計,留下一個個感人的華僑故事。

市民到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遊覽。黃燁倩 攝

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更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海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在江門,市民遊客可以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

近年來,江門市深挖僑鄉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海洋歷史故事為世人熟知,不斷提升僑鄉文化知名度、美譽度。

品味「中國第一僑鄉」魅力

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樓位於臺山市臺城南區臺南大道北側,高6層、建築面積 10271.00 ㎡。整個展館以華僑文化、華僑名人、城市規劃展示、華僑文物為主要內容,運用實物、圖片及影視等多種方式展示華僑文化與歷史故事,整合濃縮僑鄉歷史、特色民俗文化、非遺文化。

臺山華僑加入空軍戰隊為國而戰。黃燁倩 攝

據介紹,江門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美譽,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400多萬,分布在全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前,大量江門華僑漂洋過海到美國等地謀生,其奮鬥史和血淚史是江門海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展出了各式舊物品。黃燁倩 攝

另一華僑文化代表景點——銀信博物館坐落在南粵古驛道出海口紀念地臺山市端芬鎮海口埠,是世界記憶名錄銀信紀念地。「銀信」意指「銀」與「信」。從19世紀開始,遠渡重洋的海外華人努力謀生,將錢通過民間渠道以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其書信和匯款憑證即為後來的「銀信」。銀信是認識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社會變遷、民間生活的珍貴史料。

而在清光緒以來,五邑華僑、歸僑及本地殷商紛紛組成置業機構,在江門近郊購置成片土地,規劃建設宅地賣給華僑建房,形成血緣性或地緣性的僑屬聚居地。

民國三年(1914年),旅居紐西蘭的華僑集資組建集成置業公司,在石灣村附近置地建房,華僑黃黎閣首建4座3層樓房「啟明樓」(現啟明裡39-42號),隨後,歸僑相互介紹在該裡購地建房,形成了今天的啟明裡歷史文化街區。

修舊如「舊」的啟明裡。黃燁倩 攝

啟明裡巷道內,浮雕展板講述江門當年的商埠文化。黃燁倩 攝

啟明裡房屋外觀在傳統嶺南民居風格的基礎上,大量融合了西方的圓柱、拱券等元素,至今絕大部分建築依然保持住昔日的風貌,見證著江門的城市變遷。隨著江門市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推進,啟明裡得到活化並引入業態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

回顧宋元崖門海戰史詩

新會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是我國首個古代海戰文化主題景區,位於今天的新會區崖門鎮。景區內坐落著當年南宋皇室興建的崖山行宮,是廣東地區唯一的大型皇帝行宮,素有「廣東故宮」之稱。

崖山行宮是廣東地區唯一的大型皇帝行宮,素有「廣東故宮」之稱。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行宮內形成佔地1100多畝,集浩氣廣場、崖山詩牆、慈元廟、大忠祠、義士祠、寢宮、詩碑廊、望崖樓、白鷳亭等10多個景點於一體。遊客前往該地遊玩不但能自由自在地遊玩皇家園林,領略宋元崖海大戰的史詩般的國畫長卷,更可欣賞明代著名理學家、書法家陳白沙撰書和親自監刻的、有「 嶺南第一碑 」之譽的《慈元廟碑》。

沿景區順道而上,不遠處便是雄峙崖山、扼守崖海的崖門古炮臺。崖門古炮臺最早設置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並形成雛形,後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正式設立興建。位於新會崖門口東岸,緊緊扼守著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門通往南海的進出水道。炮臺呈半月城垛形,基座和城牆分別以花崗巖或沙灰砌建和夯築而成,全長180多米,高約6米,上下兩層共43個炮位對準海面,雄偉壯觀,為廣東省沿海現存最大的單體古炮臺。

回顧宋元崖門海戰史詩。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與之相關的新會區霞路村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為廣東省第五批古村落。該村現存有宋宗室親臣趙公祠(耿光堂)等20多間祠堂,還有五福裡華僑村、「百歲流芳」石牌坊等古蹟。同時,霞路村還是著名傳統民間工藝——新會葵烙畫扇的發源地,有遠近馳名的標誌性食品——古井燒鵝。

再現明清海上絲綢之路

時間推移至明清時期,位於江門臺山的上川島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航標。

彼時,上川島上的大洲灣是我國瓷器外銷東南亞及歐洲國家的貿易點和中轉站,在中國與葡萄牙的早期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大洲灣遺址。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繁忙的貿易也留存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大洲灣遺址。大洲灣遺址還有個美麗的名字——「花碗坪」遺址,因沙灘遍布帶花瓷片而得名。2004年1月,臺山市博物館在此地發現了明代瓷殘片堆積區,從中採集到殘片標本300多件,據考證為明朝正德9年至嘉靖36年期間的景德鎮的民窯產品。遺址範圍從方濟各沙勿略(第一個隨海上絲綢之路來華傳教的西方傳教士)墓園南側海岸開始,延伸到朱家莊村外海岸的北側,東西寬200米、南北長450米,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當前,為更加系統地展現上川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人文價值,臺山以大洲灣遺址等為展示本體,建成「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該館與位於海陵島上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相呼應,以上川貿易島為展示對象,以「檣連四海,音達中西」為展示主題,通過展示臺山海絲文化遺存,建立起臺山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總體關聯。

【記者】黃燁倩

【通訊員】江軒

【作者】 黃燁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深挖海絲豐富內涵 展示僑鄉文化魅力 文旅融合讓海絲「說話」
    市文廣旅體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也介紹說,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推進海絲申遺工作,不斷加強海絲史跡點保護,推進海絲遺產區文物保護工程;加強海絲史跡點監測數據採集和遺產點的實時監測,加強海絲史跡檢查巡查及執法力度等。活化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每一處史跡都是海絲故事的講述者。
  • 品僑鄉韻味,觸摸江門海洋歷史文化脈絡
    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更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海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在這裡,你能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近年來,江門市深挖僑鄉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洋歷史故事為世人熟知,僑鄉文化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 觸摸江門海洋歷史脈絡,品鑑僑鄉悠長文化韻味
    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海洋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這裡,你能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明清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
  • 訪僑鄉記憶 共建大灣區②|觸摸江門海洋歷史文化脈絡 品僑鄉韻味之...
    日前,包括東莞日報在內的40多家來自海內外的主流媒體齊聚江門,參加大型媒體江門交流活動。4天時間,記者們深入江門市蓬江、新會、臺山等地的10多個採風點,深度品鑑江門源遠流長的海洋歷史文化,用鏡頭和筆墨記錄下每個精彩瞬間。
  • 九江:深挖茶文化內涵 探索「茶旅文」融合發展
    5月15日下午,2019九江國際名茶名泉博覽會茶旅體驗媒體採訪團來到九江市廬山茶科所茶場。剛下過雨的廬山茶科所茶場雲霧繚繞,混合著茶葉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至今,為傳承本地歷史文化,茶科所就以「圓通茶業」之名打造廬山雲霧有機茶核心品牌。茶場基地成立30多年來,從「廬山雲霧有機茶」的品種選育、原產地保護,到工藝優化、技術培訓、行業標準制定,形成了較為系統完備的廬山雲霧有機茶科研生產文化。九江是一座集名山、名茶、名泉為一體的旅遊城市,茶資源極其豐富,歷史上是「萬裡茶道」的起點和「三大茶市」之一。
  • 加快文旅體融合發展 江門下半年擬辦近100項節事活動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江門旅遊攝影展和江門市五邑籍美術名家活動文獻展,讓觀眾通過攝影藝術走進江門歷史,感受江門的文化底蘊。據悉,為加快推進江門市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擴大文旅產業影響力,激發市場活力,下半年江門市精心打造了近100項文化、旅遊、體育節事活動,供給非常豐富,包括40項文化活動、26項旅遊和27項體育活動。
  • 山東各市頻亮新招: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今日起,本報對各市2019年如何落實文旅融合發展進行專題報導。  淄博:文旅深度融合,叫響「齊國故都」品牌   去年12月29日,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正式掛牌。積極尋找文化和旅遊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對接點,發揮淄博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的基礎優勢,促進業態融合、產品融合;組織實施淄博市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等;開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試點探索,推出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組織參評山東十強文化旅遊企業;加快推進61個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全面打造淄博文化旅遊特色品牌項目;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與工業、健康、教育、體育、林業等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文化旅遊推介「十百千萬百萬」
  • 「僑鄉」開平圍繞文旅展開八大活動豐富文化內涵
    「僑鄉」開平圍繞文旅展開八大活動豐富文化內涵 2019年07月01日 10:12   來源:新華網
  • 僑鄉江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不停步
    本屆華僑華人嘉年華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嘗試了以「遊園會」的形式組織大型活動;活動內容涵蓋了「文、旅、遊、食、娛、健」六大方面,地域覆蓋江門三區四市,各市(區)也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首次舉辦首屆江門市僑界體育運動會,連起海內外華僑華人親情交流的新紐帶;首次承辦「全國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開闢江門影視產業交流合作的新通道;首次啟動了全國首個「中國僑鄉武術(江門
  • 陳杰恆:推動澳門青年人才建功江門助力僑鄉發展
    江門政協會議近日召開,從澳門回江門參加會議的廣東省政協委員、江門市政協常委、江門市榮譽市民陳杰恆在會議的間隙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將大力促進澳門、江門兩地政府緊密合作,推動青年人才建功江門,助力僑鄉發展。
  • 「開平家宴」為僑鄉美食文化注入新內涵
    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開幕  「開平家宴」為僑鄉美食文化注入新內涵  10月30日上午,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2020中國粵菜美食文化暨開平家宴美食嘉年華、中國房車休閒度假大會、江門市「粵菜師傅」技能總決賽……一系列活動隨即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旨在推進全市文旅行業加快發展,全面構建開平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休閒度假新熱土,加快推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臺建設。
  • 千名華僑華人聚江門談文化話發展 傳承江門人愛國愛鄉的情懷
    塑造江門獨特的「僑文化城市記憶」為積極推動華僑華人文化交流重要平臺建設,繁榮和發展僑鄉文化,由江門市委宣傳部主辦「2019中國僑都(江門)華僑華人嘉年華」活動,將在「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發展大會」期間舉行。據介紹,嘉年華活動自2004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七屆,是江門市一項重要的「僑文化」品牌項目。
  • 廣東江門全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豐富的海域、岸線、海島、港灣、生物等海洋資源為江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統計,近年來江門市海洋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約佔全市GDP的16%,其中2019年江門市海洋經濟總值達到1351.22億元,增加值為48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3.1%。
  • 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發展藥茶產業對於促進山西現代農業發展、推動茶旅融合、弘揚晉商創業精神,進而實現山西省資源型經濟的全面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山西藥茶與旅遊產業相互作用、共促發展。悠久的茶飲文化歷史,豐富的中藥資源稟賦以及有力的政策扶持力度,使得山西藥茶產業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加之近年來山西旅遊產業創新不斷,使山西藥茶與旅遊產業具有深度融合性和互促性。
  • 謀劃「藍色崛起」,江門全力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作為全省海洋大市,江門市海域面積大,海岸線長,海島數量眾多,全市共有561個海島,數量位居全省第二,海洋資源稟賦良好。據統計,近年來江門市海洋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約佔全市GDP的16%,其中2019年江門市海洋經濟總值達到1351.22億元,增加值為48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3.1%。
  • 深入挖掘倉頡文化內涵全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他強調,要以紮實落實《條例》為抓手,高起點制定景區保護發展規劃,進一步夯實重點文物保護對象職責,加大人才資金投入,完善安全防護措施,加快「數位化」建設,全力做好倉頡墓與廟保護工作;要聚焦識字教育、漢字字庫、漢字藝術、漢字傳播、漢字信息化發展等領域方向,以打造漢字產業為重點,不斷深化倉頡文化研究闡釋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地促進倉頡文化的弘揚和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高標準做好交通路網建設
  • 江門推出「中國僑都詩邑江門」文旅品牌新口號「門」字新LOGO
    主辦方推出了「中國僑都 詩邑江門」文旅品牌新口號,以及「門」字文旅新LOGO,並以視頻形式,發布江門市僑鄉文化遺產遊徑總體規劃。 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湯惠紅髮布了《江門市促進文旅產業復甦和發展若干措施》《江門市全域旅遊扶持政策》《江門市民宿管理辦法》。
  • 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呈現不一樣僑都文旅風貌
    文/江門日報記者 易航  A 傳播詩「邑」江門 為大灣區建設注入「僑動力」  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是國家賦予江門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江門積極探索,通過舉辦一系列品牌活動充實豐富平臺內涵,打好「僑牌」,為大灣區建設注入「僑動力」。
  • 展示「僑味」,打響江門文旅品牌!江門市100餘家文旅企業參展廣東旅...
    今年,江門以「中國僑都 詩邑江門」為展館主題,採用圖片、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江門獨特僑鄉文化。同時,藉助廣東旅博會國際平臺,幫助企業拓展業務,打響江門品牌,全方位展示江門文旅融合與全域旅遊發展的成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形象。
  • 江門將舉辦這麼多精彩文旅體節事活動,剛...
    此外,非遺展演節目《琴香悠悠》通過岡州古琴和香道表演,白沙茅龍筆、新會葵藝、東藝宮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深化文旅融合,盡顯江門非遺文化魅力。發布會上,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有關負責人公布了江門市下半年文化、旅遊、體育節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