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怨女》:嫁給殘疾少爺,墮落一生,揭開豪門貴婦的情與欲

2020-12-16 我是愈姑娘

作者:愈姑娘

#書評觀點#

張愛玲的《怨女》,是我目前讀過的小說中,最讓我窒息的一部。

這部作品是根據《金鎖記》改寫而成,對女主人公柴銀娣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挖掘。柴銀娣的悲劇人生令人唏噓,她本該有一個平淡的人生,卻在嫁入姚家後,一步步走向深淵。

她的墮落,不僅是那個時代女性的代表,更是整個社會的墮落。

張愛玲一直沒有放棄對女性命運的思考,在她的筆下刻畫了很多悲劇的女性人物,這些女性大都是被當時的封建禮教壓迫一生的。

這些女性,都曾反抗過,但最終都成了吃人社會的同謀或者犧牲品。柴銀娣的悲劇色彩,加上她豪門貴婦的標籤,又濃重了一分。

01窮酸的美人,嫁人是唯一出路

柴銀娣會嫁給姚家二少爺,完全是因為錢,因為她家太窮了。父母走得早,她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

經營著一個麻油店,只能勉強餬口。哥哥嫂子對柴銀娣完全是把她當成一個包袱,想要早早把她嫁了,但是又不想出嫁妝,情願一年一年的耽擱下來。

她哥哥甚至盤算著,讓柴銀娣嫁給人當二房,這樣就省去了嫁妝錢。

柴銀娣並非嫁不出去,她被稱為「麻油西施」。有個木匠對她朝思暮想,半夜都要跑來店裡拉拉她的手。只可惜,美貌不能變現。

「雖然是出名的麻油西施,媒人並沒有踏穿她家的門檻。十八歲還沒定親,現在連自己家裡人都串通了害她。漂亮有什麼用處,像是身邊帶著珠寶逃命,更加危險,又是沒有市價的東西,沒法子變錢。」

在柴銀娣的圈子裡,認識不到什麼好男人,大多像木匠這樣的風流鬼。當然,她也有傾心過的男人,比如對面藥店的小劉。

他高高的個子,長得漂亮,乾乾淨淨的,和柴銀娣的外婆是老鄉。只可惜這個小劉膽子小,不敢主動追求,他只是悄悄塞給柴銀娣一包白菊花泡水喝。

當然,柴銀娣也嫌棄小劉沒有大出息,將來和他過苦日子,她是不願意的。美人終究是美人,再窮酸,骨子裡都清高自傲,不甘心平凡的命運。

因此,柴銀娣嫁給姚二爺,也是註定的。姚二爺是個瞎子,比柴銀娣大三歲,媒婆吹噓他斯文有學問,實際上根本不成人樣。

「前雞胸後駝背,張著嘴,像有哮喘病,要不然也還五官端正,蒼白的長長的臉,不過人縮成一團,一張臉顯得太大。眼睛倒也看不太出,眯著一雙掉消眼,時而眨巴眨巴向上瞄著,可以瞥見兩眼空空,有點像洋人奇異的淺色眼睛。」

柴銀娣嫁給這樣的男人,定然是委屈的。但她也窮怕了,沒有錢,什麼小事都遭人記恨,為難。

嫁個瞎子少爺,至少也能衣食無憂。像柴銀娣這樣的姑娘,沒有父母做主,沒有寬厚的哥嫂,像個浮萍一樣在世間漂泊。

她吃過太多苦,受過太多罪,婚姻是她唯一的出路。哪怕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她也得跳,不跳就得死。那個年代的女性,一出生就註定為男人而活,她們不被允許有自我,窮人家的姑娘更甚。

柴銀娣怎麼也想不到,姚家這樣的豪門,處處充滿算計和陰暗。

02豪門貴族的水深火熱

柴銀娣在姚家根本沒有位置,比起大奶奶和三奶奶,她顯得那麼悽涼。沒有娘家支撐,又嫁個沒用的丈夫,在那個大宅子裡,她成為別人的笑料。

新婚伊始,因為下人打洗漱水慢了,柴銀娣給老太太請安遲了。大奶奶和三奶奶當面諷刺她:

「我們過時了,老古董了。現在的人都不曉得怕難為情了,哪想我們從前。」「做新娘子的起來得晚了,那還用問怎麼回事?尤其像她,男人身體這麼壞,這是新娘子不體諒,更可見多麼騷。」

這兩房的奶奶,不是好惹的。這樣的豪門貴婦,天天吃飽無事,只能到處嚼人舌根。加上柴銀娣身份背景都不如她們,更加讓她們顯擺自己的優越感了。

妯娌間本來就不好相處,在大家族,更是刀光劍影。而姚家老太太更是強勢,丈夫去世,做寡婦多年,為人處事都是一副官派。

所有人見了她,都得退避三分。在那樣的環境下,柴銀娣像只小白兔一樣戰戰兢兢的過日子,更多的時候,她是被忽略的那一個。

她的孤獨和苦楚,就像石子投入大海,沒有回應。三爺,是她唯一的宣洩口。三爺是個浪蕩公子,終日游離在花紅柳綠中,賭博,包養姨太太,常常欠債,拿了家裡不少錢。

就是這樣的男人,柴銀娣都能為之動心。只因為三爺注意到她的歌聲:「那天在陽臺上一個人哼哼唧唧的不是你?」

柴銀娣為他淺唱一曲,那一剎那,兩人都陶醉了。三爺對她的注意,對柴銀娣來說,是黑暗中的一抹亮色,她所有的情慾都有了歸途。

儘管她知道這是十分危險的,但依然不顧一切。她在陽臺上唱著《十二月花名》,希望自己的心思能被三爺聽見。

這首歌講述的是女兒的心思,每一個月開什麼花,做什麼事,過年,採茶,養蠶,看龍船,不管忙什麼,那女孩子夜夜等著情人。

那一瞬間,柴銀娣被自己的喉嚨迷住了,蜷曲的身體漸漸伸展開來,一條大蛇,在上下四周的黑暗裡遊著,去遠了。

但是女人的這種渴求,在那個年代是不被允許的。柴銀娣不斷被壓抑,越壓抑越瘋狂。那一年,柴銀娣生下了兒子,姚家要去廟裡給老太爺做陰壽,和三爺的所有情愫,在那一次迸發到了高點。

兩人走進了偏殿,柴銀娣終於吐露心聲:

「自從到你們家受了多少罪,別的不說,碰見這前世的冤家,忘又忘不了,躲又沒處躲,牽纏掛肚,恨不得死了。今天當著佛爺,你給我句真話,我死也甘心。」

三爺沒有正面回應,但卻滿足了柴銀娣內心的渴求。翻雲覆雨過後,柴銀娣又陷入深深的恐慌中。

「也許他今天晚上會告訴三奶奶——這話他大概不敢說——他怎麼捨得不說?今天這事幹得漂亮,肯不告訴別人?而且這麼大個笑話。哪兒熬得住不說?熬夜熬不了多久。」

這事情要是吐露出去,柴銀娣必然會被千刀萬剮,別人的口水都足以淹沒她。內心的糾葛,讓柴銀娣感到窒息,她選擇上吊自殺。後來還是被救回來了,三爺信守承諾,沒有說半個字。

但是沒人知道柴銀娣為何上吊,都以為只是和二爺吵架了。日子一天天熬著,二爺和老太太先後死了,柴銀娣在姚家成了寡婦,孤兒寡母,讓柴銀娣更加心灰意冷。

年輕的時候,內心的渴求還會寄托在男人身上,直到上吊過後,她徹底絕望了,抽上了大煙,走向越來越扭曲的人生。

03孤兒寡母的窒息生活

姚家分了家產,柴銀娣分到一座老式洋房,還有一些田產,足夠給讓柴銀娣和她兒子玉熹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柴銀娣也從姚家搬了出來,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看人臉色過日子了。

柴銀娣的肉身恢復了自由,但是她的靈魂卻被另一種東西禁錮了。她活得戰戰兢兢,摳摳索索。

「她好容易有了自己的家,也並不怎樣布置,不光是為了省錢,也是不願意露出她自己喜歡什麼,怕人家笑她暴發戶……就連現在分到的東西,除了用慣的也不拿出來。」

她為啥活得如此摳門?想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她沒有丈夫,家裡的財產只進不出,她要為將來考慮。

另一個是她的哥哥嫂嫂總是變著法和她借錢,不露財才是對付窮親戚最好的方法。從這個維度上來說,柴銀娣的「摳門」是有智慧的。

她真正可悲的是,明明擁有了自由身,卻在墮落的深淵裡無法自拔。她把所有的出口都寄托在抽大煙和玉熹身上。

她抽大煙已經十幾年了,日日躺在煙炕上,吞雲吐霧,一點點迷失自己。她對玉熹的控制,更是令人窒息。

「玉熹頂了他父親的缺,在家裡韜光養晦不出去。她情願他這樣。她知道他出去到社會上,結果總是蝕本生意。並不是她認為他不夠聰明,這不過是做母親的天生的悲觀,與做母親的樂觀一樣普遍,也一樣不可救藥。」

想要綁住玉熹,柴銀娣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幫玉熹娶親,一件是教他抽大煙。

柴銀娣幫玉熹說了馮家小姐,這個姑娘長得醜,玉熹根本看不上,但也不反抗,只是當成完成任務罷了。

馮小姐進門後,柴銀娣日日找茬。三十年媳婦三十年婆,柴銀娣以前受夠了婆婆的氣,現在又把同樣的惡施加在自己媳婦身上。

馮小姐最後病死,柴銀娣又把自己的丫頭冬梅給玉熹,沒有正式結婚,孩子倒生了一窩。

老婆孩子熱炕頭,玉熹也安心在家了。他為何如此聽柴銀娣的話?因為他要抽大煙,手裡沒錢,需要柴銀娣供給。可以說,柴銀娣對玉熹的控制已經到了扭曲的地步:

「總有一天他也跟她一樣,就惦記著家裡的過日子與榻上這隻燈,要它永遠墊著。她不怕了,他跑不了,風箏的線抓在她手裡。」

在那座老洋房裡,兒子和母親都沉迷在抽大煙的夢想中。

他們就像一具行屍走肉,只是挨日子罷了。

讓人可惜的是柴銀娣,曾經那麼鮮活的姑娘,想過要衝破世俗的束縛,追求自己想要的。

可是在那個大宅子裡,一點點沉下去,墜入深淵無法自拔。和三爺私通,違背倫理道德。吸大煙,沉迷於短暫的快感。

更可怕的是,還毀掉了自己的兒子。

柴銀娣的悲劇,幕後推手是那個舊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和壓制,讓她們無法尋找真實的自我。哪怕是情慾的本能,都被貼上醜陋的標籤。

在那個年代,女性太憋屈,太壓抑,她們無從反抗,只能順應潮流。當自己屈服於現實時,也是她們毀滅的開始。柴銀娣從上吊那一次開始,她就死了。

當一個人不再爭取,不再努力,不再社交的時候,就證明她只是苟且活著了。柴銀娣的無奈,是當時千千萬萬女性的縮影,她的墮落,代表了整個社會的墮落。

END.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柴銀娣的悲劇?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怨女》:一個女人在愛情中覺醒—墮落—覺醒的三重悲劇
    張愛玲的作品都總是呈現出一種蒼涼的情懷。她的作品從來都不悲天憫人,不盪氣迴腸,她的作品都是些世俗男女之間的瑣事,沒有家國情懷。就連她自己都說她從來不書寫英雄,她的筆下儘是軟弱的凡人。他們不及英雄有力,他們是在時代的裹挾下匆忙過完蒼涼的一生。
  • 從《金鎖記》到《怨女》,折射出張愛玲在美國「寒噝噝」的生活
    在這封信裡再一次提到《北地胭脂》,也就是《怨女》出版的事。「寒噝噝的」可能是張愛玲60年代在美國生活最真實的感受。在《金鎖記》中女主人公出身麻油店的曹七巧嫁給豪門姜家的癱子二少爺,她比姜家三少爺季澤要大,三少爺娶親時曹七巧的兩個孩子已經先後出生。當季澤打趣七巧時,七巧和三少奶奶說:「三妹妹,你也不管管他!這麼個猴兒崽子,我眼看他長大的,他倒佔起我的便宜來了!」
  • 從《金鎖記》到《怨女》,看張愛玲的和解與寬容
    我是先看了《金鎖記》,然後看了《怨女》。在看到婚後情節描寫的時候,我一度以為自己記錯了,反覆確認這兩篇是同一個素材。《金鎖記》,約18000字,創作於1943年,那年張愛玲23歲。《怨女》,約60000字, 創作於1965年,那年張愛玲45歲。
  • 張愛玲《怨女》:那個為錢嫁入豪門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金鎖記》發表二十年後,張愛玲將其改編成《怨女》重新發表。「怨女」的產生有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以男權為中心的封建社會長期壓抑的結果。男權社會對女性進行控制,使得她們必須依賴男人才能生存,並且對女性進行全方面的規範,即三從四德。
  • 張愛玲《怨女》:是誰造成了柴銀娣悲劇的一生?
    為豪門生下長孫的超模奚夢瑤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悼文中,這並不稀奇,追溯到奚夢瑤產子,結婚,仿佛是灰姑娘嫁入皇室一樣,無不引起路人非議。但是,如何打好命運贈與的這副牌,還要看她個人造化與能力。張愛玲的《怨女》則恰好講述了民國灰姑娘柴銀娣如何「高攀」姚家,一步一步走向悲劇的命運。
  • 張愛玲《怨女》:得不到愛的女子,終將把愛所毀
    他們身處深家大院中,守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在一日日散碎的時光中,消磨掉自己的一生。在張愛玲的作品中,就有這樣的一位女性,她嫁入豪門大院,做了少奶奶,由最初的青澀甜美,到最後的麻木陰暗,甚至心理扭曲,她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 張愛玲:情與欲,兩碼事|鳳凰副刊
    有聞,有識,有趣——鳳凰副刊情與欲,兩碼事文/章緣中學上健康教育課,印象最深的就是性的篇章。健康教育老師當時雲英未嫁,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她盡職講完了女性篇,跳過男性篇。
  • 張愛玲之怨女,怨女之張愛玲
    書單:《怨女》 作者:張愛玲梗概:《小艾》講一個窮苦人家的女孩,當九歲賣給了五太太家為婢女。小孩子突然換了環境,對於任何事都是不作聲。 小艾因為五太太的貓結識了金槐,陶媽怕兒子有根娶小艾,有根有情,而小艾無意。小艾嫁給了金槐,金槐去香港工作,小艾因身體原因未跟隨,他剛到,香港就淪陷了。小艾為了照顧金槐一家,又做了婢女,遇到了有根,他已是富有。小艾又做了其他事情,終於累垮。
  • 豪門文:替姐姐嫁給豪門殘疾少爺,婚後才知他是偏執霸道總裁
    婚後他溫軟如玉寵她入骨「喬陌漓,你的兩隻腿不是殘疾嗎?原來你騙我!」「我從來沒說過我是殘疾!」她逃不出他的囚禁哀求道,「喬陌漓我只是個替代品,放了我吧。」替姐姐嫁給豪門殘疾少爺,婚後才知他是偏執霸道總裁精彩片段:「汐落,我還有一年就畢業了,等我到了美國安定好,你也快畢業了,那個時候,我們在一起好嗎?」
  • 張愛玲傳奇神秘的半生,都在這一筆一划的信件中得以浮現
    後者明顯是前者的改寫和擴寫,這種狗尾續貂式的操作實在不應該發生在張愛玲這樣的天才作家身上。讀了張愛玲寫給夏志清的信,知道了答案,並且有詳解。①從《金鎖記》到《怨女》,曲折的成書過程折射出張愛玲在美國「寒噝噝」的生活。
  • 張愛玲:世無痴男,遍皆怨女!
    張愛玲《怨女》《怨女》講述了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女,因為世俗虛榮的壓力,嫁給了一個富家之子,這本來是件該高興的事兒,不過這丈夫眼盲雙目失明,軟骨病,還有哮喘,終日裡臥床,奄奄一息。讀懂了《怨女》,或許我們才能讀懂張愛玲。1966 年才定稿的《怨女》,張愛玲在美國儘管遭受出版磨難,人生艱難,還是堅持把它寫完了。否則今天我們不能看到這本偉大的著作。張愛玲的怨念平了,我們才有了這個福氣。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女人,嫁入豪門後的心理扭曲之路
    十年豪門人生,但她與姜公館所有的人都和不到一處。那裡面的貴婦少爺們,甚至丫頭婆子們,都只知道她娘家是一個開麻油店,上不了臺面的人家。 獨自養兒育女三十年,她看不得兒子與媳婦之間的男女情愛,受不了女兒為了一個男人的嬌羞姿態,她斬斷了兒女們未來的人生路,只因自己的缺愛。
  • 張愛玲《金鎖記》:高攀豪門,無性無愛的婚姻,她用餘生報復兒女
    十年豪門人生,但她與姜公館所有的人都和不到一處。那裡面的貴婦少爺們,甚至丫頭婆子們,都只知道她娘家是一個開麻油店,上不了臺面的人家。,嫁給了患軟骨病的姜家二少爺。但是,誰家正經的女兒願意嫁給一個殘廢為妻?姜家老太太沒有辦法,找來找去找到了曹家,把七巧聘來,索性讓她做了正頭奶奶,好讓她死心塌地服侍姜家二少爺。
  • 讀懂了《怨女》,或許我們才能讀懂張愛玲
    《金瓶梅》雖然寫出了末世的腐敗、人慾橫流,然而不可以說它是一本以反封建為目的的書;《紅樓夢》裡的少男少女無路可走,曹雪芹也不是讓全書歸結到反思社會制度和滿清。《金鎖記》裡曹七巧這朵「惡之花」,卻不禁讓人想:她的原罪是什麼?命運與她個人的關係大不大?(值得慶幸的是,後來這些成為《怨女》中張愛玲致力的目標。)
  • 張愛玲《怨女》:女人的幸福,都藏在她的舉止中
    張愛玲用她獨特而又細膩的筆法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她們在愛情中拼命掙扎,在時代的洪流中努力奮起,卻也逃脫不了舊社會下對女性的壓迫與不公。小說《怨女》便是這樣一個有著濃厚舊式風俗氣息的作品,作者塑造了一位美麗動人又帶著些許伶牙俐齒的"麻油西施"柴銀娣,她年輕的時候嫁給了有錢人家的瞎子少爺,而空虛寂寞的婚後生活卻耗盡了她最美的年華。
  • 張愛玲《怨女》:女人的幸福,都藏在她的舉止中
    作者:千雅作家於青曾這樣評價:張愛玲將女性意識的探索深入於歷史深處,深入於民族文化的深層去透視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張愛玲用她獨特而又細膩的筆法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她們在愛情中拼命掙扎,在時代的洪流中努力奮起,卻也逃脫不了舊社會下對女性的壓迫與不公。
  • 張愛玲《怨女》之小艾
    從小就很喜歡張愛玲的文筆,不管是她的經歷,還是她寫的小說,文學作品,都是那麼地吸引著我。每一篇每個字我都不想放過。《怨女》裡第一章寫的是小艾,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寫小艾的悲慘命運。小艾一生命運坎坷,才二十多歲,卻整天病怏怏,還好她遇到一個正直的,愛她的愛人,金槐,一個有愛,愛國家,愛家人,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其實作者只是想寫出當時吃人的社會現象和貧苦人家的痛苦和無奈,底層勞動人民,只能忍辱負重地活著,一生顛沛流離,奔波勞碌。而一些品行差的人卻過得風聲水起,生活是那樣的不公平啊!
  • 《怨女》故事——張愛玲是如何回歸中文寫作的
    (一九五七年六月五日致鄺文美)對於她來說,一生中大概只有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之間,才真正是想寫什麼就能寫什麼,此後很少再有這種際遇,不管在中國還是在海外,是用中文還是用英文寫作。張愛玲不止一次修改這部英文小說。
  • 張愛玲《怨女》:柴銀娣和三爺私通,上吊自殺,撕開豪門的罪與罰
    《怨女》,裡面最精彩的一部分是:柴銀娣和三爺私通。兩人在一起的細節,以及柴銀娣的心理活動,張愛玲都寫得活靈活現。初讀的時候,有些難懂,多看幾遍,越發覺得有意思。不得不說,張愛玲對人物的把握,堪稱一絕。讀著她的文字,仿佛書裡的人物就在你眼前。
  • 《怨女》:淺析舊社會的「吃人禮教」如何將人性逼向墮落的深淵
    張愛玲的這部中篇小說《怨女》首次發表於1966年,聽名字就會有預感:這一定是個不幸的女子。女主人公銀娣是上海一家麻油店的老闆的妹妹,她每日幫哥哥嫂嫂打理店鋪,因長得漂亮而被封號「麻油西施」,心儀對面藥店的小劉,小劉也對她有意思,但是性格比較內向靦腆,未曾主動去求愛,後經過媒人介紹,嫁給了當地有名的富裕人家-姚家二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