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尋根·講述丨文天祥長沙後人:「清白傳家,正氣傳家」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吳名慧
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盡顯愛國詩人文天祥的民族英雄氣節。這位南宋名臣一生剛直不阿,以國為本,深受歷代人民景仰。2月24日,正月初九的下午,記者來到長沙望城區白箬鋪鎮楊林衝,見到文天祥留存長沙的血脈——楊林文氏的族人,聽他們講述「清白傳家,正氣傳家」的家風故事。
(楊林文氏部分族人)
「在外講『忠』,在家講『孝』」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兵敗受俘,面對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他寧死不屈,更留下《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傳世名作。1282年,47歲的文天祥從容赴義。他的兩個兒子文道生和文佛生,戰死於抗元沙場,6個女兒也被元軍殺害。
幸運的是,忠臣並不是完全無後。楊林文氏族人文靜告訴記者,根據文史資料和家譜記載,望城白箬文氏為文天祥的八世孫文丙三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江西吉安富田遷湘後繁衍而來,由於始遷祖落戶在長沙府善化縣楊林衝(今屬望城縣黃金街道),所以這支文氏在家族中被稱作「楊林文氏」。
(《楊林文氏七房族譜)
「現在楊林文氏共有族人2萬餘人,按輩分算下來是八世同堂。」文靜所說的家譜即《楊林文氏七房族譜》修於1931年,族中七房各書一卷,每卷十本。歷經歲月磨難,少數卷本不幸被毀。
(文氏家規)
翻開泛黃的書頁,記者在《文氏家規十二則》部分讀到了「敦孝悌,篤宗盟,務本業,敦品行,正婚姻,廣教育,嚴奸盜,尚節儉,優獎勵」等內容。
「我們的家風是清白傳家,正氣傳家。」族人文國祥是中國書協、美協會員,也是家族中公認的文化人。他說:「天祥公(文天祥)寧死不屈,以忠烈名傳後世,同時,他在亂世散盡個人錢財,充當軍費,救濟百姓。文家教育子孫後代,在外講一個『忠』字,在家講一個『孝』字,要把這股正氣傳承下去。」
「歌傳正氣,學仰文山」
在家族的薰陶下,文氏後人從小對祖先的忠義故事銘記於心,並由衷地自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採訪間隙,幾位文氏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起了文天祥的《正氣歌》,鏗鏘有力,洪亮的聲音迴蕩在楊林文氏宗祠的祖堂內久久不散。
(建設中的楊林文氏祠堂)
一年前,從各地趕來的300多名楊林文氏族人見證了這座文氏宗祠的奠基。目前,祠堂主體部分已竣工,預計將在今年清明舉辦開祠儀式。
「這是一個載體,目的是凝聚宗親,教育後人秉承先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承文氏優良家風,弘揚正氣。」族人文賽和文志堅介紹說,祠堂包括祖堂、戲臺和文化陳列館、學堂等文化功能室,前坪會作為村裡的村民文化廣場,遠期還規劃了修建敬老院。「文氏一族歷來重視教育,解放前,族內就辦有育英族學,後來改名為文山學堂,1949年後政府改辦為望城七中。新修祠堂特地設了學堂,除了是給孩子們提供看書學習的場地,我們還想將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邀請文化名人來講學,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這裡,將被建做學堂)
與此同時,楊林文氏也正在著手收集採錄族人信息,八修家譜,負責外聯的文軍就不斷接到族人尋根的消息。「不僅有湖北、安徽、雲南等地,還有美國洛杉磯的文氏後人也找到我們,想尋根。」他說,以此為紐帶,宗親之間更親近了,也感受到很多正能量。「比如,走訪中,遇到貧困戶、孤寡老人等情況,我們都自發地獻愛心,送上一份心意。可能這些事很微小,但是大家都在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文氏優良家風。」
採訪最後,文軍留下了他的電話13467639725。「希望藉助新湖南的平臺幫我們傳播一下,如有在外的文氏族人想尋根,歡迎隨時聯繫。」
互動:你有「譜」嗎?歡迎來曬!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歷嗎?知道自己的祖輩曾在中華熱土走出怎樣的遷徙軌跡,書寫怎樣的奮鬥史,甚至出過哪些名人志士,留下了哪些家規、家訓嗎?
若你家有「譜」,歡迎來曬!即日起,新湖南客戶端讀者可將你的家譜相關圖文故事以及您的真實姓名、聯繫方式發送至郵箱jiapuxungen@163.com,或者撥打聯繫電話18673102714,歡迎曬家族歷史、曬家風家訓,春節將至,我們共話鄉愁。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吳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