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是一種境界

2020-12-05 騰訊網

無言,是一種境界

無言是一種境界

好辯是一種執著

我們因為太多的爭辯

而失去了內心的平靜

想想看,爭辯會有什麼結果?

爭不過別人,只會徒增煩惱

即便爭贏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聽見對方內心的聲音

他又何嘗真正認可你的觀點?

我們熱衷於爭論是非長短

是因為我們的二元知見

這些知見來自「我執」

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標準

如是的實相真理,不是爭辯而得

而是默然觀照,本來現前

所以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言語道斷,以心印心,當下相契

一切語言本是戲論

執相而求,謬以千裡

所以「無諍三昧,最為第一」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學會無諍,才能安住內心的平靜

懂得沉默,才能體悟空性的智慧

所謂止語,並非只是語言的止息

而是內心的無念無住

回歸更深的醒覺與自由

在沉默與獨處中,才能真正懂得修持

不爭不辯,無語無言

是非對錯,過眼雲煙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止語是一種修行

無言是一種境界

此心如如,默然歡喜

相關焦點

  • 止語是一種修行,無言是一種境界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孝道|祭祀|姓氏|宗祠 無言是一種境界 好辯是一種執著 我們因為太多的爭辯 而失去了內心的平靜
  • 止語是一種修行, 無言是一種境界
    「止語」,是一種佛教修行法門,又叫「閉口禪」,修行之人通過止語定心,增長智慧。
  • 不爭,是一種無言的境界,亦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做人,亦要像雪花一般,不爭一時的勇猛,而是學會沉澱自己,有的時候,寂靜比喧鬧更有力量,無言比有聲更有境界。浪沙濤天,只見瞬間的浩瀚。細水長流,可見永恆的安寧。欲問冬何安,唯有不爭春。不留戀百花的繁盛,方可活出梅花的一枝獨秀。不執於初春的旖旎,才能安於深冬的純白素簡。
  • 因為愛,所以能生大無畏,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言是一種境界
    仁是孝悌的本體;而孝悌是仁的發用,是仁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踐行仁德(行仁)這種行為是仁的普遍的、廣泛的大用,需要從孝悌開始做起。所以朱熹說:「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謂之行仁之本」。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巧,令,都有美好的意思,美好的言辭與臉色,這只不過是花言巧語,背後卻不知有何居心。
  • 劉奇葆: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劉奇葆: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提出要將家風教育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劉奇葆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有的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抓家風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 大愛無聲,智者無言,智慧生於沉默
    天地有大愛,哺育萬物生長,靜觀四季輪迴,卻從來靜穆無語,可見,大愛無聲,智者無言。無言並非無語,更不是無聲的消沉和頹廢,它是一種情懷,一種堅毅,一種超然明智的態度。就像眾多有思想,有才華的人,他們總是少言,或者偏愛簡短樸素的語言,詮釋宏大的人生道理。
  • 無言花自香,淡定人從容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花開無語,芳華爍爍;花落無言,餘香陣陣。 人生亦如這無言的花開花落,綻放凋零,一切都將在歲月中老去,重歸於塵,重歸於土。
  • 紅顏知己,是一種無言的溫柔和無形的陪伴,心靈相通,彼此欣賞
    導語:愛你卻不為難你,懂你卻不傷害你,付出卻不向你索取,紅顏知己是一種無言的溫柔和無形的陪伴,是心靈相通,彼此欣賞的靈魂知己,如有幸遇上請好好珍惜。愛你卻不為難你的人叫紅顏知己,懂你卻不傷害你的人叫紅顏知己,付出卻不向你索取的人,紅顏知己,是一種無言的溫暖,一種無形的陪伴,更是一種懂你的人。
  • 無言之愛,光芒萬丈的愛,有一種情叫親情!
    我覺得是特殊的緣分,讓我認識了,你是特殊的緣分,讓我發現原來世間有一種愛是如此的偉大,他不求回報,他不求你有任何反饋,他無欲無求,但是卻傾盡全力默默付出,盡己所能,這種感情叫做親情,這種愛叫做母愛。如今終於懂得了曾經學過的某些東西,終於懂得了,原來真的有一種感情真的有一種愛,即便你用多麼華麗的辭藻表達出來,不管你用多麼激動人心的演講的方式表達出來,你終究不能夠說出來他的萬分之一。因為那種愛真的是太偉大了,偉大到你覺得簡直沒有言語可以表達,因為他的極其偉大,他的光芒簡直可以照耀四方。
  • 原創散文:享受孤獨是一種境界
    享受孤獨是一種境界文/雨小荷(河南)直抵心靈的孤獨,唯有自己能夠深刻地體會。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一幅圖畫:遼闊的天地間,一棵大樹的枝頭只挑著幾片殘葉,樹下則躺著無數的落葉,大樹的旁邊是一個女子落寞的背影,而夕陽穿過樹梢灑落一地碎影。
  • 有一種深情,縱使無言,也會一生惦念!
    有一種緣分,於萬千人海中遇見,從此便記在心間;有一種遇見,初見便是美好,之後一世溫暖;有一種深情,縱使無言,也會一生惦念;有一種掛牽,穿越山長水闊的距離,傳達著彼此的思念;有一種愛,不敢奢求地久天長的陪伴,只願將你深深的安放在我心間;有一種祝福,此生紅塵,唯願你過得幸福圓滿!
  • 「劍膽琴心」--是一種境界
    「劍膽琴心」是一種境界。「琴」與「劍」這一柔一剛放在一起,它所形成的張力和內蘊,是既耐人尋味而又令人神往的境界。這是一種很美的、很難達到的境界!它要求藝術家剛柔相濟、任俠儒雅。在藝術創作上既有情致又有膽識。所謂〝藝高膽大〞是相輔相成的,在藝術實踐中,也會因〝膽大〞而促使〝藝高〞的。張溫帙就是一位勇於創造而富有潛力的藝術家。
  • 庖丁解牛是一種境界
    我們看武俠小說和武俠影視劇時大多曾羨慕過獨孤求敗、西門吹雪、葉孤城、掃地僧、張三丰這些宗師級大神,他們不僅實力超群,更能時時刻刻保持著一種從容到極致的優雅,可以說這些人不僅僅代表著武學方面的最高境界,他們身上的氣質在現實多個領域的大人物身上有著如出一轍的表現。
  • 丘壑無言靜 翰墨有聲遠——讀李世春山水畫
    它屬於主觀範疇的意與屬於客觀範疇的境二者有機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即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景物和作品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能使觀賞者通過想像和聯想,進入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產生共鳴。具體地說:「意」包括「情」與「理」,即作者的情感以及他對社會、對生活、對大自然的認識、理解和評價;「境」包括「形」與「神」,即經作者提煉、概括而描繪出來的生活形象及其內在本質與精神。
  • 一種詩意人生 一種高遠境界
    透過鏡頭營造的含蓄、雋永氛圍,我們看到葉嘉瑩坎坷卻充滿詩意的人生,也感受到那一種高遠的境界。如葉嘉瑩所說,「中國的古典詩歌,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於感發、富於聯想、更富於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這種於困苦之中不敗精神的品德,也正是她所提倡的「弱德」。
  • 國畫留白,是一種境界!
    國畫留白,是一種境界! 張大千作品留白是一種心境
  • 無言獨上西樓,十首「相顧無言」的古詩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古典君:此詞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裡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 一種精神,一種境界,一種人生
      豐子愷說:人活一世,有三重境界,一是物質,二是精神,三是靈魂。人活著,精神就是他的內核,而境界則是隨之而生的意象,人生則是精神和境界共同塑造的結果。不同的精神,呈現出不同的境界,也驅動著人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 淡泊是人生一種境界
    淡泊是一種人生境界 淡泊,作為一種人生態度,表現了一種超脫,是一種人生境界。所謂「無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 以明志」,深刻地表現了豁達與超脫-----不為眼前功名利祿而勞神,寧靜從容,以靜養心,才能漸進人 生更深遠的境界。 陸遊的《一壺歌》,他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之語——「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 靜,是一種境界(美文)
    靜,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種平穩成熟的心態,更是一種大智若愚的境界。人生在世,真正能品位「靜」,能做到「靜」的人為數不多,可就是這樣的人,才能活得灑脫、活得愜意。靜,是一種境界,是人們看透了人生浮華之後的安定;是看淡看輕後的心靜安寧;也是一種隨緣的平和心態。多少人不再想為了生活而去迎合,不想再為了功名利祿去奉承,更不想再斤斤計較而終日煩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