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讚美很重要,進行正確的「賞識教育」,家長要注意這三點

2020-12-13 老花經驗談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自己存在一個問題:總是因為會害怕孩子驕傲自滿,失去進步的動力,所以吝惜對孩子的誇讚。

舉個例子,我的同事小文,他就是一個典型的,不會稱讚孩子的父母。一次她的孩子,在一門考試中取得了班級的前三甲,孩子很想得到父母的表揚,但小文卻以只是前三名又不是第一名為由,拒絕表揚。這類事情一直在小文家庭重複上演,導致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心,認為總是做不好。

很多父母會害怕,表揚過後孩子會驕傲自滿,可以理解,但適當的表揚是應該的。所以家長要具備"賞識教育"。

什麼是"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源於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現象,是這個教育過程中的"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無限熱愛"等奧秘的總結,推廣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

但賞識教育不能只單方面理解成表揚,一昧的表揚孩子只會讓孩子走入另一個極端。那在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時,家長應該會注意什麼,賞識教育又有哪些誤區呢?

賞識教育的誤區

用物質手段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很多家長明白了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後,就開始對孩子瘋狂地進行賞識教育。

比如為了激勵孩子進步,一昧用物質性的東西獎勵孩子,但物質畢竟不能作為孩子的精神食糧,如果孩子過度充斥在物質中,將會對其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且很多家長錯拿物質做賞識,認為物質獎勵是對孩子至高無上的表揚,可卻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渴望,有的孩子甚至會在這種麻木下走向拜金的極端!所以家長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時,要有所分寸。

內容空洞再有一部分的家長在進行賞識教育的過程中,它的表現形式比較的片面,有時甚至會開出一些空頭支票來哄騙孩子。

比如說家長許諾孩子下一次期中考試達到怎樣的目標就給他一個獎勵,但最後卻以其他藉口,拒絕兌現獎勵。只是以一種口頭形式來表揚我們的孩子,這種形式主義,久而久之會失去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而且也沒有了積極性。

對缺點視而不見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時,仍會繼續表揚孩子的優點,將缺點完全忽略。比如和別家孩子發生矛盾衝突時,明明事實擺在眼前,自家孩子是過錯方家長還死命維護。這種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對觀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孩子心裡無法形成正確的判定,他會永遠"以我為尊",對今後的人際交往不好。

因此,家長不僅需要通過賞識教育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強大的內心,更應該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認識、評判自己,所以家長要懂得正確的進行賞識教育。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進行真正的賞識教育呢?

1、尊重孩子,允許個性多元化

賞識教育的第一步是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學習成績看做孩子優秀唯一標準,對孩子的其他優點特長視而不見。比如自家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的運動細胞非常發達,這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允許孩子個性化成長。

我們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多元性,不要覺得體育好,學習不好就是比別家孩子低人一等。不要一味的要孩子像學習好的同學看齊,要知道自己的孩子也術業有專攻。

2、相信孩子能做好

賞識教育的第二步是信任孩子。在孩子失敗或想要放棄的時候,家長更多起到的是引導和鼓勵的作用。也就是要相信我們的孩子能成功,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他們,走向他們的目標方向。

家長心裡要有一個信念,相信我們的孩子是最好的,他可以做得更出色。通過賞識教育,不斷的教導,激勵他們。

3、理解與寬容

賞識教育的第3步是理解和寬容孩子。首先孩子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所以他對任何事情有好奇心有探索的欲望,作為家長都是應該鼓勵他們去嘗試的。而如果失敗了,或者把一件事情辦砸了,家長的第1步是要先做到寬容孩子,理解他們,而不是責罵。

讓孩子在你的理解和寬容中成長,他才會不懼失敗,勇於挑戰,他的內心才會是強大的,因為他知道他有一個欣賞他的父母。

寫在最後

看完這篇文章後,如果你之前,還在用錯誤的方式教導孩子或者沒有將賞識教育的方法用對,那請以後在教育孩子時,務必要調整你的教育思維。

孩子好比一顆顆種子,要知道不是每顆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但每顆種子都會開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身為家長的我們理應以尊重、信任、寬容,用正確的賞識教育的方式教導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避免踩雷,家長應該熟知這4點
    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賞識教育」並不是一味地誇獎,一味地誇獎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案例分析小沁的媽媽認為「賞識教育」會促進孩子的發展,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因此每當小沁做好一件事或者在某件事上取得進步時都會及時地表揚孩子。但沒想到的是,這卻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賞識教育並非一味誇獎,正確運用賞識教育,要重視這3個關鍵點
    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賞識教育呢? 真正的賞識教育是指父母能夠認清楚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由此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對她們產生持續的影響。通過父母正確的評價方式,讓孩子學會如何恰當地評價自我的價值。 學會賞識教育,是稱讚孩子的重中之重。
  • 施冬健教授:鼓勵式教育、賞識教育、正面管教,實施中要注意什麼
    打罵孩子有百害無一利,前文介紹如何不打不罵培養優秀孩子。那麼,「鼓勵式教育」、「賞識教育」就一定好嗎?今天這一節,聊聊對孩子鼓勵、賞識的分寸。任星小學二年級時,夫妻倆參加了一間培訓機構的家長課程,接觸到了賞識教育理念。想到自己出生寒門辛苦打拼,孩子這輩子已經衣食無憂,夫妻倆對賞識教育奉為至寶。他們跟著培訓班的老師揮著雙手大聲讀:「你是最棒的!爸爸媽媽為你驕傲!只要你每天開開心心就好,爸爸媽媽沒有過高的要求......」後來,這些話成為了他們的口頭禪,伴隨著任星的成長。
  •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賞識教育+讚美教育,才是一個孩子進步的關鍵
    來源:學霸張關於賞識教育,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來印證。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這批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希望你們取得更好的成績。」8個月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奇蹟出現了。凡被認為是最優秀的學生,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表現得很優秀。被賞識的學生在智商上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一點在智商中等的學生中表現得尤為顯著。
  • 家庭教育中,「賞識教育」和「吃苦教育」,一樣都不能少
    時下,教育界和社會上都很流行賞識教育。賞識教育無疑是有道理的,也定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對孩子的賞識教育,就是認識到孩子的才能或孩子所獲成果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進行賞識教育,首先必須「識」,然後才談得上「賞」。
  • 「赫洛克定律」:表揚的教育效果要好於批評,父母別吝嗇讚美孩子
    所以侄子的成長中很少接觸鼓勵的語言,這可能也是導致侄子現在比較內向的原因。家長消極的話讓孩子無法獲得自信心,成長中並不是所有誇獎都會讓孩子過度驕傲。學會科學的育兒方法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各位家長了解「赫洛克定律」後, 就會明白為什麼要多多誇獎孩子了。
  • 父母教育孩子要學會讚美與鼓勵,「訓斥、責罵、諷刺」等方式慎用
    筆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以往的認知中,是將鼓勵、賞識、讚美、表揚、讚揚、稱讚、誇獎等混為一談的,這些看似不同的詞語,都好像是一個模子燒出來的,只是名字不同罷了。對於將它們進行比較的文章,我總是不屑一顧,認為這樣未免有些矯情,有些鑽牛角尖,對大眾、對父母不僅沒有什麼幫助,還徒增困惑。
  • 家長輔導教育孩子時,要避免這幾個坑,不要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
    本篇是專欄《普通孩子變形記:學霸養成全攻略》中第一模塊:家長認知與輔導篇的第一節,本篇共兩節。今天這節課主要幫大家規避在日常的輔導教育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坑。這些不恰當的做法如果我們不及時發覺並修正,很可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這就是原生家庭教育的無形影響。道的法則是最核心的。
  • 賞識孩子,而不是流於形式的表揚和鼓勵
    沒拿到獎品,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不痛不癢的一句安慰鼓勵的話並不能化去他心中的烏雲。但是,如若我們具體到某方面或者某個行為對其進行鼓勵或者表揚,結果可能又會變得不一樣。上面所列舉的是一起運用賞識教育方法的事例,也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賞識教育。那麼,到底什麼是賞識教育呢?
  • 德行教育,讓家長和孩子共成長
    「德行教育大講堂」活動:各校邀請名師、名校長、師德先進個人以自己的經歷談對師德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和教育廣大教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每位任課教師走進學生家中,與學生家長溝通,促進家校互動育人。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態度有很大關係,低聲教育來拯救你
    低聲教育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們都知道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會顯得很焦慮,而有些孩子,家長越批評,他們越是不聽話。
  • 家境一般的孩子難成才?可能是因為馬太效應,家長要注意這三點
    老師更加重視這些孩子,為了培養尖子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會在這些孩子身上操更多的心,家長也會適當激勵孩子,滿足孩子的小心願或者是給予孩子心靈上的鼓勵,成績好的孩子坐擁更好的教育資源,孩子每天收穫的是掌聲與讚美,對於學習的需求感與認同度也會更高,更想去學習,對於分數的渴望也更加強烈,所以成績好的孩子大多學習習慣更好,對於學習的態度也是積極向上的。
  • 孩子玻璃心受不了委屈怎麼辦?家長記住這3點,給娃進行挫折教育
    這也讓我和寶爸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們過於溺愛孩子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以後步入社會可怎麼辦呢?那段時間我不停的研究少兒心理學,看視頻,看書,想研究出一套適用的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方法。2.正確地引導孩子面對競爭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把「結果」看得太重要。會告訴孩子,自己不看過程,只看結果。其實這樣是錯誤的。
  • 又一起未成年殺人拋屍案,提醒家長們,教育孩子要注意這五大誤區
    她說,三歲的孩子因為看上了心儀的玩具,打滾撒潑不走,非要買下那個玩具。這時候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如果你很快就妥協,他就知道自己的無理取鬧奏效,接下來他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直到你無法滿足他,等他長到十幾歲,就要徹底叛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三歲的孩子,打滾撒潑也翻不了天,大不了給他搬個小時哭個夠,在給他講為什麼不買的原因。
  •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除了要趁早教育以外,還要做到這四點
    還有網友吐槽他們啃老,其中有一條評論點讚量達到1.9萬,其中的有一句話錦春很認同「消費也不看看自己的實力」,這句話也引起了我對於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的思考!數據顯示,「90後」使用消費貸款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的人群超過五成,佔比50.17%。在貸款渠道方面,除了信用卡、花唄、白條等,超過一半的年輕人將手伸向了網貸。
  • 素質教育非常重要,有素質的孩子更受歡迎,家長們要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都不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往往只在乎孩子的成績,然而缺乏素質教育的孩子很有可能心理不健康,甚至是心理扭曲,這不利於小朋友的健康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小朋友的教育要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德育,很多細心的家長發現,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只教授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可是如今的孩子在小學時會有思想道德課
  • 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教育初心
    孩子當真了,孤身在離家幾裡遠的街上徘徊哭泣,後來被人發現報警。警察叔叔幾經輾轉才把孩子送到媽媽身邊。此事反映了一個常見、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即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怎樣才能讓孩子理解家長的一番苦心,心悅誠服地聽從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坦率地說,家長教育孩子,無論態度和藹還是言語尖刻,若論及教育初心,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越來越有出息。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家長要重視少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美術教育都成為了一門文化基礎課 這反映出了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它對孩子早期智力開發有著重大作用 讓孩子們直觀的接觸世界
  • 最好的教育是賞識
    孩子在寫作之前要先學會造句,老師和家長肯定希望孩子造句要符合邏輯,不能說一些奇怪的話或者滑稽的話。但是孩子詞彙量有限,也不懂得是否符合語言規律、詞語禁忌之類的,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所以就出現了一些看上去不可思議的句子。有的孩子在造句時出現了如下的情況,說起來讓人捧腹大笑。
  • 教育路上須謹慎慢行,「超前教育」的危害,家長們要注意
    不知何時起,「不輸在起跑線」已經成為家長的教育目標。所以在教育路上,家長習慣性展開超前教育,總覺得先人一步才是培養孩子最為正確的方式。可以理解父母想要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的心情,但是無法理解父母過於著急的教育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