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杭州一個一年級學生,因背不出課文,被媽媽生氣地吼了幾句,氣頭上的媽媽說:「別回家了。」孩子當真了,孤身在離家幾裡遠的街上徘徊哭泣,後來被人發現報警。警察叔叔幾經輾轉才把孩子送到媽媽身邊。此事反映了一個常見、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即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怎樣才能讓孩子理解家長的一番苦心,心悅誠服地聽從家長的教育和引導。
坦率地說,家長教育孩子,無論態度和藹還是言語尖刻,若論及教育初心,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越來越有出息。但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簡單粗暴,其教育初心不被孩子認可,本來好的出發點,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
身處信息社會,耳濡目染,不學而學,孩子的心智早早就得到了開啟。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也越來越不好管教,說淺了不聽,說深了逆反。如果家長仍固守老一輩教育子女的觀念和經驗方法,自然會在教育新一代子女過程中,遇到阻礙。
曾有一位女企業家不無感慨地說,她能管好一個企業,卻管不好自己的孩子。細思之,此話並不矛盾,因為管理企業和教育孩子二者之間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簡言之,企業是個組織,有組織紀律,有企業規範,有工作標準,照章辦事,按制度執行,是企業的基本。教育孩子則不能完全按計劃好、規定好的條條框框來進行。
人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思想、情感、志向、興趣,而且很多時候大人孩子會受到家庭環境、學校、社會的影響,這決定了教育好孩子,不能單純依靠制定規章制度、獎勵懲罰等措施來實現。古人常說,因材施教,遇物而誨,擇機而教,都強調了育人方面的特殊性。教育孩子,家長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氣質秉性、興致愛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身正示範。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長具備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正確的教育引導,保持教育的長期持續性和有效性,注意隨時調整教育策略,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提高教育能力。
筆者以為,教育孩子,應從家長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做起。
首先是理解孩子,以孩子能接受的態度和方式進行引導。比如上述這位母親,最好先安慰孩子別著急,關心地問孩子為什麼沒背誦下來課文,是課文太長了,還是貪玩沒來得及背誦?如果是課文太長,就要肯定孩子已經盡力了,一時背不下來,可以一段段地背,不讓孩子因小小挫折而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對孩子來說,學習成績重要,提高學習興趣,奠定努力學習的信心更重要。如果是因孩子貪玩耽誤時間而沒完成任務,就要嚴肅地告訴孩子,因玩耍耽誤作業是不對的,鼓勵孩子知錯能改,督促孩子努力把課文背誦下來。
第二要有耐心、肯上心,善於觀察總結,了解孩子不同的氣質稟賦、興趣和愛好。家長吼兩句,對有的孩子會產生效果;但更多的孩子需要和風細雨地慢慢引導。
第三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尤其要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和品質,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落到實處,把教育孩子當作大事抓,而不是想起來就重視幾天,忙的時候又把教育引導孩子的事情忘掉了,忽冷忽熱。
家長几十年的人生歷練,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靜下心來用心琢磨,不難找到教育孩子的良方妙策。家長改變了,變得有智慧、有格局、有策略、有視野了,孩子自然也會跟著發生變化。(馮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