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教育初心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據媒體報導,杭州一個一年級學生,因背不出課文,被媽媽生氣地吼了幾句,氣頭上的媽媽說:「別回家了。」孩子當真了,孤身在離家幾裡遠的街上徘徊哭泣,後來被人發現報警。警察叔叔幾經輾轉才把孩子送到媽媽身邊。此事反映了一個常見、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即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怎樣才能讓孩子理解家長的一番苦心,心悅誠服地聽從家長的教育和引導。

坦率地說,家長教育孩子,無論態度和藹還是言語尖刻,若論及教育初心,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越來越有出息。但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簡單粗暴,其教育初心不被孩子認可,本來好的出發點,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

身處信息社會,耳濡目染,不學而學,孩子的心智早早就得到了開啟。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也越來越不好管教,說淺了不聽,說深了逆反。如果家長仍固守老一輩教育子女的觀念和經驗方法,自然會在教育新一代子女過程中,遇到阻礙。

曾有一位女企業家不無感慨地說,她能管好一個企業,卻管不好自己的孩子。細思之,此話並不矛盾,因為管理企業和教育孩子二者之間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簡言之,企業是個組織,有組織紀律,有企業規範,有工作標準,照章辦事,按制度執行,是企業的基本。教育孩子則不能完全按計劃好、規定好的條條框框來進行。

人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思想、情感、志向、興趣,而且很多時候大人孩子會受到家庭環境、學校、社會的影響,這決定了教育好孩子,不能單純依靠制定規章制度、獎勵懲罰等措施來實現。古人常說,因材施教,遇物而誨,擇機而教,都強調了育人方面的特殊性。教育孩子,家長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氣質秉性、興致愛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身正示範。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長具備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正確的教育引導,保持教育的長期持續性和有效性,注意隨時調整教育策略,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提高教育能力。

筆者以為,教育孩子,應從家長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做起。

首先是理解孩子,以孩子能接受的態度和方式進行引導。比如上述這位母親,最好先安慰孩子別著急,關心地問孩子為什麼沒背誦下來課文,是課文太長了,還是貪玩沒來得及背誦?如果是課文太長,就要肯定孩子已經盡力了,一時背不下來,可以一段段地背,不讓孩子因小小挫折而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對孩子來說,學習成績重要,提高學習興趣,奠定努力學習的信心更重要。如果是因孩子貪玩耽誤時間而沒完成任務,就要嚴肅地告訴孩子,因玩耍耽誤作業是不對的,鼓勵孩子知錯能改,督促孩子努力把課文背誦下來。

第二要有耐心、肯上心,善於觀察總結,了解孩子不同的氣質稟賦、興趣和愛好。家長吼兩句,對有的孩子會產生效果;但更多的孩子需要和風細雨地慢慢引導。

第三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尤其要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和品質,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落到實處,把教育孩子當作大事抓,而不是想起來就重視幾天,忙的時候又把教育引導孩子的事情忘掉了,忽冷忽熱。

家長几十年的人生歷練,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靜下心來用心琢磨,不難找到教育孩子的良方妙策。家長改變了,變得有智慧、有格局、有策略、有視野了,孩子自然也會跟著發生變化。(馮永平)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奇談」:教育不好孩子,不怪家長,怪時代?
    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原因不在家長,而是時代?先別急著反駁,這是一位家庭教育專家的發言,本意並不是把家庭教育的責任推給外界,而是提醒家長,要認識到時代的變化,可能帶來兩代人的思維差異。因此,不要把工業時代的教育方式,生硬搬到資訊時代成長的孩子身上。
  • 教育初心論:真偽教育的初心,決定了詩和遠方!
    今天,我終於鼓起勇氣,真心跟大家探討10個論壇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教育初心」,為什麼呢?因為「初心」跟教育事業成敗有著莫大的關係! 我也聽過很多關於諮詢師,學管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從他們的口中得知,在報課的學員中,都是看人下菜,家境好了就多收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因為課時規劃的多呀,家長又不懂,可憐的是很多家庭,有的是刷的信用卡,還有的夫妻雙方都是保潔工,但為了孩子,他們還是願意拼一把,聽的令人潸然淚下!不忍心這樣做,但是教育的本能促使他們,賺錢就要不惜一切手段! 第二,教育是向真的。
  •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本末倒置了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孩子們的課程表排的比我們的工作日程表還要滿,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假期別掉隊,甚至利用這段時間來趕超其他同學。但是你要問家長們養育孩子的初心是什麼?他們都會說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可見家長們最後都向通過考試來選拔孩子的現實低下了頭。
  • 《一堂好課》|這才是教育的初心
    其實,當大家將快樂的童年和卑微的成年對立在一起比較的時候,說明咱們教育的初心已經偏離正確的軌道。那什麼才是教育的初心正確軌道呢?《一堂好課》給出了答案。這十二堂課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與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緊密相連。不同的是,這十二堂課的教育,是站在把孩子培養成愛國、愛民、愛家、愛生活、愛生命的人的宏觀角度上來開展的。而很多家長,則是以考一個好成績,上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為目標來培養和教育孩子的。
  • 教育孩子,家長應有的現代教育理念
    從某種程度上說,家庭教育的好壞就已經決定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庭教育的理念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新。而素質教育就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21世紀初,素質教育上升到了國家法律層面,成為國家意志,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時代性特徵。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有素質教育理念。孩子的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
  • 德行教育,讓家長和孩子共成長
    活水有源|教師沒有權力只有魅力,應成為孩子榜樣    據洛陽市澗西區教育局局長陶思穎介紹,與過去單一隻注重學生的德行教育不同,這次德行教育活動包括「兩條主線」:一是從教師角度出發,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二是從學生角度出發,通過「強化、浸潤、體驗、養成」德行教育模式,培養全區中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以達到「
  • 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與使命
    日前,額敏縣第三小學召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家長座談會,更好地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與家庭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家長們首先參觀了校園,「科技長廊」、「智慧之鑰」雕塑、綴滿科技知識和名人名言的樓道,讓家長們感受到校園內濃厚的科技教育特色氛圍。學校樂教育特色課堂讓家長眼前一亮:新奇有趣的科學實驗、墨香濃鬱的書法、樂聲美妙的電子琴、奇幻多變的魔方、生動傳神的剪紙等諸多的活動讓家長為學校給孩子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點讚。
  • 上海在線教育一個月來,孩子、家長、老師有什麼變化?
    應對疫情,3月2日起,上海143.5萬名中小學生全面開啟在線教育。 今天,網課滿月。學生們在家上網課效果究竟如何?家長最初的手忙腳亂是否依然?老師的教學有了哪些思考?線上教育哪些經驗,開學後可以延續使用?記者調查發現,上海的線上教育解決方案中,孩子們的適應與問題並存,有衝突與苦惱,更有驚喜與成長。
  • 壓迫式教育,家長與孩子間的一場「互傷」!你「傷」過嗎?
    其實,細究這些例子的背後,都無不反映出家長們對孩子成長的急功近利:孩子的行為一旦達不到甚至是可能達不到家長們的要求,家長們就會拿出家長的權威,對孩子進行壓迫式教育,強制孩子必須做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可以想像,經過長時間積累,未來孩子們將對學習不再感到有興趣,家長也將對孩子失去耐心。
  • 《三十而已》透露的真相: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
    上周我又三刷了《三十而已》,這部劇的吸引我的並不是顧佳她們3個女人30歲的故事,而是顧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雖然我們現在對於儒家的思想上還有很多的不認通達,但顧佳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可以效仿的方式方法。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怎樣呈現給大眾。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長的鏡子,反饋著整個家庭的教養。
  •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把教育焦慮傳導給了孩子
    她認為,現在絕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上更好的初中、高中、大學才算是成功,而很少有「快樂就好」的教育觀念,即使有,也無法落實在行動上。  「生活中對『別人家的孩子』的推崇也在加強家長的緊迫感,讓家長覺得不給自己孩子報班可能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吳凡說。
  • 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看到宋丹丹的育兒方法,我就明白了
    文/初語媽媽有多少的家長在養育孩子之前都會自覺地在心裏面構建好教育孩子的藍圖,想著要給孩子安排哪些學習計劃,讓孩子獲得哪些技能。家長的這些構思確實能夠督促孩子變得優秀,但是與此同時,家長們有多對也就有多錯。
  • 過去家長和現在家長對待教師態度的三大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家庭和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一對重要合作夥伴,本來目標一致,大家同心協力教育好孩子即可。這種關係是非常一致的合作關係。本身很單純,但是近年來出現的種種事件,讓關係不再單純。小編所說或許只是一些個別現象,並無挑事非,拉仇恨的意圖。
  • 孩子學習時總分心?家長學會培養孩子專注力,避免走入教育誤區
    可一旦涉及到學習問題,那麼必然少不了「雞飛狗跳」的場面,因為主動學習的孩子總是少數。家長表示,孩子即便坐在學習桌籤,但他們的心思卻全然不在上面,這讓家長有些吃不消。 媽媽很想讓六歲的由佳好好學習,為了給他創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媽媽甚至為他報了很多興趣班,但是對由佳來說,好像媽媽的付出都是徒勞。
  • 家長教育無方 才會懲罰孩子
    此舉引發大河報教育說吧群友熱議。  施暴家長遭遇群友轟擊  小班的春天:受到這樣的懲罰,女孩子會不會也這樣待人呢?  阿桃:這種行為是對孩子人格的侮辱,這種體罰孩子的行為,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不正常的人格發育。攤上這樣的家長,孩子真慘。  天空:這位父親的做法實在是不可取,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的,缺少正確愛的方式。為孩子有這樣的父親而難過。
  • 「死亡教育」是愛的教育,如何給孩子解釋「死」,是家長必修課!
    在中國,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樣缺乏,甚至比性教育還要缺乏。很多人都和小李一樣,想不出自己是如何明白「死」的,並且在對孩子的「死亡」教育面前顯得猶豫不決。毫無疑問,讓孩子明白「死」是家長的必修課!原因有兩點。
  • 教育最怕孩子不急家長急,讓家長淡定孩子自主5個方法(純乾貨)
    我對這位家長說:教育孩子有境界之分,最高的境界是:孩子著急我不急,孩子找我提問題。最低的境界是:孩子不急我著急,然後病急亂投醫。從新聞和家長反應的情況來看,這種情況應該算是教育的最低境界了,那麼家長該如何扳回一成,轉變局面,讓孩子從不急到急,家長從急到淡定呢?
  • 斯瑪特不僅給家長放心的教育,更將安全的畫材顏料帶給孩子
    原標題:斯瑪特不僅給家長放心的教育,更將安全的畫材顏料帶給孩子齊魯晚報12月23日訊:12月17日,斯瑪特教育集團在北京舉辦了與法國貝碧歐顏料品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斯瑪特教育集團總裁武志發言不忘初心,順勢而為斯瑪特教育集團,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致力於兒童綜合素質培養的文化藝術教育機構,截至目前,已在全國擁有218家加盟分中心。
  • 家長心中完美的孩子,被形容是「草莓族」,挫折教育真沒那麼難
    那麼,一些文化程度高的家長或者對孩子有更多期待的父母,就會在這方面給予過多的關注,也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更多苛刻的要求,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小孩"。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容易忽視孩子的想法和情緒,一味的硬性要求孩子"該去怎麼做,"總是起批評孩子、甚至責罵孩子,導致孩子的情緒出現問題,易產生抑鬱的心理。缺乏挫折教育的孩子,心理上都會比普通孩子更加脆弱一些,難以承受外界的壓力,父母的挫折教育也就變得非常重要。
  • 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李開復給家長的一封信
    第1頁:李開復:給家長的一封信 第4頁: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第5頁: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 第6頁作為一個父親,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經驗。」  作為一個熱衷教育的父親,我確實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經驗。但對這封信我一直有些猶豫,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好幾位同學的多次鼓勵下,我逐漸意識到了寫這封信的重要。我問他們:「如果寫一封信給你們的父母,你們會希望我說些什麼呢?」他們說: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們長大了,真的可以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