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剎那」一詞的來歷

2021-01-10 陽光語言矯正

梵語,印度的一種古老語言,這種語言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特別是在小時間的單位上,比如漢語中我「剎那」就是音譯過來的,而且在音譯過來之前,這個詞是有具體量度的。

出處:

「剎那百二十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慄多。三十牟呼慄多為一晝夜。此晝夜有時增有時減有時等。三十晝夜為一月。總十二月為一年。於一年中分為三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十二月中六月減夜。以一年內夜總減六」——《阿毗達磨俱舍論》 第十二卷「須臾者。二十念名一瞬頃。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豫。二十羅豫名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摩訶僧祇律》第十七卷:「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仁王經》

根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

120剎那 = 1坦剎那(tatksana)

60坦剎那 = 1 臘縛(lava)

30臘縛 = 1 牟呼慄多 (murhutar)

5牟呼慄多 = 1 時 (大時,kala)

6時 = 1 晝夜 (即1日)。

公制換算

1剎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坦剎那 = 1.6 秒

1臘縛 = 96 秒

1牟呼慄多 = 48 分

1時 (大時) = 4 小時。

語言用來承載文化,不知道這些時間量詞是否佛家首創,或者佛家只是記錄,創造這些量詞旨在把最宏觀與微觀聯繫起來,同時也把宇宙時空與人類自身聯繫起來,是人類本身對宇宙時空進一步的探索與思考,在那種科學沒有發展起來的時代,這種思考的價值通過語言文字流傳下來,對人類社會後來的發展起著尤其重要的作用。

這些時間概念在梵語裡(古印度文明裡)應該是有具體的量度,只是也許未形成統一,或者在翻譯過程中出現誤差,當然,這和印度歷史也有關係,文字保存技術的落後讓當時的文字只是寫在樹葉上,而若不是佛教在春秋戰國時期傳入中國,再到後來玄奘取經,很可能大部分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甚至沒人知曉其存在,也許人們根本不會知道印度有佛家的存在,甚至不會知道,印度也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

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思考都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也許那些被淹沒的思考就像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對時空的思考那樣偉大,也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未來也可能淹沒在宇宙時空裡……

但這些還未淹沒的都曾流過我們的思維,對宇宙尺度的時間來說,長短又有什麼分別呢,芳華易逝,剎那永恆!時間到底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日語中「人間」一詞的來歷與含義變遷
    但是日語中寫作「人間」的詞語卻是表示的「人類」這個定義。到底怎樣讓同樣的漢字產生了含義偏差呢?日語中的「人間」是怎樣的來源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人間」有兩個讀音人間(にんげん)和人間(じんかん)「人間(にんげん)」——人,人類。人品。
  • 從語言學角度看中文NLP、NLU難在哪裡
    本文結合語言學和 NLP 的幾個基本任務,從理論上對中文 NLP 的特點進行說明,同時展望 NLU 在中文自然語言交互上的一些方向。1.中文分詞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詞」這個概念,是從西方引入的,在 1898 年《馬氏文通》出版之前,傳統的語言學研究對象是「字」,而不是「詞」。
  • 哦我的老夥計,瞧這濃濃的翻譯腔,可真叫人「聲臨其境」| 語言學午餐
    觀眾紛紛表示:段譽的聲音一出來,立刻感受到了濃濃的「TVB風」。對於葉清的演繹,演員王剛老師這樣評價:從配音風格上劃分,我們通常稱歐美電影為「譯製腔」(這裡我們主要討論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情況),港劇為「TVB腔」,另外還有「韓劇腔」「臺灣腔」等等「腔」。
  • 2018考研: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經典習題及答案
    2018考研強化複習開啟,下面整理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一些經典習題,同學們趕快來測測自己的複習程度吧!   2018考研: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經典習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關於語言符號的任意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複合符號原則上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據的
  • 日語中極易混淆的時間詞「以來」「以降」「以後」
    日語中除了「以降」之外,還有與其類似的「以後」「以來」這兩個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用法吧!「以來」的意思和用法「以來」指的是「從某個時間起直到現在」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到現在的這段時間,不能表示將來的事。
  • 大連外國語大學2021年考研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考試...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考試大綱>專業課大綱>正文大連外國語大學2021年考研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考試大綱 2020-10-03 15:48 來源:大連外國語大學
  • 「犬夜叉」作者高橋留美子最新作品「半妖的夜叉姫」10月正式放送
    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所創作的人氣作品「犬夜叉」,於1996年在《週刊少年Sunday》正式連載,電視動畫於2000年~2004年期間放送,共167話,並推出4部劇場版動畫電影,其後,於2009年推出全26集的電視動畫「犬夜叉 完結篇」。
  • 「老婆」不是老婆,「愛人」不是愛人,這些日語詞千萬別望文生義!
    本編決定了!今晚吃幾根「人參」好好補一補!汽車(きしゃ)這個汽車並不是在大馬路上穿梭那個四個輪子的機動車哦,那個叫「自動車」,「汽車」在日語中竟然是「火車」的意思。但是仔細想想,好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說火車都用「電車」這個詞。
  • 如何評價「打 call」一詞被錯用的現象?
    以下是網友的分享:網友一:單純的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一下,不站隊。稍微上點歲數的八零九零後一定聽過劉德華的《冰雨》,其中裡面有句歌詞這麼唱:你就像一個劊(kuai)子手把我出賣,我的心仿佛被刺刀狠狠地宰。
  • 「韓語」這樣記單詞不會忘,用日語單詞巧記韓語單詞(一)
    日語中,「公司」就寫作「會社」,讀作kaisha。「會社」一詞其實是在翻譯《蘭學書》的時候被創造出來的「和製漢語」,那個時候廣義指「團體」、「集團」的意思。我們經常看到的「XX株式會社」,就是「XX股份有限公司」的意思。
  • 日語中「訳」這個詞該怎麼用?
    學過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我相信,你們在學日語的時候,肯定都聽過「言い訳」,它的意思是藉口,通過藉口這個詞,我們就更加能夠理解「訳」在短語中理由、道理的含義。但是這裡我們需要注意「わけじゃない」這個詞有兩個層面:一種是全盤否定,而另一種是部分否定,這個我們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需要通過上下文才能知曉。舉例分析:【全盤否定】あの失敗は君の悪かったわけじゃないただが悪かっただけだ。【部分否定】彼のことが嫌いなわけじゃない、ただ話が合わないんだ。
  • 李煜的這首「絕命詞」,寫出了所有人類的無常的悲哀!
    李煜的一生,由萬人之上的皇帝到受盡侮辱的亡國之君,深刻體會了人生的變化無常,所以他的詞「眼界始大」,他的詞「感慨遂深」,他後期詞的內容,從他自身的亡國之痛出發,上升到對所有人類變化無常的悲哀!這是李煜最後一首詞,寫於他被毒死的前夕,相當於他的「絕命詞」。這首《虞美人》,通過永恆的自然與無常的生命的對比,抒寫了一曲人生的悲歌。前六句,每兩句是一組永恆與無常的對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永恆的,「往事」是無常的。
  • 為什麼是「倒楣」,而不是「倒黴」?
    「倒黴」一詞最初不是這麼寫的,而是寫作「倒楣」。這怎麼回事呢?有一些學者考證,「倒楣」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和科舉制度有關。我們知道,科舉制是隋煬帝設立的,他首先設立進士科。到了唐代時,分為「明經」和「進士」兩科,此後都承襲了唐代的科舉考試。到了明清時期,主要以「進士」科取士,考中的叫「進士」。
  • 七千字長文「深度解析」無根生的來歷以及他與馮寶寶的真相!
    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就是:「《一人之下》裡無根生的來歷以及他與馮寶寶的真相是怎樣的?」「2」「第三組織」乃是天朝真正的守護者「3」「第三組織」只招募萬中無一的變態之才「4」「第三組織」不參與異人界紛爭「5」「第三組織」神秘得連公司大區負責人都沒資格知道
  • 日語中「醫者」「醫師」「先生」的區別是什麼?
    將來(しょうらい)醫者になりたい 但下述情況則不能使用「醫者」這個詞,例如: (3)*中村(なかむら)醫者、*山田(やまだ)醫者(註:*表示不成立) 從詞典釋義的角度來看,「醫者」泛指醫生這一職業,而「醫師(いし)」是指獲得了行醫資格的醫生。但在現代社會,所有的醫生都需要有行醫資格才行,所以光從這個意義上顯然很難區分兩者。
  • BERT是否完美,語言模型又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語言」呢?
    其中詞法 (Morphology) 規定了詞素如何組成詞 (Word),如"un-deni-able", "go-ing"。句法 (Syntax) 規定了詞如何組成句子 (Sentence)。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因此符號及它們的組合規則都代表著一定的意義 (Meaning)。符號和規則與意義的聯繫是隨意的:中文用「我」表示第一人稱,英文用 "I",日文可以用「わたし」。
  • 「素人」「玄人」「白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其實這個詞的語源是「白人(しろひと)」。「しろひと」的意思是白臉的人,也就是指那些毫無技藝,只是把臉塗白了的蹩腳藝人。後來,從平凡、造詣不深等意思中衍生變化,最後落實到了「素人」這兩個字。由於白色是沒經染色的,所以這個詞也有沒經驗的、經驗尚淺、根基不深等含義。
  • 科普文:方言的「文白異讀」是什麼?
    之前的文章曾提到過一個概念,叫作「文白異讀」。很多讀者不太了解「文白異讀」的含義,這篇文章來解釋一下這個名詞。首先,這是一個語言學上常見的學術名詞。所謂的「文白異讀」,早年也有「文白兩讀」的說法,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文讀」和「白讀」的讀音「不一致」。那麼,什麼是文讀,什麼又是白讀呢?
  • 日本人為什麼不喜歡用「あなた」這個詞?
    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裡的「你」說成「あなた」(音:anata),但是它的用法你未必真的明白。實際上,「あなた」在日常對話中並不是那麼常用,有時使用它還會給人以不禮貌的印象。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あなた」的用法吧。
  • 機器人比較像「機器」還是「人」?西方人、東方人觀點大不同!
    英文單字「robot」,中文翻作「機器人」,這是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的英文單詞,但你知道中文「機器人」裡面的「人」其實可能是多加的嗎?比較英文、中文單字的含義後,可以顯現出中西方國家對機器人(robot) 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