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極唯美的一首詩,完全可與他那名篇《春日》相媲美

2020-12-17 逸軒悅讀

朱熹的詩很多都充滿了哲理,因為朱熹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的身份,也令他的作品不僅抒情,裡面更是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春日》表面上是寫遊春觀感,但實際上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哲理詩。但他的這首《秋月》,則又是不一樣,全詩雖然少了那一份哲理,但整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意境高遠。

《秋月》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其實朱熹的這首詩是被低估了,許多人都沒讀過這首詩,全詩寫得極為細膩又很是生動。這首《秋月》雖然是在詠月,可是通篇不著一個月字,筆墨始終集中在寫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上,這也正是詩人構思的獨到之處。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那一份意境,卻並不是任何一個詩人能夠描繪得出來。全詩無一筆寫月,卻處處見月,可謂大家手筆。

首聯這兩句借水中的倒影寫景,從而使的此詩顯得別具一格。遠處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從那懸涯上一瀉而下,這清澈的碧綠的水與那藍天,更是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秋色畫卷。不過首聯兩句詩,是朱熹化用了謝靈運的「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雖然是化用前人的詩句,可是推陳出新,也是令這兩句更為獨特。尤其是第二句一個鮮字,更是意境全出,也使得此詩顯得更為抒情,也更加唯美。

唯美的秋色更是把這世間隔在了三十裡之外,空中是悠閒自在的白雲,遠處的中則是片片紅葉,這樣唯美的秋色當真是令人陶醉。最後兩句詩人更是把自己所見所聞,通過一種充滿詩意的方式表現得極為生動。以小溪水、天上悠閒的白雲,以及深山紅葉使月色顯得更加柔和充滿了詩情畫意。這種細膩的描寫,讓此詩有了不一樣的意境。

朱熹的這首詩一度被認為是程顥所寫,但經過專家學者的考證,認為是《千家詩》誤錄了,所以現在一致認為《秋月》是朱熹作品。朱熹的詩作儘管無法與王安石、蘇軾、陸遊等等,這些大詩人相比,但他的這首詩,確確實實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寥寥數語,卻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使得人們讀了之後眼前浮現一幅唯美的深秋月色美景。

相關焦點

  • 朱熹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第一句就令人驚豔,最後兩句更是經典
    另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但是很顯然他被低估了,雖然他的這首《春日》膾炙人口,還頻頻地入選小學課本,但是相對於他其它的作品,應當說他的文學價值還是應當要重視。朱熹的很詩都充滿了哲理,特別是前面提到的那一首《春日》,表面看是在寫景,其實裡面是另有深意,表達了自己一種悲痛的情緒,以及想要去北方尋覓孔足跡的一種美好願望;畢竟當時的北方被金國佔領,詩人是沒有辦法去到北方,為此這也正為了他人生中的遺憾。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而他另一首《秋月》,則同樣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高遠,寫得也是有為抒情。
  • 朱熹的詩也是自成一派,這首經典的《詠蕙》,寫得就很唯美
    朱熹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作為儒家學說的延伸,他與程灝又是開創了理學,使得明清兩朝的文人士大夫,那都是極為推崇,連科舉考試中的標準答案,那也是以朱熹的理學為基礎,可見他對於後世的影響力。
  • 朱熹很經典的一首詠梅詩,一開篇就別具一格,通篇美得令人驚豔
    譬如他的一首《春日》,看似在描寫春色美景,但我們只要深入地了解了之後,則又是會發現,其實這首詩另有深意;詩人表面上看是寫景,其實是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希望可以去到北方尋覓孔聖人的足跡。從側面也說明了詩人那是希望北宋可以收復失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 理學大師程顥春日郊遊即景生情,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無一字不抒情
    宋朝理學大師程顥的這首《春日偶成》,則又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沒有了以往的悲傷,寫得很唯美,並且無一定不抒情,同時還融入了理學思想,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此唯美的詩作,其實是比較少見,只有像程顥這種理學大師,會有那種閒情逸緻。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如詩如畫,更是時常入選課本!
    朱熹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相信只要稍稍了解一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朱熹的思想對於明清兩朝可謂是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以至於當時的科舉考試,那都是以他的答案為準。
  • 關於朱熹《春日》詩的解讀
    再看《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以下簡稱「大典」):「這首《春日》是婦孺皆知的名詩。從詩的字面意義來看,認為是詠春遊之作,也是對的。詩人『勝日尋芳』,欣賞了大自然的『無邊光景』,於是驚嘆於那春色如海的『萬紫千紅』。不過進一步考究起來,這首詩還應當有作者深一層的用意。詩中提到了春日尋芳『泗水濱』。
  • 妄說一首詩——朱熹《春日》
    想到,南宋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朱熹的這首詩,學習一番,不妥之處請指教。第一次遇到這首詩,以為它寫的只是春日景象,作者春遊所遇無邊光景、萬紫千紅。今日再讀時,多了幾分推敲。意有所指詩文大意:春日裡踏春尋芳於泗水河畔,無邊無際的風光令人耳目一新,尋常人都知道是春天來了,看那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都是春天的印證。既是春遊,地點在「泗水」。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如詩如畫,最後兩句美得令人心醉
    無論是他的思想,還是他的詩作,以及還是他的文章,那都是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瑰寶。可能現在的人對於朱熹比較熟悉的還是思想家,他所創立的理學,也是獨樹一幟;其實他的詩作,那也是同樣的很經典,他寫過很多的詩作,其中有一些詩作不僅收錄在了《全宋詩》、《千家詩》,同時還頻頻地收錄在了我們的課本裡,例如他的這首《春日》,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 永嘉四靈中很重要的一位詩人,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頻頻入選課本
    那除了唐詩頻頻會被收錄到小學課本之外,其實宋詩裡也有很多同樣入選了課本,譬如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朱熹的《春日》;蘇軾的《題西林壁》等等,那也是小學課本裡收錄比較多的作品。儘管後世對於宋詩多有評價,認為這一時期的詩人太過於側重於哲理了,使得失去了詩歌原有的韻味。
  • 《全宋詩》裡流傳很廣泛的一首詩,通篇很是唯美,成為了千古名篇
    《全宋詩》也是繼《全唐詩》之後,又一部集大成的經典詩集,裡面一共收錄了近9萬餘位詩人的作品,共計20萬多首詩,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出自於名家之手,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品,雖然無法考證作者,不過那些名家的作品全部都收集全了。
  • 朱熹很有意境的一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
    其實宋朝除了詞之外,有很多的文人還是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詩歌,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那也是深入人心。雖然後世的評論家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認為宋詩失去了詩歌的韻味,只是一味地側重於哲理,變得枯燥無味。那我個人不這麼認為,宋詩儘管強調哲理,但也有一些作品同樣很抒情,譬如南宋理學家朱熹的詩寫得就很唯美,以那首經典的《春日》來說,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 朱熹的一首詩,大部分的中國人只會後兩句,在日本卻是家喻戶曉!
    說起中國的詩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各個朝代那都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寫下了一首首優美的詩篇,也正是這些詩篇,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成就了唯美的中國傳統文化。例如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一首宋詩,那就是一首非常了不起的傑作,那麼便是朱熹的《春日》,可能大部分的人對於這首詩,還並不是很熟悉,有一些人可能聽過,但是也只是知道後兩句,全詩如下:《春日》宋代: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 程顥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但同樣意境高遠,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
    程顥和朱熹那都是宋朝最著名的理學家,而且他們兩人的思想對於後世也是起到了最深遠的影響,從而使得明清兩朝,那也是以他們兩人的思想為基礎。可能有的人對於程顥的詩作並不熟悉,相反對於朱熹可能會更熟悉一些,他的一首《春日》,更是成為了宋詩裡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描寫的極為抒情,也非常的生動,讀來更是朗朗上口,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其實程顥的詩作,那也是不錯,特別是他的這首《春日偶成》,同樣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
  • 未來講堂|朱熹《春日》 誦讀:黎春
    未來講堂|朱熹《春日》 誦讀:黎春 2020-11-0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卻是至理名言!
    其實朱熹除了是一位儒學大家之外,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同樣的寫得非常優美,而且在他的詩作中,還多了一份哲理,這也可能是與他的思想有關,雖然有的詩人可能詩寫得好,但是裡面卻是少了一些充滿哲理的詩句,這也給詩歌減色不少,但是朱熹的詩作卻是完全不一樣,他的詩作中,表面可能看似在寫景,但是卻另有所指,充滿了無限的哲理,使得人們讀了他的詩作後
  •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學古詩詞,朱熹 春日
    春日 宋 · 朱熹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遊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光景:風光風景。
  • 朱熹這首描寫春天的詩,看似描寫春天,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人文情懷
    其實朱熹除了是一位大儒和理學家之外,他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同樣的寫過很多非常唯美,並且充滿了哲理的詩作,而且他的詩作用詞極為講究,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描寫的極為深刻,也非常的唯美。雖然說宋詩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如唐詩,但是宋朝的詩人,同樣的還是有他們獨特的一面,那就是宋詩不僅非常唯美,並且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宋詩與唐詩的區別;我們都知道唐詩,那是非常的抒情,但是宋詩卻完全不一樣,它不僅抒情,同時也充滿了哲理,所以說這也正是宋詩與唐詩的最大的一個區別。
  • 朱熹入選課本最多的一首詩,整首詩就是一幅畫,但你真讀懂了嗎?
    朱熹作為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裡也是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那兩首《觀書有感二首》,便是充滿了哲理,裡面更是有著自己對於做學問深刻的解讀,同時又以一種極為巧妙的方式,告訴了世人應當要如何去做好學問。所以我們讀這樣的作品時,不能僅僅只是去看字面意思,還是要了解詩作中的那一份哲理,才能夠真正地讀懂。
  • 讀一首詩朱熹《春日》,春色無邊實可喜,莫要擾擾說哲理
    ——宋代: 朱熹《春日》說到春天,每個人眼前自然都浮現出一幅畫面。不必是哪一年,也不必是哪一處地方,見到春天的實景,則都可以一一照應。每年的春天,大都相似,而一旦一個新的春天來時,遊賞的興致都還依舊。春天帶給人的,除了「無邊光景一時新」的美麗可喜,還有春盡花落的悲傷。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小學古詩詞,朱熹《春日》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尋芳:遊春,踏青。賞析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詩以「總是春」收綰,逗落到「春日」上。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