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南宋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詩人、詞人、文學家、文學評論家等等,而人們對他最熟悉的還是理學家,作為繼孔子和孟子之後最偉大的一位聖人,他的思想對於後世也是影響極大,尤其是在明清兩朝更是把他的思想當成主流。從而也使得他在這兩朝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以及膜拜。而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也是極高,作為南宋最後的一位大師,同樣寫下無數優美的詩篇。
雖然宋朝是以詞名聞天下,但裡面還是有很多的經典的詩作,一些作品更是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宋詩與唐詩所不同的一個地方。我們都知道唐詩它是比較抒情,然而宋詩又是不一樣,它主要還是以哲理為主,很多的詩作看上去很普通,可是裡面卻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讀這樣的作品只要理解透了,把那些哲理讀懂了,相信一定是會受益匪淺。
朱熹作為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裡也是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那兩首《觀書有感二首》,便是充滿了哲理,裡面更是有著自己對於做學問深刻的解讀,同時又以一種極為巧妙的方式,告訴了世人應當要如何去做好學問。所以我們讀這樣的作品時,不能僅僅只是去看字面意思,還是要了解詩作中的那一份哲理,才能夠真正地讀懂。
其實除了《觀書有感二首》之外,朱熹最經典的作品,還是他的這首《春日》,那這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極為熟悉,更是入選課本最多的一首詩,而整首詩也是如詩如畫,美得猶如一幅畫,可是如此唯美的一首詩,那你真得讀懂了嗎?
《春日》宋代: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這首詩表面看是在描寫春天裡的美景,而詩名也正是春色,但其中還有另有深意,更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表達了自己對於聖人孔子的追思,畢竟當時的北方被金人佔領,成為了淪陷區,而朱熹在這首詩中,也正是表達出了自己想要到北方去尋覓孔子遺蹟的一種心願,為得寫得也是極為巧妙,這也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那這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寫得很是唯美,同時也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一種內心的願望,在這麼一個美麗的春天裡,四處都是風和日麗,對於我來說更是想要去到泗水之濱尋訪春色,聽說那裡的風景最漂亮,也最為獨特,所有的風光更是煥然一新。這裡的泗水孔子正是在那裡傳授學業,而朱熹這樣寫,也正是表達了一種想要去到那裡追尋孔子的足跡。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最後這兩句更是膾炙人口,也是兩句經典名句,現在誰都可以感受到這春色的獨特的風景,春風更是吹得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一片春的景象。這最後兩句儘管是在寫春色,但詩人依舊還是在描寫想像中的北方春色,這樣的一種隱晦的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朱熹的這首《春日》通篇寫得極為抒情,也無比的唯美,那一份深厚的情感,更是無與倫比,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一片真誠。整首詩美得令人驚豔,寫作手法也是極為高明,這也正是朱熹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思想家,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當他看到北方淪陷,內心自然是悲痛不已,為此這首詩也正是表達了這麼樣一種感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