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入選課本最多的一首詩,整首詩就是一幅畫,但你真讀懂了嗎?

2020-12-05 塵世曉書僮

朱熹是南宋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詩人、詞人、文學家、文學評論家等等,而人們對他最熟悉的還是理學家,作為繼孔子和孟子之後最偉大的一位聖人,他的思想對於後世也是影響極大,尤其是在明清兩朝更是把他的思想當成主流。從而也使得他在這兩朝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以及膜拜。而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也是極高,作為南宋最後的一位大師,同樣寫下無數優美的詩篇。

雖然宋朝是以詞名聞天下,但裡面還是有很多的經典的詩作,一些作品更是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宋詩與唐詩所不同的一個地方。我們都知道唐詩它是比較抒情,然而宋詩又是不一樣,它主要還是以哲理為主,很多的詩作看上去很普通,可是裡面卻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讀這樣的作品只要理解透了,把那些哲理讀懂了,相信一定是會受益匪淺。

朱熹作為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裡也是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那兩首《觀書有感二首》,便是充滿了哲理,裡面更是有著自己對於做學問深刻的解讀,同時又以一種極為巧妙的方式,告訴了世人應當要如何去做好學問。所以我們讀這樣的作品時,不能僅僅只是去看字面意思,還是要了解詩作中的那一份哲理,才能夠真正地讀懂。

其實除了《觀書有感二首》之外,朱熹最經典的作品,還是他的這首《春日》,那這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極為熟悉,更是入選課本最多的一首詩,而整首詩也是如詩如畫,美得猶如一幅畫,可是如此唯美的一首詩,那你真得讀懂了嗎?

《春日》宋代: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這首詩表面看是在描寫春天裡的美景,而詩名也正是春色,但其中還有另有深意,更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表達了自己對於聖人孔子的追思,畢竟當時的北方被金人佔領,成為了淪陷區,而朱熹在這首詩中,也正是表達出了自己想要到北方去尋覓孔子遺蹟的一種心願,為得寫得也是極為巧妙,這也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那這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寫得很是唯美,同時也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一種內心的願望,在這麼一個美麗的春天裡,四處都是風和日麗,對於我來說更是想要去到泗水之濱尋訪春色,聽說那裡的風景最漂亮,也最為獨特,所有的風光更是煥然一新。這裡的泗水孔子正是在那裡傳授學業,而朱熹這樣寫,也正是表達了一種想要去到那裡追尋孔子的足跡。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最後這兩句更是膾炙人口,也是兩句經典名句,現在誰都可以感受到這春色的獨特的風景,春風更是吹得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一片春的景象。這最後兩句儘管是在寫春色,但詩人依舊還是在描寫想像中的北方春色,這樣的一種隱晦的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朱熹的這首《春日》通篇寫得極為抒情,也無比的唯美,那一份深厚的情感,更是無與倫比,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一片真誠。整首詩美得令人驚豔,寫作手法也是極為高明,這也正是朱熹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思想家,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當他看到北方淪陷,內心自然是悲痛不已,為此這首詩也正是表達了這麼樣一種感傷之情。

相關焦點

  • 朱熹這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但是想要讀懂,還真要下一番功夫!
    現在很多的人對於朱熹的「理學」其實是有誤解,認為這一思想體系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其實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朱熹的所倡導的「理學」思想,以我個人的理解,用一句通俗的話來形容,那就是遵從傳統。當然今天並不是要談朱熹的「理學」思想,還是來繼續讀詩,所以筆者要推薦朱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春日》,這首詩很多人都讀過,其實並不會陌生,它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寫得也是很美,儘管只有寥寥數語,但是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其實想要讀懂這首詩,還真要下一番功夫,如果沒有足夠的閱歷,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
  • 朱熹這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但是想要讀懂,還真要下一番功夫
    現在很多的人對於朱熹的「理學」其實是有誤解,認為這一思想體系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其實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朱熹的所倡導的「理學」思想,以我個人的理解,用一句通俗的話來形容,那就是遵從傳統。當然今天並不是要談朱熹的「理學」思想,還是來繼續讀詩,所以筆者要推薦朱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春日》,這首詩很多人都讀過,其實並不會陌生,它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如詩如畫,更是時常入選課本!
    朱熹的很多詩作也是無比的唯美,自然裡面也是充滿了哲理,特別是他的《觀書有感二首》,更是處處彰顯智慧,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那除了這兩首詩之外,他的這首《春日》,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更是描寫的如詩如畫,其實這首詩同樣的別具一格,還時常頻頻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一首宋詩。
  • 羅隱入選課本最多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深刻,沒有經歷還真讀不懂
    ,由於他特殊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更具有力量,對於現實的感知,還有對於人生的理解,比起常人要更加深刻,以這首《蜂》來說,那就是一首很特殊的作品,之所以說它特殊,那是由於這首作品寫得很深刻,每一句都有深意。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的很多詩也都是膾炙人口,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更是還時常會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譬如他的這首《畫》,便是一首極為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很是簡練,也很是直白,只不過是描寫了一幅畫,卻是同樣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樣沒有高超表現手法,但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對於事物的細膩的觀察,則是令人讚嘆不已。
  • 高僧一首哲理詩,被訛傳為王維之作選錄課本,全詩很少有人讀懂
    這首詩被選錄至小學課本,雖然這首詩一直被訛傳為王維所作,但並沒有典籍記載讀者也將此詩看做是一首謎語詩,整首詩詩仿佛就是形容一幅山水花鳥圖的。因為水流是有聲音的,春天過去花是會凋零的,鳥也是懼怕人類的,但這些景物都違背了常理,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所以這描繪的很明顯是一幅畫。故而很多版本都為這首詩添了一個題目,即《畫》。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無名氏寫下的一首題畫詩,簡單卻生動有趣,成功入選課本
    題畫詩是一種藝術形式,是在中國畫的空白處,由畫家本人或他人題上一首詩,或抒發情感、或談論藝術、或詠嘆畫面意境。比較有名的題畫有杜甫的《畫鷹》,把畫鷹不凡的氣質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寫得栩栩如生,非常生動有趣。
  • 朱熹的思想是一流,詩歌同樣是一絕,這首詩就寫得很有深度
    我們都知道唐朝和北宋那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可是朱熹一點也不遜色於前人,同樣創作出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例如他的一首《春日》,那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寫出了絕美的春色美景,同時還時常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
  • 唐伯虎畫了一隻大公雞,還題寫了一首很俗的詩,但是卻入選了課本
    晚年的唐伯虎隱居在鄉野,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這個時候每天只不過是喝酒吟詩,把畫好的畫拿出去買,用來換酒錢,這在他的詩作中就有描寫「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也讓他對於現實有著更為深刻的感知,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以他這首《畫雞》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很俗氣,但是描寫得活靈活現,為此還入選了小學課本,成為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詩。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 永嘉四靈中很重要的一位詩人,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頻頻入選課本
    古代有無數了不起的詩人,而且他們的作品也都是自成一派,為此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頻頻地入選我們的小學課本,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相思》;杜甫的《絕句》等等,那都是每年都是課本裡必選的古詩。這些作品也是深入人心,早已是成為了經典名篇。
  • 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這麼多年來你讀懂了嗎
    小學的課本裡有這樣一首詩,相信大家都還印象深刻。就是朱熹寫的《春日》,裡面有一句名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就算不記得上句是什麼,也絕對不會忘了這一句。小學時的我,並沒有讀懂這首詩。詩人朱熹是一位理學家,他寫的詩就絕不是單單的寫景,老師在教授的時候也沒有強調太多,所以以前我就只把它當成了一首寫景詩,小學生學習古詩往往也不會去在意詩的意思,只是順口地把它背誦下來。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杜甫畫面感很強的一首詩,四句連起來就是一幅畫,值得我們一讀!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自己過得顛沛流離,可是始終想著國家,把所有的愛給予了底層更需要關懷的普通民眾,這種大愛精神讓杜甫的詩也是光芒四射,照亮了那個時代,也照亮了我們這些後來者;讀他的詩讓人溫暖,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愛,這也正是他最偉大的一個地方。
  •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僅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小學生:好感動
    而歷史上我們常常提及的詩人我們第一印象肯定就是那幾個: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等。因為這也是詩歌最流行的時候,我們常說唐詩宋詞,說明了在唐朝時期詩歌文化的繁榮昌盛,所以後世的人才會特地編撰了一部《唐詩三百首》。然而要問歷史上誰是寫詩最多的人,恐怕這個問題要令你們大失所望了,很多人都以為是李白等人,恰恰相反,李白雖然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可是他卻不是歷史上創作詩歌最多的人。
  •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僅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小學生:好感動
    因為這也是詩歌最流行的時候,我們常說唐詩宋詞,說明了在唐朝時期詩歌文化的繁榮昌盛,所以後世的人才會特地編撰了一部《唐詩三百首》。然而要問歷史上誰是寫詩最多的人,恐怕這個問題要令你們大失所望了,很多人都以為是李白等人,恰恰相反,李白雖然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可是他卻不是歷史上創作詩歌最多的人。
  • 蘇軾這首詩看似很普通,但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可是你真讀懂了嗎?
    蘇軾可謂是才大如海,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而且他的那些文學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另外他作品中有很多唯美的詩句,或者是詞句,到現在也都轉換為了成語,我們在日常的口頭用語,還是在書面用語中,那都是會頻繁地引用。
  • 朱熹的詩也是自成一派,這首經典的《詠蕙》,寫得就很唯美
    其實他除了是一位思想家之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和詩人,尤其是他的詩,也是自成一派。宋朝真正能夠唐朝的相媲美的詩人並不多,儘管這一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詩,寫下了大量的優美的詩作,但是總體上來說,要論成就的話,還是蘇軾、王安石、朱熹等人的詩作成就最高。
  • 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詩,入選一年級課本,為何有人對其嗤之以鼻?
    作者記得當時入學時學的第一篇古詩是清朝高鼎的《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後來教材改革,將第一篇古詩調整成為宋朝邵康節的《一去二三裡》: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兩首詩都簡潔輕快,韻律很高,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背誦。
  • 唐伯虎有一首詩,非常俗氣,看似沒水平卻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其中就有這首《畫雞》,這首詩初讀的時候會覺得很俗氣,整首詩就像是一首沒有水平的打油詩,但是通俗易懂,讀來也是朗朗上口,為此也是年年入選了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詩: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 兩幅對聯一首詩,判斷一個人是否懂詩的試金石,杜甫的絕句真絕了
    這首詩的作者是詩聖杜甫,幾乎人人能誦。其原因是這首詩不僅入選《唐詩三百首》,而且還入選小學語文教材。很多人把這首詩當作風景詩來閱讀,然而深入研究寫作背景和作者寫作風格,這首詩其實暗藏深意。這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自然是符合選編的標準,「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