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告別酷暑,迎秋涼!

2020-12-10 漯河統戰網


殘暑褪,新涼生,秋意漸濃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今年的處暑時間

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農曆庚子(鼠)年 七月初四



處暑

一場舊的輝煌的結束

一個新的冷靜的開始

願你

心境清涼,而熱情不減



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幹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落日平蕪煙水漫,滿耳碧梧秋雨。


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榴花初染火般紅,果實塗丹映碧空。


繁華將盡情未央,天清氣爽夜微涼。


望遠山層林漸變,看窗外雲淡風輕。

盈一懷風香滿袖,吟一闕秋水長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



夜晚觀北鬥七星,彎彎的鬥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儘管早晚已有些濃重的涼意,北京地區白晝的時間也減少到了13小時25分鐘。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是指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


「二候天地始肅」是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習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



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祭祖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處暑養生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

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處暑氣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秋天,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



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來源:書畫文化


相關焦點

  • 處暑l秋涼知多少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開始了涼風送爽的金秋時節。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遊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賀「七月半」的民俗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 處暑 | 坐觀天地始肅,笑迎五穀豐登
    處暑在二十四節氣中位列十四,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既不像仍與酷暑「膠著」的立秋,也不像氣溫乍寒的白露。在古代,處暑是與春季踏青相似的出遊時光,再加上谷穗低垂、菱角飽滿,豐收的喜悅將入秋的蕭瑟也「趕」走了幾分。
  • 處暑|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處暑,暑去天漸涼處暑,一個帶著「過渡」意味的節氣。人間逃離炎熱,靜候新涼。萬物停止野蠻生長,沉澱出成熟本色。世間清爽,萬物放鬆。人生路漫漫,總要遭遇幾段過渡之期,再豐滿的理想也會於碰到瓶頸,人間有團聚就會有離別。
  • 今日處暑|坐觀天地始肅,笑迎五穀豐登
    處暑在二十四節氣中位列十四,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既不像仍與酷暑「膠著」的立秋,也不像氣溫乍寒的白露。在古代,處暑是與春季踏青相似的出遊時光,再加上稻穗低垂、菱角飽滿、五穀豐登,豐收的喜悅將入秋的蕭瑟也「趕」走了幾分。
  • 處暑過,暑氣止,炎熱的酷暑就快過去了!
    明天就是「處暑」了,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這天到來,意味著炎熱的酷暑結束,三伏已過或接近尾聲。這天,風伴著大雨,將酷暑一掃空,雨後天氣瞬間變得涼爽。窗紙上有空隙,拿著扇子也派不上用,兒童在讀秋聲賦,令人回憶起醉翁來,好一幅剛入秋的愜意情景。我國古代將處暑的氣候特徵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前五日。
  • 處暑:新涼直萬金
    今日處暑+鬥指戊,為處暑處暑時節,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此時正是出遊「迎秋」的好時節!儘管炎熱的酷暑已經離去,但在此期間依然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故民諺常有,「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處暑之後,秋涼開始瀰漫。
  • 二十四節氣 | 處暑不是暑,涼秋知我意
    處暑中文名:處暑代表寓意:表示炎熱酷暑即將過去氣候特點:秋老虎,悶熱,,正處於寒暑交替、水火中和之際,在這個重要的節氣,民間有著不少關於處暑的節日習俗。出遊迎秋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 處暑 | 涼風有信,一葉秋黃
    今年的處暑在2020年8月22日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尤其在南方,它更像天地人間的一座橋,連接著夏熱向秋涼。白日,仍有酷暑的餘威,夜裡,且待晚風拐帶著清涼擦肩而過,酷暑的煩躁才漸漸褪去,長夏的疲憊才漸行漸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夜裡秋聲起,平添了秋的涼意,也打落了積聚已久的喧囂、浮躁與戾氣。一場秋雨一場涼,漸涼的是溫度,漸安的是心情。「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夜裡秋聲起,平添了秋的涼意,也打落了積聚已久的喧囂、浮躁與戾氣。
  • 今日處暑 | 告別夏天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民間說「立秋不是秋,秋在處暑後」處暑時節三伏已過,或近尾聲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暑天就要結束天氣將逐漸轉涼北雁南飛,鳥鳴漸漸消散樹葉漸黃,但綠色尚未褪盡濃雲漸淡,藍天卻越發純淨處暑,正是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 今日處暑,秋風送爽漁船開
    【處暑小知識】「處暑,七月中。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立秋未能帶走的炎炎暑氣,將在處暑後逐漸散去。此時,烈日炎炎不再,霜氣橫秋未至,正是秋高氣爽、北雁南飛的好時節。處暑在二十四節氣中位列十四,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既不像仍與酷暑「膠著」的立秋,也不像氣溫乍寒的白露。
  • 半秋半夏 處暑漸入秋
    經歷了炎熱與酷暑,今天我們來到了「處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 處暑時節話秋涼
    【畫中話節氣】作者:肖瀟(青年畫家)「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正如宋代詩人蘇泂的詩句所描述的那樣,剛入初秋,夏日的暑氣還未完全消散,突如其來的陣陣微風帶來了千金難買的舒適與愜意。怡人的秋色慢慢鋪陳開來,秋雲飄逸,秋水如鏡,秋陽透亮,伴隨絲絲涼意,我們知道,處暑到了。
  • 節氣|處暑——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處暑」之後,一年中最熱的天氣結束,人們終於可以和酷暑說再見了。「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由此殘暑告退,萬物熾熱終歸清涼。池上秋來,秋涼瀰漫,秋風漸起,天地清明,「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歷經漫漫長夏的人們,大可盡情擁抱陣陣涼爽,感受「天涼好個秋」。
  • 處暑:絢爛只是瞬間,人生不宜過度
    東漢《四民月令》中,有「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的說法,也即是說過了處暑就到了秋天了,需要準備換季的衣服了。Limit of Heat· 所屬季節:秋季· 時間:每年公曆8月22或23或24日· 太陽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50度· 氣候特點:秋老虎,悶熱,雷暴· 代表寓意:炎熱酷暑即將過去
  • 處暑時節漸生涼
    ◎四季如歌□江初昕不知不覺處暑節氣悄然而至,《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者,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這才發現,處暑雖然也有個暑字,那個暑字與小暑、大暑的暑截然不同。處暑就是告別炎熱,藍藍的天空上白雲悠悠,「秋高氣爽」一詞就是此時的專利。「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這麼為處暑的登場報幕:「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說,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涼開始,晝夜溫差逐漸增大。處暑之後,暑氣消退,晝暖夜涼的氣候條件對於莊稼來說,是快速成熟的大好時期。
  • 處暑、處暑,什麼是處暑,又有哪些習俗
    處暑,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處暑意思是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此時節,天氣雖然轉涼,但是中午前後仍然很熱,不亞於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老虎」的說法。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天氣變化無常,剛從酷暑難耐的盛夏進入「多事之秋」,因此特別要注意養生。天氣網在此為您介紹關於處暑養生、習俗等相關常識。
  • 一日一詩:北喬:處暑
    處 暑北 喬從酷熱到清涼,一首平緩的樂曲只是蕭殺的前奏,明知寒冬已在路上,人們還是貪戀這秋涼的不懷好意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每一個節氣都有它相應的物候特徵,詩人如何捕捉物候並行之筆端,是寫節氣詩的關鍵。
  • 還未「出暑」的處暑:未覺夏已盡 時至已新秋
    處暑的到來,多少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以上說的都是北方童鞋的快樂,而身處南方的鮑叔還得經歷一段「秋老虎」的考驗。「秋老虎」常見於8至9月之間,屬短期回熱天氣,就像一隻老虎一樣蠻橫霸道,一把掐住脖子,氣都喘不順。讓才剛剛感受到一絲秋涼的人們,在處暑尾聲再次重溫高溫天氣。
  • 處暑 | 暑氣漸止,潤肺養陰這樣做
    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亦難留。」立秋與處暑是初秋的「兩兄弟」,一個告訴人們「秋」來了,一個告訴大家「暑」去了。處,出也。處暑,謂炎熱離開也。太陽抵達黃經150度,運行到獅子座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鬥七星,鬥柄指申。處,亦有躲藏、終止之意;處暑至,酷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