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暑褪,新涼生,秋意漸濃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今年的處暑時間
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農曆庚子(鼠)年 七月初四
處暑
一場舊的輝煌的結束
一個新的冷靜的開始
願你
心境清涼,而熱情不減
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幹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落日平蕪煙水漫,滿耳碧梧秋雨。
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榴花初染火般紅,果實塗丹映碧空。
繁華將盡情未央,天清氣爽夜微涼。
望遠山層林漸變,看窗外雲淡風輕。
盈一懷風香滿袖,吟一闕秋水長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
夜晚觀北鬥七星,彎彎的鬥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儘管早晚已有些濃重的涼意,北京地區白晝的時間也減少到了13小時25分鐘。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一候鷹乃祭鳥」是指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而後食。
「二候天地始肅」是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習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
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祭祖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處暑養生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
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處暑氣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秋天,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
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來源:書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