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之鷹捉勁的練法,探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2020-07-15 功夫武術酷

形意拳所特有的內勁叫「翻浪勁」。翻浪勁的得來,是由於練習了「起落鑽翻橫豎」的基本功夫,而「鷹捉」則是練形意拳起、落、鑽、翻的主要手段,是練「站樁功」之後的第一個動式練習,是追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是為「五行拳」及「十二大形」等打基礎的母拳,也可謂母拳中之母拳。拳經云:「出手橫拳,把把鷹捉」,又云:「出勢虎撲,起手鷹捉」,可見鷹捉在形意拳中的重要地位。前輩形意拳家對此式往往終身練之不懈,真有一輩子品不夠的特殊味道。

形意拳之鷹捉勁的練法,探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一、鷹捉的練法

1.由三體式站樁開始。

2.左手邊向下、向回捋,邊握拳,右手亦同時握拳,兩拳心均翻至向上,置於肚臍兩旁,前臂要靠緊腹側,眼看前方。

3.上式不停,左拳經胸前由下頦處向前上方鑽出(「拳從口出」之謂也),高與口平,拳心斜向外上方,小指朝上,肘尖下垂,肩向前松,肱屈曲約110°~130°;右拳不動,眼看左拳;與左拳鑽出的同時,左腳向前墊半步,腳尖外撇約45°,膝微屈,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後蹬勁,但膝仍要微屈,不可挺直;同時,吸氣一口,吸氣盡而式成(圖1)。

形意拳之鷹捉勁的練法,探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圖1

4.右拳經胸前自口前鑽出,經左臂脈窩,即巾拳變掌,掌心朝前下方以五指之力向前下方划去,高與肩平,五指分開,虎口撐圓,掌心內涵,五指如鉤;肩向下沉,肘向下墜,肱屈曲約130~150°;左掌亦同時變掌,掌心朝下往回捋至小腹左側停住,拇指貼緊小腹,眼看右手;與右手向前翻掌擊出的同時,右腳向前鏜出一大步,左腳跟進半步,呼氣盡而式成(圖2)。

形意拳之鷹捉勁的練法,探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圖2

此為鷹啄之右式。

5.再前進而變鷹啄左式時,其動作與上述之2、3、4相同,惟左右相反。

二、鷹啄之用勁要求

頂頭,豎項,下顎要無形向前用力。身勢要正,肩要沉,肘要垂,舌頂,齒叩,眼前視,兩腳十趾抓地,兩手如抓物,虎口要撐圓,四指稍張開,掌心要內涵,此之謂「虎爪」。出手起落,要兩手護心,兩肘護肋,於足上下相顧,齊起齊落,不可散亂。

前拳向上一鑽時,為吸氣,同時提肛、縮腎,自中焦領起肺氣,直出中府、雲門;手向下一翻一落,同時呼氣,其氣自雲門沿臂內側而下,直貫於少商,充於五個指尖。發力時,隨著掌之翻落,雙腿微屈,臀尾向下垂勁,前掌指向下一划,後掌向回捋,如同向下鉤物一般。上身放鬆,胸中空洞洞,氣向下沉,腹內充實,自覺沉甸甸,此之謂「氣沉丹田」。進步換式,既要緊湊,又要自然,總以不費力為宜,所謂「打拳如走路」也。雖雲「自然」,但切不可鬆散,必須上下協調一致,內外完整一氣,意動則氣動,氣動則形隨。意、勁、神同,方為得體。此勢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久練才能有所體會,得之非易也。

學形意拳,若不能辯明何謂起落?何謂鑽翻?何謂橫豎?則無從知道力從何處著手,心從何處領會。蓋從外形言之,手一動即謂之起。由動而上而自口出之謂之鑽。鑽之後,小臂內旋使腕稍扭謂之橫。由扭而虎口朝上時謂之翻。逮扭至虎,完全朝上則成為豎,至此而近於落。再以手前去而逼之,則叫做順。手翻至掌心朝下而向前下方塌幼,則謂之落:鑽而起,翻而落,其中又藏有橫豎之變化。落時有順,又有「落順不見順」之妙用。從內中而言,手起氣也起,手落氣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緊,一蓄一放;鼓蕩澎湃,如水之翻浪。出手能打出起落鑽翻橫豎的變化,才能打出「翻浪勁」來。


本帳號內相關文章與視頻推薦:

形意拳十二形的勁力與實戰用法

古拳譜《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與實戰運用

形意拳散手實戰技法

形意拳「猴形」技法-搏擊中取法猴之探抓、回撕、攔護之兇狠靈活

形意拳實戰技法:拳打的勁力練習與散手,變化無窮、直擊要害

(視頻)100種簡單有效的街鬥格鬥、防身自衛技術集錦,趕緊學學!

(視頻)幾秒鐘就能放到制服歹徒的近身格鬥術,簡單直接,防身自衛者必學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功夫武術酷」帳號將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內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功夫武術」帳號!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形意拳內勁練法
    內家拳主指內勁,外家拳主指外勁,形意拳是內家拳,以內勁為核心。其內勁的練法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一內氣:(真氣)的練法:不論練什麼姿勢都要咬緊上下門牙,舌抵上顎.用深呼吸。試手者用形意拳手法將對方打的跌倒於床上。在這裡用的不是死力,而是巧勁,內勁。要求步起人起,步落人落。雖然把對方操倒,但對方身上卻不疼,如果疼則說明勁敷激用的不對,能打倒以後,還要進一步練習打得脆,進身快,不拖泥帶水,兩者互換練習,每日操練。②活樁的練法;打死樁有一定功底後,就可以練操活樁。
  • 形意拳的鷹捉與劈拳
    尚派形意在築礎建基的五行拳之外,比別人多出一趟名為「鷹捉」的拳,而且特別重視它,列為母拳,稱之為開啟形意奧秘之門的金鑰匙。五行拳中的劈拳,多數人都以俯掌的練法來代替,尚派形意用的是立拳而非俯掌。鷹捉與劈拳的獨特技法,是尚派形意區別於其他支派的顯著特點之一。
  • 形意拳的數字奧秘
    其實,形意拳最主要結構可以稱為五綱十二目。五綱即上述五拳了,十二目則指十二形,有龍、虎、猴、馬、黿、雞、鷂、燕、蛇、駘(鳥臺)、鷹、熊。取此十二形者,其實是模仿了這些動物的特點。拳術中的劈崩鑽炮橫對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對應人的肺肝腎心脾,所謂人之特性。
  • 形意拳之難關
    是中國四大名拳之一,數百年來,吸引著眾多武林豪傑去追求,她那神奇的藝術使無數英雄為之著迷。君不見,過去擂臺比武總少不了形意拳。半步崩拳打天下,那是多麼響亮的招牌!師爺宋鐵麟先生說過,形意拳好學難練,學藝者多如牛毛,成藝者少如麟角。一語道出了形意拳的修煉之難。想師爺秉承家學,悟性又高,眾多武林豪傑見得那麼多,條件如此之好,尚且有如此感嘆。可知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陽春之曲啊!
  • 形意拳的「鷹捉」
    說鷹捉,就要提到尚雲祥所創的尚氏形意拳。尚氏形意拳的鷹捉別具一格。什麼是鷹捉呢?外人看來就是一樣的在打劈拳,那它的內涵是什麼呢、鷹捉,取形於雄鷹搏兔。起勢,雙拳抱於丹田之側,其形如雄鷹抱翅,易經名 曰「地雷伏」。
  • 形意拳「懂勁知法」者才是上乘功夫
    所有這些都與形意拳所追求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及「無處不有、無時不然、觸之自應、不思而得」的技藝相去甚遠。因之運用招僥倖贏人,實乃形意技法的下乘之作。 勁法系形意拳特殊的「勁」「意」的運用。特別是尚派形意始祖尚雲祥先生之女尚芝蓉教練形意拳時,「著重練功找勁」,練的是「形神合一、渾元一氣」之功,找的是「六合完態、體用一源」的「真勁」。
  • 傳統武術|形意拳「八荒」練法
    八荒之練,實是前輩人成熟之經驗,不可小覷。形意拳「八荒」練法一、說頭頭頂吊懸目端莊,頸伸項引領神光;山根垂正耳聽內,虎領二筋抱不僵。頭端目正,一身正氣。頭腦思維是人身指揮中心,不能胡亂晃動。頭頂肩沉,頸項伸拔,頂心暗縮為吸,頭頂又有暗吸的兩相爭意,才使人有了頭的吊懸感覺。
  • 河北南店張氏形意拳十大特色
    圖片二大特色:南店張氏形意拳三體式獨具特色,特別注重內開外合、五心內吸等內功修煉 ,內勁足,上功快,易得整勁。四大特色:南店張氏形意拳的「鷹捉」乃本派獨有。「鷹捉」乃南店張式形意拳的母拳,老拳譜講「把把不離鷹捉」,「鷹捉」煉的是混元勁(六面勁),本派高手「鷹捉」一煉數十年,甚至一輩子,行走坐臥不離這個,明暗化三勁融於其中,是修鍊形意功夫的不二法門。
  • 形意拳的樁、拳、形體系
    拳法特徵為兩鷹捉同時從身前齊向身側撅回成陽拳,一手出鷹捉上刁,一手出立拳前擊。步法特徵為沿左右折線斜向前進。兩鷹捉撅下為合,一刁一擊為開。為兩顧一打之法。橫拳:屬土,形似彈,有如彈滾之狀,有「生劈克鑽「之說。主練一氣之翻橫。拳法特徵為兩手左右輪換呈平圓形自肘下擰翻而出。步法特徵為沿左右折線斜向前進。兩掌陰陽相翻,拳從肘下橫出,為一顧一打之法。
  • 吳永麟:形意拳技法傳鈔
    落勢鷹形,四肢撐開,手足五指(趾)張開內扣,內勁前伸,手落丹田,肘不離肋,有雄鷹捉物之狀;眼神下注,手下擊,猛展若鷹。伸之為陽(鷹勢),縮之為陰(熊勢),內勁陰陽暗合,防守進取合為一體,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取法為拳。越此二勢(二儀),其拳失真。二儀即陰陽動靜、一伸一豎(縮),鷹有捉拿之精,熊有豎項之力,陰陽奇正(旋腰轉脊)含為一體,練的是又靈又捷沉實虛靈的粘勁、松彈綿中之剛勁。
  • 聶楓:形意拳與意拳之比較
    肢體中處處相互連通,構成一個整體,相互呼應,一動無有不動,無點不彈簧,以便能夠在不同情況下隨機隨勢發力應付技擊之需。」 想起李老師曾經教訓我的一句話:「形意拳不練硬功,不練筋肉,筋肉也不做功。」如今大體都公認意拳能打,然練意拳的也不練肌肉,也不練硬功,功夫都是一站而得。可能有站不出來的又去練別的,這個不在此列。
  • 怎樣練好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種之一,動作簡約,切合實戰,在武林中影響很大,習練此拳的人很多。形意拳的演練風格與眾不同,它的拳法動作走圓弧,而步法動作卻走直線;它的勁法,先練明勁,再到暗勁,最終到達化勁的境界。這個勁法鍛鍊的過程,就是由剛勁向柔勁變化的過程。這種拳術的修煉思路方向具有可行性,習此拳者非常容易見到功效。
  • 形意拳盤根功練法
    該功法老幼皆宜,是行之有效的鍛鍊手段。它運動量小,沒有高難度動作,易學易練,容易掌握。 盤根功法,汲取八卦掌之精華,綜合形意拳、太極拳之真義,將「天行健,地轉強,皆取盤意;木有本,水靠源,拳重根基」之盤根真經演繹得淋漓盡致,實乃形意之精髓。天長日久,能令上身輕靈自如,下盤穩固沉著,在技擊中,可進退迅速,變化多端,方便使用。
  • 形意拳與心意拳共用的《武穆拳譜》不過是個目錄
    1心意拳與形意拳用的是同一本《武穆拳譜》,然而流傳下來的《武穆拳譜》不過是個目錄,標題便寫作:意拳目錄(含目錄內容)、十大要序等,並沒有陳述內容細節與練法。目錄是以形意八訣與踐躦(十六字要訣)法為主,引導出形意拳核心四形——龍、虎、鷹、熊。另外,少林版本中,同樣有「八訣(六字)」,而六藝部分,是跟著六字之後的「出勢虎撲,把上鷹捉」,具體內容則具有少林特點,而內勁相同。
  • 形意拳的勁力與勁法
    形意拳勁法是指形意拳在實際運用中的明勁、暗勁、化勁、橫勁、豎勁、蹋勁、撲勁、絕勁、裹勁、舒勁.這些勁道基本屬於內家的勁道.一、明勁 明勁是顯形於外的勁,既是形意拳"由內著眼,從外著手"的一種功夫,也是築基壯體、易骨示增力和整發合勁的鍛鍊過程.明勁在三體勢中的練法是主於合而剛,在五行拳中的練法是主於整而發.在明戲的練習中,又有僵中之剛和柔中之剛兩種區別,僵剛與柔剛主要的區別部位在於上肢和手.僵剛是初學形意拳者多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這是因為學者還未換過勁來,一時還不能拋開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無論是在站樁時還是在走架練勢中
  • 形意十二形拳
    我們山西車派形意拳就是有十二形,而河南心意六合拳至今仍保留著十大形。心意六合拳十大形暗合天幹十個,形意拳十二形,則暗合地支十二個。形意十二形拳是模仿十二種動物搏鬥的特長而組成。它包括龍、虎、猴、馬,鼉,雞,燕,鷂,蛇,駘,鷹,熊。形意拳的形,就是指的這十二種動物的外形,而練五行拳,主要指的就是意。五形十二形組合起來,統稱為形意拳。。
  • 「宋氏」形意拳的風格和特點
    十七歲時遷居山西太谷縣,師承形意拳名家李洛能先生,是形意拳門派中屈指可數的大師之一。宋先生對形意拳之精義造詣很深,有很多獨到之處。他不僅身懷精深而絕妙的武功、而且還創編了《內功盤根》、《徒手十六把》、《麟角刀》等套路。特別是內勁功夫的研究尤為突出,在北派形意拳門中獨樹一幟。
  • 形意拳拳名之創立與傳播
    形意拳拳名之創立與傳播  李老農學得戴爭心意拳五行十二行之半數後曾隨二閭師從事保鏢業將近五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李老農受太谷富紳孟脖如之聘,離開祁縣,到太谷城內護院。從此,結識車二(即車毅齋),並傳授心意拳術。
  • 形意拳欲達上乘境界,須知十六練法
    「十六練法」是形意拳歷代先師從實踐中總結和提煉的關於手、眼、身法、步的要詣與精華。凡學形意拳的,要想學出一點上乘的功夫,務須逐字逐句地領會此「十六練法」的深刻含義,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此「十六練法」是:一寸、二踐、三躦、四就、五夾、六合、七疾、八正、九脛、十驚、十一起落、十二進退、十三陰陽、十四五行、十五動靜、十六虛實。
  • 論形意拳與仿生學的淵源關係
    許多科學家不斷探索生物界的奧秘,使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仿生學的起源很早,人類通過魚類遊泳本領,領會了船舶設計的改進方向;從飛鳥翱翔的啟發,發明了飛機。我國傳統武術和保健功法中,更有源遠流長的樸素性的仿生練法。戰國時代的《莊子刻意》就有:「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之所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