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韻是非常重要的,但長詩的韻並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詩歌作者常常會換韻,換韻有什麼作用呢?我們以賈寶玉的一首詩來看一下換韻的作用。
當時賈政要求寶玉和賈環、賈蘭為勇敢忠義的林四娘作詩,寶玉作了一首長詩,我們節選一部分:
恆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
穠歌豔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
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裡。
叱吒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
丁香結子芙蓉絛,不系明珠系寶刀。
開頭押的是色、射和得,都是入聲字。前四句講完之後,突然之間就換韻了,押的字還是仄聲,起、裡、舉,然後又換韻。這一小段裡,就換了六七次韻,那換韻究竟有什麼用呢?情感的轉折,韻中是可以含情的,不同的韻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我們看七步詩中: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泣和急都是入聲,入聲就是我們現在的普通話當中消失的一種聲調,這個音的發音特點就是&34;,就是發音脫口就收回去,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我們發英語當中的&34;,那個&34;不用讀出來,一脫口就把它給收回去了。這是入聲字的發音方法。所以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會發現曹植的那種內心那種憤怒、痛苦,是可以通過入聲展示出來的。
當然古代人不完全是這樣發音,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通過這樣的發音來體會一下入聲到底是什麼感覺,因為他脫口就收,所以古人在表達一種強烈的情緒,比如痛苦、憤怒等等這種情緒的時候,往往就喜歡押入聲。比如&34; 絕、滅、雪,當時讀來都是入聲。還有嶽飛的《滿江紅》,押的都是入聲。所以韻中是含情的。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再看《夢李白》兩首,詩裡押的全是入聲,比如測、息、翼、關塞蒙的黑(he四聲)、猶疑照顏色的色、無使蛟龍得的得,全是入聲。為什麼要都使用入聲?因為他的情緒很難過,他很擔心李白,所以他就用入聲來押韻。這首詩押的是仄聲,是古體詩。
總而言之,詩歌押韻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朗朗上口的吟誦帶來的充滿韻律的美感,更是表情達意的需要,能含蓄地體現出詩歌的情感。這也是我們需要傳達給學生的一個重要的意識和方法。
以上內容來自特級教師王海興《中學語文 古詩詞鑑賞教學創新》,更多乾貨,點擊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