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慈子孝」還是「棍棒出孝子」?若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

2020-12-14 名師苑

在大多數的中國家庭裡,家長常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嬌養造就忤逆」的觀點,大部分孩子也是被父母打到大,其實大多數的父母還是明白寵溺孩子的危害,但過度的懲罰,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對孩子人格和性格的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要不要棍棒,這是一個問題。棍棒其實就是一個負強化的教育方法,通過鞭打,懲罰等方式達成積極的需要,父母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我們要知道不是只有一種教育方法,其實有時獎勵,也能達到你們想要的結果,但所有的「過猶不及」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堅持適度原則,是聰明父母所掌握的。

我想,初為人父母的你們一定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在教育一個心理,身體健康的孩子前提下,即保留威嚴又讓保留慈愛的一面吧。

l 首先,給孩子建立一個溫暖,安全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對你產生安全依戀。父母的陪伴,給孩子足夠時間,幼兒期的孩子經常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受到驚嚇或者出現害怕情緒,這時安撫他的情緒,給她溫暖,讓他知道父母會保護他,讓他產生信任感,對於之後的親子關係建立會有很大幫助。

l 有意識訓練兒童逐步設立目標,克服困難並達成目標。也要注意這個目標,不能過高,甚至超出孩子接受範圍,要培養孩子的目標意識,適度幫助和引導他,在目標實現後,告訴他那是成就感,並獎勵孩子,培養她的自信心。有時孩子也有自主的行為,當他們有意識地做簡單的事時,不要輕易否定他,給他足夠信心,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l 父母有能力成為他們的榜樣,教育孩子去愛,樹立正確三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的行為,會經常被孩子觀察。事實證明,家庭不和睦,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的暴力傾向更嚴重。而且這種陰影在孩子的模仿行為中得到體現,所以教會孩子珍惜生命,為孩子做良好積極的榜樣作用,多關注美好的東西,懂得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l 多鼓勵和支持孩子,任何時候不讓他孤立無援。多注意孩子喜好和害怕的東西。例如,孩子怕黑,擁抱他,告訴他這種感覺叫害怕,父母本身要明白,害怕是很正常的,不應該性別歧視,認為男孩子不該害怕,不怕黑,這是一種不太合理的期待,不要嘲笑他,給他自信,幫助他克服恐懼,多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事物,孩子也有自尊,需要支持和鼓勵。

除了培養兒童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更要注意懲罰的方式。有時適度的懲戒是必要的,但是我們要學會如何適度懲戒-學會適度懲罰。

1. 懲罰需掌握「力度」。

常用不驚,常打不怕,經常打孩子,孩子對你的懲罰習慣化,長時間就會適應,心理脆弱的孩子會想要逃避,離家出走等等,在青春期這個敏感脆弱的時期,孩子甚至會採取消滅刺激源這種極端的方式。

震驚全國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在案發時,吳謝宇並沒有選擇迂迴方式處理與母親的矛盾。而是採取極端的方式,吳謝宇的人格無疑是不健全的,而這種不健全人格的養成與她母親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聯繫,母親對他長期的語言暴力,分嚴格,冷暴力致使吳謝宇母子的關係緊張,讓吳建宇不再是適應或者逃避而是採取極端方式消滅刺激源。因此,父母一定要學會適度懲罰,建立孩子的健全人格。

2. 懲罰需注意場合。

不在人前教育孩子,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容易讓孩子自卑,從而恐懼在人前講話,這對於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尊重是相互的,試想:孩子在公共場合和你頂嘴,那一定很丟臉吧,所以學會換位思考,適當地為孩子改變,更利於建立良好親密的親子關係。

最後,我想告訴父母們一個教育孩子和化解矛盾的萬能方法:溝通。

學會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常溝通,交流,其實比任何懲罰都有效,在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化解親子矛盾。溫暖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總結,以上就是我提出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們!別忘了收藏加關注哦!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國文化經典《論語》告訴你,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古話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自從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多少父母拿起了他們的雞毛撣子、掃帚、小板板,開始了對孩子們正義的懲罰。一邊打著一邊還會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一個人犯了錯誤,懲罰過了他,他以後就能改過自新嗎?顯然,不太可能。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文|橘媽育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來源於法家學說創始人韓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在民間開始流傳「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進而衍生出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只適於那個年代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人們深受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洗禮,在那個時期所有的人都被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所以,即使父母對子女動手,那也是在教育子女,為子女好。在子女犯錯時,通過暴力來讓子女「長記性」,在以前看來確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教育「手法」。
  • 棍棒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只會給孩子帶不良的影響
    當小孩不聽話時家長都會對小孩進行傳統粗暴的教育,因為他們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但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確的,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給小孩帶來不良的影響。小E和丈夫共同育有一個兒子叫樂樂,今年4歲了。他們對小孩的教育就是這種傳統粗暴的教育,他們認為小孩不打不長記性,所以對小孩的教育非常嚴苛。
  • 教育孩子,到底使用讚揚教育 還是遵從棍棒之下出孝子?
    於是引來另一方家長的不同意見,他們覺得東西方文化不同,作為中國人還是要尊重老祖宗的教育法則--棍棒之下出孝子。面對不同地聲音,筆者有話說。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更傾向於父母的再學習,不過這裡的學習不是去讀大學,而是要進行有效的親子教育培訓。
  • 什麼樣的父母容易養出白眼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能丟嗎?
    曾經我看到一些公知這麼說過,我國教育從古代就出了問題,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都是一些糟粕,害人的糟粕,看看人家西方,從小對孩子鼓勵,哪怕做錯事,會舉例教育孩子,從來不打孩子。順便極力地誇耀西方的教育方式。
  • 棍棒之下出孝子與好的孩子是誇出來的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其實這兩句話翻譯過來無非就是懲罰與讚美,棍棒之下出孝子代表著懲罰,誇出來的好孩子代表著鼓勵。那麼我們只需要分析懲罰與鼓勵的作用。當然不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規則的人之所以也制定了懲罰措施是為了讓人們遵守規則,老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還是以遲到為例,之所以有懲罰措施是為了讓學生上課不遲到,上班族按時上班。往大了說法律也是一種懲罰措施,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接受規則,不違法亂紀。那麼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懲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不打破規則,也就是不打破底線。
  • 縱觀近兩年情況,棍棒底下真的出孝子嗎?
    目前很多家長還是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舊觀念。但是這種觀念一定就真的正確嗎?目前的大部分人對於老話始終是深信不疑,例如「子不孝,父之過」、「小樹要修,孩子要教」等等。但是真的所有的所謂老話都是有道理的嗎?小編身邊就有一個這種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觀念的家長,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始終堅持非打即罵的觀念,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犯了錯誤,抬手就打。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棍棒下出孝子?請不要讓巴掌下留遺憾!
    像這樣可能在呼吸道做手術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呼吸道做手術麻醉,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確保氣道安全。然而,小兒的不配合,加上小兒氣道尚未發育成熟,以至於氣道相對狹窄、且與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小兒氣道處理更為有難度。很快,我就搞清楚手術的一些具體細節:患者是鼓膜穿孔,需要做鼓膜修補術。主刀是自己醫院的,沒有請專家。
  • 虎爸暴打10歲兒子致重傷獲刑,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我國有一句俗話,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是通過暴力手段的嚴厲管教,才可以讓孩子德才兼備的成長。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一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家庭奉行的方針。相信幾乎所有孩子都曾有過被父母打手心、抽屁股的經歷。曾經經歷過父母打罵的家長,沿襲了上一輩的教育方式,也會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 棍棒底下出痞子
    作者 盧立鋒這是一句顛簸不破的謬論:「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謬論直到如今都被很多人認可,認為好娃娃都是打出來的。真實的情況卻是:棍棒底下出痞子!「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長無論遇到什麼事,他都只相信棍棒,只相信打罵,何況孩子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大的奇恥大辱,按常規這個笨孩子是躲不了一頓暴打的。而這個孩子的媽媽沒有打罵孩子,她說:我把他領回去自己教。他的媽媽想證明自己的孩子很優秀、想證明自己教的比老師還要好。
  • 男子堅信棍棒下出孝子,逼6歲兒子「頭懸梁」、練「鐵頭功」
    原標題:湖南一男子逼6歲兒子「頭懸梁」、練「鐵頭功」,法庭發人身保護令 男子李闖自幼在家暴中長大,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男子李闖自幼在家暴中長大,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從兒子6歲起,李闖就逼他用頭撞牆練「鐵頭功」 ,效仿古人讓兒子「頭懸梁」,用長繩高高地束起頭髮,甚至用鐵絲捆住兒子的手,讓其在家裡不停跑。4月28日,天心區法院作出人身保護令,禁止李闖恐嚇、辱罵跟蹤、騷擾和接觸兒子。李闖當場寫下保證書。
  • 棍棒底下出孝子?所有家庭悲劇的開端!
    他們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典型。苦難已經過去,並且帶來了幸福和成功!這樣的結局才能出孝子!!!!!!!!!!!!!!!但是往往棍棒式教育很難帶來好的結局!他們會打電話很甜膩膩的喊一聲「媽媽」(一身雞皮疙瘩的那種)你再看看那些棍棒式教育爸媽眼裡的失敗品家庭概念淡薄!(動不動挨打還要感恩家庭?)做事沒有底線!(錢這方面,他們隨他們爸媽,功利性極強!)
  •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沒有道理,孩子有這4種行為,家長一定要嚴管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現在很多家長崇尚「快樂教育」,反對中國傳統的「棍棒教育」,對孩子百般包容,百般呵護。然而對於這種教育方式,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我們對我們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這沒有錯。那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
  • 一個棍棒教育,一個優養教育,你的選擇是?
    韓非子有句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這話的確是老韓說的。誰知道經過兩千年的訛傳後,變成了「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倘若老韓活到現在,估計會被氣瘋的。可是當下的人們,往往忽略孔丘的教育方法,每當孩子犯點錯,最先使用的往往是那個冠名老韓的教育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們先聊棍棒教育一個從小挨棍棒的孩子,會活成什麼樣子?這個還真不好說。
  •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這3個年齡段不要老打孩子,影響不止一點點
    老一輩的人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是被打大的,現在不也好好的嗎?但是大家回想一下,但凡小時候被家長狠狠揍過的經歷,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了,是不是還記憶深刻?心裡是不是還會埋怨當時的父母呢?
  • 棍棒造句和解釋_棍棒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9、竹節人)棍棒參考例句:1、他昨晚遭歹徒以棍棒襲擊,身上的財物被洗劫一空。2、刀槍棍棒混社會,不如扛槍去部隊。3、棍棒出孝子,雖然沒有什麼科學驗證,那還是很有實踐基礎的。
  • 這套西北棍法練起來很爽,若不了解六種風格,只會適得其反
    這套西北棍法練起來很爽,若不了解六種風格,只會適得其反
  • 棍棒下不一定出孝子,孩子犯了錯,父母的讚揚和懲罰都要適可而止
    好奇的內心加上多動的行為,註定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但近些年來,一種所謂的賞識教育,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地傳播開來。受其影響,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犯了難:該哄孩子,還是該懲罰孩子?
  •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聽管教,你有沒有嘗試「誘導式教育」呢?
    在當今這個時代,父輩們認為的「棍棒下出孝子」顯然已經不適合教育孩子,在大多數家庭中,無論家境好壞,家長給孩子的都是最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這種情況也愁壞了很多父母,寶寶不聽話,捨不得打罵孩子,於是就開始進行滔滔不絕的教育性思想的灌輸,難道這樣做孩子就真的聽進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