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意見領袖的輿論引導研究

2020-12-11 人民網傳媒

摘要:由於網際網路的進步拓展了社交媒體輿論平臺,用戶的話語權意識發生改變,並且產生了新的網絡意見領袖和意見階層。同時,傳統網絡空間受到了新媒體的衝擊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導致輿論場域內發生變化,本文經研究發現從微信私密性特點的角度來看;微信輿論場域是「諮詢室」,則受眾是有著心理需求並被偏離主流價值觀的輿論誤導的「來訪者」,意見領袖此時充當著「心理諮詢師」的重要角色,通過破冰、引領、身份認同、重複記憶、交互挽留等五個階段,構建平等對話空間達到有效的溝通,提供全新的微信意見領袖輿論引導路徑。

關鍵詞:微信輿論場;意見領袖;輿論引導;對話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6-0000-03

微信作為一個受眾基數龐大的公共輿論平臺。由於微信自身小圈化熟人社交、閉環式傳播等特性和複雜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微信在傳播過程中帶來了信息傳播規範缺失、謠言信息屢禁不止等問題。微信意見領袖的輿論引導路徑需要打破僵化的模式、例如意見領袖發揮積極作用,提高媒體公信力等建議沒有落在實處,本文將結合國內已有的意見領袖輿論影響機制研究,闡述對於新型輿論引導路徑的分析以及成果。

一、微信意見領袖的輿論影響機制

(一)微信輿論場現狀

微信中的微信群、朋友圈屬於相對私人化、隱私化的半封閉性的社交群組,違規信息以及謠言擴散行為難以把控和監管,相比於微博輿論場的井噴式效果,微信輿論場中不易察覺的輿論暗流更加需要謹慎對待。

其次,微信謠言傳播的話語權廣泛化,分界是模糊的,無論意見領袖還是受眾都可以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微信輿論場中的話語權從官方讓渡到民間,兩個輿論場之間的競爭沒有停止,微信謠言煽動公眾情緒誘導分享,一旦受眾的情緒受到牽引就會進入偏離主流價值觀的輿論空間。最後,謠言傳播呈現出小圈化特點,由於微信朋友的關係建立在親情、友情、愛情等基礎上,再以這些個體為謠言接收埠,向外繼續輻射擴散,謠言因此循環往復的傳播,可能導致群體極化。

(二)微信輿論場中的意見領袖

微信意見領袖不同於網絡一般意見領袖。學者陳雪奇、劉敏在《新聞記者》中撰文認為微信中存在兩類意見領袖,一類是強關係意見領袖,與用戶之間的關係多為親戚、朋友、家人,由於關係親密和互動頻繁,這類意見領袖往往有更大的話語掌控權,受眾更偏向於選擇相信這類意見領袖的言論和態度。[1]而另一類是弱關係意見領袖,多為訂閱號組織或者個人公眾號平臺,這類意見領袖通過消息推送來發布信息,受眾也可以回復訂閱號或者留言進行互動。

(三)三個層面的輿論影響機制

1.認知層面的輿論影響機制

大眾媒介具有設置議程的功能,而人們會對大眾傳媒認為重要的議題首先採取行動。這些議程會影響受眾對微信中重要性事件的判斷和認識。[2]

2014年10月,微信公眾號「蜜琪兒」推送文章《農夫山泉停產,這水我再也不敢喝了!我要買飲水機!》並在文中造謠農夫山泉的水質不健康並且已經停產,由於農夫山泉在國內市場份額巨大,該文章一經推出得到十餘萬轉發量,翻閱該公眾號的歷史消息,普通微信文章的轉發量僅有數千次左右,而通過設置農夫山泉的議題,十餘萬的轉發量使該公眾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微信公眾號「蜜琪兒」普通文章轉發率不高,而通過話題設置、以及運用農夫山泉和水質問題等關鍵詞,立即引起了受眾的注意,受眾的認知被謠言文章所誘導,輿論生態被破壞。

微信輿論場中受眾的注意力往往會被「意見領袖」輕易地引導到事先設置好的議程上面,意見領袖的個人意見甚至比傳統媒體更具有影響力、且覆蓋面更廣、傳播力度更強。從而在認知層面上對微信輿論場形成巨大的影響。

2.態度層面的輿論影響機制

輿論場中公眾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3]因此,輿論本身就隱含著公眾的態度和情緒。

態度層面的影響機制是更為直接的。2018年9月微信謠言如颱風「潭美」即將登陸廣東、 QQ可以鑑別人民幣真偽等危害指數和欺騙指數均在3顆星以上的謠言在擴散後不久,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與騰訊 QQ、騰訊金融科技證實掃一掃鑑人民幣真偽為謠言,中央氣象臺證實颱風「潭美」即將登陸廣東為謠言,這些權威單位和權威專業人士,以意見領袖的身份出現,通過微信推文的方式,開啟專家對話欄目,一開始並不是陳述事實本身,而是強調引發受眾情感的言辭,如颱風對市民的出行影響,如警惕傳謠信謠的言辭,與受眾的情感產生共鳴,到達影響受眾態度的效果。

3.行為層面的輿論影響機制

首先,在網絡謠言中,「沉默的螺旋」的發生機制並沒有消失。其中佔據支配意見的角色就是意見領袖,意見領袖依靠自身的影響力引導受眾對意見環境的認知心理發生變化,劣勢意見可能迫於群體壓力和意見領袖的支配意見發生轉化。泛娛樂化時代造成了輿論生態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理性表達意願逐步讓位於情感的肆意宣洩,從而造成了新媒體輿論場的眾聲喧譁。[4]

如上文提到的農夫山泉謠言,同年2014年12月3日, 為了營銷利益某施姓男子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推送謠言文章《農夫山泉停產,市面上所售90%都是造假水》,之後消息在微信平臺內迅速傳播。同時微信輿論場內一方支持一方認為反對,微信謠言文章發出之後,農夫山泉立刻產品滯銷、大量經銷商退貨導致經濟損失慘重。輿論場內的意見開始傾斜,並且在沉默的螺旋中優勢意見越來越強,大部分的網友傾向於農夫山泉水質造假,因此才造成農夫山泉龐大的經濟損失。

其中,微信公號中的意見領袖對推動「沉默的螺旋機制」的發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意見領袖的文章、態度、意見的引導下受眾採取行動。如農夫山泉事件,受眾在受到微信謠言的誘導下對產品失去了信任度,不購買甚至是抵制產品,從而導致產品的滯銷、退貨、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微信意見領袖所發布的信息或態度,符合網友的媒介接觸習慣和心理需求,受眾認為水質會影響自身健康,許多關鍵的敏感詞既表達了意見領袖的態度,又直達受眾的心理預期。

二、新型輿論引導的路徑分析

(一)建構平等對話空間

傳播者和受眾之間需要達成共通的意義空間才能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微信意見領袖在發布文章、言論、態度的時往往沒有與受眾平等的溝通對話,意見領袖強大的影響力對受眾施以認知、態度、行為層面的作用,受眾對於自己追隨的意見領袖近乎完全信任,這使平等的對話空間成為傳受雙方穩定情緒的一座中轉站,意見領袖需要被規範到主流價值的軌道上,受眾需要穩定負面的情緒。微信輿論場域是「諮詢室」,則受眾是有著心理需求並被錯誤輿論誤導的「患者或來訪者」,意見領袖此時充當著「心理諮詢師」的重要角色,在不同的階段,意見領袖引導輿論的工作重心和方式也不同。

破冰階段。在心理諮詢室中,諮詢師作為專業人士能表達正確的價值觀,與意見領袖有著高度相似性。雖然諮詢師沒有身處社交網絡的中心位置,但在諮詢室內他就是整個場域空間的主導者,因為所處位置的不同會使來訪者在心理層面有一定程度的失衡感。因此當意見領袖準備輿論引導時應轉換自身的角色,表現的平易近人且易於交流,避免因自身的專業能力與受眾之間出現隔閡,更加接近受眾的心理才能清晰輿論引導的方向。

引領階段,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問題事件及其所引發的情緒存在於來訪者的無意識狀態,諮詢師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逐漸認識到自己無意識的心理過程[5]。而微信輿論場域中的謠言往往是牽動受眾內心負面的情緒,如恐懼、恐慌、盲從等。受眾的多種情緒集合在一起甚至會影響輿情的走向,因此針對輿論主體現存的不明確性,意見領袖引領受眾進入正確的價值觀軌道,需要從受眾的情緒上發力,創造情感共鳴,發揮意見領袖優勢、發揮個人感召力。

身份認同階段,在對話的過程中,來訪者的價值得到體現並且被注意、被關懷、被支持和讚美,這就是身份認同。諮詢師通過認同來訪者的身份能夠獲取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在輿論引導過程中,一旦出現信息斷層或信息失真,謠言傳播可能惡化甚至發生群體極化。認同受眾身份的意見領袖是很少部分的,那些將自己定位在精英領域的意見領袖與受眾之間的鴻溝太大,往往不能獲取到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受眾的信息需要得到認同,同樣,受眾的身份也需要認同。

重複記憶階段,心理諮詢的過程是私密且個人化的,來訪者吐露真實的信息之後是帶有防禦心理的,在之後的心理疏導工作中雙方會有交際困難。而在輿論場中意見領袖的積極作用需要持續化的進行而非一次性使用,受眾在態度層面上需要不斷地受到刺激以避免產生防禦心理。正如心理諮詢需要雙方不斷深入了解,反覆強調議題,反覆回憶最敏感的心理區域。受眾也是如此,需要意見領袖更加小心的對待交流。

交互挽留階段,現代諮詢機構一直強調雙方的平等性,構建平等對話的空間需要在輿論場內完成,意見領袖和受眾的平等性主要體現在交互過程中,意見領袖的態度和意見往往以更加專業化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在微信輿論場通過留言、點讚、轉發的形式與受眾積極互動,交互體驗得到升級,更多的受眾會停留在舒適的、正向價值觀的輿論場內。

(二)轉變思維方式以提高輿論引導力

爭取受眾的認同是佔領輿論高地的重要前提。在微信輿論場中輿情發生之後,及時回應並不能使媒體和受眾都滿意,應當以爭取受眾的認同為最終價值價目標。微信輿論事件的討論過程中,切忌「一刀切」式封堵和拍腦袋決策,刪帖或刪評論極易失去良好的公眾形象,並且會給輿論場中的討論以遐想空間,使事件討論的結果模糊不清。因此應該以爭取受眾認同為輿論導向的最終價值目標。

轉變微信輿情事件命名思維方式,應當從微信事件命名的初始階段開始。新媒體時代後,標題黨、標籤化現象嚴重,很多公共事件因為命名不同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如著名的毒疫苗事件,其中的疫苗其並沒有毒害效果而是因為儲存不當而失效,但被貼上「毒疫苗」的標籤冠以「毒疫苗」的標題之後,立馬刺激到了社會公眾的恐慌情緒。因此在事件命名的初始階段,應當掌握命名權佔據主動地位。

輿論宜疏不宜堵。構建平等對話空間為公眾的情感按摩,能夠快速疏通輿論場中負面的價值能量,為偏離主流價值觀的受眾按摩內心情感、緩解焦慮與壓力。與此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疏導沉澱許久的輿論場後遺症。

最後,輿論場內由於複雜的多方面因素會不斷變化,我們不能固守成規,當受眾受到意見領袖的錯誤引導,微信作為新媒體要利用自身優勢,使用主流官方平臺發布深度報導,對謠言進行深度調查以還原事實真相,在整個過程中將事件清晰的置於公眾眼前,並且在提高媒體自身的權威性的同時也要加強意見領袖的主流價值觀輿論引導力。

三、結語

意見領袖在微信輿論場的閉環式傳播環境中充當著助推器和放大鏡的角色,由於微信中的強關係建立在親情、友情、愛情等基礎上,訂閱號的受眾群龐大,意見領袖的態度和觀點具有左右公眾意見的巨大影響力。意見領袖在認知層面、態度層面,行為層面對受眾施加影響力以達到引導輿論的目的,「對話」在意見領袖和受眾之間構成了一座橋梁,平等的溝通和情緒的引領在輿論空間中能夠安撫負面能量帶來的消極影響。意見領袖作為受眾當中的活躍型中堅力量,應當更加關注受眾的情緒,為引導輿論的工作貢獻出更加積極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雪奇,劉敏.微信場域中的意見領袖[J].當代傳播,2015(3):93-95.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35-36+162-163.

[3] 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240.

[4] 金蕾蕾.從沉默到喧譁——新媒體輿論場的傳播及引導機制研究[J].現代視聽,2018(4):32-35.

[5] 冉永平,雷容.心理諮詢會話中的對話共鳴與知識協商[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3):28-35.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網絡意見領袖與社會輿論的引導
    要通過網絡意見領袖來引導社會輿論,則意見領袖必須進行專業素養和公共精神的自我提升,同時推進網際網路公共領域的建設,政府機構也應加強主流意見領袖的培育。 【關鍵詞】:網絡意見領袖;社會輿論;輿論引導 網絡意見領袖,即網絡傳播中出現的為他人提供信息,並且對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活躍分子」。
  • 社會輿論的現狀和挑戰與立體化輿論引導格局的建構
    以主流媒體和政府構成的官方輿論場和以自媒體、意見領袖以及公眾構成的民間輿論場對話與衝突幷存,輿論場分化明顯。1、參與意願的強化參與主體是社會輿論的核心要素,信息交流和態度交換的實現取決於政府、公眾和意見領袖的參與意願。
  • 輿論反轉研究的文獻綜述
    本文以相關的文獻研究和事例分析,對輿論反轉現象的內容、原因、過程、引導方式等方面分析,歸納出同類事件的一些共有規律,總結出針對主流媒體、意見領袖、網絡受眾等不同主體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輿論反轉;文獻研究;意見領袖;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043-02 「輿論」或「輿情」是近些年傳播學領域出現的新興詞彙和熱點問題。
  • 5G時代輿論生態變化與輿論引導新範式
    於是,真實的信息或者正確的意見有可能被掩蓋或者淹沒,原本合理的利益訴求也可能發生扭曲和變質,從而損害網絡輿論場的和諧和健康的民主政治生態。突發性、情緒化的網絡輿論傳播增加了輿論引導的難度,隱藏著很大的社會風險,甚至可能引發民眾恐慌、社會失序,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虛假民意」的幹擾。
  • 中國微博意見領袖的行動特徵
    它是指,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會出現"兩級傳播",信息的傳遞是按照"媒介——意見領袖——受眾"傳播模式進行,即信息由媒介流向意見領袖,在經過意見領袖過濾、解讀後傳遞給下一級受眾。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興起,改寫了傳統意義上的"二級傳播"模式,改變了輿論生成、表達機制,但意見領袖的影響仍然存在,且表現活躍。
  • 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微信話語分析
    本文通過對輿論引導的典型案例「涼山森林火災」進行主流媒體微信話語分析,運用Gee的話語分析綜合法從七個維度分析主流輿論場話語的建構過程與相應的情感話語策略,並嘗試發掘背後的意識形態。研究發現,主流媒體通過情感主義路徑建構「英雄」的策略繼而實現政治的情感化,而如環境、問責、技術改進等許多值得思考與可作為的事物被弱化乃至遮蔽。用話語分析輔助輿論研究,輿論引導的策略得以具象地呈現出來。
  • 輿情的「質變」 突發事件演化中變換階段的意見領袖推演分析
    通過對輿情變化階段的預判與控制,才能更好地將突發事件輿論往可控的方向引導。但總的來說,關注「意見領袖」對輿情演變的作用,同時考慮到突發事件輿情演變的階段性特徵的研究,多集中在輿情發展前期,對於輿情演變中關鍵的「質變」階段的已有研究很少。隨著傳播工具和研究方法的改進,學者們在如何識別「意見領袖」的問題上不斷嘗試新的途徑。傳統的「意見領袖」識別主要藉助問卷調查、自我報告法、關鍵人物訪談法等。
  • 融媒體輿論引導策略分析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融媒體發展與輿論引導的協同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媒介發展同輿論引導的關係,明確提出「讓主流媒體藉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論述,是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豐富、創新和發展。
  • 藍皮書:輿情影響公共政策 記者意見領袖作用重大
    中國網8月19日訊 2013年8月19日,由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13年《輿情藍皮書》發布會」在滬舉行,會上正式發布了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3輿情藍皮書《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2013)》。
  • 韓國「N號房」背後的意見領袖傳播與媒介倫理問題
    發揮網絡意見領袖的作用, 須與之建立感情, 構建常態化聯繫機制。通過研討會、論壇、座談會、聯誼活動等常用工作形式, 定期與網絡意見領袖建立直接、密切的聯繫, 加強經常性的線上互動、線下溝通, 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意見訴求。第二, 構建引導及規範機制。一是堅持典型引導。
  • 意見領袖的缺席與兩種民意(「微博民意」和現實民意)差異的相關性
    根據調查研究,符合上述標準的意見領袖有,方舟子、彭曉芸、張放、路金波、韓仁均。本文將以這些意見領袖為研究對象做進一步調查分析。 (四)「微博民意」 民意或輿論(public opinion),是社會上值得注意的相當數量的人對一個特定問題表示的個人意見、態度和信念的匯集。
  • 胡泳: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網絡意見領袖?
    ④簡而言之,第一個要件衡量的是意見領袖是什麼人(他是何種價值觀的化身);第二個要件衡量的是意見領袖知道什麼(他最擅長什麼);第三個要件則衡量意見領袖認識誰(他處在什麼社會位置上,哪個社會群體跟他關係最密切)。  第一個要件跟思想相關。意見領袖,顧名思義,必須有意見。換言之,意見領袖必須是一位思想者,要靠思想去引導別人。
  • 新媒介環境下黨報的輿論引導創新
    李良榮教授指出,輿論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裡,公眾對於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2]胡鈺在《新聞與輿論》一書中提出的觀點也與之相似,認為輿論就是社會中特定群體對特定事件表現出來的特定意見。[3]輿論需要有主體、本源和具體的表達形式。輿論的這些性質,決定了無論是出於主觀還是客觀,輿論引導客觀存在,同樣存在不同的輿論場。
  • 自媒體時代社會風尚引導問題研究
    截至2018年1月,微信粉絲高達1 400萬,它深受廣告主青睞,頭條報價最高80萬。2019年1月31日,咪蒙旗下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布長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隨後該文被指出「虛假杜撰」,漏洞百出,輿論不斷發酵升級,文章因違規被刪。至2019年2月21日,咪蒙等相關自媒體全部註銷關停。千萬粉絲和數億估值瞬間歸零。
  • 開闢輿論研究新領域
    輿論引導於20世紀80年代末,伴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視,逐漸趨於成熟,現已作為獨立概念成為我國輿論思想的核心,成為中國特色輿論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30多年來,學界圍繞輿論引導、提升輿論引導力進行的研究,既有針對現實的理性思辨,又有注重實證考察的系統分析。
  • 科學引導網絡輿論,推進主流意識形態大眾化
    今春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網絡輿論引導與管理方面的實踐進一步證明,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還存在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如何做好輿情預警及分析研判,科學引導網絡輿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難就難在如何準確拿捏分寸。為此,各級幹部、各方面的管理者亟待提升本領,用創新思維和創新智慧構建支撐網絡強國建設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 【戰「疫」說理】加強輿論引導 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作者:雲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蔣紅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親切慰問廣大群眾和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就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決策部署。
  • 微博傳播的輿論影響力
    在輿論發展的生長期,微博加速其擴散,推動輿論高潮;在輿論發酵的成熟期,微博意見領袖推波助瀾,影響輿論走勢。依靠龐大的用戶群和獨特的用戶關係,微博日益成為新媒體格局中影響力持續增長的媒介形態,而其裂變式的傳播特徵在不斷彰顯微博輿論影響力的同時,也引領著轉型期我國社會的輿論關注點。    首先,微博加速輿論擴散,推動輿論高潮。
  • 淺析網絡輿論監督
    (三)網絡輿論監督中「意見領袖」的缺失會使輿論監督陷入混亂,不能形成合力,削弱了監督的效果「意見領袖」是指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在傳統媒體信息傳播中,信息發布者控制著信息的發布過程,並形成自己的觀點,充當意見領袖的角色。輿論監督也會依照意見領袖的觀點而形成輿論監督的集體意識。在網絡輿論監督中,監督的主體分散,利益不同,又受刻板成見的影響,很難形成一個單一的意見領袖。
  • 微博「意見領袖」的發展與演變
    它以名人微博為基礎,逐漸建立起完善的「意見領袖」系統,這是新浪微博得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文獻綜述 雖然微博出現的時間較短,但其新穎的特性和強大的吸引力,一出世就引起了國內媒體人和學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學者研究微博的角度大致分為三大類別: 一.傳播學角度。從傳播學角度來研究微博客的文獻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