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歐洲阿拉伯化」被嚴重誇大
歐洲的右翼勢力大聲疾呼「歐洲阿拉伯化」,描繪著敵視歐美價值的穆斯林人口在歐洲大陸上迅速增殖、歐洲成為全球恐怖主義培養皿的「可怕」未來。然而,最近一期美國《新聞周刊》封面故事指出,這樣的擔憂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故意誇大。
甚囂塵上的「歐洲阿拉伯化」論
傾聽歐洲極右派的聲音,很容易得出的結論就是這片大陸將要迎來與數百年來老對手的新一輪衝突。「歐洲遭受的第一次伊斯蘭入侵於公園732年的普瓦捷之戰被終止。
第二次則是於1683年在維也納大門口停了下來。現在,我們必須終止當前的伊斯蘭秘密入侵,」荷蘭自由黨領導人基爾特-懷爾德斯如是說。該黨聲稱,伊斯蘭教的教義鼓動恐怖主義。
這是煽動人心的言論。但懷爾德斯的言論反映出了大西洋兩岸更多右傾思想家所共同持有的一種觀點。歐洲的世俗主義傾向主張寬容,這導致了數十年來大量移民湧入而沒有遇到嚴重挑戰。由於太過懦弱,無法捍衛其自身的價值,歐洲各國的政府總是準備平撫穆斯林的輿論並必須預計到最壞的情況。在《孤獨美國》的作者、加拿大人馬克-斯代恩等人的支持下,認為外來移民及其高出生率可能意味著到2025年穆斯林將佔到歐洲總人口的40%的觀點也獲得了市場。美國外交人士薩維吉聲稱,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本世紀中葉,穆斯林成為歐洲的多數人口並非毫不可能,而那將增加衝突的危險。英國歷史學家費爾古森寫道:「地中海以南和以東朝氣蓬勃的穆斯林社會正準備在老邁的歐洲拓殖。」美國記者卡爾德維爾則預測稱,一個「堅定的」、「自信」的伊斯蘭教似乎很可能將其意志施加在「不穩定的」歐洲文化上。這些陰鬱的人士談論著敵視美國利益、受縛於伊斯蘭教的「歐洲阿拉伯化」。
反穆斯林情緒在歐洲抬頭
這些警告與公眾對於歐洲已成全球恐怖主義培養皿的擔憂產生了共鳴。畢竟,9/11劫機者是在德國策劃襲擊的,而歐洲本土的恐怖分子參與了馬德裡和倫敦襲擊。另一種擔心也在增長:拒絕同化或融入的移民人口日益增長,他們將奪走就業機會,加大公共服務的壓力。去年,佩尤輿論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西班牙和德國約一半受訪者對穆斯林持有負面看法。在西班牙,這一數字自2004年以來攀升15個百分點,達到52%。在今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懷爾德斯的荷蘭自由黨獲得了荷蘭全國選票的17%,反移民的英國國家黨首次獲得了2個議會席位。在澳大利亞,右翼的自由黨也將其獲得的選票比例翻了一倍,達到13%。
讓公眾變得警惕的是,歐洲國家目前幾乎全是中右翼政府,他們關閉了未來從穆斯林國家和其他國家移民的大門,並且還加強一個訊息:即擁有大量穆斯林的土耳其在歐盟不被歡迎。義大利亦計劃批准一項法案:如果將房子出租給沒有正式文件的移民,房東就將面臨牢獄之災。法國總統薩科齊上月宣稱,面紗是「壓迫女性的象徵」,「在法蘭西共和國的領土上不受歡迎」。
穆斯林口人增長速度被誇大
但是所有這些都模糊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歐洲阿拉伯化」理論的崛起是建立在有限的、難以確定的證據之上的。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04年的一項研究被廣為引用,這一研究列出了一系列可能出現的情況。其中最激進的一種是估算歐洲穆斯林數量將從今天佔歐洲總人口5%的2000萬增長到2025年的3800萬。但是這種估計是根據「外交報告、媒體報導以及政府、學者和其他消息來源」的。換句話說,這完全是根據猜測進行的猜測。即使它是準確的,那也只意味著穆斯林將佔到歐洲總人口的8%,根據歐盟預測,到2025年,歐洲總人口為4.7億。確實,歐洲穆斯林的數目將增長,但是其規模似乎被誇大了。美國波士頓的布蘭戴斯大學學者、《伊斯蘭教在歐洲》一書的作者基特-克勞斯說:「存在著相當故意的誇大,但是那些誇大的數字還是在被引用。」英國艾克賽特大學歐洲和伊斯蘭教問題研究專家格蕾絲-達維說:「那些謠言的最糟糕之處就在於,它的根據是一種假設,就是穆斯林當前的這些行為將一直持續下去。」
歐洲穆斯林社會日趨世俗化
「歐洲阿拉伯化」的神話意味著存在一個團結的伊斯蘭社會,一個能實施集體性的、潛在危險行動的集團。然而事實是在歐洲並沒有強大的穆斯林政治運動,在全歐層面上或在任何一國層面上都沒有,而穆斯林世界四分五裂,最明顯的就是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分歧,這些在歐洲也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主要的歐洲國家都將來自伊斯蘭世界不同地區的穆斯林移民加以區分,他們有著不同的習俗和長相。來自巴基斯坦的英國穆斯林要和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穆斯林交流很困難。居住在德國、來自土耳其的第二代穆斯林與新近來到比利時的摩洛哥移民幾乎沒有共同之處。即使是在各國內部,巨大的差異也是存在的。在德國,每10個穆斯林中就有一個是伊斯蘭教什葉派支派阿拉維派的教徒,更正統的教派是不承認他們的。
他們在個人道德領域也存在著顯著差異。最近一項蓋洛普民調發現,超過30%的法國穆斯林願意接受同性戀,而在英國,這一比例為0。近一半的法國穆斯林相信,未婚男女之間的性行為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德國穆斯林中這一比例為27%。前伊拉克國防部長、《伊斯蘭文明危機》的作者阿里-阿拉維說:「法國穆斯林的絕大多數事實上都遠離了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變成了一個由棕色或黑色人種組成的無定形群體。」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政治學家喬亨-西普勒說,許多年輕的土耳其人都問他伊斯蘭是什麼。「他們失去了與他們父母、祖父母的宗教信仰的聯繫,」他說。最近的政府調查顯示,德國40%的伊朗裔人士承認他們沒有宗教信仰,而德國的北非裔人口中這一比例為23%。在荷蘭,只有27%的穆斯林會定期去清真寺,這比基督教新教徒去教堂的比例還低。(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