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周刊 網絡整理 作者: 時間:2020-12-25 11:27
張忠 經營風格 臺積電
此前,張忠謀退休,劉德音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一職,臺積電正式進入劉、魏共治時代。兩人接班迄今,正好迎來臺積電一輪新盛世。
劉、魏兩人正式接班這900多個日子以來(從2018年6月5日至2020年12月10日),臺積電股價上漲123.5%,換算之,市值增加了7.5兆元新臺幣。股民也更樂於擁抱臺積電,劉、魏接班前,臺積電股東人數為34萬9991人,最新的統計數字是57萬8777人,900多天內,增加了近23萬人。
接班900多天來的亮麗成績單,功勞應該還不能完全算在劉、魏兩人頭上。臺積電大幅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10納米算是關鍵之役。2014年時,臺積電在製程上,還不到領先群倫的地步,因為,前面還有個英特爾。張忠謀領軍的臺積電,制定出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略,研發採兩班制,即所謂的「夜鷹行動」。
馬不停蹄日夜地趕進度,不僅讓臺積電多了「一倍」時間研發先進位程,其次,每個世代的製程研發,比如說在研發10納米,也同步展開研發7納米、5納米,並交由不同研發團隊進行。這種與時間賽跑的鬥志,被認為是臺積電製程技術超車英特爾,並拉開與三星電子半導體差距的關鍵。
劉、魏兩人延續張忠謀「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的經營風格,接任以來,大手筆購地、蓋廠、擴充研發人馬。臺積電2019年資本支出達150億美元,2020年160億美元,持續寫下歷史新猷,並決定在新竹寶山興建研發中心、招募8000名研發人員,進行2納米先進位程研發,更宣布全體員工加薪20%。
大手筆購地蓋廠拼研發 至少等兩年才見成效
臺積電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放眼全球,競逐7納米以下半導體先進位程的公司,僅剩下臺積電、英特爾與三星。英特爾因為10納米製程(相當於臺積電7納米)良率與量產問題遭遇逆風,並遲遲無法有效解決,眼看著原本獨霸的PC與伺服器晶片市佔率,被與臺積電合作的AMD趁機攻城略地,導致英特爾2020年也鬆口,考慮將晶片製造外包,臺積電幾乎訂單在握。
臺積電在7納米以下真正硬碰硬的對手,剩下韓國三星。然而,從7納米的晶圓代工市佔率觀之,臺積電以75%遙遙領先三星。5納米2020年進入量產,3納米也規劃後年(2022年)加入量產陣營,與三星的領先距離愈拉愈大。
在劉、魏兩人領導下,臺積電大手筆購地擴廠、興建研發中心、赴美國設廠,這些決策至少須等2至3年後才看得到成效。屆時,英特爾會不會突破製程瓶頸,把訂單收回?三星會不會後來居上?3納米以下製程客戶接受程度如何?這些盛世光環下的陰影,都足以提醒劉、魏兩人,不能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