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伴隨人類文明而興起,簡析傳承千年的服飾文化

2020-08-30 伊休說史

導語:

我們身處在擁有悠悠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家中,對於我們那傳承了幾千年的服飾文化真的了解嗎?在這裡講述的是最近幾年裡流行起來的古裝風格,這古裝風格對於一些資深的古玩家來說,隨便出現哪一個朝代的服裝給他們辨別,他們都能答對如流,但對於菜鳥級別的人們,可能拿一套大長今服裝,他們都可能認為這是隸屬我們哪一朝代的服裝。下面將帶領大家乘上時光梭機,遨遊各個朝代那讓人為之驚嘆的服裝史歷程。

古代服飾文化的形成

在講述古代服飾文化形成的前提,我們必須知道古代服飾文化,它不僅僅是知識文化和風俗習慣,它更是我們藏形匿影的史記本。因為它可以通過服飾文化的演變得出該朝代的歷史進程。它就像一家公司的中流砥柱一樣涉及公司的全部流程。

因此,這也使得它在這動蕩的社會下穩固自己的同時還能茁壯成長,逐漸形成了古代服飾文化,也由此得出上衣下裳極其具有華夏民族特有的服飾制度,且在這一話題上,我們知道它是如何形象生動地為我們展現了民族特色,更是讓我們得知何為服飾文化的起源與形成,其更擁有與我們沆瀣一氣的性格特點。

古代服飾文化三大內涵

對於已擁有數千年文化歷史的古代服飾,其內涵主要圍繞三個方面:

一是和諧統一文化,它代表的不僅僅是服飾文化的核心力量,這更是使以往的歷史進程中,使服飾文化的發展取得更好的傳承,同時更好的展現出服飾文化和諧統一和寶貴的品質。

二是種類多樣性文化,在古代服飾文化的縱向痕跡可看出服飾文化本身均有較大的差異。從「制度形態」的改變軌跡可看出各個朝代都有隸屬自己的服飾制度和禮儀要求。從橫向上看,祖國山河地大物博 ,在各民族對服飾無論是款式的變更上、製造上和顧慮水平上等都有很大的差異。由此可反映出古代服飾文化種類的多樣性。

三是標示突出文化,這一內涵無論是對服飾文化意念的表達出等級的尊卑、行業職業、行為道德還是年齡結構性別的標示。我們都知道從最古老的部落到封建主義中,那每朝每代的官服都向我們彰顯了標示特別的文化內涵。這種將服飾標識功能極大推進了古代服飾文化的發展。

古代服飾文化演變史

  • 原始社會服飾

原始社會是我們認知裡最為古老的年代,從《呂氏春秋》、《世本》等文獻內容中,才知道我們所一直探尋的服飾文化發源年代就是在原始社會時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該時期裡出現的某些現象中,更是向我們講述了那象徵權威與地位的做法,是會根據其身家地位導致其所穿服飾也不盡相同。此現象為服飾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都清楚在那古老的原始社會,其使用的服飾都是過於簡陋,原始人所製作的服飾也只是根據其目前所想像中的以形狀的類似來製作出自己可能需要的用品。隨著時間的慢慢挪動,時光飛梭似得來到了新石器時代,在這裡我們發現了陶塑遺物中有頭飾、冠等飾品。由此,我們斷定當時的服裝形式與功能發生變化,並基本上替代了舊石器時代過往的衣著,並成為人類服裝製作的大概模型。

  • 商周服飾

在商周時期出現了三個重要的制度逐步確立,那就是上衣下裳的形制、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並由此奠定了服飾的基本形制。其中絲麻織物材料在商朝服製作中佔據不可割捨的地位。在該時期的織物顏色,多以以暖色調為主,雖偶爾有棕色和褐色,但用到得比較少。在我們知道西周朝時期等級制度的逐步確立中,周代時期基本得以完善。其中身為王家國戚為彰顯地位,出席會議不但頂冠既要冕弁有序,服裝更是新穎,精美。

  • 春秋戰國服飾

隨著商周的敗落,本以為服飾文化會經過緩衝期才能更上一層樓。未曾想到在春秋戰國時期服飾文化的發展得到巨大的進步,並躋身為漢朝傳統服飾中的一種,隸屬漢服,那隻因織繡工藝發展的突飛猛進。並且在這一時期,春秋戰國的人以佩戴玉佩來彰顯身份地位尊卑有度。

如果此刻,你身在春秋戰國時期你會發現不論男女,只要有身份地位之人,都會佩帶幾件美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深衣,其次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服裝:胡服,因胡服的特殊功能,其隨之成為戰國時期的軍服。

秦漢服飾

秦漢時期較春秋戰國時期衣料豐富,深衣的發展更是有了突出的變化。在西漢時期,男女服飾仍沿襲深衣形式。並且秦漢服飾著重錦繡,你曾聽說過的「絲綢之路」,就是在這一年代開始的。這一時期也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各地的開始。

魏晉南北朝服飾

在魏晉南北朝服飾的風俗因為兩朝之間的過渡而沿襲下來,具備了漢朝時的衣著特徵。但有一點在魏晉時期並不像漢朝的,那就是不穿中衣,卻流行起上衣和褲裝,這可能是南方的溼熱氣候所致。魏晉時期的女禮服是袿衣,其製作特點和方式可能傳承於東漢,所以袿衣看起來像東漢時期服飾那樣的瀟灑飄逸。

  • 隋唐五代服飾

隋唐時期,古代服飾發展期到全盛時期,可能跟它那繁榮的國都與強大的軍事實力有關,並隨著生產技術的前進,致使對外開放更頻繁,使古代服飾迎來空前絕後的繁榮昌盛。在此,隋唐五代服飾無論是其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嶄新局面,無謂服之華麗,妝之新奇,讓人賞心悅目,為之觀嘆。

  • 宋遼夏金元服飾

在宋代時期還存留一些漢服的風格,當你走在宋朝大街上,你會發現這裡的男子流行帶幞頭,女子則流行梳花冠,在此如若經歷兩朝換代你定能從中能感受到宋朝裝束的變化。而在遼國、西夏國、金國這幾個國家中的婦女多是穿胡服,因為其方便且領間刺繡甚是精美。在元朝時期其根據古今蒙漢服制製作出來許多服裝樣式,其中就有式圓領衣和幞頭。由此可看出各民族對服飾的交流是多麼融洽。

  • 明清服飾服飾

明朝明太祖吸取一些不好的教訓,並把學到的運用在現實上。因此他恢復了漢朝的傳統,並重新制定漢服服飾制度。且要求恢復唐制,並改名為為梁冠,同時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只有帽子是除了唐宋以來照舊流行於外的,其中方桶狀黑漆紗帽和六合一統帽為朱元璋所製作。

卻在清朝時期,皇帝雖廢除了明朝的加冕模式、參加會議的禮服以及漢朝的一切服裝特色,卻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也保留了像明代男子挽髻,寬鬆衣帶,長筒靴襪和清時剃髮留辮等。

結語

從整篇文章中,大家不能小覷的是古代服飾的形成與內涵。因為服飾文化,無論從演變歷程還是隨不同朝代都有所變化,服飾文化都以勢不可擋的趨勢影響著華夏民族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更是讓我們得知,古代服飾文化作為一個朝代的歷史文化特徵和外部特徵,會使服飾文化就像民族精神一樣,影響著每一個朝代的人。

最後,請我們一定要熟知古代服飾文化演變史的歷程,因為這樣有助於大家對漢服的理解更深入一層。同時更能讓我們對那國之瑰寶且博大精深的服飾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高春明《垂衣裳而天下治 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

沈從文《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吐蕃時期的服飾裝扮
    然而,如此寥寥數語,實難概括吐蕃王朝200餘年間之服飾風貌。吐蕃時期的衣著材料關於人類最初為何發明並穿上衣服的解釋,文化發生學有護身、裝飾、羞恥諸般說法不一,然而不管起初是源於什麼想法,實際操作中總脫不開就地取材的規律。正如古代中國最早掌握蠶桑技術,故絲織品種類之多,不勝枚舉,花色圖案流麗多姿;而草原遊牧民族則取材於動物皮毛,各種毛紡織物的出現便歸於其創造。
  • 推動現代中國服飾文化走出去
    人民網訊  由浙江橫店影視城主辦的「千年時裝看中國」和「橫店兒童電影節」活動在京舉行。 「千年時裝看中國」,是橫店影視城發起的服裝文化品牌活動,旨在傳承、發揚中國的服飾文化。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產生服飾文化的國家之一。
  • 漢朝服飾就是漢服?簡析漢朝女子服裝文化與特點
    近年來,復興傳統文化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向,曾經備受冷落的傳統文化,迎來了它們的復興機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國詩詞大會》等包含傳統文化的節目接連走紅,而青少年則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文化復興的最好時代。
  • 歷史文化傳承,服飾的藝術美,服飾的實用功能
    而讓服飾藝術承擔政治的、倫理的功能,則就等於為服飾藝術附加了一系列社會的、文化的、制度的、階級的、觀念的意義。對於具體不同的服飾來說,它們所反映的政治象徵意義及倫理象徵意義是彼此不同的,要讓這些具體不同的服飾能夠成功準確地反映各自承擔的政治倫理意義,就少不了對它們在服飾形制、服飾質料、服飾色彩、服飾飾佩等許多方面做出不同的安排和處理。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服飾是傳承民族文化典型的符號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小編跟大家說說服飾是傳承民族文化典型的符號,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從幾千年前到如今社會的現代化、信息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演變就一直沒有停歇過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中華民族那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載體縱觀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其源遠流長的關鍵就在於一代一代對其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對於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往往是需要多種載體以不同形式來共同完成的,服飾就是其重要載體之一 。傳統服飾文化作為載體的意義服飾,在現今的狹義理解中,主要專指服飾品,也就是和服裝搭配的物品,如箱包、鞋帽、首飾等。而我們這裡所講的服飾是從廣義上來理解,它包含服裝和服飾品兩個層面的意思。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吃、穿、住、用、行這五個基本方面,因此在人類還沒有形成穩定文字之前服飾文明就已經開始發展。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苗族服飾文化變遷
    他認為各類事物,包括宇宙、人類和文化,都可根據物質和能量的關係加以描述。因此,利用和控制能量,以使它們能為人類服務也就成為文化的首要功能。  文化變遷已經呈現,這種變遷持續不斷,不可避免,不可阻擋。人類學家們認為,人類發明與發現是文化變遷的源泉,它們可以在一個社會內部產生也可能在外部產生。並指出導致文化變遷是發明與發現被人們有規律地加以運用的結果。在任何時代,文化總是伴隨時間的推移、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
  • 苗族服飾圖案 文明的「活化石」
    摘要:阿城說,華夏文明的起源是由採集、漁獵知道農耕的時令,要求準確,進而指認、組合星宿,再由星宿在天空移動後的位置,準確標示時令。書中,阿城對傳說中的河圖、洛書、天極等造型一一解讀,進而證明中國文明的肇始是星象系統的配置,苗族服飾圖案直接傳承自新石器時代,是罕見的上古文明活化石。
  • 古代傳統文化,圖騰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原始裝飾對服飾的作用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母性的神聖地位與圖騰崇拜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在人類朦昧意識產生初期,還有一種在科學的今天看來是歪曲了的意識(在當時視其為真理
  • 你對中國的服飾有什麼樣的了解?中國服飾文化博大精深,來了解下
    你對中國的服飾有什麼樣的了解?你對中國的服飾有怎樣的了解?你了解嗎?今天小編就帶各位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傳統服飾是怎樣,領略中國文化。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漢唐以來,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吸納與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得以演化成整體的所謂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 古代傳統文化,服飾的基本形制,服飾起源的發展
    《fbn+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請聯繫刪除,謝謝人類對性歸屬的認識對服飾起源之作用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最為原始的服飾呢?據目前的考古發現,約在舊石。時代的後期,也就是在距今約三萬年至一萬年之間。在歐洲、非洲以及東方的許多巖洞壁畫和小雕塑中,男女形象的下身,都有遮擋物的痕跡。
  • 非遺地圖|傳承瑤族服飾文化,是手藝人黎鳳珍畢生的事業!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唐裝漢服 鄭州大學生重拾服飾文化裡的中國元素
    顧名思義,漢服即為漢朝延續下來的服裝文化。廣義的講,就是古時候漢民族穿戴的服飾。自上古時期三皇五帝至明末(公元十七世紀中葉)以前,在這數千年中漢族人民所穿的漢族傳統服飾,都被稱為漢服。唐裝也算漢服的一種,但在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中,唐裝是有特殊含義的。在這個歷史時期,還沒有漢服的盛行。其實和唐裝相差無幾。
  • 漢代服飾慢慢復興,關於漢服地文化,你了解多少
    服裝是人類地一種特有地文化,它不僅是可以反映人們地生活地方式以及水平,同時也跟著人類地進步而發展延續。中國古代服飾具有其獨特地風格和特色,這種獨特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遠遠大於服飾本身,而在漢代,服飾的完成度已經很高了,在漢代已經建立了完整的服飾制度了,這對於我們學習民族文化精華尋找了合理地契機。要想真正可以發展和傳承的漢服文化,就必須要更深層次地學習和掌握漢服地文化特點,並對漢服特點加以改造,取其精華,用以發展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 林青霞趙麗穎等穿在身上的非遺,用旅遊傳承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
    民族服飾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服裝在電視真人秀節目中的運用和展示,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收視能力。內蒙古民族服飾是草原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內蒙古獨特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審美取向和文化精髓。第十六屆蒙古族服裝藝術節錫林郭勒分賽區在錫林郭勒開幕。
  • 滿族服飾歷史與文化研究
    透過對滿族服飾歷史和文化的品讀與研究,希望可以通過研究,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真正的滿族服飾文化的魅力與價值,相信這即是對滿族服飾文化的延展,也會對滿族民族文化研究有所提升。讓人們對滿族服飾能夠進一步的加深印象和了解,對於人們傳承和發揚這一獨特的傳統民族服飾文化,乃至於民族文化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 走進金秀大瑤山,揭開瑤族服飾,人類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瑤族民俗文化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金秀是中國瑤族支系最多的縣份和瑤族主要聚居縣之一,瑤族民俗風情保存完整,在2014年,金秀瑤族服飾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豐富多彩的瑤族服飾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一個縮影,挑花刺繡圖案是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也伴隨著瑤族人民在從黃河向長河、深山遷移過程中的文化傳承的一個記錄者。
  • 千年前的古代服飾如何再現人間?《絲綢之路織染繡服飾研究•新疆...
    千年前的古代服飾如何再現人間? 樓蘭、高昌、尼雅這些神秘的絲路古城中又有哪些驚世發現? 那些掩埋在漫漫黃沙下的絲織品又是怎樣的華美動人?
  • 漢服:中國傳統服飾 民族文明的象徵
    但在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漢服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曾稱漢衣冠、漢裝、衣冠、中國衣冠、華服等,中國漢族傳統服飾,區別於其他民族,體現漢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並彰顯中華民族認同精神的服飾體系。
  • 中國文學藝術論,走進中國服飾藝術,服飾藝術的體系
    首先,由於傳統服飾是伴隨著這些文藝及娛樂中的主角而出現的,所以其中所展示的服飾既出於現實生活有超於現實生活,具有一定的理想化、虛構化、浪漫化色彩,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現實中的人對理想服飾的想像、對反面服飾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