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陳夢家是受公認的文史天才。他總有本事讓一切枯燥至極的事物,在他筆下變得活蹦亂跳,夭夭如也。民國才子,我最喜歡的就是錢鍾書與陳夢家——這對傳聞中的「情敵」。
陳夢家.1911—1966
陳夢家出生於浙江上虞。記得前日,朱老師說,民國時期其上虞鄉賢最知名的當屬夏丏尊,似乎不確。論知名度與影響力,陳夢家顯然要高出很多——儘管,這位聞一多最看重的學生、「徐志摩的接班人」、「錢鍾書暗諷最多的對手」,最終只活了50來歲,是天妒英才少壯橫死。但是,他的生命是如此五彩斑斕又驚才絕豔:
他上大學時,本身學的是法律,可其一生,竟橫貫新詩、翻譯、收藏、考古、文獻、漢簡、殷商甲骨、商周銅器、文學評論等等一大串幾乎毫無相干的領域,上徵下討,葷素不忌。而且,往往只需兩三年,即可躋身該學科第一流位置,寫出「必讀書」著作,令人咋舌——當代最「吹牛」的龔鵬程,也只敢說花三五年即可成為該領域「專家」而已。
自詡「天下第一才子」的龔鵬程
可他偏偏又不是懸梁刺股苦讀型。他其實很好玩,近乎玩玩鬧鬧做學問,作為帥哥「落拓有中國文學家氣味」。就連他的妻子趙蘿蕤,直到晚年都想不通:這位一旦家裡有了電視機,能每晚都看到夜深人靜的夫君,到底是如何跟變戲法一般,竟同時寫出諸如《殷墟卜辭綜述》這一部部名篇巨著的?
這種時刻能讓同行沒飯吃的資質、才情及眼光,過去的100年間,大概也有隻有王國維、陳寅恪、錢鍾書、郭沫若等寥寥數人可堪抗衡吧。至於「當代家具收藏頭號大腕」馬未都,我看收藏界都有人說了,「馬爺再努力100年,也許才勉強夠得上40歲時的陳夢家」,話雖刻薄也絕非完全扯淡。
當今收藏界「頭把交椅」馬爺
比如,馬爺搞了一輩子家具收藏,可如今他的「觀復博物館」裡,全部家具的價值頂的上人家一張「黃花梨馬紋透雕靠背椅」嗎?收藏這東西,本就拼質不湊量——張伯駒號稱近代以來業界第一大咖,可他掌握的書畫數很「寒酸」,不過100來件而已。
不說白話詩以及考古了,單單「業餘」的明清家具收藏與研究,陳夢家至少在海內那也是先行者、NO.1。
2013年嘉德拍賣,王世襄製作的花梨木獨板畫案以1265萬元成交
後來在這個領域堪稱「第一人」的王世襄先生,也是在他的指導與影響下,才得以成就的。所以,王世襄一生感念陳夢家的深情厚誼,敬稱他為「啟蒙老師」。客觀地說,沒有陳夢家這位亦師亦友頂級高手的耳提面命,王世襄連是否會與家具結緣,都亦未可知。更別說當風狂雨暴過後,一躍而成為「中國古代家具界第一人了」!
盛世收藏,如今明清家具,早已是收藏界的「明珠領域」。隨便一把交椅、一座屏風、一副几案,都能拍出千萬以上的巨款;熱炒附帶所致,我老家廣東順德那邊的紅木家具公司,近些年靠著照抄《明式家具珍賞》,生意好到真得沒日沒夜加班才行。「誰說文人無用,一個人一本書可以造就並養活一個行業」。
「情敵」錢鍾書致信,詞句很客氣,稱「夢家吾兄」,並問「嫂夫人」安
而陳夢家,是國內這一風氣的拓荒者、是津梁權輿所在、是無可爭議的首席權威,更是日後的「當代第一人」王世襄的領路人,更是王感念一輩子的「男神偶像」。這個「段位」排序,一直都是很清楚的:「當代家具第一人」馬未都,認為自己終身不及老師王世襄萬一,而王世襄則自稱給陳夢家抬腳都不夠。
年輕時的馬未都與王世襄
都說「娛樂是個圈」,而收藏更是一個「圈」:找對圈、跟對人,才能學到真本事,甚至才能買到精品與珍品。儘管,最令人遺憾的是,」但開風氣「的陳夢家,還沒來得及留下一本相關專著,就不幸死於非命了。這樣的工作,還得靠王世襄及其嫡傳(比如田家青、馬未都、伍嘉恩等)陸續完成。
王世襄嫡傳弟子田家青
早年間,王世襄還在京城街頭玩蛐蛐的時候,陳夢家就已經是狂熱的古典家具收藏發燒友了。1950年代,那時的古家具無非「竹頭木屑」玩意,幾乎還沒引起任何國人重視時,時任清華中文系教授的陳夢家,就不惜將全部收入都用於購買古董字畫與家具了。他的住所——北京錢糧胡同34號的小院,全被這些物件塞的滿滿當當。
中國的古典家具,其製作、工藝、美學,確實是舉世無匹的。既璀璨奪目又獨具一格,瀰漫著最深厚光華的中國氣派。尤其是完成於明代中晚期的,那些布滿「古漆斷紋」的古雅物件,獨一無二的無釘榫卯組合體系,深合人體工程學的科學構造,真是美輪美奐又十足「現代主義」。
1949年的陳夢家、趙蘿蕤夫婦,在燕京大學家中
而且,那天然物我同一的材料追求,那大道至簡的美學風格,清新、端莊、舒適、雅致,真讓人嘆為觀止,是我華夏文明至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但是,過去的士大夫們,並不重視這些東西。雖然生活中很受用,可心理上總鄙為匠人玩意,無非奇技淫巧的小道。文人雅士之儔,是不屑花心思注目其間的,連「玩物喪志」都輪不到它們。
2015年,海外安思遠舊藏「明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以968.5萬美元成交
所以,明代怪咖文震亨,在其《長物志》一書裡,固然罕見地提到了家具,可言語間都是傲慢甚或鄙夷。真正能把古典尤其是明清家具,當作現代學科對象,正式地、系統去研究的,要晚至1930年代了。幾乎與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博士同時,陳夢家就盯上了這片無人關注的寶山。
最早盯上中國家具的外國人——古斯塔夫·艾克與其妻子曾佑和
他課餘到處搜羅,到了1940年代,他在燕京大學朗潤園內的住所,室內已經是清一色「國之重寶」的明代家具精品。那時的他,是中文系教授,是中國銅器圖錄專家,是殷墟考古學大明星,同時也是彼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明式家具收藏家、研究者。在這些「竹頭木屑」身上,他傾注了大量精力與心血。
「當代京城頭號玩家」王世襄,是後來國際明清家具研究界的泰山北鬥。但他對明式家具的興趣,是在陳夢家的薰陶下逐漸形成的。表面上,他們是「哥們」:陳夢家大王世襄3歲,還是燕京大學校友——1934年陳考進燕大讀古文字研究生時,王同時進入該校國文系,彼此一見如故有了往來。當時的陳夢家,實在忙不過來時,屢屢會委託勤快敏捷熱心腸的王世襄,送那些家具去作拋光修理,這間接促成了王世襄與古典家具的一世淵源。
「明式家具皇后」伍嘉恩:「沒有王世襄就沒有我,但沒有陳夢家也不會有王世襄」
我們知道,王世襄出身極好、家境優越,是官二代兼富二代。王家有一座佔地20餘畝的園子名芳嘉園,王世襄燕大期間,就住在此處,鬥蛐蛐、種葫蘆、轟鴿子、燒制名菜,吸引了京圈大批文人與玩家在此雅集。1936年9月後,陳夢家碩士畢業,留校任教,也與妻子趙羅蕤搬至此園,與王世襄形跡更密,因為趣味相投常年廝混在一塊。
晚年同樣身兼各種「家」的王世襄
這些記錄可見他們彼此的日記、文章、回憶錄。那時的陳夢家,對於王世襄而言,雖表面上只是「學長」,實際亦師亦友。
1940年代,陳夢家夫婦從芝加哥留學歸國,正式涉足明式家具收藏與研究。那時候,在北平,他每每入城往魯班館等地搜集家具,都會叫上「小老弟」王世襄同往。
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館一角
所謂「少年燕市稱頑主,老大京華輯逸文」,王世襄性情好動,喜歡飛鷹走狗和小物件,據說起初對明式家具這種大塊頭,並沒多少興趣。但他為人好奇又聰明,跟隨陳夢家接觸多了家具實物,又跟著逛了很多諸如魯班館、龍順成等等好玩的木器行,很自然地對明式家具有了興趣,甚至偶爾也會買一兩件做工精細的小物件玩玩。
1947年,陳夢家力促盧芹齋向清華捐贈的洛陽金村出土戰國嗣子壺
陳夢家進城購物時,如有看上的家具,來不及或不方便帶回住所的,會暫存家大業大的王世襄處;有需要修理的,也會時常請王世襄代勞,王世襄生性頑皮,會專門到修理店看師傅如何整修家具,樂此不疲;而陳夢家積累的家具學問,也對王世襄傾囊相授。後來,王世襄出版名作《明式家具珍賞》,其中圖錄有38幅都是陳夢家舊藏。
《明式家具珍賞》內頁
也就是說,正是在陳夢家的指引下,王世襄才對明式家具有了了解的興趣,並逐漸走上了家具的收藏與研究之路。所以,他終生都非常感戴,念念不忘陳夢家這位「啟蒙老師」。在王世襄眼裡,陳夢家不僅是一等一的專業大師,其堂堂儀表與言行舉止更洒然如雲端中人:
馬未都:家具收藏上,至為遺憾的是,陳夢家先生想寫書但最終沒寫成
他既能對每件古物來龍去脈如數家珍,對那些拼接偽造家具像裝了火眼金睛一眼能辨,而且「無論行事坐臥,亦或抽菸喝茶,都極為氣派,每回走進古玩店,商人都會對他永遠畢恭畢敬」。在《懷念夢家》一書末尾,王世襄深情寫道:「若假以天年,陳夢家早已寫成明代家具的皇皇巨著,這題目輪不到我去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這是謙辭也是大實話。
陳夢家書法
只可惜,如此天才竟未盡其才,坎坷而死。他去世後,所辛苦半生所搜集的那些家具,也隨之零落四方。如今的湖州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其中明式家具全世界聞名,而所致其珍其實基本都是陳夢家、王世襄的舊藏。到後來,馬未都以家具收藏起家,一舉創辦「觀復博物館」,可最有價值的「鎮館之寶」仍然是來自陳、王等人的傳承。陳夢家與王世襄,既是國內古典家具研究的開山,也是其中收藏的集大成者。
前段時間,我還專程到上博家居館參觀。傍晚時分,綺麗廊廡,遊人如織,往來士女多衣衫嫻雅,好一派豐亨豫大之狀。只是,文傻如我還是不免出神:他們之中,可曾有誰在這些花楠紫檀烏木花梨的舊物上,讀出過淪肌浹髓的血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