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次使用全結構再生技術大修高速公路

2020-12-20 中國交通新聞網

  垃圾廢料能修高速公路?沒錯,潭邵高速大修一期工程(湘潭至婁底段)在全省首次使用全結構再生技術,運用湖南首個固廢再生高科技企業雲中科技的專利科技,全長102公裡的該路段從路面層到底基層,用原路的砂石和瀝青廢料實現100%的循環再利用。修出的道路完全達到新建高速公路標準。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不僅避免瀝青廢料汙染環境,大幅縮短工期,同時可節約近億元的資源。昨日,潭邵高速大修三標段完工,預計本月底將全線通車。    

  100%再利用    

  高科技專利「吞吃」道路垃圾    

  昨日下午,潭邵高速湘鄉段,高速公路大修現場的破碎路面廢料被一車車拖至附近的加工廠,同時,載重卡車將滾燙的瀝青從加工廠拉出,運到大修現場攤鋪。誰能想像,攤鋪出堅實平整路面的,竟是實現了100%循環利用的再生材料。   

  在傳統的道路大修施工中,道路結構層一經破碎處理,即被視為垃圾,將運往偏遠的山林或荒地進行填埋和堆放。然而,廢棄材料中的瀝青含有大量有毒物質,極易對水質、土壤及空氣造成汙染,甚至可能造成地表寸草不生。    

  作為湖南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潭邵高速在建設中使用了瀝青和水泥兩種路面。運營近14年後,日趨飽和的交通流量和不斷增加的重載車輛,讓路況水平急劇下降,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已逐漸難以滿足需求。為此,5月24日,潭邵高速大修一期工程(湘潭至婁底段)啟動。那麼,問題來了,大修產生的海量砂石和瀝青垃圾何去何從?    

  早在2013年,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就對「廢舊路面材料資源化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範」項目立項,並組織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湖南雲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路橋建設集團公司等單位對廢舊路面材料的資源化利用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攻關。經檢測與論證、政府批准後,路面再生利用的研究成果在湖南被首次全面應用於潭邵高速大修,實現了高速公路大修的100%資源再生。    

  在潭邵高速大修施工現場,砂石和瀝青廢料源源不斷地被雲中科技的高科技設備「吞下」,通過廠拌冷再生、廠拌熱再生、再生水穩基層、再生水泥混凝土等多項再生技術的綜合使用,廢棄垃圾就地取材成為了修路的新材料。    

  節約億元材料   

  100餘萬噸廢料變廢為寶    

  「以現有的工程量計算,平均一公裡產生一萬噸廢棄材料,潭邵高速大修項目將產生100多萬噸廢料。」潭邵高速大修工程項目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路面專家吳超凡告訴記者,這100多萬噸廢料要是填埋或傾倒,將產生巨大的浪費和汙染。    

  廢棄高速公路材料,搖身一變重新用於原路鋪設,如何做到不浪費?作為此項工程的技術擔當,雲中科技綜合運用技術加工後,破損的水泥混凝土和道路基層材料,將生產出多種類的再生混凝土,用於新加鋪的路面基層、防撞護牆下的基礎墊層和附屬工程;而廢舊瀝青,則會根據材質和性能,加工成廠拌冷再生瀝青和廠拌熱再生瀝青兩種混合料,分別用於瀝青路面的結構轉換層、過渡層和中下面層,提高了基層瀝青路面抵抗反射裂縫的能力,實現了所有廢舊路面材料,在潭邵高速的100%循環再生利用。   

  吳超凡算了一筆帳,100多萬噸砂石和瀝青廢料再利用變路面材料,將節約近億元的路面材料資源。對病害路面整修後,高速公路行駛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服務水平將進一步提高,保障滬昆高速公路運輸主動脈的通行能力,促進區域經濟長遠發展。

相關焦點

  • 創新引領 湖南這家企業實現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率100%
    長沙黑石鋪大橋大修時採用的是雲中科技再生產品。圖為大修後的黑石鋪大橋。目前,雲中科技再生產品運用到了長沙黃花機場跑道瀝施工項目。早在12年前,湖南本土誕生了一家以研發城市固廢再生技術、消化城市固廢為主業的湖南雲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中科技」)。
  • 公路大修年限_2020年公路大修年限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使國家級高速公路迅猛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公路交通網絡,高速公路在國家經濟建設中所發揮巨大作用。
  • 湖南吉茶高速公路建設紀實:手舞彩練天際來
    中新網長沙3月31日電 題:手舞彩練天際來  ——湖南吉茶高速公路建設紀實  中新社記者 白祖偕 劉雙雙  3月31日,湖南吉(首)茶(峒)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至此,全長800餘公裡的湘渝高速公路(長沙至重慶)全線貫通,湖南通往重慶的出省口也由此打通。
  • 北京東三環道路大修主體完工 新材料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圖)
    張宇亮 攝綠色施工節能環保  本次大修體現了「綠色施工,節能環保、節約成本、舒適安全」的設計理念,施工中採用環保車進行舊料運輸,建立渣土消納臺帳,瀝青銑刨料進行回收再利用,累計回收舊料約2.4萬噸,回收的舊瀝青材料經過處理後將用於生產再生瀝青混合料。
  • 蘇州留園曲溪樓將迎來首次大修
    本報訊(記者蘇雁)蘇州留園曲溪樓11月將迎來半個世紀後的首次大修,這也是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的首次大修。記者了解到,在曲溪樓維修期間,作為今年亞太地區古建築保護與修復培訓課程中的重要一課,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的專家學者,全國各遺產地的負責人,古建築維修技術人員等都將到現場觀摩。 曲溪樓是留園中部與東部連接處的主要景點,佔地面積約6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113平方米。始建於明代,原名「尋真閣」,因前臨曲水,於清光緒初年改名為曲溪樓。
  • 台州首次利用熱再生技術修補瀝青路面
    2018-05-28 17:23 | 中國台州網5月25日上午,在台州高新區市府大道與台州大道交叉口西側,一臺體型龐大的瀝青路面熱再生修補車正在作業,原本坑坑窪窪的瀝青路面,僅30多分鐘時間就重新變得嶄新平坦,且與邊上的路面無縫銜接。
  • 湖南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懸索橋建設紀實
    中新網長沙3月7日電 題 橫空出世連「天路」  ——湖南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懸索橋建設紀實  記者 白祖偕 劉雙雙 特約記者 唐鎮洲  這是一道凌空而起的彩虹,一條飛越峽谷的長龍,一處融入奇石綠林之中的懸索奇觀,一座在峽谷跨度、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與新材料等方面開世界橋梁建設之先河的經典。
  • 荔玉高速公路引入全國最新交通監測技術
    11月27日,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投資,中交隧道局總承包的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成功引入全國最新交通監測技術——無線地磁車檢器。這也是廣西區內高速公路行業首次採用這一技術。
  • 京德高速建設首用新材料,20年不用大修
    日前,京德高速公路ZT3標除受高壓線、天然氣遷改等影響段落外,主線路面基層水穩攤鋪全部完成,這標誌著京德高速公路ZT3標朝主體完工目標邁出關鍵性一步。工程首次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大規模使用「永久路面」新材料。
  • 荔玉高速公路引入全國最新交通監測技術
    11月27日,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成功引入全國最新交通監測技術——無線地磁車檢器。這也是廣西區內高速公路行業首次採用這一技術。與傳統交通監測所採用的線圈車檢器相比,無線地磁車檢器能夠更加迅速精準地聯動控制識別設備完成相關功能,在施工程序、施工成本、維護成本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 上海鐵路局「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組迎來首次大修
    上海鐵路局「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組迎來首次大修 2020-05-20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留園主景曲溪樓年內大修 全過程將拍成世遺教材
    這是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的首次大修,無論是數次更改的維修方案、現場維修的規模還是維修時的精細程度,在近代蘇州園林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也正因為如此,此次曲溪樓大修的全過程還將被拍攝成教材,寫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和研究中心的課程。
  • ——關於實施高速公路改擴建的思考
    例如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簡稱中交養護集團)在京藏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包頭段改擴建工程中,以「綠色、集約」的設計理念,在局部高填方路段創新採用了輕質泡沫混凝土材料,減少對土地資源的佔用;採取客貨分流管理理念,以「分車型、分車道」的通行思路,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根據輕重載交通具有的明確方向性特點,對路面結構進行差異化設計,在輕載交通方向使用低碳材料,在重載交通方向推廣使用耐久性好的路面材料
  • 全國最先進 科技感強 揭秘首都機場西跑道大修
    曹承舉起湖瀝青的樣本告訴記者,他們在改性瀝青中加入湖瀝青進行配方改良,「按照湖瀝青與改性瀝青25%和75%的比例混合,使用這種複合改性瀝青混凝土進行跑道道面的加鋪,能夠徹底改善傳統道面『高溫易軟』的問題,有效提升跑道的平整度和結構強度。」
  • 建成11年,溫州大劇院迎來首次大修
    記者從劇院方獲悉,劇院將於9月啟動修繕工程,這是溫州大劇院自2009年建成後,迎來的首次大修。隨著設施設備使用年限的增加,場館正常的使用損耗,溫州大劇院將迎來首次全面大修工程,本次大修工程將於2020年9月啟動,於2021年上半年完工。
  • 故宮大高玄殿60餘年首次大修
    昨天,工人在拆除大高玄殿兩側的現代建築。昨天,故宮啟動了建國以來對大高玄殿的首次整體大修。據介紹,大高玄殿的主體建築將於明年修繕好,並將逐步開放,未來大高玄殿將承擔疏解、分擔故宮現有的觀眾接待壓力和展示教育的功能。 、   □現場   「大高玄殿不高興!」   在昨天的修繕開工儀式上,張忠培、鄭欣淼、單霽翔三任故宮院長及眾多專家、學者、官員一起,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 首都機場西跑道大修本月完工
    原標題:首都機場西跑道大修本月完工這個「雙節」假期,首都機場西跑道大修工程仍在緊張施工,按照計劃,大修將於10月下旬完工投運。這是43歲的西跑道自2000年瀝青混凝土加鋪後開展的首次大修。運用新技術大修後使用年限升至20年目前,首都機場共有三條跑道,分別是中跑道、西跑道和東跑道。西跑道建成於1977年。2000年,首都機場對西跑道第一大修。
  • 膠州灣高速大修 前往黃島膠州等方向需要繞行
    記者採訪獲悉,目前青島膠州灣高速正在實施建成以來最大規模的路面大修養護工程,預計將施工至明年年底,期間青蘭高速公路G22(原膠州灣高速公路黃島至雙埠段)上、下行線半幅將分路段全封閉施工。目前,雙埠收費站青島至黃島方向封閉,前往黃島、膠州等方向需要繞行膠州灣大橋或火炬路等路段。
  • 臨沂新增77處「電子眼」/三河口隧道首次大修|語音播報本周臨沂
    4近日,記者實地走訪調查發現,臨沂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已基本實現水衝式廁所全覆蓋,合理設計蹲位數量,滿足學生如廁需求。目前,臨沂市共有中小學1700多處,已基本實現廁所改革全覆蓋。5近日,世界大學排名中心發布了2020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
  • 湖南高速公路上有家超級「充電」站!你體驗過嗎?
    不僅能有效縮短充電等待時間 還能解決電動車車主高速公路出行的 「充電焦慮」和「裡程焦慮」 無論是回家還是旅行 都可以飛雲掣電,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