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武松李逵招安後可保平安,為啥宋江盧俊義柴進不該受招安?

2020-11-05 半壺老酒半支煙

梁山一般單八將,只有三人反招安,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真正反對招安的這三個人,沒有一個人可能會遭到奸臣陷害,其中有兩人還可以在官軍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封官加祿;而在招安路上蹦躂得最歡的三個人,如果一直留在官場,沒有一個人能倖存下來。

看過水滸原著的讀者都知道,真正在招安問題上跟宋江唱反調的,也就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這三個人,因為反對宋江高唱投降論調,李逵還差點掉了腦袋。

宋江不敢招惹魯智深和武松,但是大庭廣眾之下宋江顏面掃地,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的疙瘩算是結下了,這也是為什麼武松斷臂之後,宋江不管不顧的主要原因——武松就是只用單刀,也能秒殺手持雙斧的李逵,如果宋江把武松養在家中,那杯毒酒早就被武松灌進欽差嘴裡了。

李逵武松魯智深反對招安,還真不完全是為了自己著想,因為事情明擺著:李逵就是個混不吝,蔡京高俅童貫根本就不會拿正眼瞧他。

雖然李逵曾經亂拳打死殷天錫,但那個殷天錫不過就是高球弟弟高廉的小舅子,跟高俅見沒見過面都很難說,高俅生性涼薄,才不會為了殷天錫去尋李逵的晦氣。

至於魯智深和武松,那就更不用說了: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和張團練,不過是一個邊遠流放之地的小官,跟朝中重臣八竿子打不著,而且武松也不是沒有靠山——陽穀知縣和東平府府尹陳文昭都對武松照顧有加,這麼多年過來,這二位也該升遷了。

魯智深的後臺,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最硬的一個: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那是北宋第一精銳種家軍的統帥,級別或許比蔡京稍低一點,但絕對比高俅要高——所謂的京營殿帥,也不過就是殿前司都指揮使一類的角色,在京城禁衛軍裡,跟高俅基本平級的武將至少有九個(殿前司、侍衛親軍步軍、侍衛親軍馬軍各有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合稱殿前三衙九帥)。

魯智深走到哪兒,就會把好兄弟武松和史進帶到哪兒,所以招安之後,只要老鍾經略開口,魯智深武松史進就回去種家軍效力,到了種家軍,這三位好漢就等於龍歸大海虎入深山,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建功立業當上一方節度使也不是不可能的——武功不如他們的美髯公朱仝跟著長跑將軍劉光世,最後也熬成了太平軍節度使。

這裡要插一句,說劉光世是長跑將軍,並不是筆者要抹黑他,而是「中興四將」中,最名不副實的就是劉光世,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宋史》及歷代名家的評論中得到證實:「光世在當時貪財好色,無與為比,軍政極是弛壞,罷之未為不是(朱熹);光世自恃宿將,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迎合檜意,首納軍權,雖得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宋史》主編脫脫);劉光世一庸將耳,毫不足道(蔡東藩)。」

劉光世比种師道差十萬八千裡,朱仝跟著他混,也混成了正果,如果魯智深武松史進跟著种師道幹,那自然是前程不可限量。

與李逵魯智深武松這三位反招安派不同,宋江等三人力主招安,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這三人之中,還真不包括智多星吳用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吳用不止一次破壞宋江的招安大計,還指使花榮射死了傳詔欽差。

吳用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騎牆派,只要能得到高官厚祿,就是叛逃到遼國,他也毫不介意,而這也正是被北宋文人慣常的做法:無論是遼國還是金國,都有一幫漢人文官,在北宋境內的漢奸更多,黃天蕩指路放走金兀朮的是漢人書生,攔住金兀朮馬頭不讓他撤退的,還是漢人書生。

對吳用來說,是否受招安不是問題,他關心的是自己能撈到多少好處。而宋江則不同,他是一門心思想招安。

宋江想招安,跟盧俊義柴進想招安的原因是一樣的:他們都過慣了錦衣玉食偎紅倚翠的奢侈生活,在水泊環繞的梁山上,最好吃的也不過就是牛肉和魚蝦,娛樂活動根本就沒有,看過水滸原著的都知道,顧大嫂和孫二娘的照片貼到牆上都能闢邪。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對阮氏三雄和黑旋風李逵來說是幸福,對宋江盧俊義柴進來說那就是遭罪,所以他們一門心思想招安。

想回到過去的奢靡生活,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宋江盧俊義柴進忘了:當你們踏出上梁山第一腳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退路,尤其是及時雨宋江,他那兩首反詩,已經深深印在北宋皇帝和重臣的腦海之中了。

「血染潯陽江口」,「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酒醉之後露出的腦後反骨,讓趙佶蔡京高俅童貫等人脊梁溝發涼:昏君也不像丟江山,奸臣不是叛臣,他們也不想換皇帝。所以蔡京高俅童貫謀殺了宋江,趙佶只是口頭批評幾句,真正的處罰一點都沒有——這三個傢伙做了趙佶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有功無過。

小旋風柴進在招安過程中跑前跑後,他也忘了自己姓啥了:姓啥的都可以招安,只有姓柴的不可以招安。即使沒上梁山,柴進也是朝廷重點監控的對象,有了造反經歷,一輩子都洗不白,柴進掌握兵權,趙匡胤的後代是睡不著覺的。

盧俊義上梁山,實際是宋江請來的招安外援。很多人以為是曾頭市史文恭太難對付,宋江吳用才想起了盧俊義,但事實上不管盧俊義上不上梁山,宋江都不想主動進攻曾頭市——如果曾頭市不二次搶了梁山戰馬,晁蓋的事情就會被時間湮沒了。

上梁山前盧俊義就想拿宋江的腦袋去換烏紗帽(跟燕青李固都說過),上了梁山之後,他也想找回自己昔日的榮光,但是他忘了一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你那萬貫家財,早就被蔡家惦記上了。

盧俊義搬運上梁山上的只是少數浮財,房產、土地、當鋪早就進了梁中書的口袋,其中的絕大部分,當然是孝敬了泰山大人蔡京。

蔡京梁中書吃下的肥肉,是絕對不甘心吐出來的,即使盧俊義不主動上門索取,他也是蔡京心頭的一根刺,所以在做掉宋江之前,他們密商之後先做掉了玉麒麟盧俊義……

招安有利無害的李逵武松魯智深反對招安,招安後必然不得善終的宋江盧俊義卻力主招安,事情就是這麼搞怪,不知讀者諸君看了這六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會有什麼感悟,筆者只是想到了兩個詞:利令智昏、官迷心竅。

當然,說李逵武松魯智深反招安、宋江盧俊義柴進想招安,這只是筆者一家之言,文章最後還得請教讀者諸君:梁山一百單八將,真正反對招安的除了魯智深武松之外還有誰?一門心思想招安,在招安路上蹦躂得最歡的,除了宋江之外,還有哪幾個官兒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宋江第一次公開提招安李逵武松魯智深支持,第二次提就反對
    宋江按約定推舉盧俊義當寨主。盧俊義當然不敢當,反覆謙讓,宋江說道:「尊兄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他時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官爵升遷,能使弟兄們盡生光彩。宋江主意已定,休得推託。」宋江在謙讓時強調了將來要在盧俊義帶領下歸順朝廷,這是宋江第一次公開提出梁山要接受朝廷招安,之前也在許多小場合說過,並且是勸說降將時。
  • 宋江官宣招安,為啥武松第一個反對?因為他懂音律
    而讓宋江最意外的是武松的態度變化,因為水滸裡第一個跟宋江提出招安的人是武松。而現在第一個反對招安的人,也是武松。毫無疑問,如果武松不懂音律,不可能讀懂《滿江紅》詩詞,也不可能知音宋江,更不可能第一個正面回應宋江的招安大計。
  • 水滸武松魯智深李逵為何反招安?有多少人支持宋江?
    在宋江初次提出招安之時,忠義堂上一百零八將齊聚,其中李逵、武松、魯智深公開反對,旗幟鮮明。其他多數人則選擇了沉默。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梁山來說,招安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呢?宋江提議招安,是在一百零八好漢齊聚之後。當時的梁山可謂兵強馬壯,猛將如雲,實力仿佛極盛。
  • 魯智深坐化之前,才看懂宋江!他和武松、楊志都是招安的犧牲品
    三山陣營中的實力派自然是魯智深、武松、楊志、史進、朱武等人。三山陣營中,有著完備的組織架構,武有魯智深、武松、楊志,文有神機軍師朱武出謀劃策。我們再來看一下,梁山108好漢最後的結局是:陣亡59人,病故10人,杭州坐化1人,六和寺出家1人,薊州出家1人,路上不知去向4人,在京師5人,受封27人!對宋江一系威脅最大的二龍山一系中,只有魯智深、武松、朱武還活著,而朱武由於在出徵過程中,是盧俊義的隨軍軍師,所以最後他也活了下來。
  • 武松魯智深李逵曾經堅決反對招安,為何真招安時又同意了
    說起招安,在梁山上除了宋江公開堅持說招安是好事,反對招安的倒是不少,其中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都是公開堅決反對招安,還有幾個不公開,但也不想招安的,但是,到了真招安時,沒有一個好漢站出來說我不招安,你們招你們的,我留在梁山上。這到底為什麼呢?
  • 不是柴進盧俊義魯智深武松林衝
    盧俊義武功極高,但他缺少智謀,在梁山上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力量,徵方臘後,被奸臣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也沒有任何可怕之處。盧俊義武松也不是皇上害怕的好漢,因為武松本來就沒有奪取皇權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就是說柴進、盧俊義、魯智深、武松、林衝這些人,皇上都不希望他們死,希望他們多為朝廷做事。希望這些人死或罷官的是那些奸臣,奸臣們知道這些人有真本事,要是光立功,很快可能取代或削弱他們的地位。
  • 宋江是招安派,魯智深武松是反招安派,哪些天罡正將算是騎牆派?
    在接受招安入朝為官還是繼續佔山為王逍遙快活這個問題上,梁山好漢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差點導致梁山第二次火併:如果李逵不慫,如果宋江不安撫住武松,那麼最壞的結果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少華山兄弟拂袖而去,最好的結果是在武松幫助下,
  • 武松為何疏遠宋江?後和魯智深形影不離?看看宋江對武松做了啥
    有一說一,宋江雖然自私,但是對武松還是極好的,甚至不計成本在他身上投資。宋江和武松的心境是不同的,宋江無時無刻不想著招安,但是武松又十分厭惡招安,只想闖蕩江湖,所以在宋江提出招安後,李逵和武松都一致反對。
  • 讀水滸|武松反對宋江招安的話,你讀懂了嗎?看完恍然大悟
    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只想陪我住幾日了去。」武松拒絕了宋江的提議,並不是不願意去,而是怕連累宋江和花榮。要知道武松殺了西門慶、潘金蓮,在飛雲浦殺死四人又血洗鴛鴦樓,身上背負幾十條人命,遇到朝廷大赦也難寬恕武松的罪行。而宋江只殺了一個閻婆惜,並不是死罪,宋江只需等朝廷大赦就可回歸主流社會。
  • 魯智深和武松公開反對招安,宋江卻不敢直言斥責,這是為什麼?
    比起梁山的108條好漢、十萬人馬,二龍山的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在宋江一提及招安之事的時候,立刻受到了魯智深和武松的公開反對。宋江對他們卻十分的忌憚,為什麼宋江會有些畏懼二龍山這夥人? 首先,二龍山的整體功夫實力不俗。二龍山的三大頭領武藝高強,在梁山名列前茅。 魯智深能和呼延灼大戰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足見他的武藝並不弱於五虎將。
  • 除了阮氏三雄,公孫勝魯智深武松,梁山這幾位好漢也不服宋江
    ,他們兩人武功很強,江湖威望也很高,到梁山後,宋江卻將他們放在了十三、十四頭領的位置上,位居朱仝之後,這明顯與兩人的實力不符,但是魯智深是個出家人,淡泊名利,還好面子,也不好意思和宋江爭,而武松受過宋江的恩待,也不願和宋江撕破臉皮。
  • 武松李逵拒絕招安,宋江是如何促成招安的?心理學家揭示其中奧秘
    在梁山上,宋江主張招安,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甚至連他的親信之人李逵都敢出言反駁。可見,招安在梁山上是不得人心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促成了最後招安成功的呢?其實宋江招安的小心思早就有了,只不過像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還是第一次。一說出來,武松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接著就是李逵,他的反應更強烈,甚至將桌椅都掀翻了。宋江大怒,差點把他給砍了。後來,魯智深也明確表示出了自己反對招安的態度。以魯智深、武松為首的二龍山勢力都明確表示了反對招安。
  • 跟盧俊義交手三合,李逵魯智深都哈哈大笑,武松卻為啥一言不發
    一般看來,梁山第一高手非盧俊義莫屬,因為及時雨宋江和智多星吳用談起河北玉麒麟就流哈喇子:「如果把盧大財主騙上山來,不但不怕朝廷徵剿,而且招安也多了重量級籌碼!」但是細看之下,盧俊義或許有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招安結果超出宋江和眾好漢的預期朝廷耍了他們
    這幫光棍腿子不願意受約束,喜歡過無束無縛的生活,都是哥們,你好我好大家好,該分錢時就分錢,該喝酒時就喝酒,瘋瘋狂狂搶大戶,砸官府。這落草為寇的日子多舒服。替天行道嗎。重陽節好漢聚會,宋江令樂和唱他新作《滿江紅》詞,待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武松率先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 宋江因為啥事對武鬆動了殺機?要不是魯智深,武松不死也得脫層皮
    宋江和武松初次相識於柴進家,武松本是個好勇鬥狠的亡命之徒,但是宋江在一個月之內把他改造成被金聖歎譽為「天人」的完美英雄,最後善終成神,可以說宋江對武松有再造之恩,可謂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但是在宋江和武松分別後,二人的江湖之路漸行漸遠。宋江一直在向自己的目標前進,那就是上梁山受招安,當個節度使。這個目標本身也是武松的目標,二人在柴進莊分別後約定就是受招安。
  • 關勝聯合軍官,魯智深武松抱團,盧俊義拉幫結派(梁山驚變132
    柴進說道:「正是如此,宋江如今拿他們都沒有辦法。關勝當眾殺了段景住,宋江屁都不敢放一個,可見這夥人已不把宋江放在眼裡了。他們本就是奔著招安來的,可是宋江越搞越遭。招安之事,現在基本是毫無指望。關勝他們自然不會再對宋江抱有希望,隨時可能下山投降官軍。」 石勇說道:「關勝他們這些人一旦下山投降了,山寨就成空寨了。宋江確實無法抵擋官軍,恐怕難逃覆滅的命運。除了關勝一夥,還有哪些派別?」
  • 不招安也有出路:魯智深不跟宋江一起投降,他想去哪裡「尋趁」?
    是否接受招安,什麼時候招安,以什麼條件招安,武松李逵宋江都沒拿出可行的方案,只有魯智深以大智慧指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我並不反對招安,但是從目前的形勢看,你這種招安方式弊多利少,還是穩妥一點為好——不招安我也有地方「尋趁」。
  • 《水滸傳》水泊梁山上支持招安的好漢多嗎?
    小時候看《水滸傳》,非常不理解宋江為什麼要選擇招安,甚至一度討厭他,如果沒有招安,那些梁山好漢也不會戰死沙場。後來才明白,招安確實是宋江的一片苦心,總不能讓兄弟們一輩子都落個強盜的名聲吧。魯智深、武松、李逵、三阮等人;有非常支持的,代表人物宋江、盧俊義以及眾位朝廷降將;也有不置可否隨大流的,代表人物柴進、史進、穆弘等人;有無所謂的,代表人物公孫勝。
  • 朝廷為什麼招安了宋江,卻沒有招安田虎、王慶、方臘?
    宋江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後,先後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梁山108條好漢傷亡過半。正因為此,蔡京、童貫、高俅等人才敢肆無忌憚地施計,毒死了宋江與盧俊義。宋江從上了梁山之日起,就不斷向好漢們灌輸招安的理念,用武松的話來說,就是「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 為什麼宋江堅持招安?梁山不招安可以嗎?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宋江上山後一直堅持招安,即使多有兄弟反對,如武松,李逵,魯智深等都明確反對過招安,但是宋江也從未放棄招安!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這個詞唱出來,眾兄弟也就明白了宋江是要招安。當下武松,李逵等就立即表達了不滿。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