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招安派,魯智深武松是反招安派,哪些天罡正將算是騎牆派?

2020-08-25 半壺老酒半支煙

在接受招安入朝為官還是繼續佔山為王逍遙快活這個問題上,梁山好漢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差點導致梁山第二次火併:如果李逵不慫,如果宋江不安撫住武松,那麼最壞的結果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少華山兄弟拂袖而去,最好的結果是在武松幫助下,魯智深一禪杖把宋江拍死,從此梁山易主,大家在魯智深帶領下,過上了每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樂生活。

但是很遺憾,這場火併沒有真的發生,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和以魯智深為首的反招安派,還有一個招安騎牆派。

有人說騎牆派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狼的野性,也有狗的謙卑。」

但是梁山騎牆派中還真不全是自私自利之人,其中甚至不乏真正的好漢,他們之所以騎牆,也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

騎牆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山軍師智多星吳用,在吳用之下,至少還有六位梁山好漢也坐在招安的牆頭上不知道往哪邊跳——稱這七位為梁山好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只能理解為「好漢」也不完全是褒義詞。之所以只選出七位梁山騎牆派,是因為咱們今天把地煞副將忽略不計,只看三十六天罡在招安問題上的態度,如果把七十二地煞也計算在內,可能騎牆派還要更多。

在盤點梁山三十六員天罡正將中的七位騎牆派之前,咱們還是來先說說招安派有哪些人。

我們打開梁山一百單八將名單,就會發現其中絕大多數是贊成招安的,除了宋江的嫡系,還有被梁山俘虜的原朝廷軍官:這些人為了保命而變節降賊,頂著背主欺君的名頭,困守在大水環繞的小孤山上,只有他們平時不屑吃喝的大碗酒大塊肉,娛樂生活更是基本為零,這跟他們往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食美器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沒有了鶯鶯燕燕偎紅倚翠,這些人眼裡的世界都是灰暗的。

就連被宋江坑上梁山的玉麒麟盧俊義、霹靂火秦明,也未嘗不想通過招安的形式,洗清宋江被吳用潑到他們身上的汙水——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哪位地方首富或高級軍官願意在梁山終老?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論秤分金銀,這是阮氏三雄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是在宋江盧俊義關勝等人眼裡,這叫生存而不叫生活,真正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看了上面描述,可能讀者諸君心中也會這樣想:換做是我,也不想總呆在梁山,或者是招安做官,建牙開府起居八座威風凜凜,或者砸碎趙佶蔡京高俅童貫的龍椅和寶座,做一批新的自己坐上去。

招安做官和當開國元勳,這兩條路都很有誘惑力,所以梁山就出現了一批騎牆派,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以吳用為首的七位梁山騎牆派,為什麼在招安與反招安的爭論中態度曖昧。

吳用是騎牆派,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一棵牆頭草,晁蓋、宋江、趙佶、蔡京、高俅、童貫,誰給他利益,他就追隨誰。只要給的利益足夠大,讓他叛宋投遼,他都不會有一點猶豫。要說精緻利己主義者,在騎牆七天罡中,吳用可謂實至名歸。

不知讀者諸君發現沒有,在魯智深武松與宋江針鋒相對的時候,同樣來自二龍山的青面獸楊志,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

楊志為什麼不站在魯智深武松一邊?如果我們細看此人的經歷,就會發現他跟朝廷和梁山都有仇,而且好像跟梁山好漢的仇恨要更深一些。

青面獸楊志一步一個坎兒,好不容易在大名府梁中書那裡看到了光明前景——只要把生辰綱押運到京城,蔡京就會出面替他說話,高俅原本與他無仇(只是嫌他沒送厚禮),當然也不會從中作梗,楊志官復原職甚至連升三級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楊志的美好願望,被「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時候順手打碎了。晁蓋雖然沒了,但是劫走自己前程的六大一小七顆煞星還在。看見他們喝酒吃肉,楊志不能不在心裡算計:這些酒肉,有多少是我那十萬貫生辰綱買的?

既恨高太尉貪得無厭,又恨梁山攔路打劫,楊志的心態是極其複雜的,所以在招安問題上,他從不表態:招安和不招安,日子還能比現在更壞嗎?

除了青面獸楊志,神行太保戴宗的心態也是極其複雜的。戴宗純屬是被智多星吳用和及時雨宋江拉下水的,如果宋江不用吳用的書信威脅,戴宗還是在江州當他大收常例錢鈔的「兩院押牢節級戴院長」,想吃啥就吃啥,想打誰就打誰。

戴宗想過原先的好日子,但是他卻深深地得罪了蔡九知府,那可是太師蔡京的親兒子,得罪了蔡九知府還想在朝中安穩做官,那豈不是白日做夢?

所以當李逵暴怒踢碎酒桌的時候,戴宗並沒有出面喝止,但是戴宗也不會站在宋江對立面,該做的招安聯絡工作,他還是盡職盡責地完成,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聽天由命。

戴宗騎在牆頭上觀望,最後發現兩條路都走不通,最後只好出家躲避是非:「今願納下官誥,要去泰安州嶽廟裡,陪堂求閒,過了此生,實為萬幸。」

及時雨宋江是力主招安的,玉麒麟盧俊義是贊成招安的,魯智深武松是反對招安的,這就難為了見多識廣的浪子燕青

如果燕青贊成招安,那就等於自己往火坑裡跳,如果反對招安,可能會被盧俊義一腳踢翻,所以浪子燕青雖然在招安中出了力,但卻不肯享受招安帶來的好處——作為宋徽宗趙佶的幹小舅子,有赦書在手,蔡京拿他無可奈何,而且也沒有必要收拾他。

如果繼續混跡於朝堂,有李師師牽線搭橋,燕青進入小王都尉府中享福,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燕青是打心眼裡厭倦在官場廝混:官場哪有風月場逍遙快活?

於是浪子燕青走掉了,走之前還勸盧俊義急流勇退,而盧俊義則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北破遼兵,南徵方臘,勤勞不易,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

從這主僕二人的對話中,我們就能看出盧俊義是一心想招安的,而浪子燕青只想活得逍遙自在,是否招安,跟他都沒太大關係。

智多星吳用為了功名利祿可以出賣一切,青面獸楊志在恨朝廷與恨梁山的兩恨中無法平衡,神行太保戴宗在做官與為盜之間進退兩難,浪子燕青只想逍遙快活,他的心在風月之地而不在廟堂之上和強盜巢穴。這四位騎牆派各有打算,而另外三位騎牆天罡則是有一個漸變的過程:為了吃飽穿暖,他們不惜落草為寇,吃飽轉暖之後,他們就飽暖思什麼,有了更高的目標——這三位騎牆天罡就是阮氏三雄。

說阮氏三雄是騎牆派,可能有很多讀者會表示反對,這是因為電視劇中阮氏三雄一向是以硬漢形象出現的,他們三個冒著怒火的眼睛,能讓宋江心驚膽戰,但是在水滸原著中,他們也並不反對宋朝皇帝。

阮氏三雄羨慕強盜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的生活,這一點讀者諸君都知道,毋庸贅述。但是他們從來就沒把趙佶當敵人,比如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大殺官軍和衙役的時候,還在高唱:「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徵方臘阮小二陣亡,阮小五阮小七也並沒有抱怨宋江:「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

細數梁山七位騎牆天罡,我們卻驚訝地發現:只有智多星吳用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戴宗雖然算不上好人,但也絕非罪大惡極,而楊志燕青和阮氏三雄的人品,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似乎還屬於上乘水平,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所以最後還是要請問讀者諸君:宋江盧俊義渴望招安、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梁山三十六員天罡正將中,既不反對招安又對招安心存疑慮的,真的只有吳用楊志這七位好漢嗎?跟吳用楊志態度相同或相似的,還有哪幾位?

相關焦點

  • 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可以作證:宋江曾經是最堅定的造反者和反招安派
    很多人都在罵宋江,說他是一個奴顏婢膝的軟骨頭。但如果宋江真的一無是處,又怎麼會讓那麼多江湖好漢、土豪劣紳、朝廷軍官對他俯首帖耳言聽計從?而且從宋江的兩首反詩和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都證明宋江其實是想做皇帝的。
  • 魯智深武松李逵招安後可保平安,為啥宋江盧俊義柴進不該受招安?
    看過水滸原著的讀者都知道,真正在招安問題上跟宋江唱反調的,也就是李逵、武松、魯智深這三個人,因為反對宋江高唱投降論調,李逵還差點掉了腦袋。宋江不敢招惹魯智深和武松,但是大庭廣眾之下宋江顏面掃地,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的疙瘩算是結下了,這也是為什麼武松斷臂之後,宋江不管不顧的主要原因——武松就是只用單刀,也能秒殺手持雙斧的李逵,如果宋江把武松養在家中,那杯毒酒早就被武松灌進欽差嘴裡了。
  • 水滸武松魯智深李逵為何反招安?有多少人支持宋江?
    在宋江初次提出招安之時,忠義堂上一百零八將齊聚,其中李逵、武松、魯智深公開反對,旗幟鮮明。其他多數人則選擇了沉默。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梁山來說,招安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呢?宋江提議招安,是在一百零八好漢齊聚之後。當時的梁山可謂兵強馬壯,猛將如雲,實力仿佛極盛。
  • 宋江為何非要招安?背後支持者,梁山元老派魯智深武松都不是對手
    眾兄弟十之八九都折損其中,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也不會走到最後的悽慘結局,把所有的責任歸咎於宋江,但是梁山泊是一個整體,並非宋江一人可以左右,雖然有不少人反對招安,但是也有不少將門之後官僚階級支持招安,依舊渴望報效國家,徵戰沙場。
  • 武松李逵拒絕招安,宋江是如何促成招安的?心理學家揭示其中奧秘
    其實宋江招安的小心思早就有了,只不過像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還是第一次。一說出來,武松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接著就是李逵,他的反應更強烈,甚至將桌椅都掀翻了。宋江大怒,差點把他給砍了。後來,魯智深也明確表示出了自己反對招安的態度。以魯智深、武松為首的二龍山勢力都明確表示了反對招安。
  • 宋江官宣招安,為啥武松第一個反對?因為他懂音律
    宋江不愧是梁山老大&江湖老炮,不僅僅是為了自嗨,而是意在通過歌曲的形式官宣。他的每一步看似不露聲色,卻意味深長。——其一,官宣試探。宋江想知道哪些人能率先聽懂自己的用意,並有所回應,反招安、支持招安或保持中立,這三種聲音,都在宋江的意料之內。畢竟團隊剛剛才組建,剛開始大家人心不齊,也很正常。
  • 為什麼宋江第一次公開提招安李逵武松魯智深支持,第二次提就反對
    ,心中算是踏實了,採用了他和盧俊義分頭打東平東昌的辦法決定誰當寨主,甚至把公孫勝吳用都給了盧俊義,從這些細節,宋江其實真的想讓盧俊義當寨主。李逵更是把桌子踢翻,宋江要殺李逵,眾人來求情。一會兒又質問武松,我招安是為兄弟們尋個好歸宿,怎麼就冷了兄弟們的心?武松無話說,魯智深出來為武松解圍,說當今朝廷已經壞透了,招安這條路不行。說得有理有據。宋江只得搬出一些陳詞濫調來搪塞。
  • 梁山最堅定的招安派如果火併宋江,魯智深武松等人能否保住性命?
    三十六天罡中,有十一個半是朝廷軍官: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小李廣花榮、花和尚魯智深、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青面獸楊志、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還有六個半衙門中人:及時雨宋江、美髯公朱仝、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插翅虎雷橫、病關索楊雄。
  • 宋江去開封看燈,帶的十員好漢有什麼玄機?全是強硬的反招安派
    如果宋江一開始就有此計劃,把招安寄托在這「歪門邪道」上,那他還算是宋江嗎?至於去找李師師的門路,也是偶然事件,無非就是逛到御街的煙花地了。而且宋江也不是非得找李師師,人家也去找趙元奴了,只不過吃了閉門羹而已。最多算是捎帶上的,而不是計劃內的事。
  • 梁山上的招安派為何能取得最終勝利?看看這些猛人,誰敢不服?
    比如魯智深,武動等二龍山出來的人關係就甚好,水上的阮氏兄弟和混江龍關係比較近等等,等到朝廷過來招安的時候,梁山分為兩大派,支持招安的招安派和反對招安的反對派。招安派自然是宋江為首,反對派自然是武松,阮氏兄弟為首。為了反對招安,阮氏兄弟偷換御酒,戲弄朝廷來使,多次惹得招安事宜不歡而散。
  • 派內有派,千奇百怪——《水滸傳》中的山頭主義
    然而就在重陽節酒宴上他讓樂和高歌一曲自己填詞的《滿江紅》,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安定團結的局面被幾個人搞出問題了。問題人物是三個剛烈大漢:武松、李逵和魯智深。武松一聽到招安二字就不爽,當即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李逵則是單純覺得現在快活,跟著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 武松魯智深李逵曾經堅決反對招安,為何真招安時又同意了
    說起招安,在梁山上除了宋江公開堅持說招安是好事,反對招安的倒是不少,其中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都是公開堅決反對招安,還有幾個不公開,但也不想招安的,但是,到了真招安時,沒有一個好漢站出來說我不招安,你們招你們的,我留在梁山上。這到底為什麼呢?
  • 嶽飛勸退魯智深,宋江招安被破壞,山寨四分五裂(梁山驚變128
    魯智深此番下山,並非存心來找宗澤的麻煩,只不過是擔心武松有失,此刻百日嶽飛和程小姐輪流勸說,不免有些猶豫。魯智深轉頭一看,史進已經被王進打敗,武松正和扈三娘說話。 魯智深說道:「此事我們回山自會考慮,武松兄弟,我們回去吧!」說完,朝扈三娘拱了拱手,催馬而回。武松見狀,也只好上馬,跟著魯智深回歸本陣,和史進匯合,三人一起返回。三人回到山寨,進了忠義堂,對宋江簡單說遇到嶽飛、韓世忠和王進,不能取勝,因此返回。
  • 朝廷為什麼招安了宋江,卻沒有招安田虎、王慶、方臘?
    宋江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後,先後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梁山108條好漢傷亡過半。正因為此,蔡京、童貫、高俅等人才敢肆無忌憚地施計,毒死了宋江與盧俊義。宋江從上了梁山之日起,就不斷向好漢們灌輸招安的理念,用武松的話來說,就是「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 武松魯智深都錯了!宋江不聽勸告執意招安,正體現出他大哥的擔當
    武松與魯智深都非常生氣,當年與宋江結拜為兄弟,力挺他當大哥的武松表示:「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魯智深直接說在梁山上沒搞頭了,不如直接散夥回家:「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 武松反對招安?其實,武松是《水滸傳》裡第一個想招安的人
    因此,我們讀者也都知道宋江是「投降派」,天天盼著招安,而武松是「革命派」,堅決反對招安。可是,你知道嗎,在《水滸傳》中,武松其實是第一個向宋江表達過招安的願望,不信嗎?請繼續閱讀。《水滸傳》第三十二回,武松在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後,在逃亡的路上,經菜園子張青介紹,準備投奔二龍山的魯智深時,在孔家莊第二次遇到宋江。宋江邀請武松與他一同去清風寨投奔小李廣花榮時,武松覺得自己身負「遇赦不宥」的重罪,怕連累宋江,就沒有答應,而是說「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
  • 《水滸傳》中極力反對招安的八大戰將,有一人是宋江的鐵桿小弟
    在小說《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強盜集團,位列北宋四大反賊之首,曾經聲勢浩大,攻城掠地,不僅數次打退朝廷的圍剿大軍,還順勢將朝廷派來的圍剿大將收為己有,不可謂不強。到了東京之後,宋江等與名妓李師師見面商議見宋徽宗之事,李逵見了大怒,先打翻在附近的楊太尉,又放火併大鬧。朝廷第一次到梁山招安之時,態度惡劣。李逵憤怒,將詔書扯得粉碎。
  • 為什麼魯智深敢直接反抗宋江說的招安?
    話說梁山泊聚義以後,宋江提出要招安,武松便說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們的心。」武松一直以來都是愛憎分明的性格。所以他對於招安自然深惡痛絕,但因為面對的是宋江,所以他並未暴怒,換作是別人,早一刀上去了。
  • 魯智深和武松公開反對招安,宋江卻不敢直言斥責,這是為什麼?
    可在宋江一提及招安之事的時候,立刻受到了魯智深和武松的公開反對。宋江對他們卻十分的忌憚,為什麼宋江會有些畏懼二龍山這夥人? 首先,二龍山的整體功夫實力不俗。二龍山的三大頭領武藝高強,在梁山名列前茅。 魯智深能和呼延灼大戰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足見他的武藝並不弱於五虎將。
  • 宋江為何不顧一切非要招安?梁山上這股勢力太強悍,不招安他必死
    於是梁山108將排位——別管你信不信,老天爺是否真關注了梁山,但宋江這事就這麼成了!排位之後,很快到了重陽節,宋江公開表達了「招安」意圖,頓時引發了武松和魯智深的激烈反對和李逵的胡攪!也就是說,魯智深和武松,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代表二龍山外加少華山和桃花山,跟宋江進行博弈。除了強悍的二龍山(三山派)圈子外,還有孫立領銜的登州派,林衝為首的元老派,這幾大勢力,其實總體上都傾向於反對招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