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招安入朝為官還是繼續佔山為王逍遙快活這個問題上,梁山好漢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差點導致梁山第二次火併:如果李逵不慫,如果宋江不安撫住武松,那麼最壞的結果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少華山兄弟拂袖而去,最好的結果是在武松幫助下,魯智深一禪杖把宋江拍死,從此梁山易主,大家在魯智深帶領下,過上了每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樂生活。
但是很遺憾,這場火併沒有真的發生,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和以魯智深為首的反招安派,還有一個招安騎牆派。
有人說騎牆派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狼的野性,也有狗的謙卑。」
但是梁山騎牆派中還真不全是自私自利之人,其中甚至不乏真正的好漢,他們之所以騎牆,也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
騎牆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山軍師智多星吳用,在吳用之下,至少還有六位梁山好漢也坐在招安的牆頭上不知道往哪邊跳——稱這七位為梁山好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只能理解為「好漢」也不完全是褒義詞。之所以只選出七位梁山騎牆派,是因為咱們今天把地煞副將忽略不計,只看三十六天罡在招安問題上的態度,如果把七十二地煞也計算在內,可能騎牆派還要更多。
在盤點梁山三十六員天罡正將中的七位騎牆派之前,咱們還是來先說說招安派有哪些人。
我們打開梁山一百單八將名單,就會發現其中絕大多數是贊成招安的,除了宋江的嫡系,還有被梁山俘虜的原朝廷軍官:這些人為了保命而變節降賊,頂著背主欺君的名頭,困守在大水環繞的小孤山上,只有他們平時不屑吃喝的大碗酒大塊肉,娛樂生活更是基本為零,這跟他們往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食美器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沒有了鶯鶯燕燕偎紅倚翠,這些人眼裡的世界都是灰暗的。
就連被宋江坑上梁山的玉麒麟盧俊義、霹靂火秦明,也未嘗不想通過招安的形式,洗清宋江被吳用潑到他們身上的汙水——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哪位地方首富或高級軍官願意在梁山終老?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論秤分金銀,這是阮氏三雄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是在宋江盧俊義關勝等人眼裡,這叫生存而不叫生活,真正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看了上面描述,可能讀者諸君心中也會這樣想:換做是我,也不想總呆在梁山,或者是招安做官,建牙開府起居八座威風凜凜,或者砸碎趙佶蔡京高俅童貫的龍椅和寶座,做一批新的自己坐上去。
招安做官和當開國元勳,這兩條路都很有誘惑力,所以梁山就出現了一批騎牆派,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以吳用為首的七位梁山騎牆派,為什麼在招安與反招安的爭論中態度曖昧。
吳用是騎牆派,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一棵牆頭草,晁蓋、宋江、趙佶、蔡京、高俅、童貫,誰給他利益,他就追隨誰。只要給的利益足夠大,讓他叛宋投遼,他都不會有一點猶豫。要說精緻利己主義者,在騎牆七天罡中,吳用可謂實至名歸。
不知讀者諸君發現沒有,在魯智深武松與宋江針鋒相對的時候,同樣來自二龍山的青面獸楊志,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
楊志為什麼不站在魯智深武松一邊?如果我們細看此人的經歷,就會發現他跟朝廷和梁山都有仇,而且好像跟梁山好漢的仇恨要更深一些。
青面獸楊志一步一個坎兒,好不容易在大名府梁中書那裡看到了光明前景——只要把生辰綱押運到京城,蔡京就會出面替他說話,高俅原本與他無仇(只是嫌他沒送厚禮),當然也不會從中作梗,楊志官復原職甚至連升三級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楊志的美好願望,被「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時候順手打碎了。晁蓋雖然沒了,但是劫走自己前程的六大一小七顆煞星還在。看見他們喝酒吃肉,楊志不能不在心裡算計:這些酒肉,有多少是我那十萬貫生辰綱買的?
既恨高太尉貪得無厭,又恨梁山攔路打劫,楊志的心態是極其複雜的,所以在招安問題上,他從不表態:招安和不招安,日子還能比現在更壞嗎?
除了青面獸楊志,神行太保戴宗的心態也是極其複雜的。戴宗純屬是被智多星吳用和及時雨宋江拉下水的,如果宋江不用吳用的書信威脅,戴宗還是在江州當他大收常例錢鈔的「兩院押牢節級戴院長」,想吃啥就吃啥,想打誰就打誰。
戴宗想過原先的好日子,但是他卻深深地得罪了蔡九知府,那可是太師蔡京的親兒子,得罪了蔡九知府還想在朝中安穩做官,那豈不是白日做夢?
所以當李逵暴怒踢碎酒桌的時候,戴宗並沒有出面喝止,但是戴宗也不會站在宋江對立面,該做的招安聯絡工作,他還是盡職盡責地完成,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聽天由命。
戴宗騎在牆頭上觀望,最後發現兩條路都走不通,最後只好出家躲避是非:「今願納下官誥,要去泰安州嶽廟裡,陪堂求閒,過了此生,實為萬幸。」
及時雨宋江是力主招安的,玉麒麟盧俊義是贊成招安的,魯智深武松是反對招安的,這就難為了見多識廣的浪子燕青。
如果燕青贊成招安,那就等於自己往火坑裡跳,如果反對招安,可能會被盧俊義一腳踢翻,所以浪子燕青雖然在招安中出了力,但卻不肯享受招安帶來的好處——作為宋徽宗趙佶的幹小舅子,有赦書在手,蔡京拿他無可奈何,而且也沒有必要收拾他。
如果繼續混跡於朝堂,有李師師牽線搭橋,燕青進入小王都尉府中享福,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燕青是打心眼裡厭倦在官場廝混:官場哪有風月場逍遙快活?
於是浪子燕青走掉了,走之前還勸盧俊義急流勇退,而盧俊義則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北破遼兵,南徵方臘,勤勞不易,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
從這主僕二人的對話中,我們就能看出盧俊義是一心想招安的,而浪子燕青只想活得逍遙自在,是否招安,跟他都沒太大關係。
智多星吳用為了功名利祿可以出賣一切,青面獸楊志在恨朝廷與恨梁山的兩恨中無法平衡,神行太保戴宗在做官與為盜之間進退兩難,浪子燕青只想逍遙快活,他的心在風月之地而不在廟堂之上和強盜巢穴。這四位騎牆派各有打算,而另外三位騎牆天罡則是有一個漸變的過程:為了吃飽穿暖,他們不惜落草為寇,吃飽轉暖之後,他們就飽暖思什麼,有了更高的目標——這三位騎牆天罡就是阮氏三雄。
說阮氏三雄是騎牆派,可能有很多讀者會表示反對,這是因為電視劇中阮氏三雄一向是以硬漢形象出現的,他們三個冒著怒火的眼睛,能讓宋江心驚膽戰,但是在水滸原著中,他們也並不反對宋朝皇帝。
阮氏三雄羨慕強盜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的生活,這一點讀者諸君都知道,毋庸贅述。但是他們從來就沒把趙佶當敵人,比如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大殺官軍和衙役的時候,還在高唱:「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徵方臘阮小二陣亡,阮小五阮小七也並沒有抱怨宋江:「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
細數梁山七位騎牆天罡,我們卻驚訝地發現:只有智多星吳用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戴宗雖然算不上好人,但也絕非罪大惡極,而楊志燕青和阮氏三雄的人品,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似乎還屬於上乘水平,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所以最後還是要請問讀者諸君:宋江盧俊義渴望招安、魯智深武松反對招安,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梁山三十六員天罡正將中,既不反對招安又對招安心存疑慮的,真的只有吳用楊志這七位好漢嗎?跟吳用楊志態度相同或相似的,還有哪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