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處暑至,伏不遠,俗語「三伏不熱,秋不收」是啥意思?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冷在冬九,熱在三伏,隨著處暑節氣的來到,難熬的三伏天終於快熬出頭了。今年的末伏是在8月15~25日,也就是說,再有三天時間就該出伏了,末伏一過,天氣也會逐步轉涼,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莊稼收割在路上。因此,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產生著較大的影響。
那麼三伏天不熱,秋天糧食真就沒有好收成嗎?這句農諺說的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仔細分析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萬物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特別是在作物結穗打籽的關鍵時期,天氣的影響變化也是至關重要。例如三伏天正是我門北方夏季玉米的生長旺季,這個時候玉米對熱度光照需求極大,只有保證充足的陽光和溫度,玉米才能正常的生殖成長。反之的話,產量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不過萬事都有度,並不是說三伏天溫度越高,作物就會生長得越好,天氣異常高溫的出現,不但容易造成旱情發生,同樣該容易滋生病蟲,損害作物的正常生長,一樣會導致作物產量受損。
所以,一個適合作物生長的日照溫度,才是更符合作物的生長成長,才能夠保障作物在秋季有個不錯的收成。三伏天的秋作物,尤其是麥茬莊稼,俗稱晚秋作物,由於生長期較短,需要充足的陽光照曬,再加上夏季充沛的雨水,對晚秋莊稼的收成起到關鍵的作用。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別的地方不知道,我們豫北地區今年雨水充沛,三伏天裡溫度正常,光照充足,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地裡的玉米豐產豐收估計是沒跑了。不過對於南方不少地區來說,由於梅雨季節裡連續暴雨出現,洪澇災害的發生,莊稼減產估計已成定局。由於今年受災面積較大,導致糧食價格直到現在還在不斷上漲。
綜上所述,「三伏不熱,秋天不收」,這句老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當前社會發達的今天,依然有著一定存在的道理。而對於今年收成如何?還要具體看當地額額實際情況,以及最後國家公布的數據才能確定!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