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伏不熱,秋不收」啥意思?今年收成怎麼樣?看看老農咋說

2021-01-08 騰訊網

導語:處暑至,伏不遠,俗語「三伏不熱,秋不收」是啥意思?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冷在冬九,熱在三伏,隨著處暑節氣的來到,難熬的三伏天終於快熬出頭了。今年的末伏是在8月15~25日,也就是說,再有三天時間就該出伏了,末伏一過,天氣也會逐步轉涼,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莊稼收割在路上。因此,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產生著較大的影響。

那麼三伏天不熱,秋天糧食真就沒有好收成嗎?這句農諺說的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仔細分析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萬物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特別是在作物結穗打籽的關鍵時期,天氣的影響變化也是至關重要。例如三伏天正是我門北方夏季玉米的生長旺季,這個時候玉米對熱度光照需求極大,只有保證充足的陽光和溫度,玉米才能正常的生殖成長。反之的話,產量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不過萬事都有度,並不是說三伏天溫度越高,作物就會生長得越好,天氣異常高溫的出現,不但容易造成旱情發生,同樣該容易滋生病蟲,損害作物的正常生長,一樣會導致作物產量受損。

所以,一個適合作物生長的日照溫度,才是更符合作物的生長成長,才能夠保障作物在秋季有個不錯的收成。三伏天的秋作物,尤其是麥茬莊稼,俗稱晚秋作物,由於生長期較短,需要充足的陽光照曬,再加上夏季充沛的雨水,對晚秋莊稼的收成起到關鍵的作用。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

別的地方不知道,我們豫北地區今年雨水充沛,三伏天裡溫度正常,光照充足,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地裡的玉米豐產豐收估計是沒跑了。不過對於南方不少地區來說,由於梅雨季節裡連續暴雨出現,洪澇災害的發生,莊稼減產估計已成定局。由於今年受災面積較大,導致糧食價格直到現在還在不斷上漲。

綜上所述,「三伏不熱,秋天不收」,這句老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當前社會發達的今天,依然有著一定存在的道理。而對於今年收成如何?還要具體看當地額額實際情況,以及最後國家公布的數據才能確定!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三伏不熱秋不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今年莊稼的收成怎麼樣?
    今天是8月7日,也是立秋之日,立秋預示著秋天來了,但嚴格意義上說,我們這裡立秋到來,夏天還沒有結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天總有那麼幾天,非常的寒冷,要不然怎麼叫冬天,夏天肯定也有那麼幾天非常的熱,如果你覺得夏天沒有熱起來,即使立秋了,但是炎熱還沒有結束。
  • 立秋將至,「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在民間有「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的說法,那今年是什麼秋?在農村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秋老虎」,其實秋老虎還有「公老虎」和「母老虎」之分也被稱為公秋和母秋,農村還有「公虎把扇丟,母虎熱死牛」一說。這就足以說明,如果是公秋的話,天氣就會很涼爽,甚至連扇子都用不上。如果是母秋的話,溫度會異常地高,雖是立秋可還是感到酷暑難耐,連耕地的老牛都忍受不了了。
  • 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啥意思?今年三伏具體什麼時間?
    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啥意思?今年三伏具體什麼時間?假期來臨,很多人都做好了出門旅行的準備,當然其中大部分人都會是剛剛完成高考的小朋友們。這時候天氣就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因為如果遇到雷暴天氣,飛機就可能誤機,火車也不是很方便。
  • 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這句傳統諺語有何道理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民間早就有在立秋時佔卜天氣涼熱的風俗。一、早晚立秋的影響有沒有道理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意思是說,如果早晨立秋,則秋後天氣涼爽;要是前半夜立秋,則秋後天氣仍會暑熱難捱,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今年啥時候立秋?收成怎樣?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今年啥時候立秋?收成怎樣?現在正值夏天,相信大家都盼望著秋天能夠快點兒到來,這樣天氣就可以漸漸轉涼了。今年的氣溫又比以往高了不少,反正筆者是覺得高溫天氣讓人相當煩躁。因此每年夏天都希望這段時間快點過去,可是偏偏天不遂人願,這一年中最熱的天氣還沒到來。其實相比於我們,務農的人更加喜歡秋天,因為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以往那個以農業為主的年代更是如此。因此也流傳下來了很多和收成有關的俗語,其中有很多都和我們的24節氣有關,就比如這句「七月立秋,種啥收啥」。
  • 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俗語哦!俗語「今年雪不斷,明年吃白面」,老農的預測,關係到糧食收成隨著時間飛快地流逝轉眼間一年24個節氣大寒也隨之過去,隨著而來的就是立春的節氣和過年了,距離傳統的最具有特色的春節只有13天的時間了。
  • 農村老人說:今年立秋有「秋包袱」啥意思?立秋後熱多久?
    導讀:農村俗語「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秋包袱和伏包袱有啥區別?現在正是三伏天的中伏,天熱炎熱程度是一年之中最高的,不過好在立秋在即,立秋以後氣溫會慢慢降下來,秋高氣爽很舒服。今年立秋時間為8月8日凌晨3點多。
  • 農村俗語:「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現在已經進入三伏天氣階段,炎熱的天氣也讓很多人受不了。而三伏天持續進行,很多人都想一整天泡在水裡。而這種炎熱天氣到底要持續多久?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人們都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什麼意思?立秋就是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來,但是為何人們有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立秋還分和母秋嗎?越是炎熱天氣,我們就越希望那種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
  • 俗語:「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
    但是「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也是千奇百怪的。 今天小編來說說對俗語:「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的理解。
  • 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啥意思?
    雖然說如今農民都直接觀看天氣預報來預知天氣,但是很多農村的老人還是喜歡用這些農村的俗語來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預測一下這一年莊稼的收成如何,雖說這些俗語說的不一定特別的準,但是說的也是八九不離十,最近常聽村裡的老農說今年的天氣是「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到底說的是啥?今年的天氣是好是壞呢?
  • 今天立春,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老農的說法啥意思?
    今天立春,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俗語「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老農的說法啥意思?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這樣一個萬家團圓的佳節前後,全國多地的人們遭受疫情襲擾,許多農村人被迫放棄流傳已久的走親訪友習俗。
  • 今日入伏,「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導讀:今日入伏,「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進入到7月份中旬了,天氣也是越來越悶熱了。而在今天(7月16日)還迎來了三伏天的第一天。而且今年還有兩個「中伏」,換句話說三伏天一共有40天,簡直就是超長待機的「燒烤模式」啊!桑拿天來臨了,農民最為關注的就是後面即將到來的秋收了,而在民間就有著「秋收不秋收,先看五月二十六」的老農諺,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今日大暑,「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啥意思,今年啥時最熱?
    老農常說「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這句俗語啥意思,難道是大暑就到了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了嗎,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立秋?今天就和大家好好來聊聊。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已經到了大暑天氣還是很涼快,或者是人們能接受的溫度,那麼立秋後就會出現人們口中常說的秋老虎,大暑不熱並不代表這個夏天就不熱了,而是酷暑天氣往後面推遲了。
  • 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
    摘要: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大暑節氣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 指大熱,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今年大暑節氣是在7月23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大暑節氣以後,就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那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在解釋這句俗語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三伏。
  • 明日中伏,立秋將至,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什麼意思?
    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說一年中最熱的中伏就要來了。而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緊隨其後就是立秋了。那俗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是啥意思?今年六月立秋有啥說法嗎?在古代一直把「四立」當作是四季的分界點,認為立秋到了,秋天也就到了。在農村現在還有不少人是這樣認為的,到了立秋以後酷熱天就要結束了,而涼爽的天氣就要來了。
  • 馬上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
    導讀:16日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嗎?進入到七月份中旬了,但是今年的夏天在南方地區還是比較涼爽的。像往年這個時候已經熱得不行了,可是今年不但不熱,反而還有點涼颼颼的感覺。並且在這周的星期四,也就是7月16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就要入伏了,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一直要到8月24日才出伏。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啥意思?今年是秋包伏嗎?一起來了解一下!要了解這句俗語,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三伏」的定義。
  •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導讀:立秋已到,今秋雨水多不多?糧食收成如何?看看古人經驗之談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如今距離立秋過去已經有幾天了,在今天早上筆者這裡下起了大雨,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天氣涼快了很多,並且還有種秋天來了的感覺。
  • 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2019年幾月立秋,莊稼收成如何?
    立秋,是季節轉換的一個重要的節氣,自然對農業由特殊的意義,在農村,流傳著「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種啥啥收」的習俗,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對於2019年來說,是幾月立秋呢?真的會影響莊稼的收成嗎?
  • 俗語道「七月立秋,種啥啥收」,2019年幾月立秋,莊稼收成如何?
    因為立秋這個節氣代表的東西非常多,尤其是在農業方面,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立秋六月,啥都不收,立秋七月,種啥啥收這句俗語,它充分表明了立秋對人們農業的影響,那麼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吧。首先這句俗語當中的七月代表的是農曆中的日期月份,而七月立秋,種啥啥收的意義就是,如果立秋的時間在農曆的七月份,那麼這一年農民種的莊稼就會得到很大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