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宗教至上,文藝復興時為何反宗教、世俗的合唱藝術會繁榮?

2020-12-01 騰訊網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歐洲的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也是歐洲復調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合唱藝術在歐洲蓬勃發展,展現了來自歐洲合唱藝術的繁榮局面,而其繁榮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一、合唱藝術是最古老的音樂形式之一

西方音樂主要起源於古希臘與基督教會音樂,早期的西方音樂主要以即興的單聲部為主,並且需要加上詩歌、或者舞蹈的配合,難以一枝獨秀。

而合唱這一音樂形式源自中世紀基督教教會的唱詩班,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基督教教義在下層猶太人中風靡,早期的基督教成員主要都是猶太人,而猶太人堅信信仰耶穌能夠將他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所以他們利用固定的方式來禮拜,朝聖耶穌。

而在他們的朝聖活動中,音樂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朝聖禮儀中的重要一環。《馬太福音26:30》中寫到,「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這其中的詩,指的就是讚歌,這也許就是後期合唱的雛形。

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赦令,宣布羅馬帝國內信仰自由,基督教由此初步獲得合法地位。有了官方的認證,基督教開始了對外宣傳教義之路,而這其中,基督教的禮儀音樂首先獲得認同,教會聖歌中的分聲部的歌唱方式清楚明白地表達了它是後期合唱藝術的前身。

隨著基督教的發展,教會聖詠也不斷流傳開來,且當時羅馬教會的權力至高無上,聖詠相關的禮儀也隨之完善跟統一。

合唱藝術的優美是因為復調音樂在聲部上表現形式的特殊性,以其獨特的音樂魅力傳達來自音樂中的美妙含義,合唱逐漸變為歐洲主要的音樂表現形式。

二、「人文主義」使合唱藝術掙脫舊俗的枷鎖

歐洲早期的合唱歌曲主要是經文歌、宗教禮樂,但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到來,人們「人文精神」的感召之下,開始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的激烈碰撞,與宗教歌曲相對立的世俗歌曲逐漸發展起來。

由於西歐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教會的過度發展,其建立的一系列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新規劃了社會與人民的生活。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歐洲的文學藝術與科學技術幾乎止步不前,加上黑死病的蔓延,受盡苦難的人們開始質疑自己心中崇高的神明的絕對權威,基督教地位自此開始動搖。

隨著羅馬帝國的藝術珍品的外流與《東方見聞錄》的現世,歐洲人民開始認識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之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成功促進了雙方的文化藝術的發展,人們有了新的認知,不再拘泥於宗教信仰中。

藝術跟文化形式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藝術家們開始將現實生活寫入歌中,合唱的歌曲不再局限於宗教歌曲,更多具有民族性、現實性的人文歌曲似百花齊放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

中世紀的神學統治使歐洲人民壓抑、扭曲,而「人文主義」思潮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救了壓抑困苦的歐洲人民,解放了其的思想禁錮。「人文主義」通過強調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解放與自由、科學與理性,站在神的對立面,拉住人民不斷下墜的手。

三、反宗教、世俗化的發展促進了歐洲合唱藝術的繁榮

合唱藝術是宗教唱詩班發展而來的一種古老的音樂表現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古舊思想與新潮思想激烈碰撞,一切藝術形式都在碰撞中轉變、發展,而合唱這一古老的形式又是如何在這一種大放異彩的呢?

1、文藝復興時期的聲樂演唱與理論技術有著相當大的進步

文藝復興時期,由於人們對音程協和觀念的轉變,人們早就不滿足於早期的復調音樂模式,意圖尋找更加開放、多彩的音樂形式。

恰逢文藝復興時期的到來,歐洲人民體會到了解放藝術的快樂與新奇,藝術家們開始創作人文主義內容的復調歌曲,一時間,歐洲復調音樂有了很大的發展。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復調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

我們如今科技發展迅速,每天的信息都像大爆炸一樣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信息的更迭與事物的發展成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在中世紀時期,任何一場思想、文化、軍事的變革都是一次重大事件。

當時的人們會抓住稀少的機會,去改革、去創新,況且藝術與文化是西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靈敏地感知藝術的變化,音樂的變調,像是我們如今的追星少女一樣,努力、殷切地追趕音樂的變化與進步。

2、人們開始體會到世俗音樂的美妙

文藝復興之前,歐洲音樂的主要體裁是宗教經文歌,宗教信仰受眾廣,與其相關的音樂創作具有較高的藝術性,且當時基督教教義風靡整個歐洲,社會風氣瀰漫著禁慾的宗教氣息。

但是到了中世紀,黑死病蔓延開了,人們對宗教神明產生質疑,長期被宗教統治著的人性被放大,社會終將受到衝擊。

中世紀的宗教主義早已發展完善,並且沾染上了權力與地位,不再是普通百姓所追求的真正奧義,而權貴與貧窮自古就處於對立面,貴族與貧民的矛盾不可調和,一場驚天動地的思想文化改革由此而生。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了反宗教活動,這是歐洲人民長期以來被壓抑的吶喊與反抗,而與宗教音樂對立的世俗音樂開始似雨後春筍拔地而起。

人們蹭起了世俗音樂的熱度,藝術家們被束縛的天性逐漸解放,帶有世俗色彩的現實音樂流淌於社會階層之中,不只是貧民,貴族中也不乏欣賞世俗音樂之人,且世俗音樂復調的音樂模式更加適合合唱來展現,合唱藝術的表演曲目逐漸由經文歌向世俗音樂轉化,歐洲音樂百花齊放。

3、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與藝術刺激

合唱屬於歐洲早期的音樂表現形式,在經過封閉式的宗教統治時期之後,又迎來百花齊放的文藝復興時期。

且恰逢《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遊記》面世,它作為初次在歐洲人民面前展現東方文明的書籍,狠狠地刺激了西方人一把,東方迷人的風土人情與逸聞趣事著實使歐洲人民嚮往,且也起了攀比之心。

在東方、在中國古代,我們將歌唱者稱之為伶人、戲子,言語間不乏嘲笑,目光中不缺貶低,但是在西歐,歌唱家是藝術家,是高雅的象徵。這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也是雙方的矛盾所在,你所貶低的卻是我所在乎的。

隨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宗教改革」、「世俗音樂」等內容的影響,歐洲開始出現專職合唱的寫作人員與演唱人員,合唱不再是宗教專屬的音樂方式,普通人也能夠參與其中,合唱成了歐洲專屬的音樂文化,加上來自東方文化與羅馬文化的刺激,歐洲人民也開始流行「國貨風潮」。

文化當然還是自己的香。不同於如今印度抵制中國貨的盲目,歐洲藝術家們開始嘗試更加世俗、現實的表達方式,使合唱作品真實地為世俗的人們帶來快樂和享受。

一件藝術品能夠展現作者蘊含於其中的深意,普通的歐洲平民也能夠從歌曲中接收來自音樂家的快樂跟享受,合力促成了合唱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繁榮局面。

只有見識到了外面的精彩,才能更加清楚地認清過去的無知,經過宗教壓制時期的歐洲人民觸底反彈,以百花齊放的姿態向世界人民展現來自歐洲的專屬文化與藝術認知。他們不怵於犯錯,但錯了就改,他們通過勇敢地改變自身來造出更寬廣、更筆直的道路。

合唱藝術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放異彩,不在於人數,也不在於音調,而在於合唱是歐洲文明自身發展的產物與藝術,文藝復興的重點在於復興、改革,重拾過去的文明精華,打破宗教壓抑所帶來的黑暗。

文藝復興並非只是對思想、文化進行改革創新,也是一次對政治、權勢的挑戰與衝撞,宗教為何能夠壓制歐洲人民?就是因為它與權勢關係過於緊密,雙方之間的灰色地帶過於模糊,宗教一詞背後蘊含了無數的名詞與形容詞,權勢滔天的、富有的、主宰一切的、貴族地盤等等。

當一個組織的觸角過多,就需要進行修剪。歐洲歷史上有著多次的文化革命,他們殷切勇敢,欣欣向榮,同樣希望含蓄如東方人,心中也同樣燃燒著不滅的熱火。

相關焦點

  • 歐洲宗教至上,文藝復興時為何反宗教、世俗的合唱藝術會繁榮?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歐洲的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也是歐洲復調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合唱藝術在歐洲蓬勃發展,展現了來自歐洲合唱藝術的繁榮局面,而其繁榮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二、「人文主義」使合唱藝術掙脫舊俗的枷鎖歐洲早期的合唱歌曲主要是經文歌、宗教禮樂,但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到來,人們「人文精神」的感召之下,開始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的激烈碰撞,與宗教歌曲相對立的世俗歌曲逐漸發展起來。
  • 油畫藝術:淺談文藝復興中的古典宗教油畫藝術,文藝復興時期著
    達・芬奇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科學和藝術的最偉大的集大成者。他在油畫方面所做的大量革新和探索對歐洲近代油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不可抹滅的影響和作用。在他所生活的佛羅倫斯成為了歐洲油畫藝術的重要中心,產生了著名的佛羅倫斯派。
  • 宗教音樂,又稱聖樂 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
    宗教音樂,又稱聖樂。它既傳達上帝給人們的啟示,又表現信徒對上帝的崇敬、讚美、信靠和祈求。宗教音樂是歐洲藝術音樂的源頭。在18世紀以前,歐洲音樂主要以教會音樂為主,而教會音樂則以聖詠為主。結束時的唱詞有"Ite,Missaest"(意為"回去吧,彌撒禮成")之句,Missa之名由此而來。彌撒曲分普通、特別、安魂、婚禮、主教等類型,以普通彌撒用途較廣,通常包括垂憐頌、光榮頌、信經、聖聖聖頌、祝福經、羔羊頌等六個樂章。 宗教改革之後,彌撒曲已非天主教專用,信奉新教的作曲家們也常採用彌撒曲的形式進行創作,內容和結構也有所變化。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 16世紀,北部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義大利半島以北的歐洲人也遭遇了義大利人在16世紀時所經歷的那種與傳統的決裂。除宗教改革的挑戰與文藝復興種種新的文化表現形式之外,北部歐洲的中央集權國家法國、英格蘭、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力日益增長,歐洲的經濟擴張蔓延到世界各地。
  • 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看近代歐洲文化的先進和落後
    、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的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是14至17世紀發生在歐洲的一系列的連續性的變革。尤其是文藝復興,它貫穿了整個時期整個歷史發展變革的始終。文藝復興是歐洲在世俗思想文化體系的一場大變革,雖然這場變革主要發生在社會上層,但卻對歐洲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新型資產階級的推動下掀起的一場意識形態是的變革。
  • 是色情還是宗教?文藝復興的裸體藝術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讓裸體成為藝術實踐的核心,進而改變了西方藝術史的進程。古典藝術重新喚起人們的興趣,同時人物形象在基督教崇拜中的作用成為新的焦點,鼓勵藝術家參考真實人體,進而促成了充滿活力的人體表現新形式的發展。後來,描繪裸體的能力成了衡量藝術天賦的標準,但畫裸體並非沒有爭議,尤其是在宗教藝術中。
  • 文藝復興是歐洲獨有的嗎?
    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的藝術即是如此,當時在加爾文主義的社群當中猶太教的反偶像崇拜主義再度抬頭。但人們也可以發現不涉及回顧過去的繁榮,像大離散時的猶太文化。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當中,你可以同時發現這兩個因素。從歷史的角度而言,義大利文藝復興顯然是獨特的。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在新文化感召下,有識之士抨擊當時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文化,為建立新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營造輿論。此期湧現出許多知識淵博和多才多藝的傑出人物,他們的貢獻促使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宗教、政治等領域發生深刻變革,從此宣告歐洲擺脫了中世紀封建宗教束縛,迎來了現代社會的新紀元。中世紀西歐各國在與地中海東岸國家的長期衝突中接觸到拜佔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
  • 文藝復興那點事兒,一次把人當人看的歷史運動,從此科學戰勝宗教
    之前我寫的城市的誕生、大學的誕生兩篇文章,都為了解文藝復興做了很好的鋪墊。有了城市就有了一批生活在城市中的思維活躍的市民;而大學裡的師生,不僅思維活躍,還敢於將現實問題拿出來討論和研究,以此提出新的觀點和思想。處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完全生活在宗教神學的統治之下,但就是隨著城市和大學的逐步興起,世俗知識、世俗文化和世俗力量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丨同時期的思想運動有著怎樣的異同之處?
    把天主教會看做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敵人,但事實上多位教皇都不程度的對文藝復興進行支持並在教會內進行整頓與改革。對文藝復興的內容過於狹隘理解,文藝復興並不只是文學、藝術、哲學與政治,還涵蓋了經濟、法學、教育和社會生活等知識領域。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丨同時期的思想運動有著怎樣的異同之處?
    把天主教會看做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共同敵人,但事實上多位教皇都不程度的對文藝復興進行支持並在教會內進行整頓與改革。對文藝復興的內容過於狹隘理解,文藝復興並不只是文學、藝術、哲學與政治,還涵蓋了經濟、法學、教育和社會生活等知識領域。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相同點  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  都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鬥爭,把矛頭對準天主教會  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人文主義者藉助古典文化,路德藉助《聖經》中原始教義  都波及西歐的廣大地區
  • 為什麼歐洲經過中世紀會產生文藝復興?
    當人們想把這兩具骷髏屍體分開時,他們瞬間化為了塵土,永遠消失掉了。維克多雨果借用這兩個人悲慘的結局揭露了當時歐洲中世紀時期教會勢力和和宗教勢力對於人性的殘害,他們的虛偽和狡詐。談到中世紀時期,我們總會想到中世紀往後的另外一個時期,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而文藝復興之所以會產生,其實就在雨果的小說中有所體現。
  • 14到17世紀,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化生活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重申宗教關注,儘管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思想和情感似乎都表現出來的世俗主義殘餘魅力仍然存在。羅馬天主教會的改革和復興在中世紀歐洲多次發生過。根據它們的性質,這些運動是向合法的教會權威挑戰,而教會一直堅持宣布這些改革運動為危險的異端。
  •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史考試指南
    人文主義者不接受專門研究神學和邏輯學的經院哲學,他們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在藝術中以優美流暢的風格表現人性中的美感。 然而宗教的統治並不是很快消退的,文藝復興的大量藝術作品仍然是宗教題材。但是藝術家們在宗教作品中融入了世俗的形象和情感。他們同時也創作出許多世俗內容的作品。在他們看來,人生與來世同樣是吸引人的,表達情感享受歡樂不再被認為是邪惡。
  • 【好文分享】文藝復興音樂(Renaissance music)
    人文主義者不接受專門研究神學和邏輯學的經院哲學,他們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在藝術中以優美流暢的風格表現人性中的美感。 然而宗教的統治並不是很快消退的,文藝復興的大量藝術作品仍然是宗教題材。音樂不再僅僅作為宗教儀式的附屬品,它同時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 文藝復興的興起原因
    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種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達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十四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與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線,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之一。
  •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被宗教神學思想束縛,文藝復興運動開始醞釀
    中世紀的歐洲由於飽受黑暗的、封閉的天主教及其神學思想體系所籠罩,當時的社會民眾始終處於一種壓抑的生活狀態當中。從現在看來,這種新型社會思想潮流以及風氣的出現,從根本上來說是當時西歐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以及商業市場經濟的繁榮。得益於東西方之間的國際貿易愈發繁榮,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尚未崛起,因此東西方之間的貿易經濟往來的最核心通道就是地中海沿岸地區。
  • 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國的特徵
    導讀: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文藝復興體現的是人文主義,但各國的文藝復興又有不同的特徵。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主要特點首先,佛羅倫斯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它「不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主要舞臺和義大利民族語言形成的中心, 而且是全歐洲人文主義思想最早的誕生地和主要的活動地區,世俗教育最為發達, 培育出大量思想解放的新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先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