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收藏銅爐的來龍去脈

2020-12-07 騰訊網

編者按:7月15日晚,在香港佳士得線上拍賣專場「賞心樂藝」中,一隻18世紀竹根雕蛙以212.5萬港元落槌,遠超其最高估價60萬港元。由此,這件長度僅為7釐米、只有巴掌大小的竹蛙,被古玩圈戲稱為「史上最貴蛤蟆」。這隻竹根雕蛙為何能拍出如此高價?原來,它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舊藏:雙目圓睜,四爪收緊,作蓄勢待發狀態,仿佛下一秒就要向前躍起,十分生動形象。王世襄曾於《竹刻鑑賞》書中稱讚此蛙曰:「餘見竹根蟾蜍多矣,未有勝於此蛙者。」足見老先生對其的喜愛程度。除了竹雕,王世襄還以收藏銅爐聞名天下——

■河南南陽 張春嶺

王世襄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一生所玩品種五花八門,有蟋蟀鴿子大鷹,有烹飪竹刻明式家具,諸般玩技靡不精通。

由玩家而成收藏大家,並不僅限於某一品類的頂尖收藏家,而在於能夠引領潮流,比如明式家具,正是由於王世襄的收藏和研究,才成為國際收藏界的熱門品類。

王世襄所藏的銅爐,2003年一入拍場即引發轟動,成交價高達1000多萬元,引發了銅爐收藏拍賣熱潮,使宣銅爐和玉器、竹木牙角、紫砂等工藝門類一樣,成為獨立的品種。

銅爐,世稱宣德爐、宣爐。相傳明代宣德皇帝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羅國進口39000斤紅銅,參照宮廷內藏的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並將紅銅進行八至十二次精煉,加入金銀等貴金屬,親自設計和監製,最終得到3000座香爐。這些銅爐只作為宮廷陳設,僅有少量賞賜給皇親國戚、朝中大臣,以及著名廟宇,民間難得一見。

賞玩銅爐的愛好,卻在民間流傳開來。明清以來,宣爐成為文人士大夫的書房雅玩,寶光內斂的爐中,焚上一炷檀香,清煙嫋嫋,形成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優雅氛圍。有需求就有仿造,歷代能工巧匠的仿造水平,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到現代,也沒有一件敢稱為宣德爐標準器,鑑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民國初年,李卿丈(趙沆年)成為收藏銅爐的名家,收藏銅爐百餘具。他不僅善於識別銅爐優劣,對於銅爐的養護也別具心得。王世襄對銅爐的喜愛,就在於他在李家的耳濡目染。原來李卿丈不僅是王世襄父親在外交部的同事,還是僅隔數十步的鄰居。王世襄時值少年,常在其門前放風箏,並攜帶鴿子、蟋蟀到李家玩耍,見到聰慧頑劣的王世襄,李卿丈即放下盤玩的銅爐,與其嬉戲,夫人也拿出糕餅糖果給王世襄享用。李卿丈常帶王世襄一同拜訪銅爐藏家,王世襄也由此練就了好眼力。

北平淪陷時,李卿丈為居家所需,不得不以百十具爐,經陳劍秋介紹,轉讓於他人。交接後,精品數器,陳以所藏易去。此後李卿丈每每道及,猶眷眷難忘。

1950年初,王世襄自美國參觀博物館歸來,李卿丈將其所珍藏的十具銅爐精品贈與王世襄,並反覆叮嚀:「各爐乃多年性情所寄,皆銘心之物,幸善護持勿失。」王世襄即以節約旅美獎學金所得為其祝壽。這個時期,王世襄自龐家追購得十餘具,自陳家追購回一具。

王世襄夫人袁荃猷,14歲起學琴,造詣極高。王世襄便自稱「琴奴」,一次見一銅爐,底款方印為「琴友」二字,欣然買下收藏。

趙汝珍為清末古玩收藏家、學者,對銅爐的收藏研究最為精湛。他和王世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養鴿,兩人常有往來。王世襄在其處賞玩銅爐,多有心得,對其所藏銅爐非常羨慕。趙汝珍便將一隻「衝耳金片三足爐」(款為:「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相贈,王世襄高興得夜不能眠,隔日,即捧「短嘴斑點灰鴿」一雙為報,這是王世襄藏爐中唯一點金珍器。

王世襄一生經手銅爐無數,但能夠讓他看中並收藏下來的,只有四十幾隻。經過「文革」,銅爐全部上交,「平反」後三十具全部著錄於《自珍集》一書。其中有李卿丈遺珍二十一具,趙汝珍「衝耳金片三足爐」一具,有二具出自藏家陶心如與陳清暢夫人之手。四具出自知名商家,二具無出處。

這三十具銅爐,與王世襄相伴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正如他在《銅爐漫話》中所說:銅爐呈現出的「精光內含,靜而不囂」之美,是經自己之手「長年炭醺燒,綜綜火養而成」「在長期的添炭培灰,巾圍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滿足」,從而使鑑賞、購藏和把玩銅爐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2003年,王世襄夫人袁荃猷病故,悲痛不已的王老將其所珍藏的143件古物託付給中國嘉德拍賣,「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總成交6300多萬元,其中,30件銅爐中有21件上拍,成交率100%,總成交額1179.2萬元,買家是同一個人,是一位上海收藏家。

2010年,這位藏家將銅爐委託北京匡時拍賣,但只上拍20件,其中的一件「深柳書堂」款衝耳爐,由於藏家十分喜愛,常作為案頭把玩之物,到後來竟不知所蹤,這位藏家只能感嘆「又多了一位愛爐君子」了。這場「錦灰吉金——王世襄藏爐」專場成交率同樣是100%,20件銅爐總成交額9845萬元,實現了七年整體翻十倍的市場佳績。從此之後,王世襄所藏銅爐星散天下。

2013年,中國嘉德再次推出王世襄先生舊藏專場,《自珍集》中著錄的剩下9件銅爐中,有4件上拍,但由於每一件底價都在1000萬元之上,全部流拍。

至此,《自珍集》中著錄的30件王世襄舊藏銅爐,市場上已經出現25件。

相關焦點

  • 「硯外之藝」王世襄珍藏三十件銅爐,大飽眼福!
    目前明清銅爐收藏剛剛起步,精品的成交價動輒上百萬元,甚至出現過千萬元級的作品。但與書畫、瓷器、玉器、家具、佛像等明清時期其他門類藝術品的「億元時代」相比,成交價格尚望塵莫及。主要原因首先是藏家對銅爐價值認知的缺失,其次因為學界對明清銅爐研究的不足。
  • 王世襄先生與銅爐收藏
    >彈琴、抄書、收藏家具、漆器、銅爐,養鷹、馴狗,逗蛐蛐兒、養鴿子……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在這些「小而美」的事業上,無一不通,無一不精。2003年,中國嘉德為王世襄夫婦舉辦的「儷松居」拍賣專場上,共有銅爐21座。
  • 《王世襄舊藏宣爐清賞》將面世(資料)
    銅爐專著《儷松居遺珍王世襄舊藏宣爐清賞》即將於北京匡時五周年秋季拍賣會期間隆重推出。此書由國內知名宣爐藏家劉錫榮先生執筆,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楊伯達先生作序,文物出版社出版與發行,印製精裝版與簡裝版兩個版本。
  • 曲高和寡宣德爐,以王世襄先生的視角,學習鑑賞銅爐的美
    宣德爐是指明宣德三年,明宣宗責成內廷工匠,參照宮內所藏宋代瓷爐、《宣和博古圖》及《考古圖》,設計出116個香爐圖樣,選用泰國進貢的風磨銅31680斤,日本進貢的紅銅800斤,依圖精煉鑄造了3千多件鑄銅香爐,以備祭祀和內府專用,世稱宣德爐。
  • 香爐收藏:王世襄老先生的珍藏香爐鑑賞!
    這些銅爐私款佔到絕大部分,都是造型簡約優美,皮色精潤,分量壓手,展現出「靜而不囂」的精神氣質。很顯然,王世襄繼承了趙沆年的藏爐的同時,也傳承了他對銅爐的審美標準,而他也深深影響了大陸地區藏爐界。底部「李曲江制」四字柳葉篆書款,「李曲江」究竟是哪位名家,已經無從考證了,但這個名字因為王世襄先生的記載而在銅爐界極為出名了。尤為難得的是,這件王世襄先生的名爐通過逸廬主人多年精心的呵護包養,其皮殼更顯光鮮亮麗。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收藏面面觀
    原標題: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收藏面面觀   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彈琴、抄書、琢磨家具、漆器、銅爐,養鷹、馴狗,逗蛐蛐兒、養鴿子,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是我國著名的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中國文物界裡程碑式的人物,其在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間遊藝研究上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精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 銅爐史上的巔峰:宣德爐
    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銅爐   在銅器的收藏門類中,銅爐因其鑄造精良、工藝考究、造型古樸,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古玩藝術品,並成為藝術品市場的熱門收藏品類 之一。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 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啟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 3000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   宣德爐最妙處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明朝萬曆年間,鑑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曾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 名家舊藏紛紛釋出 銅爐市場行情看漲
    原標題: 銅爐市場行情看漲提起今年的中國嘉德的秋拍,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潘天壽 《朝霞》,或者是董其昌 《疏林茅屋圖》。但是在文玩界,「逸廬——古器雅集」專場卻早已受到關注。逸廬主人遊心長物,博學好古,多年潛心研究,郊遊甚廣,其學養、心性為人稱讚,其文房收藏之珍,見者無不咋舌。
  • 女婿花300萬買個「銅爐」,丈母娘氣不過來鑑寶,專家鑑定後滿意了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文化中,銅文化的誕生是絕對亮眼的一筆。 自那時起,文化領域我國一直是世界頂尖水準。銅的用處很多,上至祭祀所用之青銅鼎,下至手玩把件,銅在悠久的時間中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而在眾多的把玩之物中,銅爐最受歡迎,尤其受貴族歡迎。
  • 柳州:石尚明清銅爐館開放 看明清銅爐品個中故事
    鎮館之寶馬槽爐  石尚明清銅爐館展出的銅爐中,絕大部分都是圓形的,惟獨只有一隻是四方形的「馬槽爐」,兩側還各有一個耳,底部刻有「玉堂清玩」四個字,並非常見的「大明宣德制」。因為方形爐的線條平直,更加難做,銅爐收藏界素有「一方頂十圓」的說法。
  • 估價5萬的銅爐:竟然拍出3374萬!
    業內行家曾言:「距今幾千年前的商周青銅器到處可見,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爐難見」,而一些仿製明宣德名爐造型、製作工藝精緻、線型飽滿的銅爐,目前也成為收藏市場中的「寵兒」。早在2010北京匡時五周年秋季拍賣會,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即為藏家關注的重中之重。拍賣現場非常火爆,成交率100%,成交總金額:9844.8萬元,比之七年前翻9倍有餘。
  • 3400萬的大明宣德銅爐究竟有多美,高清圖奉上!
    春拍期間,國內外各大拍賣行拍場上,都有明清宣德爐的出現, 通過春季拍賣結果來看,明清宣德爐在拍場上,拍賣成交率頗高, 而且部分精品銅爐再創宣德爐門類最高業績。
  • 王世襄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陳夢家是誰?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
  • 王世襄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他們之間又曾發生過怎麼樣的故事?陳夢家先生是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曾與聞一多朱湘、徐志摩一起被稱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此外其更是中國古典家具收藏家第一人,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就是一名妥妥的實力派斜槓青年。
  • 【賞玩】焚香養心,爐裡乾坤——何朝陽和他的宣德爐收藏
    近年來,越來越多原本較冷門的小眾收藏也開始走進大眾藏家視野。銅香爐便是一類,又以明代的宣德爐最為精品。今年各大國際國內拍行的春拍場上,宣德爐專場粉墨登場迎來熱拍。香港保利拍賣上估價在20~25萬港幣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爐、40~50萬港幣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爐等三座宣德爐珍品全部成交,除了一座董橋先生舊藏,其中兩座藏品都來自廣東宣德爐藏家何朝陽。
  • 清仿『大明宣德爐銅爐』為何值1200萬
    2013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曾集中拍賣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批宣德爐,一款刻有「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楷書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估價為50-80萬人民幣,結果以創紀錄的1266.1萬元人民幣成交。真品大明宣德銅爐造型古樸厚重,用手上手掂有一種沉重感,仿品則俗氣單薄,顯得輕浮,體積和重量比例失調。
  • 王世襄舊藏的品牌效應
    雖然王世襄本人對民間俗稱的「京城第一玩家」頗有微詞,但這一名號已成為對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2010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5周年秋拍推出「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專場成交率為100%,成交額高達9844.8萬元。其中,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在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中以166萬元成交,2010年的成交價則高達1512萬元,刷新了中國銅爐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
  • 請說銅爐器,爐耳知氣韻
    【孤品】雪花金棗紅皮衝耳套爐 陳巧生制[ 編號:70187 ]爐耳,即香爐的耳朵,一般成對處於爐身兩側。爐耳能表現一尊香爐的氣質和風韻,也是香爐上最為吸引人的部位。該爐一直是中國香爐的經典款型,於宣德年間重製之後被賞賜給了,翰林院、國子監和附屬機構詹事府的臣下們。靈芝鈕朝冠耳燻爐 巧生制 [ 編號:70693 ]《宣德鼎彝譜》八卷本中明確記載,橋耳爐是賜予國子監祭酒所用的香爐,現在寓意人與人交流之間的橋梁之爐。
  • 「王世襄舊藏」:拍賣場上的名家效應
    王世襄被民間稱為「京城第一玩家」,儘管他本人生前對這一俗稱頗有微詞,但這一名號已成為對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王世襄以微薄的財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豐富、涉獵範圍之廣都值得關注,而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尤其值得今天的藏家學習。
  • 當今才是宣爐收藏真正的良好階段
    (又稱宣爐、銅爐)收藏推向了高潮,其第二次出現在市場時,更開啟了國內新一輪的收藏熱潮,此後幾年,不斷有拍賣行推出銅爐專場,包括北京保利、匡時拍賣、瀚海拍賣,廣東的華藝國際等等。在這場拍賣會中,共有銅爐21座,這些銅爐都是被著錄在王世襄先生的《自珍集》書裡,這批銅爐是王世襄先生的藏爐精品,當時被一位實力派藏家全部拍下,總金額為1100多萬元人民幣。此後國內收藏家們對宣爐收藏才刮目相看,宣爐門類的收藏地位才一下上升了許多。這個階段屬於初步關注階段,應該屬於宣爐發展的第一個升溫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