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先生與銅爐收藏

2020-12-10 人民政協網

王世襄先生像


彈琴、抄書、收藏家具、漆器、銅爐,養鷹、馴狗,逗蛐蛐兒、養鴿子……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在這些「小而美」的事業上,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王世襄(1914—2009),字暢安。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38年獲燕京大學文學院國文系學士學位。1941年獲燕京大學文學院碩士。1947年3月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館研究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世襄舊藏:明代沖天耳三足爐


銅爐拍賣的傳奇


2003年,中國嘉德為王世襄夫婦舉辦的「儷松居」拍賣專場上,共有銅爐21座。這些都是王世襄先生的藏爐精品,當年的拍賣會上所有宣德爐被一位實力派藏家全部拍下,總金額為1100多萬元人民幣。


機遇總是和收藏並存。2010北京匡時五周年秋季拍賣會「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為藏家關注的重中之重。當時,宣德爐拍賣現場非常火爆,成交率100%,成交總金額為9844.8萬元。7年之間翻9倍有餘。


據了解,在此次拍賣中,有3座銅爐突破了千萬大關。其中,清順治款沖天耳三足爐以1176萬元成交,「大清康熙年制燕臺施氏精造」馬槽爐以1456萬元成交,而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奪得本場頭籌,創造了當時的銅爐成交紀錄。


其實,自從中國嘉德推出王世襄的專場拍賣之後,市場就已經表現出對名家舊藏的渴求。中國嘉德在2013年秋拍再度為人們呈現王世襄的往日珍藏,除了耳熟能詳的家具、宣德爐之外,更包括了葫蘆、鴿哨等鮮見的內容,最為值得關注的則是王世襄的4隻宣德爐。


王世襄舊藏:清代「康熙年制燕臺施氏精造」馬槽爐


王世襄先生的宣德爐之緣


留在世人印象中的王世襄,永遠是一位世家子弟形象。年輕時騎馬縱鷹二十裡,困了累了便找草垛子對付一宿,放浪不羈不循常規是他最鮮明的性格特點。


其實,與外表不同,王世襄先生是一位認真嚴謹甚至近乎苛求的學者。《蟋蟀譜》《說葫蘆》《北京鴿哨》《明式家具珍賞》《髹飾錄解說》《中國畫論研究》……作為不可多得的文物收藏家,其收藏和著作已然成為了藏界的代表符號。


而這,也與他兒時的經歷密不可分。


民國初年,王世襄剛剛十幾歲,住在北京四合院「芳嘉園」裡。鄰居裡有個父親王繼增外交部的同事,叫做李卿丈。卿丈先生乃民國之初的藏爐大家。其所藏爐有「數百具」之多,傳說都是精品。


據說,李卿丈先生養爐得了宮裡人真傳。「完初家藏」鬲爐本為汙器,初得之時,他都想放棄了,但是等仔細清洗之後,以大面醬塗之,置於鐵爐之上溫烤。李先生於難耐氣味中,歷經年餘,竟使之成橘皮紅之佳器。一時傳為坊間美談。


其時,王世襄特別喜歡鴿子、鳴蟲等動物,聰慧頑劣,常攜鴿造訪。秋冬時節,亦捧蛐蛐罐去,卿丈先生即放下撫盤之爐,與之相戲,情同父子。夫人莊岱雲也特別喜歡王世襄。久之,卿丈先生所藏銅爐常為王世襄所摩挲觀摩。王世襄先生與李卿丈先生情誼之深,雖歷30多年,仍情同父子,直至1952年卿丈先生去世,以爐相託。耳濡目染李老選爐、賞爐、養爐、藏爐,王世襄當為其真傳也。


除了李卿丈先生,王世襄先生收藏宣德爐也得益於趙汝珍先生。


趙汝珍,清末古玩收藏家,學者。曾任清末大理院少卿,民國後任北京西城區培育中學校長。汝珍先生之學養、心性、境界,堪為當時傳統文人之標準。其文房之雅,雜陳精玩,見者無不咋舌。對宣爐研玩之深為時之最者。其所以收藏成「家」也起於宣爐。


當時,趙汝珍先生收藏的銅爐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素雅的文房雅器,有著紅、慄之皮色者,有纖塵全無之銅本色者。另一種是帶著點金鎏金的華麗之爐。其實,趙汝珍先生在其所著《古玩指南》之書,已對銅爐的鑑賞很深入。


而王世襄先生由於受趙汝珍的啟發,對銅爐也日益喜愛。趙汝珍先生便將「衝耳金片三足爐」(款為:「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贈與王世襄先生。


而王世襄先生也非常高興,捧歸後夜不能寢,隔日,即捧「短嘴斑點灰鴿一雙為報,時為1951年3月31日」。在《自珍集》中,王世襄先生喜滋滋地如是表述。


王世襄舊藏:清代「獻賢氏藏」款戟耳爐

銅爐收藏有講究


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根據《宣和博古圖》以及當時宮廷收藏的一些青銅器和宋代的一些瓷器為範本,宣德爐自宣德三年以來的幾百年間,由於民間大肆仿製、工藝技術也不斷提高,時至今日那些原藏宮禁民間的正宗宣德爐與民間仿品混雜一起,以至魚目混珠,難辨真偽。難怪有些專家說,距今幾千年前的商周青銅器到處可見,距今500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爐難見。因此,宣德爐則成為銅爐的代名詞。


據了解,鑑賞銅爐一般需要幾個要點。首先是年份,年代成為鑑別銅爐的重要依據。同時,造型的簡約和優雅也是評判的重要依據。


此外,用銅量也是判斷宣德爐好壞的重要依據。在製作爐子時會使用很多的銅,而銅在當時是一種較貴的金屬,所以說,如果用料比較狠,設計出來的東西就會很奢侈。


此外,皮殼也是判斷銅爐的重要依據。銅爐留存到今天,其外觀會產生氧化,有梨皮色,還有墨古色,也稱為黑漆古,在欣賞過程當中,會有千變萬化的感覺,這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最後,宣德爐的款式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最常見的款式是年號款,也就是所謂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而宣德爐的文人款或是私家款在爐中就非常稀少,十分珍貴。


相關焦點

  • 王世襄收藏銅爐的來龍去脈
    由玩家而成收藏大家,並不僅限於某一品類的頂尖收藏家,而在於能夠引領潮流,比如明式家具,正是由於王世襄的收藏和研究,才成為國際收藏界的熱門品類。 王世襄所藏的銅爐,2003年一入拍場即引發轟動,成交價高達1000多萬元,引發了銅爐收藏拍賣熱潮,使宣銅爐和玉器、竹木牙角、紫砂等工藝門類一樣,成為獨立的品種。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收藏面面觀
    原標題: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收藏面面觀   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彈琴、抄書、琢磨家具、漆器、銅爐,養鷹、馴狗,逗蛐蛐兒、養鴿子,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是我國著名的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中國文物界裡程碑式的人物,其在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間遊藝研究上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精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 香爐收藏:王世襄老先生的珍藏香爐鑑賞!
    #王世襄,2003年他與巴金等十五位先生被評為傑出文化名人,是現代文化界一座令人仰慕的高峰。明 「李曲江制」鬲爐在王世襄先生舊藏並著錄於自珍集中的明清銅爐中,唯獨這一件王老的記載最為特別,王世襄先生將這件鬲式爐和明式家具束腰繁簡進行比對
  • 「硯外之藝」王世襄珍藏三十件銅爐,大飽眼福!
    目前明清銅爐收藏剛剛起步,精品的成交價動輒上百萬元,甚至出現過千萬元級的作品。但與書畫、瓷器、玉器、家具、佛像等明清時期其他門類藝術品的「億元時代」相比,成交價格尚望塵莫及。主要原因首先是藏家對銅爐價值認知的缺失,其次因為學界對明清銅爐研究的不足。
  • 曲高和寡宣德爐,以王世襄先生的視角,學習鑑賞銅爐的美
    王世襄先生是藏古大家,在其舊藏並著錄於自珍集中的明清銅爐中,有一件 「李曲江制」鬲爐,王老的記載最為特別。雖然底部「李曲江制」四字柳葉篆書款,「李曲江」究竟是哪位名家,已經無從考證了,但王世襄先生認為這件鬲爐器型線條優美,銅質精純,工藝講究,寶光內斂,絕非一般匠工所能做,當是明代文人士大夫參與的定製之作,是明代名家所制,稱得上是明爐經典中的經典,無論從形制、皮色、工藝、款識,任何方面都具備了明爐藝術精品的標準。
  • 民國時期文玩收藏之首的銅爐
    這3000件香爐也就是為後世收藏家心心念念的明朝銅爐。   當青銅器的光芒褪去,另一種銅器文化在明代異軍突起。銅爐,這種被譽為「明代文玩之首」的器物開始作為祭祀的禮器和文人香道用具躍上歷史舞臺。 而圖中這種銅爐正是其唯一的傑出代表。
  • 「王世襄舊藏」:拍賣場上的名家效應
    王世襄被民間稱為「京城第一玩家」,儘管他本人生前對這一俗稱頗有微詞,但這一名號已成為對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王世襄以微薄的財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豐富、涉獵範圍之廣都值得關注,而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尤其值得今天的藏家學習。
  • 王世襄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陳夢家是誰?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
  • 王世襄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他們之間又曾發生過怎麼樣的故事?陳夢家先生是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曾與聞一多朱湘、徐志摩一起被稱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此外其更是中國古典家具收藏家第一人,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就是一名妥妥的實力派斜槓青年。
  • 當今才是宣爐收藏真正的良好階段
    ;專家表示: 王世襄先生的舊藏兩次把宣德爐(又稱宣爐、銅爐)收藏推向了高潮,其第二次出現在市場時,更開啟了國內新一輪的收藏熱潮,此後幾年,不斷有拍賣行推出銅爐專場,包括北京保利、匡時拍賣、瀚海拍賣,廣東的華藝國際等等。
  • 王世襄舊藏的品牌效應
    雖然王世襄本人對民間俗稱的「京城第一玩家」頗有微詞,但這一名號已成為對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此後,莊貴侖以其父莊志宸、其叔莊志剛的名義無償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王世襄舊藏的這批明清家具也被海內外家具研究學者視為中國古典家具的代表性實物。除了收藏,王世襄還對明清家具進行深入的研究,被視為迄今為止明式家具研究界的泰鬥。其著作《明式家具研究》與《明式家具珍賞》對業內影響深遠,更是引發了海內外明式家具收藏熱。在他的呼籲下,出現了一個收藏、傳承群體。
  • 保利專拍:歷史上的明清銅爐拍賣精品鑑賞!
    清早期 衝耳爐「淡寧」篆書款口徑11.8cm;高5cm;重1213克成交價:RMB 2,300,000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賣會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銅爐 Lot5999來源:臺灣楊炳禎舊藏展覽:1.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2.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著錄:
  • 古家具收藏第一人,王世襄的啟蒙老師——陳夢家
    眾所周知,對於明清家具的收藏和品評,王世襄先生稱得上泰鬥級人物。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藏家,連王世襄先生都極為推崇!王世襄先生的話一語道破陳夢家在中國古家具收藏領域的成就跟地位,那麼,他為什麼在談及陳夢家先生時連聲說可惜了?他跟王世襄之間又有過怎樣的風雅往事?
  •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先生與古琴的逸事
    導讀:今年五月二十五日是王世襄先生誕辰百年,作者田家青作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的入室弟子,從遊王世襄先生三十餘年,親炙其深厚學養和大家風範。所記皆為第一手材料,文字流暢易讀,京腔韻味濃鬱,人物刻畫靈動,幽默筆觸中浸出深厚情意。書中所載三十餘年來王世襄夫婦雍容達觀的處世境界,以及生活點滴中所流露之美學趣味和獨到見解,都讓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 王剛馬未都追思王世襄:其收藏無人能望其項背
    王剛追思  「有些對王世襄先生的報導過於淺薄、輕佻。如稱呼其為玩家、大玩家、老玩家等有點失之於表面。」《天下收藏》主持人王剛12月3日接受專訪時說,那樣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過去的紈絝子弟的那種玩,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得知王老去世的消息,王剛用三個詞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悲痛、惋惜、讚嘆。
  • 世人皆知王世襄,卻不知他才是中國古家具收藏第一人!
    說起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世人皆知王世襄。王老對明式家具的研究和傳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收藏的明清家具也樣樣是精品。但是,在他著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扉頁卻印著「謹以此書紀念陳夢家先生」。陳夢家是誰?為何能讓一代藏家王世襄敬佩不已?他們之間又曾發生過怎麼樣的故事?
  • 清華大學的一名教授竟然是王世襄的啟蒙老師,一代家具收藏大家!
    ,王世襄先生稱得上泰鬥級人物。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藏家,連王世襄先生都極為推崇!並且,正是因為有了跟他的交往,才促使王世襄先生後來寫出了古典家具的鴻篇巨著——《明式家具珍賞》和《明式家具研究》。陳夢家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世襄先生的話一語道破陳夢家在中國古家具收藏領域的成就跟地位,那麼,他為什麼在談及陳夢家先生時連聲說可惜了
  • 民俗收藏受追捧王世襄專場成交率達93%
    城市晚報訊 日前,記者從中國嘉德獲悉,繼2003年秋拍「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後,時隔十年,中國嘉德再次推出「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舊藏」專場,450餘項藏品均為首次對外亮相,受到藏家熱烈追捧,最終成交額逾5500萬元人民幣
  • 你所不知道的收藏大家王世襄的趣事
    著名書法家啟功說王世襄是玩物壯志當代漫畫家說王世襄是玩物成家而王世襄老先生自己說:」一個人連玩都玩不好那他怎麼會把工作幹好呢?「王世襄老先生從韝鷹逐兔挈狗捉獾到後來替故宮搜尋散落在全世界的中國古代文物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獸面紋方壺。
  • 一代明式家具巨擘王世襄先生,對竹刻藝術亦頗有成就
    學者何孟澈在紫禁城發表的文章《華萼交輝:與王世襄先生有關的幾件竹刻》中,有如下考證。王世襄先生 網絡圖片這件啟功先生行書臂擱(範遙青先生刻)乃王世襄先生請啟先生書,向常州雕莊鄉農民竹刻家範遙青先生訂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