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五大流派盤點 各具特色 創始人都是習武奇才

2020-12-12 古今獵奇

太極拳五大流派盤點:

1、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所創。

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貴族,他們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太極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被推崇為「楊式太極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楊氏太極拳分為養生架子與技擊架子,因此在習練時應當注意。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汝信—陳大鵬—陳善志—陳秉旺—陳長興—楊露禪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

楊式太極拳

2、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創。

武禹襄,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鄉楊露禪自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學藝返鄉,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得以知其概要。約1850年,武禹襄從其學趙堡太極拳。1852年,武禹襄親赴河南,在趙堡鎮從陳清平學習趙堡太極拳小架四十天,盡得其精妙,並獲贈《太極拳譜》,讀後大悟。返裡後,在鑽研趙堡太極拳架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之精華,通過自身練拳體會,融匯貫通。經數年研發,他創編出一套「圈小勁捷、緊湊靈巧、勢簡技繁、術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新型拳術,後人稱為「武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

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

3、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創。

全佑,楊式太極拳名家楊班侯弟子,習練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松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他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有所修訂。全佑之子鑑泉(1870~1942年),又名愛紳,從漢姓吳,自幼秉家學。民國元年(1912年),吳鑑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獨具風格的新型拳術,人稱「吳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汝信—陳大鵬—陳善志—陳秉旺—陳長興—楊露禪—楊班侯—全佑—吳鑑泉

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全佑

4、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由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人孫祿堂(名福全,1860~1933)所創。

孫祿堂,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真。郝為真將自己所習太極拳心得傳於孫祿堂。1918年,孫祿堂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編了動作小巧輕靈,架高步活,柔緩圓活,轉換輕盈,運動方向變化多樣,步法進退相隨,運轉開合相接的太極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稱「孫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為真—孫祿堂

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

5、和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由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1810~1890)所創。

和兆元,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和兆元在原傳拳架的基礎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與姿勢,大大增加技擊實用內容,並使架式更順其自然,完全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創編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為一體,三者互為檢驗印證,寓技擊、修身、養身於一道,既保持趙堡鎮原傳太極拳傳統又獨具特色的新型太極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和兆元

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太極拳,有5大傳統流派,你知道多少?
    喜歡中國太極拳的朋友,或許都知道,中國的太極拳,流派眾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據我所知的太極拳流派,就有100多個,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姓氏來命名的流派,還有一部分是非姓氏命名的流派。在這一百多個太極拳流派中,有五大流派,堪稱是中國太極拳五大傳統流派,並且還得到了國家體委的承認,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發展推廣。那麼究竟是哪五大傳統流派了?
  • 太極拳的流派,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
    太極拳的流派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其中流傳較廣、特點較為顯著的主要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以及武當、趙堡等流派。雖然流派不同,太極拳的風格、姿勢也各有異處,但總體的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是基本一致的,而練拳的目的和宗旨也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強身健骨、健身治病、延年益壽等。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
  •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各具特色 都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中國五大戲曲劇種1、京劇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 太極拳五大派系
    搜狐體育訊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挒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鍛鍊原則和練法還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
  • 被「打哭」的太極拳師究竟屬於太極拳的哪個流派?
    由此可見,雷雷學習的是楊氏太極拳,那到底太極拳分為幾個流派,哪個流派又是正宗的流派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太極拳」由出現到發展壯大的過程。影視劇中的「張三丰」關於「太極拳」的創始人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太極拳是由元末明初武當派「張三丰」所創,有說是由宋朝時期的武當道士張三峰所創,還有一種說法是太極拳由唐朝道士許宣平所創
  • 太極拳創始人是——陳王庭,不是張三丰
    太極拳在古代作為傳統武術中的重要流派而傲立武林幾百年了,但是一百多年前太極拳的創始人開始出現爭論,直到今天太極拳因為健身功能的優異體現而被世界幾億人習練,可創始人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而去跟隨影視劇、武俠小說的渲染盲目附會武當山張三丰。
  • 太極拳第一講 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和創始人,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創拳說;宋朝張三丰創拳說;明朝張三丰創拳說;王宗嶽創拳說等眾多說法,其中以武史家唐豪先生考證的陳王庭創拳說流傳最廣,現對各主要說法略作介紹。
  • 南家拳太極拳:閒庭信步靜制動 強身健體廣流傳
    秘德禪師賞識機敏的梁細蘇為練武奇才,徵求其母親及舅父同意後收為門徒。自此,梁細蘇上廣州白雲山彌勒寺隨師學習武功及跌打醫術,歷時8年,盡得衣缽真傳,成為南家拳第四代傳人、佛山南家拳開山師祖。光緒十三年(1887),15歲的梁細蘇技成下山,在廣州五大家族之伍氏打工,曾為維護伍家生命財產以一敵十,名震羊城,人稱「鐵拳梁細蘇」。
  • 此人是李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慈禧送他五個字,53歲高齡打敗霍元甲
    此人是李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慈禧送他五個字,53歲高齡打敗霍元甲眾所周知,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習武不僅僅可以用來強身健體,同時也可以在危急之時禦敵防身。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講述一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牛人,此人是李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曾經做過慈禧的御前侍衛,慈禧在觀看過他的武術之後送給他五個大字,53歲高齡的時候還曾打敗過名人霍元甲。
  • 習武,豐縣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豐縣人的習武之風由來已久,流派眾多。他們把「強身健體,防身護身」當作習武的初衷。儘管家鄉武術流派眾多,最流行的還是「大洪拳」。自從住進豐縣城裡之後,原以為習武的身影會越來越少,沒想到,竟然出乎我的意料。在豐縣棲鳳園靠東南角的地方,有兩個較大的土坡。這兩個地方,都是武術愛好者聚集的地方。
  • 來自雲端的切磋 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網羅天下習武之人
    新鮮的辦賽模式、參賽方式和比拼樣式,都呈現出全新的網際網路特色。選手們從服裝、音樂,再到視頻錄製,都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準備。比賽覆蓋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充分體現了賽事參與性、廣泛性和普惠性。漸漸地,李桂櫻對新舊兩派的練法都產生了興趣,習練過的太極種類也擴大至陳、楊、武、吳,它們各有特色和風格。   練習太極之後,「這項運動不單是強化了我的筋骨肌肉,也調理好我的五臟六腑,身體的免疫力也增強起來,亦提高了精神及情緒的抗壓力。」
  • 大中華三大流派內家拳,最終卻被他一人收入囊中!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v聊武術,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傳統武術的三大內家拳,想必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因為已經口口相傳了。而近代的三大內家拳的代表人物都有哪幾位,他們的實力又怎樣呢?封建社會武行規矩較多,習武之人目的大多是看家護院為生,因此門派鬥爭十分突出,高手較多,楊露禪在擂臺上比武一拍之下都能出手見紅,因此被稱為「楊無敵」,楊氏太極輕靈舒展,而且較容易練習,楊露禪聽勁功夫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麻雀在手可以讓它無法逃脫。可以說楊露禪是太極拳發展歷史上承上啟下的第一人。
  • 贛州:習武健身 學習傳承八卦太極拳
    贛州:習武健身 學習傳承八卦太極拳 2019-08-27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極第一講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和創始人,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創拳說;宋朝張三丰創拳說;明朝張三丰創拳說;王宗嶽創拳說等眾多說法,其中以武史家唐豪先生考證的陳王庭創拳說流傳最廣,現對各主要說法略作介紹。
  • 太極拳創始人是張三丰還是陳王廷?
    在把太極拳發源地定為河南溫縣陳家溝之前,王宗嶽是明朝萬曆年間人,而確定太極拳是陳王庭所創之後,王宗嶽就是滿清人了。李連杰、洪金寶《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因為王宗嶽寫了《太極拳論》,這篇文章我們都很熟悉,李連杰的《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教張無忌的太極心法說到:「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是太極拳理想化的最高境界,當然被各個太極拳派奉為經典。
  • 武當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拳,有何不同?
    熟悉太極拳的朋友,或許都知道,中國的太極拳,雖然都以太極文化為核心思想,但是,流派卻十分眾多。舉個例子吧,比方說我們熟悉的以姓氏命名的太極拳,就有多達四五十個流派。比如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顧氏太極拳等等。
  • 話說太極拳流派
    到民國年間,已出現流派的端倪,直到1950年代,國家出版五式太極拳專著時,陳、楊、武、吳、孫五大太極拳流派才最終得以確立。太極拳流派的確立必須要有它自己核心的理論和獨特的技術。,是最早得到體育主管部門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官方認可的五大太極拳流派。
  • 盤點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學奇才。
    金庸十六部武俠小說中出了許多武學天賦極高、又歷經奇遇得到神功秘籍或自自創神功絕學的一代武學奇才、頂尖高手。盤點金庸武俠小說中創出的武學奇才排名,分別是:越女劍阿青,練成太玄經的石破天,一代劍魔獨孤求敗,武當鼻祖張三丰,逍遙派祖師逍遙子,逍遙子三大嫡傳弟子之一無涯子,丐幫幫主、悲情大俠蕭峰,無涯子傳人
  • 沈氏太極拳創始人:推廣武術到國外,要有真東西
    沈氏太極拳創始人沈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太極拳的文化內涵非常高遠,「任何人都需要健康、快樂。太極拳可以讓人體失衡的氣血循環回歸正常,使身體和心理達到平衡,立於不敗之地」。據介紹,沈氏太極拳在海外有100多萬學生,其中俄羅斯有70萬人,賽普勒斯和英國各有五六萬人,在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都開設武校。
  • 盤點印度五大特色美食,難道吃了真的不怕拉肚子嗎?
    盤點印度五大特色美食:1、波亞尼燉飯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或蔬菜燉成的飯,因此吃起來是溼溼的。盤點印度五大特色美食:2、菠菜吉士是由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吉士,看起來食物都是綠色的,看起來是健康食品,吃起來不辣,沒有吃過這顏色的咖哩吧盤點印度五大特色美食:3、坦都裡烤雞是印度的國菜,宮廷料理,就跟我們的滿漢全席一樣的級別,製作簡單,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