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獨家|專訪吉狄馬加:這次抗疫,人們用詩歌傳遞友愛和力量

2020-12-10 紅星新聞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本周開啟,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今(9)日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詩歌的力量之間的關係、成都國際詩歌周如何推動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吉狄馬加,圖片提供:張志剛

紅星新聞: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看到中國的大國擔當,也充分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是本屆國際詩歌周的主題,您覺得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詩歌的力量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吉狄馬加:我們在全世界疫情還在繼續肆虐的時候,成功狙擊了疫情的傳播,取得了抗疫的戰略性成果,這當然是來之不易的,我們都是親歷者和見證者。正如你所言,這場抗疫並不是孤立的,整個世界都面臨著疫情的蔓延和擴散,中國除了承擔著自己的抗疫任務,同時也向許多國家伸出了援手,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

本屆詩歌周的主題「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和思想。在這次全人類都在進行抗疫的過程中,詩人並沒有缺席,詩歌作為一種精神創造,為許多置身於疫情中的人們送去了撫慰心靈的溫暖,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許多別的國家,詩歌都成為了人們傳遞友愛和力量的一種方式。

據我所知,全世界不同地域的詩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讓詩歌真正走進了公眾的生活,最有意義的是為數龐大的詩歌愛好者,通過網絡用詩歌寄託了自己在疫情語境下的心路歷程,其中也不乏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我想這一次的這個主題充分體現了人類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打敗我們共同的敵人——病毒。

紅星新聞:作為成都國際詩歌周的組委會主任,您認為成都持續舉辦這一詩歌盛會,能從哪些方面推動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吉狄馬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如期開幕,這是眾多詩人期待和盼望的,因為在疫情被基本控制住後,舉辦這樣的活動實屬不易,恐怕這只在中國能辦到,在別的國家還無法想像能舉辦類似的活動。現在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都步入了正軌,這是令全世界許多國家非常羨慕的,也正因為這樣,許多參會詩人和詩歌愛好者都希望能取得圓滿的成功。

我過去說過這樣的話,今天我還要繼續強調,那就是:成都國際詩歌周一定要保持其品牌的延續性。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需要積累的,詩歌文化也不例外,尤其是成都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下一步更重要的還需要提升各種國際性活動的品質和水平。倫敦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和文化創意之都,據我所知英國人在這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當然這也有一個積累和成長的過程。在中國,成都有這樣的條件,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之外,其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創造力都是巨大的,令人可喜的是成都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個非常美好的遠景規劃,只要鍥而不捨地做下去,我想信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紅星新聞: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受到疫情影響,來成都參會的外國詩人數量相比往年有所減少。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提升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國際影響力?

吉狄馬加:人類總是能在不同的境遇下創造性地開展交流,比如視頻交流就成為了此次疫情下跨國詩歌交流的一種方式。我們還是要把這次詩歌交流的具體成果,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尤其是要打破線上和線下的邊界,將這些交流的成果重新設計、提煉、包裝,根據不同的傳播方式送到需要的人們那裡去。

紅星新聞:中國詩人的詩歌作品,要真正走向國際,您覺得除了舉辦國際詩歌活動,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來實現?

吉狄馬加:這是一個老話題,舉辦國際詩歌活動當然是一種進行深度交流的方式,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將中國詩人的優秀作品翻譯成不同國家的文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當一個詩人的作品進入另外一種語言的時候,他才可能被別的國家和民族的讀者所真正認識。有效的相互交流必須要有相應作品被翻譯,才可能產生具體的效果。這一點很重要,當然要去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紅星新聞:12月6日,中國詩歌學會官網發布的一則通告引起了詩歌圈的廣泛關注。通告稱,中國詩歌學會前任副秘書長涉嫌利用職務之便,先後成立了兩家公司,涉嫌侵佔中國詩歌學會舉辦的「詩歌萬裡行」活動的收入和利益。其中,該通告還提到您的妻子錢英是「拿來文化藝術(北京)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您對此事有什麼回應?

吉狄馬加:既然你問到了這個問題,我必須回答。我注意到了這個通告,我認為任何人都有舉報別人的權利,同樣被舉報人也有申辯的權利,但最終只有紀檢部門和執法機構能對被反映的情況進行核實。我希望不僅要對別人舉報的前任副秘書長的問題以事實為依據來進行調查,同樣還應該對整個中國詩歌學會多年的經濟情況和帳目進行核查,這樣才能給廣大會員和社會一個交代。

至於通告中說到我妻子錢英是「拿來文化藝術(北京)有限公司」股東之一,我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已正式上書上級有關部門,懇請紀檢部門對我妻子錢英是否參與過該公司的經營活動、是否在該公司獲取過收益進行核查。我在此聲明:我妻子錢英沒有參與過任何一次有關「詩歌萬裡行」的活動,更沒有拿過一分錢。

請你記住我今天說的這個話,當然最後的結論只能由紀檢部門得出,我相信有黨的領導,在我們這樣一個法治社會,最終只能以事實為依據,查明真相。我還要告訴你的是,希望大家繼續監督我,任何一個黨的領導幹部都應該接受群眾的監督,我感激每一個監督我的人。

紅星新聞:近年來,詩歌活動風起雲湧,似乎詩歌在不斷回暖,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說這是「虛假回暖」。對此,您怎麼看?要操作深入人心的詩歌活動,您還有什麼建議或者主張?

吉狄馬加:現在詩歌活動比較多是一個客觀事實,我認為這是人們對建設美好精神生活的實際需求的體現。詩歌回暖表現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人們開始在自己的文化食糧中,把學習和欣賞詩歌放在了比以前更重要的位置。

特別是對中國傳統詩歌的學習,現在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熱潮:電視上、廣播上、網絡上都能看到對中國古典詩歌的講解和推送,各種形式的朗誦活動也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和青睞。現在無論是寫古典詩詞的作者還是寫新詩的作者,數量都大大超過了從前。從這一點看,我並不認為是「虛假回暖」,但我認為現在更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詩歌的創作質量,號召詩人們真正去抒發新時代的豪情,以文化為己任,積極地擁抱時代、介入時代、抒寫時代,賦予新時代以新的內涵,記錄和見證美好新生活的社會實踐,構建中華詩歌新美學。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紅星大家|吉狄馬加:讓詩歌走向世界,我們該怎麼做?
    6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吉狄馬加。不僅僅是在抗擊病毒過程中,就是在今後的任何一個時候,作家和詩人都不能在重大的社會事件中選擇逃避,而必須發出我們的聲音。紅星新聞:按照慣例,您發起並擔任組委會主任的成都國際詩歌周今年十月將舉辦第四屆。今年的成都國際詩歌周,計劃如何確保國際性?這次,會不會因疫情而只特邀旅居或定居在中國的外國詩人參會?
  • 成都國際詩歌周圓滿閉幕 詩人們又寫下新的詩篇
    四年來,成都國際詩歌周已經成為中外詩人溝通心意、切磋詩藝的重要平臺,成都的魅力正和詩人敏感的心靈共振耦合,碰撞出繽紛的詩意和多彩的詩行。今年,疫情在全球肆虐,讓更多人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本屆詩歌周的主題是「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疫情與詩歌的關係,也是參加本屆詩歌周詩人們共同探討的話題。
  • 這個春天,詩歌帶給人們奮進的力量
    疫情期間,黃亞洲經常用筆記錄這段時光,抒發內心感想。他認為詩歌和口號一樣給力,詩歌所喚起的強大精神力量,同樣也在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一首詩就是一次馳援。疫情發生以來,詩人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筆,用文學的形式傳遞真情、表達祈願、抒發心懷。
  • 吉狄馬加出席麥德林國際詩歌節雲開幕式
    哥倫比亞麥德林第30屆國際詩歌節開幕式雲盛典日前舉辦。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出席並致詞。吉狄馬加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類正經歷艱難的時刻,詩人和詩歌更應該承擔起引領人類精神、捍衛公平和正義的崇高使命。開幕式上,吉狄馬加還特別朗誦了自己的長詩《裂開的星球》 。
  • 紅星詩評|讓人隱隱撕心裂肺的詩——讀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
    今起,紅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紅星詩評」系列,以饗廣大詩歌愛好者。要說最近最火的詩,無疑是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的最新500行長詩《裂開的星球》。此詩,在老牌文學名刊《十月》以詩歌頭條發表,迅速引起敬文東、燎原等多位著名詩歌評論家的熱議。
  • 紅星詩評|讓人隱隱撕心裂肺的詩——讀吉狄馬加長詩《裂開的星球》
    今起,紅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紅星詩評」系列,以饗廣大詩歌愛好者。要說最近最火的詩,無疑是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的最新500行長詩《裂開的星球》。此詩,在老牌文學名刊《十月》以詩歌頭條發表,迅速引起敬文東、燎原等多位著名詩歌評論家的熱議。
  • 吉狄馬加:詩歌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民的美好心靈
    人民網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黃曄華)青海省省委宣傳部長、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主席、中國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先生昨日在代表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與西班牙科爾多瓦國際詩歌節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後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詳細闡釋了西語文學與中國文學的淵源、中國詩歌走向世界的積極意義,並從詩人的角度對詩歌國際交流進行了深度解讀。
  • 抗疫語言傳遞強大精神力量
    在肆虐全球的疫情面前,語言成為一種特殊的工具,它傳遞著力量,傳遞著溫暖,成為抗疫精神的載體。背後的故事,則充滿了文化含量。典雅的中國古詩,附在捐贈給中國的抗疫物資上,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共鳴。中國逐漸控制住了疫情,而全球疫情卻不斷蔓延,此時,中國人民向世界各國伸出了援手。這份善意也隨著援助物資漂洋過海,跨越國界。一句詩歌,寥寥數語,傳遞人們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愛心。3月18日,中國向法國提供的醫療物資援助運抵巴黎戴高樂機場。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上抗疫詩歌備受關注
    湖北詩人閻志說,詩人以特有的善良和共情之心,聚焦個人在疫情中、疫後處境中的悲欣交集,描畫每個人內心的感動與疼痛,這樣的詩歌更真切,更容易動人心弦。疫情期間,無數詩歌表達了詩人們悲天憫人的情懷。沈葦的《如果一首詩是一次馳援》,傳遞出無數國人心中最柔軟的心聲:「這首詩應該快馬加鞭/但別忘了為它消一消毒。」魯若迪基的《體溫表》耐人尋味:「這個時候/測量著的/不僅僅是人的體溫。」
  • 為抗疫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12月9日晚,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並點讚:「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書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吉狄馬加表示,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 吉狄馬加 土地和生命的歌者
    極少人知道,其中這首經典歌詞的名句「血管裡響著馬蹄的聲音」就來自彝族詩人吉狄馬加1987年發表的力作《騎手》中的詩句。隨著歌曲的廣泛流傳,這一名句穿越時空、跨越民族界限而成一種精神的寫照,儘管人們或許並不知道這句名詩的作者是誰。  提到新時期的彝族文學,總是與吉狄馬加的名字緊密連在一起。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詩人齊聲朗誦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從2017·天府詩韻、2018·成都與巴黎、2019·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再到今年的「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成都國際詩歌周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本次開幕式共分為「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三個篇章。
  • 「希望詩歌周能觸發更多熱愛詩歌的市民,感受日常生活中詩意的力量」
    專訪2017首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組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 「希望詩歌周能觸發更多熱愛詩歌的市民,感受日常生活中詩意的力量」 吉狄馬加對詩歌周充滿期許。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是2017首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組委會主任,9月11日中午,吉狄馬加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
  • 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接受網媒專訪
    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接受網媒專訪。廣西新聞網記者 農曉華 攝廣西新聞網青海8月12日訊(記者 農曉華)11日下午,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接受了剛從民和採訪歸來的2011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青海行記者採訪團的集體採訪。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新時代詩歌一定是古今、新舊、中西融合的集合體
    比如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曾將杜甫五言律詩《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譯作「三月,綠潮淹沒了街巷和廣場」,完全失去了這句詩原來的意境。他認為古典詩詞外譯,最好是由外國的詩人、漢學家來譯,或者與國外的詩人合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如何用「詩」關注疫情?
  • 汨羅「詩歌周」|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吉狄馬加說,這是他第三次來汨羅,每次來都有新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詩人不能在嚴峻...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詩人們齊聚天府之都、錦繡之城的成都,共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共享詩歌精神的盛宴。12月9日晚,「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廣播電視臺順利舉行。
  • 陳耀輝丨來自宇宙的叮嚀——吉狄馬加詩歌中的家國情懷
    在吉狄馬加的抗擊疫情詩歌《死神與我們的速度誰更快》中,詩人用195行詩句記錄下2020年中華民族艱難沉重的瞬間。這首詩是獻給所有抗戰在疫情前線上的戰士們的讚歌,醫生、護士、環衛工作者、建築工人……每一個在危急時刻挺身逆行的人們,詩人為這些民族脊梁而謳歌。同時,這首詩也是獻給全人類的一段鼓舞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