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金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又恰逢五一婚慶旺季,使得消費者購買熱情空前高漲,但網上曝出的黃金首飾「生鏽」問題卻給購金者潑了一盆冷水:周大福(需求面積:80-120平方米)珠寶、中國黃金、尊龍珠寶等不少知名品牌頻頻被曝黃金「生鏽」,讓購金者擔憂不已。對此,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黃金生鏽的原因多是加工工藝遺留問題以及佩戴不當等,不能與成色不足簡單畫等號。
消費者:金飾頻頻「生鏽」源於純度不夠
4月中旬,消費者「April_沫」在微博反映,她在商場的周大福專櫃買了一個福星娃娃吊墜,戴了一年不到,發現該黃金吊墜「生鏽」了,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無獨有偶,今年年初,北京一位顧客表示花了近1.5萬元,於兩年前在中國黃金專櫃購買的50克的9999元寶金,沒想到近日卻發現它長了鏽跡和紅斑。此事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
而在上個月底,記者亦接到來自廣州市民陳小姐的投訴電話,陳小姐表示,在尊龍珠寶購買的足金手鐲一直放置在家裡的保險柜,前不久拿出來之後發現焊接口居然生鏽了!陳小姐向記者訴苦:「只是在結婚當天佩戴了一會兒,之後就很小心地保存在保險柜裡,沒想到居然出現一大塊鏽紅色的斑點。如果不是因為成色不足,摻了假,難道還能有別的原因?同樣是黃金製品,有些品牌的黃金會出現問題,有些品牌的就沒有,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而在機關單位任職的劉女士對此也深感疑惑:「金子,之所以受到人們的追捧,是因為它保值,更因為它物理和化學性質穩定,不變質,不褪色,易保管。如今連穩定的黃金也變得不可信起來,真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了!」
的確,如此高純度的金製品,而且均出自知名品牌,為何還會生鏽?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大部分的消費者對此普遍存在的看法是,產品純度不夠、成色不足,才導致了黃金生鏽。這無疑引起了不少消費者在購買黃金製品時的恐慌和疑慮。
商家:佩戴不當「生鏽」不足為奇
黃金製品生鏽問題讓購金者擔憂不已,不過,這在行業人士看來,卻並不足為奇。周大福珠寶高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黃金是一種惰性貴金屬,一般情況下不會產生『生鏽』或『變色』的情況。但如果日常佩戴不當或長時間未能進行保養,有可能會因外界附著物導致黃金飾品表面產生細微的變化,從視覺效果看,就是大家所認為的『生鏽』和『變色』。」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少數的黃金『變色』現象是由於黃金飾品與人體汗液或護膚品等生活化學用品中的汞或氯等化學元素接觸後,在黃金表面形成白色合金的附著物,會被誤以為是黃金髮生了『變色』。至於『生鏽』,則是由於黃金飾品與空氣中或生活中的鐵元素接觸,鐵氧化後會在黃金表面形成紅色的附著物,便出現消費者所誤以為的黃金『生鏽』。另外,黃金作為一種金屬,其表面本身的微孔(通過高倍放大鏡可觀察到)以及現代黃金飾品表面製作工藝的處理,都會增加細微顆粒附著的可能性。」
周大福珠寶高層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黃金飾品出現上述現象,建議消費者到專業的首飾保養店進行清潔護理,即可恢復光澤。消費者可以持購買憑證至該品牌的任一分店,享受免費清洗首飾的服務,使黃金飾品恢復原有的樣貌。清洗的過程幾乎不會對金飾本身的質量、成色和重量產生任何影響。
專家:消費者有認識誤區
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負責人表示,黃金生鏽有斑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原因多是加工工藝遺留問題以及佩戴不正常、保養不得當等等,不能與成色不足簡單畫上等號,但很多消費者對該現象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據悉,大多數情況下,黃金生鏽不是因為成色不足導致的。其實金的純度越高,越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18K金,它的純度遠遠低於千足金、足金,金元素和其他金屬糅合度好,有時即便有鐵等雜質殘留表面也不容易生鏽。生鏽一般表現為出現褐紅色的斑點。據分析,金製品多採取油壓方式或電鑄工藝來製作,黃金在生產加工時清洗不乾淨,比如壓制金條過程中將灰塵等物質帶入,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並在此過程中接觸到光照、空氣等,便容易產生氧化作用形成生鏽長斑。這種鏽斑經過專業的清潔很容易去除。
另外,生產金條的工藝是用生鐵捶打成型,鐵錘如果使用時間長了,而沒有及時除塵清理,在加工過程中也有可能把雜質帶入,使得金製品「生鏽」。另外,當金條、金飾被手觸摸、遇到潮溼的空氣時,如果含鐵,雜質發生一定的化學作用就會產生紅斑現象,但這樣不影響黃金的質量。
綜上所述,生鏽並不能說明金子的純度不夠,即便送檢多會發現成色是足的。除生鏽起紅斑之外,金飾品如果出現白色的斑點,則可能是因為金飾品和化妝品、汗漬、洗衣液中的汞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汞金化合物,只要拿到珠寶店專業處理即可。
本文轉載來自:信息時報 記者:陳莉,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