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竟拿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莫言比,兩人之間真的有可比性嗎?

2020-12-17 文學之新

前幾天在一次訪談中,餘華談到莫言43天寫出了《生死疲勞》,結果很多人認為莫言的創作態度有問題,這種批評其實是不對的。餘華舉例說陀思妥耶夫斯基(下文簡稱陀翁)寫得飛快,託爾斯泰寫得非常慢,但我們不能認為陀翁就是粗製濫造。

餘華

餘華這個例子既對也不太對,說它對是因為這確實說出了陀翁與莫言在創作上的一些相似之處,比如充滿激情,比如經過長期醞釀後快速完成作品;說它不太對則是因為陀翁的創作環境比莫言要差很多,為生活所迫,陀翁很多時候真的是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

事實上,1870的時候陀翁就曾在信中這樣抱怨道:您信不信,我有十分把握,如果能像岡察洛夫、屠格涅夫和託爾斯泰那樣保證我有兩三年的時候寫這部長篇小說,那麼我會寫出這樣一部作品,即使過一百年也會有人談論它

託翁

陀翁的一生,是受難的一生,生活幾乎從未給過他自由創作的機會。他雖然跟託翁等人一樣擁有貴族身份,但這並未使他過上安定的生活,反而帶來了諸多不幸。比如父親被農奴打死,比如在流放期間因曾是貴族被其他人敵視。又因兄長的過早離世,他負債纍纍,幾乎一生都在還債。此外,他還一直受癲癇病困擾,這也是他作品中的人物時常患有癲癇、神經症的重要原因……

1845年,陀翁完成了他的第一篇小說《窮人》。這篇小說繼承了由普希金開創,並在果戈裡那裡得到重要發展的「俄國小人物寫作傳統」。

《窮人》,首版於1846年

1.新的果戈裡誕生了

小說的主人公傑武什金和果戈裡《外套》的主人公亞卡基耶維奇一樣,都是一個九品文官,雖然忠於職守卻始終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但傑武什金和亞卡基耶維奇有著明顯不同,他並不因處境糟糕了渾渾噩噩,他知道人的尊嚴和價值所在!這既是陀翁對小人物寫作傳統的開拓,也為他此後的創作定下了人道主義的基調。

詩人涅克拉索夫看完《窮人》的書稿後,激動地對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說道:新的果戈裡出現了!別林斯基聽完這句話後,嚴厲地批評道:您那裡的果戈裡也太多了!可是,當別林斯基看完了《窮人》之後,他甚至比涅克拉索夫還要激動。他這樣對陀翁說道:

您自己是否知道呢,您寫了一部什麼樣的作品……我們竭力用語言去說明實質,而您是藝術家,只用線索買一下子就用形象揭示出本質,讓人可以用手觸摸到,讓最懵懂的讀者茅塞頓開,這就是藝術的奧秘,這就是藝術的真諦……您將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果戈裡

得到權威批評家的肯定之後,陀翁信心大增,在《窮人》出版之後又馬上創作了《二重人格》。當然,陀翁之所以創作得如此迅速,多少和他生活窘迫有關。因為他為了專心創作辭掉了畢業分配後的工作,急需稿費來應付日常生活。

但很快發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因為藝術風格的問題(現實主義和純藝術論的爭論),陀翁和別林斯基之間發生了一些爭執,最終導致兩人沒再見過面。當然,陀翁也始終對別林斯基懷有崇敬之情。因為別林斯基對《窮人》的肯定,是他文學創作之路上最為美好的回憶。

2.死刑和十年流放生涯

就在陀翁漸漸在文壇站穩腳跟之時,發生了一件更為不幸的事情。1849年4月,陀翁在一次聚會上朗讀了別林斯基給果戈裡的一封揭露、抨擊黑暗現實的信。沒過幾天,陀翁就被憲兵逮捕了。陀翁被帶到了臭名昭著的「第三辦公廳」,第二天被送到了保羅要塞,罪名是「搞思想上的陰謀」。

在聽過長達八個月的審訊之後,陀翁被判處了死刑。行刑那天,所有程序都執行完畢了,士兵們甚至都已經瞄準了犯人了。但就在這最後時刻,沙皇的赦免來了。陀翁免於一死,但被剝奪了公民權,發配到西伯利亞要塞服苦役。

流放途中

之後,陀翁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流放生涯。許多年後,陀翁曾這樣回憶道:正當一個人躊躇滿志,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的時候,他卻被關進了監獄。根據《死屋手記》中的描述,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那段監禁生涯的畫面:到處都是跳蚤和蟑螂,囚犯們隨時帶著枷鎖,看守門經常無緣無故把犯人們打得皮開肉綻……

此外,陀翁還因曾經的貴族身份而不受其他犯人的待見。因為別人認為他是一個曾經的吸血鬼,一個曾經壓榨過別人的人。

《死屋手記》,首次發表於1860年

四年之後,陀翁結束了苦役生涯,開始了長達6年的流放生涯。這6年中他雖然可以閱讀,甚至還可以寫作,但卻沒有發表作品的權力。在這艱難的6年中,陀翁只創作了《死屋手記》的一部分。

結語:

1859年3月,陀翁結束了流放生涯,並被允許居住在莫斯科之外的任何地方,此外還有權發表作品。但陀翁並沒有得到一個輕鬆的創作條件,兄長的逝世為他留下了巨額債務,此後他不得不拼命寫稿還債。

相關焦點

  • 餘華訪談中拿莫言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兩人真的有可比性嗎?
    前幾天(世界讀書日那天)在一次訪談中,餘華談到莫言43天寫出了《生死疲勞》,結果很多人認為莫言的創作態度有問題,這種批評其實是不對的。餘華舉例說陀思妥耶夫斯基(下文簡稱陀翁)寫得飛快,託爾斯泰寫得非常慢,但我們不能認為陀翁就是粗製濫造。
  • 餘華:茨威格是「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11月5到6日舉行,來自奧地利、德國、以色列、英國、日本和國內各高校約50名專家學者參會。  餘華眼中的茨威格:小一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餘華當天也在開幕式上暢談了他讀茨威格作品的心得。
  • 漫談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評論家曾經認為,「在這個世界除了高爾基把陀思妥耶夫斯讚譽為僅次於莎士比亞之外,還有一個人物也是這麼認為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誕生開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讚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成一體的小說筆法和思想。很多人都認為陀思妥耶夫斯是天才,高爾基則把他喻為「有毒」的天才,那是因為高爾基所處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更多人認為陀思妥耶夫斯是「病態」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主要涉及犯罪、虐待狂、年齡懸殊的性愛、失敗的愛情、姦污幼女、思辨中的反叛、偶合家庭等各種病態的社會現象。
  • 「地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後來和以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為代表的激進派知識分子的論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遲遲不願挑明和激進派的對立態度固然和其思想本身的複雜性有關,部分可能也和激進派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本肯定有關(儘管有明顯保留)。1860年春天,陀思妥耶夫斯基開始構思起草兩本新書:一本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和將會成為《死屋手記》的那一本特寫隨筆集。
  • 探訪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
    說明板用英語和俄語介紹了這裡當年的生活場景。進門是一個大廳,中間有張桌子。這是家庭教師教陀家兄弟姐妹的地方。地毯上放著一個木馬玩具。展櫃中有拉丁語法、世界政治歷史書籍以及文學雜誌。向裡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父母的書房和臥室。牆上掛著他父母的照片,父親的表情很有貴族範兒。每天晚上,他的母親做著自己的事,父親寫自己的病例。有時父親會讓孩子大聲朗讀散文和小說。房間一角放著聖像。
  • 尼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尼採所言「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以血與淚書寫自己的文學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問題是那類地下室人的問題:「為什麼我在最激動於美與崇高的思想時,卻往往會立馬做一件卑劣的事?」尼採的答案是:「所謂的美、崇高或者卑劣,僅僅是一個透視角度的問題。」
  • [光明講壇]孫鬱:魯迅在託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間的選擇
    不過,問題的複雜性在於,魯迅作品的黑暗、極端的恐怖和陰冷,並不能遮掩他的純然的存在。外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無序、憂鬱,隱含的卻有託爾斯泰式的莊嚴。俄國文化兩個重要傳統就這樣組合在魯迅的世界裡。託爾斯泰的作品給人的多是「聖意」的普照,陀思妥耶夫斯基則充滿了「濁味」之寒冷。
  • 讀書會現場05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罪與罰》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先名字就有點拗口,真的要推廣起來也不容易。而我自己讀的第一部俄羅斯作品就是《戰爭與和平》。大概在一幾年的時候,我在上海書城看到陀思妥夫斯基的文集,當時就感覺他的名字很難讀。兩位大家:託爾斯泰(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下)有人喜歡託爾斯泰,也有人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德曾經說過,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終身大事。
  •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他和這位比他小二十多歲的美麗姑娘之間很快產生了火花,兩人決定結婚。為了躲避債主和貪得無厭的親戚,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決定離開俄國,前往歐洲。到達歐洲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沉迷輪盤賭,不斷地向安娜要錢去賭博,兩人一度矛盾激烈,甚至險些分手。安娜生下一個女兒,卻不幸夭折,這件事給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沉重的打擊,再加上困窘的經濟狀況,夫婦倆過著極度貧窮且悲慘的生活,即使向屠格涅夫等人求助也是杯水車薪。
  • 陀思妥耶夫斯基:苦難的承受者和苦難的記錄者
    他的作品也反映出他與命運、與時代的糾纏,傳記學者約瑟夫·弗蘭克撰寫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詳細再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壯闊一生和作品長廊,目前已出至第三卷。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將於2020年上半年出版。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價值在今天還繼續存在嗎?
    【編者按】20世紀以來,一方面見證陀思妥耶夫斯基偉大而深刻的讀者和評論家不計其數,另一方面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落後保守、心理陰暗的指責聲也不斷,納博科夫還認為他的文字不夠精美。那麼21世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價值和意義還在繼續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校區英語系教授童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一周書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
    (同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靈感、激情和憂慮與那些荒謬理論、行為以及相關的激烈爭論的關係,這是理解他的偉大作品的基礎,也是閱讀弗蘭克這部《非凡的年代》的關鍵看點。因此,對於讀者而言也面臨同樣的難度,如果不是對小說和當時的俄國社會與思想現實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同時代人有過的或關注過的那些激烈爭論及最後結果缺乏了解,恐怕很難真正進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與文學世界。
  •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罪與罰》
    世人皆知,俄國有一位偉大作家叫做託爾斯泰,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了解卻比較少。也許您會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個名字實在是過於拗口,實際上他的思想更加深奧。作為一個作家他的才華橫溢,思想深邃,生活坎坷。陀思妥耶夫斯基離開人世已經很多很多年,然而對於世界文學的愛好者來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將永遠留存在世間,他的名字不會隨著日月流逝而磨滅,他的光輝只會越來越耀目,越來越璀璨。
  • 昆德拉為何厭惡陀思妥耶夫斯基
    恐懼和厭惡可以理解,但士兵從來不代表文化,更別說文學——他們拿的是槍,不是書。 在一個與他的藝術之間關係複雜的作家心裡,一次這樣的遭遇喚醒了他的不安全感,迫使他用一種歷史必然性的而非藝術必然性的語言來做出回應。換句話說,他開始拼命地找替罪羊。因為只確信於自己所在的派別,他自然地把錯歸到一個代表著另一種風格特點的人身上。很可能這種風格特點一直以來威脅著他和他的自尊。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創作奇蹟
    在講座中,劉佳林認為約瑟夫·弗蘭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僅文本非常厚重,在傳記文學上非常有價值,尤其是弗蘭克在傳記寫作方面的方法突破,而弗蘭克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從生活向藝術轉化過程中的神秘突變所做的努力,也刷新了我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解。糜緒洋的導師,便是最新俄語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編輯之一,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球研究深有體會。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創作奇蹟
    在講座中,劉佳林認為約瑟夫·弗蘭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僅文本非常厚重,在傳記文學上非常有價值,尤其是弗蘭克在傳記寫作方面的方法突破,而弗蘭克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從生活向藝術轉化過程中的神秘突變所做的努力,也刷新了我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解。糜緒洋的導師,便是最新俄語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編輯之一,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球研究深有體會。
  • 李公明 | 一周書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
    因此,對於讀者而言也面臨同樣的難度,如果不是對小說和當時的俄國社會與思想現實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同時代人有過的或關注過的那些激烈爭論及最後結果缺乏了解,恐怕很難真正進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與文學世界。
  • 李公明|一周書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先見之明」
    因此,對於讀者而言也面臨同樣的難度,如果不是對小說和當時的俄國社會與思想現實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同時代人有過的或關注過的那些激烈爭論及最後結果缺乏了解,恐怕很難真正進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與文學世界。
  • 陀思妥耶夫斯基——「弒父者」?「出軌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個完整念完他的名字會有成就感的作家豆瓣網友評論:「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對那些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禁忌和齷齪的想法的真實且坦白的揭露,悲哀的是在讀到這些真實的想法時我們會感羞愧但是很多的時候又無法辯駁,幸運的是還有上帝的愛來拯救我們……」
  • 讀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未必就能讀懂人類
    讀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譬如餘華的《活著》,抑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予我的比任何科學家都多,比高斯還要多。這種語氣的理解未免牽強附會的多,大概陀氏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之類予以愛因斯坦的思索藝術性,要強於科學所得的快樂,閱讀的快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