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兩天最火的動作
那絕對是「拍了拍」
自從微信更新了拍一拍功能
社交平臺各種花式刷屏
「今天你拍了嗎?」
為了迎接端午小長假
大家都卯足了勁「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而「拍了拍」功能的出現
讓大家在工作之餘得到些許放鬆。
端午將至
心景集團只想輕輕地拍一拍你,道一句:「端午節快樂!」
我曉得,看到這的朋友肯定會提醒我:
「端午不能說端午節快樂的,要說端午安康。」
那麼,端午節就真的不能說快樂嗎?
端午節是一個祭祀節日嗎?
有關端午節的起源,歷來有不少說法,最著名的版本當屬紀念屈原投江。屈原在楚國郢都陷落後,寫下絕筆作《懷沙》,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後世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便有了端午節這一節日。
除此之外,還有紀念介子推、紀念陳臨、吳楚兩地紀念曹娥或伍子胥、效仿勾踐操演水師等版本,眾說林立,版本繁多。
但是有關於端午節的真正起源,經過學術界的不斷探討,也有了較明確的共識,即端午節起源於闢邪說和五月夏至季節的陰陽轉換,而不是為了祭祀某個歷史人物或其功績的。
端午節本是一個以闢邪為主的節日
端午節的起源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人們為了祛除邪祟,祈求幸福的節日。再者端午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傳承,其習俗也已發生變化,發展成人們團聚的佳節。
漢代以後,闢邪始終是端午節的主要內容。端午節在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習俗:
吃粽子
用被認為有闢邪功效的植物包裹,並用同樣被認為有闢邪功效的五彩繩纏繞的黍或米。
寓意:驅趕蛟龍、祈求得子、高「粽」功名、光「粽」耀祖
佩五彩繩
將青白紅黑黃五色線製成的彩繩,系在手脖上或者腳脖上,佩戴時區分男左女右。
寓意: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祛病強身之意。
賽龍舟
至於龍舟,中國自古以來也有以船送瘟神的習俗,類似的文獻和民俗學證據也都很多,比如宋人範致明所撰《嶽陽風土記》就記載:「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瘟』。」
當然除了以上習俗,還有飲雄黃酒、飲菖蒲酒、浴蘭等等,在古人眼中,均與闢邪直接相關。
端午節不該快樂嗎?
端午雖然原本是個以闢邪為主的節日,但這並不妨礙人們慶賀它。畢竟闢邪的另一面就是祈福,加以慶賀也屬理所應當。
隨著時代的演變,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家人的團聚等,都是慶賀、快樂的直接體現。
事實上,中外有許多傳統節日都源於類似於闢邪、祈福一類的迷信風俗,但都並不妨礙人們快樂。比如春節、中秋節也是來自於祭祀(祖先或神靈)的節日,然而它們卻也是今天的中國人慶祝得最開心的傳統節日。
因此在端午節,「快樂」並沒有錯
強調「安康」也可以
都是祝福不必較真
所以說,該有的儀式感可以有
但無需拘於「縟節」
端午「互祝快樂」又何妨?
端午在即
心景提醒您
趕緊「拍一拍」身邊的人
道一聲:「端午節快樂!」
心景康養,「六樂六養」理念倡導者,旨在打造全球最佳健康生活方式平臺!
關注公眾號(ID:雲南心景康養旅遊集團),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