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文藝復興" 我們談論票房好萊塢在談論什麼

2021-01-16 人民網

原標題:當我們談論票房好萊塢在談論什麼

  《鳥人》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

  《鳥人》

  《爆裂鼓手》

  《布達佩斯大飯店》

  《少年時代》

  沒有了自拍梗和小李梗,有人說今年是奧斯卡的小年。但我們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淡化了一切插科打諢,今年的獎項之爭是電影美學之爭,頒獎後的評論也不再只圍繞哪個女明星的裙子更美,而是更多回歸到電影本身。2015年,87歲的奧斯卡就像個遍嘗美味的食客,當大洋彼岸的我們還在饕餮突然而至的「大餐」,它卻追求起了清淡雋永的養生口味。

  □轉變

  從「大片時代」到「文藝復興」

  別看現在的奧斯卡像個文藝青年,曾幾何時,它也有過偏愛大片的時代,這個時間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1世紀初。1999年和2001年的第71屆和第73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曾經分別頒給了《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和《角鬥士》,兩者都是非常典型的商業片。1998年,在全球席捲了18億美元票房的《鐵達尼號》,同樣在奧斯卡上拿下了11項大獎。到了2007年,奧斯卡還把最佳影片頒給《無間道風雲》。史蒂芬·史匹柏、馬丁·西克塞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彼得·傑克遜等一大批商業片導演都是奧斯卡的常客。

  真正的轉變大概發生在2010年第82屆奧斯卡上,影史票房冠軍《阿凡達》在投資不到1500萬美元的《拆彈部隊》面前敗下陣來,標誌著奧斯卡「大片時代」的告一段落,文藝之旗緩緩上升。

  影評人電子騎士認為,奧斯卡的轉變是有意為之。原因之一是前些年有些評選結果遭遇評論界抨擊。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認為是現在北美電影產業中,大片與獨立電影兩大體系分化得越來越明顯,「商業大片現在風格性明顯減弱,而藝術影片則強化自己的藝術特徵。作為一個行業內獎項,奧斯卡如果偏重《銀河護衛隊》這種商業大片很容易讓人感覺藝術性不夠,所以它理所當然要選擇一些藝術影片」。

  影評人周黎明介紹,今年奧斯卡的文藝口味也受到一些批評,「以往還會儘量平衡商業和藝術兩個方面,比如去年最佳影片給《為奴十二年》,最佳導演給《地心引力》,到了今年一些不錯的商業片卻連提名也沒有了。太小眾也會影響到其商業前途的。」他預計明年奧斯卡或許將更加兼顧商業和藝術。

  □不變

  流水的表演鐵打的審美

  雖然近幾年轉變巨大,不過奧斯卡也還有它比較穩定的方面,這集中體現在它對表演獎項的評判上。「殘障路線」和「技巧演法」一直是獲得表演獎項的兩大法寶。

  電子騎士表示,今年的影帝之爭主要集中在小雀斑和「鳥人」扮演者麥可·基頓之間。小雀斑明顯走的殘障路線,表演誇張、情緒化,基頓的角色則是相對比較獨特的神經質和緊張、頹廢,更加內斂。相比之下,奧斯卡的眼光還是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對「雨人」那種角色的欣賞。

  女明星比較容易走的也還是扮醜路線和打悲情牌。奧斯卡一向喜歡細膩、豐富的角色,所以摩爾的表演風格很符合。最佳女配角阿奎特的表演相對紀實,她拿獎也和她本身的知名度不無關係。

  □差異

  好萊塢開始養生中國電影還很「餓」

  當我們的票房不斷向好萊塢看齊的時候,好萊塢卻追求起了文藝。我們和他們之間,差的到底是什麼?

  電子騎士給出一個形容:「好萊塢現在是吃飽了多年,撐得有點發慌,已經開始追求『養生』了;而中國電影現在是山珍海味一下子擺在面前,什麼好吃吃什麼,也不管是不是有營養。」

  兩位影評人認為,在其它的評判緯度上,中國電影行業內獎項應當學習奧斯卡,繼續加強權威性。「有人說奧斯卡保守,但電影這個行業原本就是作坊式的行業,有比較強的傳統性。保守一點比年年更換合適。其次它很嚴謹,我們這兒的評獎現在很多流程和規則不夠嚴謹,就是圖大家都開心,沒有把獎項真的太當回事,對新人的鼓勵也不夠。」電子騎士說。

  周黎明表示,好萊塢給中國電影最大的啟示就是實行雙軌制,既能拍合格的商業片,也要拍一些不以賺錢為目的的藝術電影。另外他認為目前國內電影獎項普遍缺乏清晰的定位,「我比較看好導演協會的表彰大獎,它的機制有點像奧斯卡,都是同行在評。這幾年評出來的結果我也在關注,非常有說服力」。

  □連結

  《鳥人》等影片將在京展映

  25日,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公布了首批展映片單,除了《美國往事》《教父》三部曲等經典老片外,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也入圍展映,本屆其他奧斯卡獲獎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模仿遊戲》也將展映,奧斯卡提名影片《消失的愛人》《利維坦》也在展映名單上。

  □奧斯卡佳片

  《鳥人》遠不止於形式主義

  很多人以為《鳥人》勝在「一鏡到底」的攝影和場面調度。實際上,《鳥人》骨子裡是十分典型的好萊塢情節劇,所有事件都集中在幾天之內講述,情節展開的場所也集中在一家戲院,這樣的方式易於展現角色激烈的交鋒。電影直面明星衰老問題,與一些經典的獲獎影片如《日落大道》《藝術家》等在主題上一脈相承。

  《爆裂鼓手》爆裂外衣+勵志內核

  《爆裂鼓手》頒獎季前半程的表現並不出眾,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它的酷。影片講了一個嚴師出高徒的故事,魔鬼方法和凌厲剪輯闡述溫情與善良的主題讓整個影片像J·K·西蒙斯扮演的老師一樣酷到爆炸,而且突出表現了絕不向平庸退讓半步的執著精神,與本屆評獎的主旋律暗合。

  《布達佩斯大飯店》舞臺化風格的作者電影

  這是去年很多文藝青年心中的最佳作品,導演韋斯·安德森在美術、舞臺、戲劇、攝影方面的修養甚至讓人顧不上讚嘆他在電影方面的才華。看似花哨的舞臺化表象既掩蓋又彰顯了他於這部影片的野心,形式之外這部影片包裹著安德森的思考,在情感上也有著深情款款的一面。

  《少年時代》打破紀實與虛構界限

  理察·林克萊特的《少年時代》要算本屆奧斯卡上最富有實驗精神的作品了,它實現了很多電影人心中的理想拍攝狀態:12年拍成一部電影,儘量淡化戲劇衝突,把一切交給時間去打磨,打破了紀實和虛構電影的界限。(記者聶寬冕)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每段關係無論是甜蜜或者痛苦,都在新的體驗和旅途裡獲得新生,也許我們無法說明什麼才是愛情,時間在變,人心也在變,如琢如磨,到底我們在談愛情的時候是在談論什麼呢?今天我來談談自己對於愛情的一些拙見。沒有承諾的承諾,愛情就無法繼續。
  • 當我們在談論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於是,改變發生 - 當我們在談論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那麼,成長一事,我們便少了重要的認知,而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會少了很多可能性。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通過成長來塑的。可這樣的成長,並不是隨時間消耗而來的,這只是一個人的自然生長而已,不會給我們帶來自己想要的價值感。那麼,當我們在談論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呢?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途轉而去了銀泰的新華書店,沒有什麼興趣打量熙熙攘攘的店堂,熟知書籍更新的姿勢,並不是慢騰騰,而是不對版,有幾個人一直在自拍,與書籍的合影,我閃躲出門,惡狠狠瞥一眼灰濛濛的天空,零下幾度,雪又被錯過了。馬爾克斯和村上都會說,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有可能村上是在致敬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實際上造句的本能逃不脫意義本身的泥沼。
  • 當我們在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文/麥大人01當我們談論愛情時,你會想到什麼?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不是轟轟烈烈的愛戀,只是一世陪伴的溫暖。1942年電影上映,獲得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卡薩布蘭卡是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地,魚龍混雜,局勢緊張。
  • 古村落: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一間古廟、二條古街三間祠堂、四座門樓」豐陽古村始建於南唐末年,吳敬元卸甲隱居於此,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紫氣長輝門樓光華復旦門樓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談論的不僅是它的外在更是它的歷史與文化時光流逝,美食依舊,古村猶在。於豐陽而言,美食與歷史,傳承與發展,皆不可或缺。
  • 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
    在讀書之餘,我時常會想:是什麼吸引自己關注六朝史?自己幻想中最理想的六朝史研究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六朝史的魅力何在?什麼樣的研究才最能夠展示出這種魅力?再或者,套用雷蒙德•卡佛的句式: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譯林出版社,2010年),我沒有看完。
  • 現代神話學|當我們談論表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筆者作為劇評人參與了「戲劇評論工作坊」,而此次12小時不停歇、與會者們爭論不斷的工作坊的主題,是一個非常模稜兩可的疑問:當我們在談論表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換句話說,作為觀眾、作為創作者、作為演員本身,我們看待「表演」的方式如果是不同的,那有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 打遊戲|當我們談論仙劍,我們在談論什麼
    村上春樹同志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說了好多有的沒的關於跑步的事。他說,真的紳士,不談論別離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稅金,他又說這是他編的,很抱歉,原話應該是真的紳士,只談論死庫水和《仙劍奇俠傳98柔情版》(以下簡稱《仙劍1》),很抱歉,這是我編的。
  • 年末讀書小結︱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
    在讀書之餘,我時常會想:是什麼吸引自己關注六朝史?自己幻想中最理想的六朝史研究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六朝史的魅力何在?什麼樣的研究才最能夠展示出這種魅力?再或者,套用雷蒙德•卡佛的句式: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譯林出版社,2010年),我沒有看完。
  •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英國脫離歐盟是否是必然趨勢?世界格局將如何演變?全球化進程是否受阻?全文6222字,閱讀約需12.5分鐘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 編輯 樊一婧 馬瑾倩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 張彥君歷時四年、三位首相,一波三折後,英國「脫歐」這場大戲終於要落下帷幕。
  • 當我們談論「現代藝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現代藝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們現在談的現代藝術(Modern Art)通常是指從19世紀70年代前後開始出現的一段時期內的藝術運動。但攝影術的誕生顛覆了繪畫的「特權」,讓繪畫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也是貫穿整個現代藝術發展的問題:   什麼是我有而其它藝術形式不能有的?   馬奈的繪畫算是一個前奏,正如下面這幅他1866年完成的著名畫作《吹笛子的少年》一樣,它宣示了繪畫的「平面性」。
  • 《遙遠的嘆息》:當我們談論閱讀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讀隨筆是一件很放鬆的事情,不怎麼需要自己去字裡行間挖掘什麼,作者就安安靜靜的坐在你面前,一字一句把自己的心聲說了出來,就像是一次用書本、文字做媒介的輕鬆交流。我是無意中看到的這本書的,在新年將至、雜事頗多的這時候,這種能在隨意時間,隨意翻開任意一頁,就能無障礙的讀下去的書,就成了我的心頭好。
  • 當我們談論男高音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卡魯索帕瓦羅蒂高音C之於男高音,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石倚潔也用自己的演出經歷告訴我們,對一場歌劇演出來說,音樂平衡的整體效果比唱出一個極限高音更加重要。石倚潔不僅如此,在現代男高音的主要類型中,輕型男高音需要一副輕巧、柔順、優雅的嗓音,在演唱高音和花腔兩方面都有極為苛刻的技術要求。
  • 宋慧喬宋仲基離婚|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王爾德告訴你,你也是個迷人的可人兒》可惜「刻薄」的奧斯卡·王爾德還說過這麼一句話:什麼是離婚的主要原因?結婚。所以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呢?「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 當我們談論樂隊重組,我們在談論什麼?
    臺上的他們以 「走的歡送,來的歡迎」的方式跨過了這一關卡,而在舞臺之下,更大部分的樂隊卻走向了解散的結局,或是在悄無聲息中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天下樂隊,合久必分?一般來說,「樂隊」是一種至少需要兩個人的參與的音樂形式,在共同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團員之間往往會碰撞出火花,這本是樂隊的魅力之一。
  • 今天,當我們談論江南文化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江南」時,到底在談論什麼?青年作家王佔黑打了個比方,「今天我出門遲了,因為家裡的水管凍住了。鄰居讓我把水龍頭打開,讓它不停滴水。」 談論何謂江南時,語言是作家與編輯們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每個寫作者都有自己的母語,影響著思考方式、文字風格,乃至使用比喻的方法,情感表達的方式、心理活動的機制等敘事倫理層面。」《收穫》主編程永新說。
  • ...發表題為《當我們談論同中國做生意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署名...
    本文轉自【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網站】;據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6月13日消息,6月11日,叢培武大使在加拿大《國會山時報》發表題為《當我們談論同中國做生意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經濟和中加經貿合作前景。
  • 當我們談論華格納時,還可以談論什麼?
    是什麼在為他「壯膽」?開篇未幾,斯克魯頓便徑直指向了華格納最受詬病的反猶主義,將這項罪責剝離在了華格納創作的核心意圖之外。暫且不論這樣的辯護是否充分,至少有一點是發人深省的:當我們談論華格納時,我們尚有許多重要問題可以、也應該去談論。斯克魯頓的視點,相當必然地首先落在了哲學的脈絡上。
  • 陳丹青:歷史被簡化了,而名作,在被過度談論
    前兩季《局部》東拉西扯、古今中外,第三季,只講一個主題,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說起文藝復興,誰都知道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但這回我不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目前的眼界只是那段歷史的千分之一,這千分之一,太多篇幅給了以上三個名字。1.歷史,還是被簡化了的歷史?
  • 當我們談論「五四運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文中指出,「我們不主張用強力壓人,卻不可不主張用強力抵抗被人所壓。」梁實秋錯過了「五四」遊行,他參加的是第二天的遊行。那天,他隨清華學生一起進城,遊行的過程中,和同學用旗竿打破了一輛汽車的窗玻璃。冰心當時是北京協和女子大學的學生。當天,她正在東交民巷的德國醫院陪生病的二弟。